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買文具》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買文具》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說明
本節課講的是用豎式計算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絡,本節課教學主要採取了以下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教學設計從“買文具”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出發,引導學生探索口算與筆算的方法,這不但有利於學生實現生活經驗和數學經驗的“有效對接”,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抓住關鍵,引導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抓住關鍵問題,適時引導,使學生體會問題的本質。本節課的關鍵在於把筆算除法的計算步驟、書寫格式及商的定位等問題從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中遷移過來。因此,本教學設計在引導學生探究、歸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試商的方法及商的定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使學生較順利地掌握商的定位方法,歸納和概括能力也得到培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買文具(一)
⊙情境匯入
今天,淘淘和笑笑帶著近期攢下的80元零用錢去文具店給“手拉手”活動中需要幫助的`小夥伴買文具。到了文具櫃檯,他們犯愁了。原來,他們遇到了一些數學問題,你們願意幫助他們算一算怎樣買文具嗎?[板書課題:買文具(一)]
設計意圖: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使學生真切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同時為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理解並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1)明確數學資訊。
從情境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資訊?
(交流獲得的數學資訊。如:鋼筆每支8元,文具盒每個10元,書包每個20元,計算器每個30元)
(2)提出數學問題。
根據獲得的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如:80元可以買多少支鋼筆?80元可以買多少個文具盒?8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包……
(3)解決相關問題。
出示問題:8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包?
①明確列式。
求8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包,就是求什麼?應該怎樣列式?
(明確求8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包,就是求80裡面有幾個20,列式為80÷20)
②嘗試計算,彙報方法。
80÷20等於幾?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獨立思考後彙報。
預設
生1:我是利用想乘法算除法計算的。因為20×4=80,所以80÷20=4。
生2:我是利用表內除法計算的。因為8÷2=4,所以80÷20=4。
生3:8張10元,每2張買一個書包,8裡面有4個2,所以能買4個書包。
2.探究兩、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商是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
(1)感受豎式計算的必要性。
80÷20由於資料比較小,又都是整十數,我們能口算。如果被除數和除數都比較大,不能一眼看出商是幾,該怎麼辦呢?
(引導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必要性)
(2)探究兩位數除以整十數商是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
①提出豎式計算要求,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80÷20。
(同桌討論、計算,教師巡視,並選出計算正確和錯誤的同學各一名,分別板演)
②討論商的定位方法。
觀察兩個豎式,想一想商“4”應該寫在哪一位上?
(被除數是80,就是8個十,除數是20,就是2個十,80除以20,就是8個十除以2個十,商是4。4要寫在被除數的個位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