查文庫>教學設計> 小學美術課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小學美術課教學設計

小學美術課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美術課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美術課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看誰塗得更好看》一課安排在人美版小學美術第一冊第二課。“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美術活動與遊戲有著內在的聯絡,想象和自由創造是美術活動與遊戲的共同特性。嘗試以繽紛的色彩組成靈動的畫面,也是兒童喜愛的遊戲方式之一。畫筆和色彩對兒童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自幼兒時期,他們就喜歡在隨意的塗抹之中體味色彩對視覺的衝擊;體味創造的成就感;體味快樂:這種體味是審美的搖籃。在本課學習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認識色彩,注意統一糾正某些顏色的不規範名稱。在認識色彩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選擇畫筆,自由組織、塗色,以點、面、線、圈、刮等不同方法塗色,感受不同的畫筆、不同的方法所帶給畫面的不同視覺感受,也使學生體會到色彩的搭配與組織的變化帶來的不同效果,並且學習敢於大膽組織畫面,為今後的學習與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欣賞藝術大師的繪畫作品,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瞭解藝術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2、創新探究目標:嘗試運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畫畫,,懂得敢於嘗試,大膽展現自己的個性。

  3、技能目標:能認識不同的色彩,瞭解油畫棒與水彩筆畫出來的效果有何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美術遊戲中學會使用畫紙,嘗試用不同筆觸、不同畫材組織畫面。

  難點: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的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

  課前準備:

  教師:素描作品、油畫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畫作品、國畫作品、炳稀畫的衣服、以及相關的繪畫材料,課件等常規用具。

  學生:蠟筆、油畫棒、水彩筆任帶其一均可。

  課時: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辨識色彩遊戲

  (拿出色彩卡讓學生辨識,看誰的反應最快,能說出色彩的名稱。)

  教師快樂談話:小朋友們,瞧,我把大家喜愛的機器貓請到我們的教室了,他給我們帶來了禮物,誰要啊?不過要想得到禮物的小朋友先得過我這一關,就是來做個辨識色彩遊戲。

  2、美術字揭課題

  在學生體驗好各種材料的不同感受之後,採用談話法揭題。並且拿山事先準備好的課題,展示在黑板上。

  [精緻有趣的課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好奇、興奮地狀態迅速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中。無形中培養學生欣賞美術字的能力,為美術字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透過玩辨識色彩遊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色彩的認識。]

  3、瞭解繪畫種類,

  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的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

  (素描作品、油畫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畫作品、國畫作品、炳稀畫作品等)

  A摸一摸,看一看繪畫作品

  B想一想,說一說內心感受

  C找一找,認一認繪畫種類

  D畫一畫,動一動體驗感受

  [學生在觀察、觸控、討論、實踐中對不同種類的繪畫作品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師與學生一起以遊戲的心情蘸色、調色,觀察色彩的變化,學生對各種繪畫材料有初步的認識,瞭解相關工具及使用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孩子從一開始接觸繪畫起,就逐步形成一種很大氣、不拘謹的繪畫態度]

  佈置下節課帶工具材料。

  施教時間:9月11日—9月3日

  札記:新入學的學生好動,還不適應小學生活,40分鐘課堂對於他們來說有些漫長,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個輕鬆的環節至關重要。

  第二節

  一、欣賞分析,傳授新課

  1、課件欣賞大師作品(師生共同欣賞一組以線條與色塊構成的抽象風格的繪畫作品如:克利、米羅、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大師作品。)

  [《美術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體現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獲得更大的美術教學效益。]

  2、分析大師作品

  教師提問:“剛剛看到作品,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麼樣的線條或色彩?”

  “你覺得畫畫的人心裡在想什麼?是很高興?很恐怖?還是有點傷心?哪些筆觸讓你有這種感覺的?”

  [繪畫是情感的表達。你快樂,你的線條也會跳舞:你悲傷,你的色彩也會暗淡。低年級的兒童雖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現,但這種感覺卻可以從最初時潛移默化地培養。]

  3、觀看教師範畫

  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教師現場示範畫一幅畫。

  [教師的示範給學生直觀印象,優美的樂曲給學生美的享受,輕鬆片刻使思維調整到最佳狀態,化簡學生作畫的畏難情緒,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4賞析學生作品

  [透過欣賞同齡人的繪畫作品,瞭解油畫棒與蠟筆畫出來的效果有何不同一一油畫棒粗獷有力,蠟筆柔和勻淨。]

  二、合作創新,動手實踐

  根據學生不同喜好分層佈置作業,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繪畫的樂趣。

  (1)臨摹畫一幅作品。

  (2)自己想象創作一幅作品。

  (3)自由組合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在明確作畫要求後,學生開始進行創作,選擇優美輕鬆的鋼琴曲作背景音樂,創設愉快的氛圍。]

  (四)作品評價,課外延伸

  1、展示各組的繪畫作品

  [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驗成功的快樂。]

  2、學生當評委,評價作品

  A.學生的自我評價

  B.學生之間的互評

  C。老師進行客觀評價

  是否積極地參與探索活動;

  能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感受……。

  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是否靈活地開動腦筋,結合線、色等造型因素進行組織創造:[讓學生學會自評、互評,學會學習和自我教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者。教師的觀念要適應時代需求,不應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學生,以“成人化”的標準來衡量學生,要鼓勵學生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勇於嘗試。]

  D.請機器貓為大家頒獎

  [做到首尾呼應,再一次地將學生帶入創設的童話情境,提高了他們的對上美術課的興趣]

  3、總結延伸

  鼓勵學生回家後與父母家人共同裝裱自己的作品,裝飾自己可愛的家。

  [學會創新與探究,學會讓自己的東西變得實用、生活化起來。又增進了親情。]

  施教時間:9月14日—9月15日

  札記:

  個別學生可能會忘記帶繪畫工具,教師要多準備兒童繪畫用具。來保護孩子學習美術的熱情,同時要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美術課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創設情境走進春天,瞭解春天給自然界帶來的變化,知道春天的常用色彩及春天的活動,利用各種方法表現春天。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感知、欣賞春天的美,提高色彩感受能力和對色彩的識別能力,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春天的景色及人和動物的活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大膽表現、樂於交流、勇於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觀察春天的色彩變化和各種人與動物的活動,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出來。

  【難點】

  感受春天的色彩、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春天。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播放歌曲,匯入新課

  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你可以跟著音樂唱起來也可以動起來。你知道這首歌唱的是什麼嗎?(欣賞歌曲《春天在哪裡?》)

  冬去春來,鳥語花香,春趣盎然。今天就讓我們跟著春姑娘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順勢匯入新課《走進春天》

  環節二:感受春天,嘗試發現

  (一)感受春天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春天的美景,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春天的畫面。你看到了什麼?你從哪些地方感覺到春天來了?

  學生思考回答:看到了樹木、田野、花草、放風箏的人、農民在耕地、踏青的人等;從春天的色彩、春天裡人的活動等感覺到春天來了。

  (二)嘗試發現

  1.學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有關春天景色的圖片,小組內成員互相展示描述並討論:你發現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麼顏色為主?

  學生派代表彙報小組討論、探究的結果,教師小結:有粉紅色、黃色、綠色、湖藍色等,主要以綠色為主。

  2.除了用色彩表現春天,還可以透過什麼表現春天?你知道哪些?

  學生描述如:添畫小燕子、蜜蜂、蝴蝶等表現春天。

  3.誰來說一下你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學生自由討論並發表看法。這麼美的春天,我們是不是應該把它留住呢?你能把它畫出來嗎?

  環節三:實踐練習,展示評價

  (一)實踐練習

  佈置作業:今天我們就以春天為主題,用春天的色彩把春天裡的所見所聞畫出來。

  鼓勵學生大膽表現,教師巡視指導。

  (二)展示評價

  1.學生自願展示作品,並告訴大家是怎樣想的,怎樣表現的。

  2.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師評。比一比,哪幅畫面最美麗?你認為哪裡最有意思,為什麼?

  環節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一)課堂小結

  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我們可以到大自然裡盡情感受春天的美,還要做個護花使者,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

  (二)拓展延伸

  用繪有春天顏色的紙,剪成漂亮的拉花,裝扮教室。

  四、板書設計

  小學美術課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連線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課出自______版___年級(上/下)冊第___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主要內容是_(課文內容)___,透過學生自己動手創作____(具體創作的物件)_____,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審美情趣,體會創作的樂趣。

  二、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六年級的學生能運用一些造型方式,對於造型元素、表現方式、形式原理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並能夠從生活中發現題材,進行構思創作。但是由於年齡的限制和生活經驗的缺乏,對於事物的主要特徵和本質屬性還理解得還不夠深入,所以我會在學生創作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把握住事物的內在特徵。

  三、教學目標。

  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本課的重點是:……(創作技能,手法等)

  難點是:……(情感態度的培養等)

  五、說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演示法(展示法),提問法,實踐練習法....(可以適當調整)

  學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

  六、教學用具。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美術課堂更是體現了這一點,所以我的教具有:(多媒體課件、範作、掛圖、ppt、幻燈片、影片檔案、紙張、粉筆、毛筆及其他筆、顏色、墨、膠水、圖釘、刀剪……)

  我讓學生準備(各類筆、各類紙張、畫板、顏料、刀剪類、膠水……)等學具。(選擇課堂上需要的。)

  七、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一)匯入環節:

  良好的匯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慾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多媒體影片、實物展示、情境設定……)等方法,展示__________(或者營造_______的氛圍),並且提出思考,讓學生來說一說______________進而促進他們積極參與課程,激發他們對於______的興趣。

  (二)直觀感知:

  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__________的特點,我會透過PPT展示_______的名作《》,並且要求學生邊欣賞邊思考這兩個問題:1、……2、……欣賞完畢之後,我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並對他們的回答進行客觀的評價。

  (三)具體分析:

  而後,正對本節課的難點(可說具體),我將採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繼續思考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前後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大膽發言。學生交流時,我會適時抓住學生的亮點,帶領著學生一起從_____、_______、_______這幾個方面去總結這幅作品的絕妙之處。這樣做,是依據了美術學科可視可感的形象性,讓學生在直觀的視覺形像刺激下,體會出作品的美麗,既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分析的能力。

  (四)示範講解:

  接下來,對於如何創作……,我會在課堂上進行示範講解

  1.……

  2.……

  3.……

  4.……

  5……

  在示範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老師是如何_(使用技法,色彩搭配……),並對自己的技法(其他方法)進行講解。

  透過示範,體現了直觀性,學生可以更加清晰明瞭地瞭解到_______的創作過程,對於要注意的方面,印象也更加深刻,並且還可以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

  在教師示範之後,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創作一幅以為主題的(作品)。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巡視,並且適時指出學生的易錯點。讓學生動手實踐可以鞏固課堂上講授的方法與技能,還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有機會將自己的創意付諸實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

  (五)實踐展評

  學生創作結束之後,我會選取部分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鼓勵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此時,我會引導學生從(的創作創新程度是否新穎,運用色彩是否恰當)等方面進行評價。這個環節,我會對每個學生報以熱情、積極的期望,並從各個角度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讓學生學會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更會發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

  (六)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透過提問的方式,和學生一起總結今天學習的知識與技能,並且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新,鼓勵他們在課餘時間多進行創作。

  八、教學板書

  為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小學美術課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用作畫的方法來記錄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配以簡明扼要的文字敘述,使之達到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形式豐富的效果,是教材向學生介紹的一種新型的日記方法————日記畫。

  與一般日記相比,日記畫有形象直觀、色彩鮮明、內容豐富、概括力強等特點。日記畫不僅在培養學生深入細緻的'觀察、表現生活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還在培養學生嚴謹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有著獨到的作用。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典型的事例與環境加以表述,幫助他們處理好畫面內容與文字敘述的關係,使學生畫得生動、寫得有趣、學得帶勁。

  參考教案

  課業類別:繪畫創作課。

  教學目的:1.使學生初步瞭解美術學習與語文知識的關係,瞭解日記畫的特點。2.引導學生多側面地觀察生活、瞭解生活、表現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3.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平衡發展。

  教學重點:典型事例的分析與表現方法;色彩、黑白關係的處理與空間層次的體現。

  教學難點:畫面與文字的相互關係,畫面的表現形式。

  教具準備:瞭解學生寫作水平和日記的實際情況,收集學生的優秀日記畫習作。

  學具準備:選擇一篇自己認為較好的日記,彩色水筆、鋼筆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行為規範,穩定課堂學習秩序。

  二、匯入新課

  1.複習語文知識:日記。(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用學過的語文知識回答問題。)

  2.出示日記畫範樣、板書課題。(教師配合動作與板書,用語言進行銜接,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講授新課

  1.引導欣賞。

  ①這幅日記與我們通常所看到的日記有什麼不同?(有形象、色彩、文字。)

  ②畫面與文字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主要內容一致、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圖文一體。)

  ③作者選擇了生活中的什麼事例進行表現?

  (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較為特殊的事例。)

  2.賞析課中圖例。

  請學生把課本翻至第14頁。

  ①圖例表現方法分析。

  有黑白、白底有色、有底色有色彩三種表現形式。

  ②圖例是如何選擇表現內容的?

  《釣魚》,小作者選擇了星期日與父親在湖邊釣魚的活動內容,僅用下餌的瞬間,概括了活動過程。

  《幫媽媽做家務》,選擇了整理家務中的掃地一事,小幫手手中的道具、屋裡陳設反映了掃地的結果。

  3.日記畫的特點。

  以畫為主,文字敘述為輔,文畫一體,相映成趣。

  4.日記畫的方法與要求。

  方法:①選擇利於自己表現的事和物;②合理分配畫面與文字敘述的位置;③鉛筆起稿;④草擬與畫面相符的文字;⑤著色。

  要求:①注意文與畫的整體關係;②畫要形象鮮明、主次分明,能反映出事情發生的特定環境;③文字敘述言簡意賅,與畫面相呼應。

  (教師可結合上述方法和要求,作步驟演示,使學生更清楚地瞭解日記畫的方法與要求。)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作業:根據自己的日記,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特點的形式完成一幅日記畫(彩色、黑白均可)。要求事例典型,環境獨特,語言冼練,構圖飽滿,主次分明,對比中有協調。

  輔導要點:

  ①合理分配位置(根據學生日記的特點進行輔導);

  ②主體形象的刻劃(出示學生能夠接受的人物畫資料,供學生借鑑、參考);

  ③環境氣氛的渲染(強調對比關係的運用);

  ④草擬文字(注意語句的連貫、通順及與畫面的關係);

  ⑤黑白對比方法(點、線、面的合理運用);

  ⑥色彩關係的運用;

  ⑦文字書寫(要求規範,註明時間、作者、年齡)。

  五、小結

  優秀日記畫講評。

  小學美術課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方形,尋找、觀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導學生運用畫畫、剪剪、貼貼、撕撕玩玩等多種手法來表現方形物,同時能表現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細節。

  3.體驗方形給人的感受,透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和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學生尋找、觀察和表現方形物,培養他們觀察和表現事物的能力。

  難點:在方形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運用不同表現手法大膽想象,新增有趣的細節讓畫面更生動、更完整。

  三、教重、難點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賞圖片、學生作品。

  學生準備:彩筆、彩紙、剪刀、糨糊。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學生參與遊戲:請兩組學生分別幫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組學生快。透過遊戲,學生們發現小皮球難放穩,而箱子一下就放穩。由此知道:方形具有穩定、對稱的美感。

  2.揭示課題:方方的物。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來尋找、觀察、表現方形物。

  (二)、新授

  1、啟發學生回憶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寬創作的思路:

  (1)你能回憶出生活中有什麼物體是方方的呢?(請學生小組討論並交流。)

  (2)老師出示教材中的圖片:請學生們欣賞生活中的方形物。方形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

  (3)分組進行比賽:在相同的時間中哪一組學生繪畫的方形物最多,以激發學生創作的興趣。最後評出哪組數量最多;哪組刻畫最細緻?哪組紀律最好(得勝組獎勵小星星或小旗等)。

  2、指導學生表現方形物,並刻畫出細節。

  (1)出示兩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請學生們選擇哪幅完整?(繪畫細緻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學生作品,著重讓學生們觀察方形物的細節表現。(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新增內容,讓畫面更充實,更豐富。)

  3、小組討論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表現方形物(畫畫、剪剪、撕撕、貼貼等)

  (2)你想用什麼方法來表現什麼方形物呢?

  (3)學生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三)、小結

  (1)作業展評:大家欣賞作品。

  (2)互相評論:有哪些獨特的方形物?有哪些獨特的表現手法?誰的畫面最完整?對優秀作品給以獎勵:小星星、小旗等。

  (3)課後拓展:蒐集各種方形物的圖片供大家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