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資訊社會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資訊社會的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思想及知識背景】
“認識資訊世界”是初中資訊科技課程的第一課,內容有資訊的概念、資訊的特徵、資訊的作用。如何讓學生把握資訊的本質特徵是掌握概念的關鍵。因為“資訊”這個詞雖然平常大家都經常聽到,如資訊社會、資訊時代、資訊爆炸等等,但到底什麼是資訊,學生就講不清了,而且資訊這個概念非常抽象,對於初一學生來講有一定的困難。如何讓學生把握資訊的本質特徵是掌握概念的關鍵,必須讓學生從感性上去認識,再由資訊過渡到資訊科技,讓學生了解到資訊科技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生學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的決心。
【知識目標】
1.理解資訊的概念,懂得什麼是資訊。
2.瞭解資訊的幾種典型特徵及其表現。
3.知道資訊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資訊為人類服務。
【能力目標】
學會利用身邊的資訊,掌握資訊科技的主要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認識到資訊對人類的重要性。
2.能夠辨別資訊的真偽性,自覺抵制不良資訊。
3.激發資訊科技的興趣,養成主動學習資訊科技的積極態度和習慣。
【教學重點】資訊的本質概念。
【教學難點】資訊的概念和特徵。
【教學過程】
一、匯出資訊的概念
問題匯入:
①師:“今天是我們的第一節課,大家知不知道我們這門課叫什麼?”
生:資訊科技。
②師:為什麼以前叫電腦課,現在改為資訊科技課,什麼是資訊、什麼是資訊科技?(教師設疑)
生思考。(以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很難回答)
2.播放課件:多媒體圖片和錄影(古代烽火臺資訊的傳遞、報紙新聞摘選、電視宣傳廣告、一些商品的商標等例子)
師:從圖片和錄象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資訊?
生答:古代戰事傳遞,奧運報道、娃哈哈、蒙牛、伊利牌等產品的廣告。
總結歸納“資訊”的概念:剛才大家從圖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東西就是我們從這些媒體中得到的資訊。事實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接觸資訊。對人類而言,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所讀過的書,你所聽到的音樂,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嗅到的氣息,你所想到的問題,你所做過的事情等,這些都是資訊。廣義地說,一切存在都是資訊。除了人類五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以外,我們透過各種手段、各種儀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資訊。誰能用一句話來總結什麼是資訊嗎?
生:總結。
師:(補充)資訊是對事物的狀態、特性和運動變化,以及事物之間相互作用和聯絡的客觀描述。
師:你們在生活周圍中曾獲得過哪些資訊?(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電視、報紙、廣播、網際網路、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回答。)
生答:學習生活用品、汽車、交通、動畫片、電視劇預告等等。
二、指導學生認識資訊的特徵
師:我們會發現,資訊有一些共同的特徵。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資訊有哪些特徵?怎樣才是資訊呢?
播放課件:特徵一:當我們在傳遞資訊時,有的要透過紙張來傳遞,有的是刻在光碟上,還有的是靠我們的大腦來記憶儲存資訊,當我們需要資訊時,就從這些儲存資訊的載體獲取資訊。不管我們怎樣傳遞資訊,資訊總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質上,這說明資訊有怎樣的特性呢?
學生回答,師補充:依附性
播放課件:特徵二:同學們,當你們有一個好訊息的時候,你們會怎樣?學生回答:我們會告訴身邊的好朋友或親人。
對了,你們的好訊息這時就是資訊,這個資訊馬上會一傳十,十傳百。這說明資訊可以用來怎樣?
學生回答,師補充:傳遞。
播放課件:特徵三:提問: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那你我各自有多少個蘋果?學生回答:各一個。再次提問: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我們每人有多少種思想?
學生回答:兩種思想。
師:我們在交換思想時也即在交換資訊,資訊在我們之間傳遞著。這說明資訊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資訊的'其中一個特徵:共享性。
師總結:所有的資訊都具有這三種特徵,是哪三種呢?
學生回答:依附性、傳遞性、共享性。
三、指導學生認識資訊的作用
師:下面有兩個例子,請同學們討論,資訊可以給我們帶來怎樣的作用?
播放課件:
例如:90年代隨著紡織業的興盛,棉花的價格上升了很多,給棉農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入,第二年棉農或更多的農民投入棉花種植業。造成今年棉花供大於求,價格,致使大部分棉農虧了本。
學生討論兩個例子的不同作用。
學生:第一個例子張三充分利用各種資訊,透過努力獲得了工作。第二例子棉農沒有經過科學論證,錯誤的利用了資訊致使種植棉花虧本。
師:看來,正確的資訊能夠給我們帶來好的正面作用,為我們服務。相反,錯誤的資訊會給我們帶來危害。資訊有正反兩方面,我們要正確辨別資訊的真偽,讓資訊為我們服務。
四、小結佈置任務
1.小組選擇其中一個題目,討論、彙報結果:
播放課件:
1.如果你要買一臺電腦,你需要了解哪些資訊,你準備透過哪些途徑去獲取這些資訊。
2.假如現在是2009年,全運會在我省舉辦,你準備去觀看全運會,你需要了解哪些資訊,你可以透過哪些途徑去獲取。
2.小組討論
3.小組彙報:
學生甲:買電腦首先要了解哪個地方賣電腦,電腦的價格、電腦的配置。
學生乙:這些資訊可以從朋友、電腦老師、電視、報紙、網路瞭解。
學生丙:觀看全運會首先了解舉辦哪些體育專案?在哪個地市舉行?這類專案什麼時候舉行?怎樣買票?若去做什麼交通工具去等等?
學生乙:這些資訊可以從朋友、電視、報紙、網路瞭解到。
師小結:在資訊時代,誰感知到、認識到並擁有大量有價值的資訊,誰就擁有成功的機會。如果你想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具備收集、整理、傳遞、釋出、應用資訊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學好這門課──資訊科技。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一開始就設問:“我們這門課叫什麼名稱?”,突出資訊科技課中的“資訊”和“資訊科技”這兩個關鍵詞。然後從學生感興趣的一幅圖片、一段錄影入手,讓他們說出從中看到、感受到的東西,引出資訊的概念。“一切存在都有資訊,資訊是客觀事物運動狀態及方式的表徵”。
接下來給出兩個生活中的應用題,讓同學們討論怎樣去獲取有用的資訊去解決問題,從而感受到獲取資訊和利用資訊的重要性。由此引出“資訊科技”這個概念──“資訊科技是指能完成資訊的獲取、傳遞、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技術”。最後,學生完成作業“資訊科技與中學生學習的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