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記憶字形。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學習,理解生字詞在文中的意思,並準確運用生詞造句。

  3、引導學生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難點:教學難點是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瞭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釋課題,匯入新課。

  1.師:我們的祖國邊疆遼闊,有56個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2.板書“潑水節”,解題。

  師:每年清明節前後,傣族人民都要迎來他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潑水節。節日那天,傣家人身穿節日的盛裝,敲著象腳鼓,划著龍船來到聚集地。他們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沾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

  4.補齊課題---“難忘的潑水節”,齊讀課題。

  今天,課文中描述的潑水節,卻是一次與眾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懷的潑水節。它到底特殊在哪兒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漏字,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2.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的字音讀準了沒有,如果沒有讀準,可以站起來給他糾正)

  3.再讀思考: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在帶有生字的下面做記號。

  4.檢查初讀情況。

  5.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學習第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這段告訴了我們什麼?鳳凰花是什麼顏色的?(重點理解: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

  2.指名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段告訴了我們?

  今年的潑水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原因。

  (二)學習課文3自然段。

  1.帶著問題讀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畫出有關語句。

  (1)句子1: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型會人們急著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展示象腳鼓圖片。

  (2)句子2: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劃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鮮紅的地毯”從而感悟到傣族人們撒花瓣獨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慶氣氛。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和喜慶。

  這句中有一個比喻,生動形象。

  (3)句子3: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2.指導朗讀,你能把這熱烈的場面讀出來嗎?

  (三)看圖,細讀第四自然段。

  1.師:看,周總理來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間來了!(出示課本插圖)誰來說說“今天”周總理穿的什麼樣的衣服。周總理為什麼要這樣打扮呢?

  2.畫出描寫周總理衣著和表情的詞句並反覆讀一讀。

  (四)讀、議第五自然段。

  (1)男生讀描寫周總理潑水的句子,女生讀描寫傣族人民潑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總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邊潑水一邊祝願,想想怎麼說呢?

  啟發想象: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願——

  周總理把水潑到年輕人身上,祝願——

  周總理把水潑到孩子們身上,祝願——

  (五)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總結全文。

  正因為1961年的潑水節是跟敬愛的周總理一起度過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潑水節是“幸福”的,是“令人難忘的”,有感情地朗讀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著興奮和歡悅;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著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嘆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可先引導學生看看插圖,直觀地感受圖中洋溢的熱情,然後一遍遍地讀,從感受熱烈的氣氛,到感受每一個人心裡的熱情,到感動我們的心,最後在展示讀中去表達我們心裡的感動。

  【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課時數】

  2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蒐集有關傣族、潑水節和周總理的資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談話匯入:

  在我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傣族。每到傣歷6、7月份,火紅的鳳凰花盛開的時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裝,端著清水,端著清水,慶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慶的節日──潑水節。根據傣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要互相潑水以表示對他人真誠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兒女來說,是永生難忘的節日。為什麼是“難忘的”呢?請學習課文。

  2、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潑”右邊是“發”不要和“波”相混。

  二、初讀識字

  1、抓“特務”:

  默讀課文,圈畫生字。

  2、消滅“特務”:

  藉助文下生字背景圖上的拼音消滅這些“特務”。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3、互檢“戰果”:

  兩人合作,一人讀一人聽,看看還有沒有“特務”,如果還有,幫他指出來。

  4、交流識字方法:

  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麼認字的,向全班推薦好的方法。

  5、對號入座:

  聽一個人說字的特點或看同學做相應的動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誰找得準,找得快。

  (可從字形、字義、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點,“蘸、端、踩”可用動作演示)

  三、寫字指導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字是新認的(恩、壽、鳳、凰)。這四個字中,“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作重點指導:

  1、都是半包圍結構。

  2、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

  3、“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

  此外,還應注意“恩”與“思”的區別。

  第二課時

  一、看圖發現匯入

  看課文插圖,說說人物的表情、動作和心情。用“我發現……”的句式說話。

  二、朗讀感悟

  1、揭示課題後進行交流所查資料,並相機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⑴ 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⑵ 讀了第二自然段你能體會到什麼?

  (或者問:為什麼傣族人民聽說周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感到特別高興?)

  2、圍繞課題中的“難忘”二字,整體朗讀課文,思考、體會:為什麼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潑水節特別難忘?

  ⑴ 自讀自悟。

  ⑵ 在小組裡讀有關段落,並說說從所讀語句中體會到什麼。

  ⑶ 選代表在全班展示讀,說說感受,其他同學可參與讀或補充說感受。

  ⑷ 教師重點指導朗讀。比如,讀第三自然段,難點是讀好最後一句:“周總理來了!”關鍵是在讀前面幾句話時做好聲音和感情的鋪墊,讀最後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再如,讀結尾幾個感嘆句,情緒要激動,但不能只是提高聲音,要虛實結合,讀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覺。

  3、看圖聽讀想象:

  ⑴ 指名讀課文,其餘同學邊聽邊看課文插圖,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⑵ 從課文插圖和課文的描寫中,你感覺周總理和人民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4、再讀課文,感受、體驗傣族人民與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與快樂。

  三、積累運用

  1、完成課後“我會填”的練習。

  2、讀一讀,再口頭填空:

  鮮紅的地毯 敬愛的總理 難忘的潑水節

  鮮紅的( ) 敬愛的( ) 難忘的( )

  一條條龍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條條( ) 一串串( ) 一座座( )

  3、詞語積累:

  敬愛 鮮紅 火紅 歡樂 歡呼 開心

  幸福 難忘 水紅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滿面 健康長壽

  4、照樣子寫句子:

  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一手……一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傣族人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一邊……一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踐活動

  1、查詢、蒐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周總理當年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誼。

  2、理解1961年的潑水節為什麼是“難忘的潑水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欣賞潑水節圖片

  同學們,這節語文課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組圖片,想欣賞嗎?圖上的人們在幹什麼?你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活動嗎?

  設計意圖:從欣賞圖片入手,激起學生對潑水節的興趣。

  2.匯入新課

  每年的清明節前後,當火紅火紅的鳳凰花盛開時,傣族人民都要迎來他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這一天,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來到聚集地,互相潑水祝福,聽傣族人說身上潑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們全身溼淋淋的,卻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這個節日就是(生答師板書)

  “潑”是今天要學的新字,拿起小手跟著老師寫一遍。潑水節今天課文中描寫的這次潑水節是一次與眾不同的,令另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記的潑水節。板書“難忘”(結合實際理解“難忘”一詞)

  這次潑水節為什麼另傣族人民難忘?它到底特殊在哪?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1、範讀課文。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讀通課文。

  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詞語要多讀幾遍,把它讀準確,

  3.檢查生字

  (1)師:這篇課文需要我們認讀的生字比較多,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現在老師想請同桌互相當小老師考一考對方,如果有不會認的,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識字方法教給他,可以幫他分析字形、給他組個詞,認讀完的馬上坐好。

  (2)出示詞語指名讀。

  (3)認讀多音字。

  設計意圖:遵循學生認識記規律,鼓勵自主識字

  三、深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為什麼不用火紅?你還能說幾個象這樣式的短語嗎?)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為什麼特別高興?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原因。特別還可以換成哪個詞?

  3.介紹周總理

  4、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默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1)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敲起象腳鼓”、“四面八方”、“趕來”。

  (2)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理解“撒滿”。“鮮紅的地毯”:在什麼情況下會鋪上鮮紅的地毯(特別隆重的場合,接待最尊貴的客人時。)

  (3)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師讀“一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較理解“一串串”、“一條條”。

  引導學生感受到這麼熱鬧、隆重的場面,是傣家人為迎接最尊貴的客人準備的。為什麼傣族人民會這樣歡迎周總理呢?

  a、引讀句1,句2,句3。

  周總理是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他天天都要處理黨和國家許許多多重要的事情,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慶祝潑水節,總理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當時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區交通非常不方便,周總理乘飛機後又改乘汽車,最後又乘渡船過江,不辭辛苦,不遠千里,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來到了傣族人民的身邊。就是這樣一位關心傣族人民的好總理,傣家人從心底裡歡迎他。難怪_____―,難怪―_________,難怪―_________,―(引讀句1,句2,句3)。

  設計意圖: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渲染課堂氣氛,喚起學生腦海中情景的再現,再次調撥學生的情感之弦,使朗讀入情入境。感受總理和人民那種無以言表的感情。

  b、引讀句4。

  就是這樣一位受人愛戴的好總理來了,人們怎能不歡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會歡呼______―;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會歡呼________――;

  如果你遠遠地看到周總理來了,你會大聲歡呼_________;

  如果你看到總理來到你的身邊,你會激動地歡呼_________;

  周總理來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傣家人不論男女老少都大聲歡著――――――。

  設計意圖:透過這一串開放式的句式,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語言道出自己的獨特感悟和理解。

  7.周總理來到了人群中,你能認出他嗎?

  出示句子“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他戴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1)、指名讀。

  (2)、指名根據畫面介紹周總理。

  課文中準確生動的外貌描寫,使我們在人群中一眼認出了周總理,我們發現句子中有許多描寫(顏色)的詞。

  (3)、你能用表示顏色的詞來說說插圖中的人物嗎?過會兒請大家猜猜你說的是誰。

  這就是外貌描寫,學會了嗎?老師相信在你們的習作中有所體現。

  設計意圖:感受外貌描寫的作用,初步懂得這是一種寫作方法

  8.再來看看周總理的打扮吧!齊讀

  仔細觀察周總理的打扮,你發現了什麼?(周總理的打扮和傣族人是一樣的)周總理今天穿著傣族服裝,和傣族人民打扮的一個樣,顯得多親切呀!再看圖,用一個詞說說總理臉上的表情。(笑容滿面和藹可親)你能用笑容滿面說一句話嗎?

  總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樣的,總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貼得緊緊的,就是這樣的一位好總理,難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熱鬧的儀式歡迎他,(齊讀第2自然段)

  五、學習四、五、六自然段

  師:周總理來到了傣家山寨,那他是怎樣跟傣族人民歡度節日的?

  1、自學4、5、6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把描寫周總理動作的詞語加上圓點,認真體會。

  2、學生彙報師板書(敲鼓跳舞潑水祝福)

  3、填空練習

  這些動詞說明了什麼(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像一家人一樣)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描寫周總理動作的詞,體會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像一家人一樣

  師:多麼讓人激動的場面啊!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

  1、指名讀7—8自然段

  2、齊讀

  設計意圖:透過朗讀,結合感悟,表達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實情感,再次激發學生對總理的愛戴,感受傣族人民的幸福。

  六、總結:

  周總理來到這裡,把幸福、歡樂及美好的祝願帶給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遠也望不了這一天,所以這是一次(齊讀課題)我們為有這樣的總理而感到驕傲與自豪,讓我們齊讀課文來表達我們對總理的熱愛吧!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著興奮和歡悅;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著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嘆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可以引導學生看看插圖,直觀地感受圖中洋溢的熱情,然後一遍遍地讀,從感受熱烈的氣氛,到感受每一個人心裡的熱情,到感動我們的心,最後在展示讀中去表達我們心裡的感動。

  教學目的:

  1、學會“歷、度、敬、趕、駛、串、祝、貴、閉”9個字,會認“鳳、凰、族、瓣、毯、載、康、壽、盛、碗”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麼過潑水節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教學重難點:

  1、學會課後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書寫正確、規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讀中感悟,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會生字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課前板書:《難忘的潑水節》)

  一、欣賞激趣,情境匯入。

  1、(欣賞傣族風情圖片)師旁白:在我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傣族。每到傣歷6、7月份,火紅的鳳凰花盛開的時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的盛裝,端著清水,慶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歡的節日——潑水節。根據傣家的習慣俗,這一天,人們要互相潑水以表示對他人真誠美好的祝福。(水潑在身上越多表示對他人的祝福越真誠!)

  2、學生暢所欲言:“欣賞完這組圖片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3、(課件出示第7 8自然段)情境匯入:“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們一樣有著許多的話兒要說,讓我們一起回到1961年的潑水節,來聽聽他們的心聲吧!請同學們一起讀!”

  4、示題質疑:“多麼幸福啊!多麼令人難忘啊!為什麼1961年的潑水節令傣族人民如此難忘呢?(板書:在難忘下面加?)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難忘的潑水節》!”

  二、學習課文,朗讀感悟。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①生齊讀第1、2自然段。

  “請同學們翻開書的第36頁,一起大聲朗讀課文的1、2自然段,讀完後用

  ②指名說:“讀了這兩段你知道了什麼?”

  (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周總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潑水節,傣族人民格外高興)

  2、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①一大早,人們敲起象腳鼓,興高采烈地從四面八方趕來。

  A、找出寫傣家人高興的段落。“從哪裡可以看出傣族人民格外高興?第幾自然段?”

  B、標出有幾句話。“第3自然段共有幾句話,請同學們自由、小聲的讀課文第3自然段並拿出鉛筆用小序號標出來。”

  C、找出傣家人高興的句子。“你覺得哪句話最能看出傣族人民格外高興?為什麼?”

  (興高采烈:說明人們很高興。四面八方:說明人們是從各個不同的地方。趕來:說明人們的心情很急切。)

  D、“誰能讀一讀?讀出他們興高采烈的樣子?”(指名讀並隨機指導)

  ②學習句子: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瓣,好象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A、指名說。“為什麼覺得這句能看出人們格外高興?”“人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撒滿:說明花瓣很多。撒滿的鳳凰花瓣像鮮紅的地毯,這是一個比喻句,把地上撒滿的鳳凰花瓣比做紅地毯。)

  B、個別讀一讀並隨機指導。

  “讀出花瓣的多和高興!”

  C、齊讀。“學著剛才這位同學的樣子一起來一遍。”

  ③學習句子: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們歡呼起來:“周總理來了!”

  A、指名說。

  (一條條、一串串說明龍船、花炮很多,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場面,是一個十分壯觀,特別喜慶的場面。歡呼說明人們很興奮、很激動。)

  B、個別讀並評價。“誰讀的好一些?”(一條條、一串串連起來讀。)

  C、指導讀:歡呼話語。(全班起立盡情的歡呼一次)

  ④齊讀第3自然段。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歡迎周恩來總理的到來!請同學們齊讀第3自然段。看誰的臉上最高興!誰的歡呼最動聽!”

  3、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①過渡語:“周總理來了,周總理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誰來介紹介紹我們的周恩來總理?”

  ②請生介紹周總理。

  ③評價過渡:“周總理的穿著、神態都說的很好!那看看這幅圖,誰是周恩來總理呀!”

  ④出示課文插圖。“觀察圖,你發現了什麼?”

  (周總理脫下自己的衣服換上和傣族人民一樣的衣服,他把自己當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

  ⑤齊讀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周總理笑容滿面的來到傣家兒女的中間把自己當成普通的傣家人,他又是怎樣做的呢?請你們齊讀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4、學習課文的第5自然段。

  A、學習周總理潑水的句子。

  ①過渡語: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開始潑水了!

  ②默讀第5自然段。“周總理是怎樣向人們潑水來表達他真誠的祝福呢?請同學們默讀第5自然段用‘——’劃出描寫周總理潑水的句子。”

  ③學生交流。(指名說並出示句子。)

  ④找動詞。“那這裡面哪些詞是描寫周總理潑水時的動作的?請同學們自由讀這兩句話用 標出來。”

  ⑤全班交流。

  ⑥體驗句子。“剛才大家讀了這兩句話,覺得此時周總理潑水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高興)

  ⑦讀句子更深入的體驗。“那我們和周總理一起分享此時的歡樂,齊讀這兩句話。”

  B、暢想周總理的祝福。

  “周總理不光用行動來祝福傣族人民,他還有許多祝福的話兒想要告訴我們呢!總理的滿腹話語誰能來傾訴?”

  “總理會對姑娘說……?”

  “總理會對小夥子說……”

  “總理會對老爺爺說……”

  “總理會對老奶奶說……”

  “總理會對爸爸媽媽說……”

  “總理會對叔叔阿姨說……”

  “總理會對我們說……”

  C、想象姑娘、小夥的感受。

  ①找句子:“有什麼比總理的祝福更可貴呢?文中有一句話描寫受到總理祝福的人們的感受,找到了嗎?”

  ②齊讀句子。

  ③體會句子:“為什麼姑娘、小夥會流下熱淚?”(感到幸福)

  “他們為什麼會感到這麼的幸福?”

  5、學習第6、7、8自然段。

  ①過渡語:“這真是一個幸福、難忘的潑水節啊!祝福的水、快樂的水,它祝願我們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平安,快樂幸福!”

  ②齊讀最後三個自然段。“請大家齊讀課文的最後三個自然段。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幸福,帶著我們的歡樂和傣族人民一起記住這個難忘的潑水節,1961年的潑水節!”

  三、總結全文釋疑解難。

  ①解疑:“學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為什麼1961年的潑水節那麼令人難忘嗎?”

  ②“我們的總理關心人民,我們的人民愛戴總理。他們的心與心永遠緊密相連著。”

  (板書:心連心)

  ③“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兒女來說,確實是一個永生難忘的節日!”(板書:難忘)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的: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二、教學重點:

  為什麼是難忘的潑水節?

  三、教學難點:

  瞭解周總理與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從而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連的深厚情誼。

  四、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課件、學生蒐集查詢潑水節資料,瞭解周總理生平,事蹟。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會認會讀本課生字。

  一、談話匯入: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

  二、觀察插圖、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情景?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描寫的是圖上的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並圈畫出生字。

  三、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1、抓“特務”。默讀課文,圈出生字。

  2、消滅“特務”。小組合作,藉助生字背景圖上的拼音消滅這些“特務”。

  3、交流識字方法。(可用形聲字規律識字,也可編故事識記的如“褂”字,如: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裡煉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4、檢查識字情況

  ⑴.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領讀。

  ⑵.識字小遊戲

  遊戲一:找朋友

  學生在“我會認”裡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顏色塗一塗。(鳳、凰)(咖、啡)(襟、褂)

  遊戲二:認讀生字卡片後,教師把生字卡片發給學生,教師念字音,有該字卡片的學生站起來領讀,其餘學生跟讀。

  ⑶.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潑水節因為敬愛周恩來總理花炮對襟白褂敲鼓

  銀碗祝福健康長壽幸福令人盛滿

  (教學多音字:盛)

  ⑷讀長句,在語境中鞏固生字。

  ①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四、圖文對照,朗讀課文

  1、再看插圖,說說人物的表情、衣著,動作和心情。用“我發現……”的句式說話。

  2、課件出示語句段落,朗讀體會。

  (1)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總理衣著與表情的句子朗讀體會。

  (2)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

  (3)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

  五、寫字指導:(重點指導“鳳、凰”)

  “鳳凰”二字

  (1)都是半包圍結構。

  (2)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

  (3)“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2、在摘抄好詞佳句和練筆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人們和總理心連心。

  【教學重難點】體會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心連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生字詞(出示生字詞語):

  ⑴同桌互讀,互相糾正讀錯的字並且多讀幾遍。

  ⑵指名讀(中等生、差生)。

  ⑶齊讀。

  ⑷標一標。

  2、複習課文:

  師:透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1961年的潑水節,傣族人民特別高興,是因為______。是呀,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還做了精心的準備。讓我們帶滿腔的熱情再來讀一讀一二三自然段。

  (齊讀)

  二、學習第四、五段

  學習句子: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的來到人群中。

  1、看圖說話,感知情境:

  師:看,和藹可親的周總理滿面笑容地來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間來了(出示圖),這就是當時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2、當時的周總理是怎樣子的?

  (觀察穿著和表情)

  3、作者也把周總理當時的樣子用文字給他描畫出來了。請你找出這個句子,讀一讀。

  4、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看圖,想一想:你覺得周總理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一些地方看出來?

  三、品詞析句,促進感悟

  其實不僅僅總理的穿著讓人們感覺到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都能感受他的可親可敬。讀一讀第四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這樣的句子:

  1、他接過一隻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⑴從哪些地方你能感覺到總理的可親可敬?

  ⑵出示資料,自由讀。

  ⑶有沒有和他一樣找了這句話的同學?(站起來)和他一起讀一讀這句話。讀完了之後,還有沒有補充的?

  ⑷帶著對總理的崇敬之情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2、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⑴簡單介紹潑水節。

  ⑵啟發想像,進行寫話訓練: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願他們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願他們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小孩身上,祝願他們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交流。

  3、如果你是傣族人民,你當時得到了總理的祝福,你會怎麼樣?

  四、感情的昇華,朗讀6~8

  師:是呀,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能得到總理的祝福是多麼讓人激動與興奮的事!誰能用朗讀把作者的心情表達出來?

  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挑戰讀──齊讀。

  五、作業練習

  1、再次感受周總理與人們的深厚情義。

  2、學了這篇課文周老師也特別激動,同學們可以再去讀讀這篇課文,把課文中覺得特別讓你感動的句子抄下來,多讀幾遍,甚至可以把背下來。

  六、附作業

  11難忘的潑水節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願他們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願他們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小孩身上,祝願他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指導,使學生學會體會文章感情的讀書方法,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從而感受潑水節的難忘。

  2.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課前準備:

  ⒈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⒉ 學生準備:瞭解周總理的生平及相關故事,瞭解傣族及潑水節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56個民族,你們看這是哪個民族?

  (課件出示傣族竹樓、服飾、潑水節、孔雀舞、鳳凰花等圖片,並配上葫蘆絲音樂,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傣族。)

  課件播放至最後一張“鳳凰花”圖片停住,問:這是什麼花“?

  “火紅火紅的鳳凰花“兩個表示顏色的詞放在一起,這花好像更美了。

  指導讀詞語。

  2.每年4月,鳳凰花開時,傣族人民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你對潑水節有哪些瞭解?

  (如果學生答不出,教師相機簡介潑水節。)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難忘的潑水節》(板書課題)

  指導學生讀好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這次潑水節為什麼是難忘的?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讀課文。

  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大意。

  指名交流,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句式說出答案。

  (因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所以這次潑水節特別難忘)

  2.瞭解周總理。

  你對周總理有哪些瞭解?

  (教師適時點撥學生:周恩來總理是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他在世時深受人民愛戴,是人民的好總理,雖然他現在已經過世了,但人民永遠懷念他。)

  教師小結:1961年,周總理已經60多歲了,他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仍不遠萬里從北京先乘坐飛機,再改乘汽車,又渡船過江來到雲南的一個小城同傣族人民過了一個“難忘”的潑水節。

  3.這次潑水節又難忘在哪裡呢?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

  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潑水節難忘在哪裡?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三、走進課文,精讀感悟。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尋找答案。

  1.出示第三自然段。

  那天,潑水節場面怎樣?先自由讀,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到了:

  (1)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2)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3)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

  (4)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重點詞“四面八方、趕” 引導學生體會人們想見到總理的急切、高興的心情。後面三句,讓學生體會場面的盛大、熱烈及人們興奮、喜悅心情。

  2.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聽到了:

  人們的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一詞指導朗讀。

  小結:傣族人民用最高的禮節來歡迎總理,人們此時心情好激動,好興奮呀!這場面,這情景,傣族人民一輩子也忘不了。板書:景難忘。

  最後齊讀“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3.周總理很快就來到人群中,課本還配了一幅彩圖呢!

  你能認出哪是周總理嗎?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總理嗎?

  (引導學生看周總理的外貌,“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

  站在人群中的總理,從穿著打扮來看,你覺得總理像一位 。(傣族老爺爺)

  從 “笑容滿面”中,你覺得總理就像一位 ?(慈祥的老爺爺)

  朗讀時我們應重點讀好哪個詞語?

  你來讀一讀,指導學生朗讀。

  小結:總理就是這樣平易近人,是這樣親切,他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了人們腦海中。板書:人難忘。

  4.開始潑水了,想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樣互相潑水的嗎?

  播放潑水節動感課件。

  教師小結:傣族人有這樣一種說法,誰身上的水多,誰就是最幸福的人,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怎樣潑水的?

  (1)指名讀。交流:怎樣潑水的?(學生表演)

  (2)周總理就是這樣和傣族人民潑潑灑灑的,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的是什麼?(祝福)

  猜猜周總理向大家祝福什麼?(師生表演)

  他看到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他會說:

  他看到一位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他會說:

  他看到一位青春靚麗的姑娘,他會說:

  他看到同我們差不多年紀的小朋友,他會說:

  收到了滿滿的祝福,傣族人民此時心情怎樣?(板書:幸福)

  怎樣才能把這種幸福感讀出來呢?指名交流。(提醒學生自己歸納出:語速要慢,抓住重點詞“潑呀、灑呀、笑哇、跳哇,那麼開心”來讀)

  你來試一試,指導朗讀。

  小結:潑水中,分不清哪是總理,哪是人民,總理就是這樣與人民心連心的。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這份情意傣族人民是不會忘記的。板書:情難忘。

  5.迴歸難忘。

  (1)這次潑水節,傣族人民因為幸福而難忘,而難忘的就是幸福的,讓我們記住這次潑水節,再來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2)出示7.8自然段。

  最後兩個自然段,別看只有一句話,但情感卻是豐富的。

  指名學生讀出無比幸福,難以忘懷的情感。

  (重讀“幸福、難忘”,第二句比第一句讀得要更慢些,把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之中地感覺讀出來。)

  教師也可範讀。

  齊讀。(情感達到高潮)

  四、總結全文。

  難忘的潑水節景難忘,人難忘,情更難忘。

  學生回味品讀課文。

  板書設計:

  難忘的潑水節

  景難忘

  人難忘 心連心

  情難忘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洪、毒”等15個生字,讀準“鋪、盛”2個多音字,會寫“災、難”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結合插圖想象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透過朗讀表達歡樂、幸福、難忘之情。

  3.藉助“象腳鼓”等詞語描述過潑水節時的情景,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二、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引出課題

  1.出示傣族人過潑水節的圖片,簡介傣族和潑水節。

  傣族人民在每年的4月中旬有一個盛大節日,這一天,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

  2.1961年的潑水節對於傣族人民來說世代難忘,因為那次潑水節是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17課《難忘的潑水節》。

  (二)初讀感知,語境識字

  1.大聲朗讀課文,標自然段,圈出生字,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準確,長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同桌互相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音。

  3.語境識字。

  (1)出示帶有生字的短語,學生齊讀,學習生字。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傣族人民龍船駛過江面

  銀碗裡盛滿清水笑容滿面敲起象腳鼓

  祝福周總理健康長壽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

  (2)潑、踩、駛、敲,結合偏旁,做動作理解。

  (3)族:我國共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除了文中說的傣族,你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出示詞語齊讀:民族、家族、傣族。

  (4)祝福:表示美好的祝願,結合生活經驗識記。

  (5)學習“鋪、盛”2個多音字,讀準字音,讀好詞語。

  鋪:pū(鋪路)pù(店鋪)盛:chéng(盛水)shèng(盛開)

  4.再讀課文,爭取讀通順。

  (三)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理解詞語,寫生字。

  一年一度:表示一年一次。一年一度的潑水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十分隆重。

  (2)寫生字。

  度:第一筆點起筆在豎中線,廣字頭撇要長,裡面的“廿”寬扁,筆順是橫、豎、豎、橫,“又”寫得扁一些,最後撇捺下方是齊平的。

  潑:書寫時注意右邊是“發”,長撇沿豎中線撇向左下,“又”的橫撇與捺下方齊平。

  學生書寫,老師及時評價。

  老師過渡:1961年的潑水節,傣族人民是最難忘的,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板書:1961年周總理)

  2.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樣迎接周總理的?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感悟。

  句子1: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趕”可以換成“走”嗎?一個“趕”字型會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動的心情。學生練習讀句子,讀出急切的心情。

  句子2: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傣族人民用火紅的鳳凰花鋪成“地毯”,這是用最熱情的方式歡迎敬愛的周總理。學生練習讀句子,讀出傣族人民的熱情。

  句子3: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思考:把“一條條、一串串”換成“一條、一串”,行嗎?

  “一條條、一串串”寫出龍船和花炮非常多,更能表現節日的隆重、熱鬧和喜慶。

  老師補充資料:周總理工作繁忙,就是這樣一位關心百姓,深受愛戴的好總理來到傣族人民身邊,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喜慶熱鬧的氣氛。

  3.學習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4自然段,出示課文插圖,找出描寫周總理樣子的句子。

  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思考:周總理為什麼要換上傣族的服裝?從“笑容滿面”感受到什麼?

  周總理這樣是把自己當成普通的傣族人,融入百姓中,他平易近人,與傣族人一起過節十分高興。

  (2)讀第4、5自然段,畫出描寫周總理動作的詞語。

  出示動詞:接過、敲著、端著、拿著、潑灑。

  出示詞語:象腳鼓、鳳凰花、銀碗、柏樹枝。

  藉助上面的詞語,練習說一說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3)男生和女生比賽讀第6自然段,比一比誰能讀出開心的場面。

  4.課文最後連用了4個感嘆號,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傣族人民是多麼開心,多麼幸福,多麼令人難忘!(板書:多麼幸福!多麼令人難忘!)帶著這種幸福,我們齊讀第7、8自然段!

  課堂總結: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把美好的祝願送給傣族人民,所以傣族人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

  (四)整合閱讀《故事歡樂谷》中的《擺茶攤的蒲松齡》

  1.初讀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第4~9自然段:

  (1)畫出文中描寫蒲松齡樣子的句子,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這樣打扮的用意。

  句子:蒲松齡身穿一件補過的粗布短衫,灰色的長褲,褲管捲到膝蓋上。

  他這樣打扮是為了從形象上更接近於擺茶攤的老闆,更容易和來往客人交流。

  (2)藉助關鍵詞,練習講蒲松齡是怎樣透過擺茶攤收集民間故事的。

  出示詞語:老槐樹、席子、香茶、招呼、誠懇

  (3)指名分享,及時鼓勵。

  課堂小結:希望同學們在今後都能借助關鍵詞語把故事講好。

  三、板書設計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9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講的是1961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來到西雙版納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事。這篇看圖學文由一幅圖和一篇短文組成。圖上的背景畫的是西雙版納地區的特有風光。樹木茂密,鮮花朵朵,地上是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周恩來總理在畫面中間,雙手端著銀碗,穿著傣族服裝,面帶笑容。他周圍是穿著節日服裝的傣家兒女。有的拿著銀壺,有的端著花碗,有的敲著象腳鼓,有的打著鑔,大家十分高興。課文內容同畫面相聯絡,講了周恩來總理同傣家兒女過潑水節的情形。課文共8段,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敘述的。

  教學目的

  1透過看圖學文,瞭解1961年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從而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連的深厚情誼。2指導有序觀察的同時,注意指導學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後四段。

  重難點,關鍵

  1重點:

  瞭解周總理與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歡渡潑水節的情景,從而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連的深厚情誼。

  2難點

  (1)由於年代的原因,學生對周總理瞭解不夠,影響對課文所表達的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連的深厚情誼的感受。

  (2)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對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潑水節瞭解甚少。

  教學設計

  一故事錄影激趣,設問質疑,匯入課文

  1講《潑水節的來歷》看潑水節的錄影,讓學生了解潑水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課題。

  2為什麼今年的潑水節特別令人難忘呢?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在什麼時候舉行?你從課文什麼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潑水節都在5月13日舉行,今年的潑水節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樣?用高興的語氣讀12自然段。

  二讀中體驗,讀中感悟,音樂輔助

  1隨著《歡樂鑼鼓》樂曲,同學們自由誦讀第三段,體會當時歡樂的氣氛。讀了這一段,你有什麼感受?

  2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同學們讀讀,寫寫,議議,用鉛筆在書上畫出重點句子,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四面八方”“趕來”“敲鼓”“地毯”“龍船”“花炮”“撒滿”“一條條”“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誼。並用“四面八方”造句。

  3有一個詞最能表達傣族人民的興奮心情。(歡呼)什麼叫歡呼?同學們反覆誦讀體驗。想象傣族人民會歡呼什麼?

  三看圖學文,學會觀察,理解圖意

  1用電腦顯示畫面,指導學生看圖,周總理是怎樣打扮的?周總理的心情是怎樣的?傣族人民都在做什麼?重點觀察幾個人。周總理為什麼要穿傣家人的衣服呢?

  2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笑容滿面”“接過”“敲著”“踩著”“跳舞”這些詞體會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樣。並用“笑容滿面”造句。

  四創設表演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導語激情,感知體會

  1當時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呢?觀看錄影,啟發想象。

  2同學們,你們也想象傣族人民一樣跟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嗎?請一個同學朗讀56段,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做動作,老師配上音樂。你們想周總理會向傣族人民祝福什麼?傣族人民會歡呼什麼?會向周總理祝願什麼?

  3請幾個同學表演,其他同學朗讀課文,同學進行評價。

  4老師導語激趣,人民的總理愛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愛總理,向總理祝願,人民和總理心連心,是多麼幸福難忘的場面呀!傣族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請同學齊聲朗讀78自然段,感悟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誼。理解最後兩句的!

  五總結朗讀,回顧感悟,背誦課文

  1961年的潑水節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也難以忘記1961年的潑水節,請同學們大聲誦讀,把你們的感情都融入字裡行間吧!讀到“開始潑水了”讓同學關上書試著背誦課文5678自然段。

  板書設計

  9難忘的潑水節

  特別高興

  歡迎總理

  共渡節日

  幸福難忘

  設計說明

  1讓學生讀中體驗,讀中悟情,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讀貫穿始終。

  2巧妙的運用音樂,錄影輔助教學,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3讓學生透過想象,體驗情景,透過想象總理和傣族人民祝福祝願的話語,培養學生髮散思維。

  4透過學生讀讀,寫寫,劃劃,和表演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主動的探索,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與快樂;積累重點詞句,並進行簡單的拓展運用。

  2、抓住重點詞句,透過激情朗讀,體會課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濃。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與快樂。

  【教學難點】

  體會人民和周總理心連心的感情。

  【教學準備】

  蒐集周總理資料,在班級進行周總理資料展示,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課前欣賞雲南傣族的民俗風情。

  一、字詞引領,巧入文字。

  1、剛才,我們欣賞了一組雲南傣族的圖片。聰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們今天要繼續學習課文——《難忘的潑水節》。(齊讀課題)把你想重讀的詞讀重一點,再讀一遍。

  2、學習課文之前,老師要考考你們昨天的生字學得怎樣。

  出示詞語:鳳凰花對襟白褂咖啡色踩著端著盛滿敲起鼓蘸了水周恩來

  齊讀,最後剩下“周恩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周恩來的圖片,配上文字:他12歲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是共和國的第一位國家總理。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新中國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跡遍佈全球,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們敬愛的總理——周恩來。

  你想認識他嗎?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見到了他,並且和他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潑水節!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1961年(板書:1961年),去走進這——難忘的潑水節。

  二、逐段學文,體會“難忘”。

  1、通讀全文。

  這篇課文充滿著喜悅與熱情,適合我們帶著激情大聲朗讀。現在,就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一遍課文。

  2、分段學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麼意思?

  你們見過鳳凰花嗎?咱們來認識一下(出示鳳凰花圖片),鳳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潑水節前後開放,開花時滿樹結花,遠遠看去就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課文用了一個詞——“火紅火紅”,多麼喜慶、熱烈的顏色啊,我們一起再讀讀這段話。

  (2)學習第2自然段。

  引讀——今年,傣族人民特別高興,因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這裡有個詞“特別”,可以換成什麼詞?把你這個詞放進去讀一讀。全班一起讀讀這段話,把傣族人民特別高興的心情讀出來。

  過渡:周總理要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了,人們會怎樣迎接他呢?

  (3)學習第3自然段。

  (課件出示段落)請女生讀讀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種方式來迎接周總理,其中哪個場景讓你印象最深?(相機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從“四面八方”這個詞你知道了什麼?為什麼是“趕來了”而不是“走來了”或“來了”?(體會人們急切想要見到周總理的心情)

  歡樂的象腳鼓敲起來了,人群從四面八方趕來了,這場面可真——(熱鬧……)再讀這個句子。

  句子2: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在什麼情況下會鋪紅地毯?(指名說)這裡的“地毯”指的是什麼?傣族人民用他們最喜愛的鳳凰花鋪成地毯來迎接周總理,從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指名說)讀出傣族人民的熱情。

  句子3: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從“一條條”、“一串串”你知道了什麼?你感受到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讀讀這個句子。

  象腳鼓、鳳凰花、龍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們民族最高的禮節來迎接周總理。當總理到達的訊息傳來,人們歡呼著——(引讀)“周總理來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裡的一個孩子,最先知道總理來了的訊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見到我你會說什麼?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會說什麼?假如他是你鄰居的大哥哥,見到他你會怎麼說?

  很快,總理到來的訊息傳遍了傣族的村寨,人們都在歡呼——“周總理來了!”

  讓這歡呼聲再響亮一點!——“周總理來了!”

  過渡:是啊,周總理來了!你看——

  (4)學習第4自然段。

  出示課文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觀察總理的衣著、神態,理解“笑容滿面”,體會“周總理就像我們傣家人”的感受)

  課文是這樣描寫的,(出示段落)指名讀。

  周總理是漢族人,卻穿上了傣族的服裝;他是國家總理,是人們眼中的“大官”,卻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這個總理一點都不嚴肅,還——“笑容滿面”的,這樣的總理你喜歡嗎?傣族人民喜歡嗎?喜歡,就讓我們把他的樣子記住,一起讀!

  過渡:潑水節裡最重要的活動開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場景呢?請男生讀讀第5自然段。

  (5)學習第5自然段。

  透過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裡用了一個句式“一手…一手…”,誰能試著用這樣的句式說句話?(指名說)

  你還能聽到聲音嗎?都有些什麼聲音?(指名說)潑水聲、歡呼聲、祝福聲……

  是啊,在傣族的傳統裡,水潑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潑到白髮的老爺爺身上,周總理會祝福他——

  清清的水潑到可愛的孩子身上,周總理會祝福他——

  清清的水潑到年輕的小夥子身上,周總理會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樣在祝福著周總理,他們會祝福總理——……,還會祝福總理——……

  潑水聲,歡呼聲,祝福聲,構成了一幅多麼歡樂的場面!孩子們,你們也想加入這歡樂的人群嗎?那就把這裡當作潑水節的現場,一手拿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了柏樹枝蘸水,對著你周圍的人潑灑,並說出你對他的祝福!(現場體驗潑水)開心嗎?帶上你的開心讀起來!(齊讀)

  (6)學習第6自然段。

  師接著學生的朗讀引讀——清清的水,潑呀,灑呀!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麼開心!

  (出示)帶上你的想象,讀。(指名讀,男女生讀,齊讀)

  歡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周總理就要離開了,但是這個潑水節已經永遠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記憶中,人們在心裡一遍遍回味著——

  (7)學習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齊讀。

  課文最後連續用了幾個感嘆號,從這些感嘆號裡你讀懂了什麼?

  老師從網上找到了幾張當年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們來看看。

  每當翻閱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會忍不住感嘆——(讀)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

  很多年過去了,每到鳳凰花開的季節,人們都倍加想念周總理,想念1961年的潑水節——(讀)

  懷念放在心裡,聲音輕一些——(讀)

  三、回首扣問,難忘總理。

  到這裡,我們讀完了整篇課文,假如讓你用一個詞來說說1961年傣族人民的這個潑水節,你會用什麼詞?(學生說)

  是啊,1961年的潑水節對於傣族人民來說,是難忘的,幸福的,激動的……這都是因為——周總理(板書:周恩來)

  四、情感延伸,指導寫字。

  從那時起,傣族人民把“周恩來”三個字深深刻在了心裡,大家看到這個“恩”字,上面是個“因”,下面是個“心”,正是因為周總理的心中裝著人民,所以人民也從心底裡熱愛他,寫這個字的時候,一定要把“心”字寫好,現在拿起筆來寫一寫!

  (學生練習書寫,教師指導。)

  五、小結拓展,瞭解文化。

  剛才我們一起感受了傣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我們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比如說彝族有火把節,藏族有雪頓節……蒙古族有那達慕節,等等。同學們課後可以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作業:收集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10

  知識目標:

  1、瞭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在觀察畫面的基礎上,想象當時的快樂場面來理解課文內容。

  德育目標透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對周總理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

  1、結合課文觀察圖畫。

  2、理解潑水節和傣族人民熱愛周總理的語句。

  教學難點:瞭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教學方法:圖文結合,品詞析句,並透過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認讀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指名讀全文。

  二、講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 提問:傣族人民在什麼時候過潑水節? (風凰花開了的時候,潑水節就到了。)

  “火紅火紅”是什麼顏色? 什麼是“一年—度”?

  (2) 指導朗讀。

  練習讀。指名讀。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1) 提問:傣族人民為什麼特別高興?

  (2) 指導朗讀

  要讀出傣族人民特別高興的心情。

  指名讀,齊讀。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1) 提問: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理解“四面八方”“趕來”“地毯”“駛過”“一條條”“—串串”等詞語。

  (2) 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快場面和人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用自己的活,說說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4、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1) 提問:周總理怎樣來到人群中的,先讀出書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話說說。理解“對襟白褂”“咖啡色”“水紅色”“笑容滿面”等詞語。

  從什麼地方看出周總理特別高興? 先找出書上的句子讀讀,再說說。

  理解“象腳鼓”“地毯”“—起跳舞”等詞語。

  (2) 指導朗讀。

  周總理身著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接過象腳鼓,敲著鼓點,踩著“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總理愛人民。要讀出周總理的高興心情。

  小聲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周總理穿著什麼服裝,怎樣來到人群中的。

  5、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1) 提問:周總理怎樣潑水? 向傣族人民祝福什麼? 先讀出書上的句子,再說說。

  傣族人民怎樣潑水? 向周總理祝福什麼? 先讀出書上的句子,再說說。

  理解:“銀碗”“祝福”“健康長壽”等詞語。

  (2) 指導朗讀。

  要讀出周總理對傣族人民真摯的祝福,傣族人民對總理的真誠祝願,彷彿潑水節就在我們跟前呈現。讀“健康長壽”要慢些。

  老師範讀,指名讀,齊讀。

  6、指名讀第六至八自然段。

  (1) 提問: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為什麼那麼開心? “多麼幸福”“令人難忘”是什麼意思?

  (2) 指導朗讀。

  讀的時候,注意語氣詞“呀、哇、啊”及感嘆號所表達的語氣。

  教師範讀,學生小聲練習讀。

  三、練習朗讀

  1、指名分段讀全文。

  2、齊讀全文。

  讀的時候,注意讀好長句子,注意段與段之間的停頓。

  四、總結提問:課題為什麼是難忘的潑水節

  五、作業練習

  背誦你喜歡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