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的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整個事件的脈絡。
2、情感目標:深刻領悟全文的主旨,體會本文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分析體會人物形象,體會寓意。
【教學方法】
1、自主性學習。
2、合作性學習。
3、研究性學習。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我國古代一些昏庸帝王的,流傳至今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故事,匯入《皇帝的新裝》。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跳讀全文一遍,給本文加一個副標題“──記一位××的皇帝”。
2、簡要複述整個童話故事,理清事件的脈絡。(根據提示)
三、區域性分析,細緻品味
1、看似簡單的騙局為什麼能得逞呢?(從施騙者、受騙者、行騙道具──新衣三個角度考慮。)
2、能否想一個更好的手段來行騙呢?為什麼?
3、分析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
1、讓學生給文章結局進行續寫或給文章補寫一個具體情節。(培養想象力、聯想力)
引述愛因斯坦的名言:“沒有想象力的靈魂,就像沒有望遠鏡的天文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引導學生去體會這樣一個虛構的故事背後所隱含的意義,從而以一種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過的童話故事。
2、讓學生討論:應該批判誰?應該學習誰?
3、本文給我們一個什麼啟示?(自由發言)
4、教師歸納、總結:
本文透過一個昏庸無能又窮奢極欲的皇帝受騙出醜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以皇帝為代表的反動統治階級的虛偽與愚蠢。同時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從情節發展中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寓意。
智慧目標: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追求真善美。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寓意。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討論、點撥。
【教學過程】
1、由題目設問匯入。
2、帶著“給主人公加定語”,這樣的一個問題朗讀課文。讀完之後,同學們用“一個___________的皇帝”談自己對皇帝的初步認識和評價。
3、用兩個字概括故事的情節,教給學生排除法、檢驗法、比較法。
4、文中的各類人物與這兩個字有什麼聯絡。
5、分組合作討論,“騙”與“貪”的關係(教給學生析因閱讀法),明確童話寓意。
6、提供中國古代文言文《狂人之細布》的材料與《皇帝的新裝》進行比較閱讀,教給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明確童話來源於現實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批判或揭露。
狂人之細布
昔狂人,令績師績錦,極令細好。績師加意,細若微塵,狂人猶恨其粗。
績師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細縷。”狂人曰:“何以不見?”師曰:“此縷極細,我工之良匠,猶且不見,況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績師。
(南朝《高僧傳(初級)》)
────────
〖註釋〗
績師:紡織師。
加意:特別用心的織。
恨:不滿意,嫌。
參照註釋疏通句意後,要求學生與皇帝的新裝進行比較。
7、遊行大典結束後,皇帝會想些什麼,展開想象,口頭作文。
【板書設計】
小孩無揭
皇帝欲受
騙子財行
官員位助
百姓生傳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個生字。
2.練習閱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透過閱讀劇本,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認識劇中人物的主要特點,試著用自己的觀點來評析劇中的人物。
4.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體會虛榮者的愚蠢和虛偽,懂得在生活中要做一個誠實、不虛榮的人。
5.表演課本劇,初步瞭解戲劇的基本常識。
教學重點:
1.能複述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認識劇中人物的主要特點,能用自己的觀點來評析劇中的人物。
教學難點:
透過閱讀劇本,認識劇中人物的主要特點,用自己的觀點來評析劇中的人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皇帝的新裝》是根據安徒生同名童話作品改編的一個三幕劇,寫人一個皇帝赤身裸體參加遊行大典的滑稽故事。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交流劇本知識:
請大家開啟,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平常學習的課文有什麼不同?你瞭解哪些有關劇本的知識,把你搜集到的資料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學生交流。
3.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3)說說你瞭解這個劇本的哪些內容。你所用“這是一個()的皇帝”來概括主角。
三、學習第一場
1.指名分角色朗讀。
2.指名評價:他們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裡?
3.請用幾個詞概括這幾個人物的特點。
四、小結
騙子的荒唐胡說,正中了這位昏庸荒政的皇帝的下懷,一個貪慕虛榮不理朝政、愚蠢昏庸的皇帝形象躍然紙上。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場
1.自由朗讀第二場,
思考:第二場在什麼地方?主要任務是誰?講的是什麼?
2.交流討論:
你試用幾個詞或一句話概括老大臣和官員的性格特點嗎?
3.分叫色朗讀第三場。
二、學習第三場
1.學法同第二場。
師:誰揭露了謊言?
為什麼安徒生要安排一個無知無畏的孩子來揭露謊言?
2.分角色朗讀。
三、總結全文,擴充套件練習
1.你最想演哪個角,他給了你什麼樣的印象呢?
2.一句“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件衣服”就把一過人騙的團團轉。雖然這句話在問中只出現了一次,但由這句話所引起的發應卻很多,請你找一找,體會一下這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3.你認為那些大臣和官員為什麼不敢說真話?不認為這樣一群人會組成一個怎樣的國家呢?由此你想到了什麼?你從這些人身上的餓到一些什麼啟示呢?
4.你想對其中哪個人物說些什麼呢?
5.自由分組排練課本劇。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4
設計思想:
這則童話故事寄寓著安徒生對世俗世界的習慣及傳統的深深譴責和對純真本然事物的熱切向往。學生大多對這則故事比較熟悉,但分析、理解思想內容時卻僅能停留在“諷刺了以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的虛偽、愚蠢”上。如何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是嘗試的主要任務。因此,設計好導讀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文章的主旨是教學設計的關鍵。
教學過程:
一、教學目標:
1、分析主要人物特點。
2、歸納課文思想內容。
二、教學環節:
【一】匯入新課:
大家愛讀童話故事嗎?為什麼呢?因為童話故事生動、有趣,想象奇特,同時在每一篇故事後蘊含一定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看看它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二】介紹作者:
安徒生,19世紀丹麥傑出的童話作家,一生共寫成了160多篇童話。我們比較熟悉的有《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等。
【三】整體感知:
先讓學生根據以下問題接龍複述課文:(出示投影片)
1、皇帝有何嗜好?
2、兩個騙子怎樣設的圈套?
3、面對新裝,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動?他回去如何對皇帝彙報的?官員有何心理活動?他又是如何彙報的?
4、皇帝面對新裝,想了什麼?說了什麼?
5、為新裝舉行的大典上,老百姓們看到了什麼?他們又是如何想、如何說的?
6、最後誰說出了真話?
7、最後結果如何?
(評析:此項練習旨在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透過這些題,可以把全文內容提起來,併為下文分析人物特點、人物受騙原因做準備。)
【四】重點分析與訓練:
(一)根據課文5—21段分析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的特點。
請看投影螢幕:1、課題是皇帝的新裝,這件新裝有何特點?這樣的衣服你認為會不會存在?既然大家一讀就知道新裝是假的,為什麼兩個騙子還有那麼大的膽子去騙皇帝?
2、皇帝一心想穿上這件新衣,為何沒有一開始就親自去看布料?當他親自去了,面對空織機時有何心理活動?
3、當他覺得老百姓的話似乎是真的時,為什麼還要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
教師明確:因為皇帝虛榮、愛面子。他想:我是皇帝,我不能就這麼灰溜溜地回去,我得撐下去。
4、請你根據以上問題給課文加一個副標題:一個……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點。最好能結合課文做些解釋。
(評析:這四道題在難度上是有梯度的。第一題的第一、二問,學生都能答出,第三問和第二題就需要動動腦筋回答,而第三題只有個別好學生才能答出,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同時又富挑戰性。)
學生髮言,教師明確:
一個愚蠢的皇帝。他在這樣一個簡單的騙局前受騙就說明了他的愚蠢,而且作為一個皇帝不知道哪個大臣稱職。
一個不稱職的皇帝。他每天只知道換衣服,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關心國家大事,人們說起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裡。”
一個虛偽的皇帝。他明明什麼也沒看見,卻不敢說出來。
一個可悲的皇帝。兩個騙子用這麼簡單的騙局就能騙了他,而且他還不知道哪個大臣稱職,還要用衣服去檢驗,非常可悲。
這些正是皇帝的特點。也正是由於他的這些特點,才使這樣簡單的騙局成功,才導致了他可悲的下場。
(二)分析、歸納課文的主題思想:
透過分析一下文中各人上當受騙的原因歸納出主題思想。
1、兩個騙子的騙術並不高明,卻騙了許多人,其中第一個上當受騙的人是老大臣。請大家想想:皇帝派老大臣第一個去看布料,是根據老大臣的什麼特點?——理智,誠實。
2、“理智”的意思是什麼?——有辨別是非、控制自己的能力。
3、老大臣是誠實的嗎?他說假話了沒有?
4、老大臣明明什麼也沒看見,也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回去卻說了假話,他是理智的嗎?那麼是什麼使他喪失了理智,或者說他怕什麼?——怕別人說他是不稱職的、愚蠢的。
(評析:這幾道題的難度也有著一定的梯度。)
學生討論後,教師明確:在面臨誠實與虛偽、真與假的抉擇時,當誠實被視為愚蠢與不稱職時,誰還有勇氣去面對呢?因此,自私、虛榮使老大臣說了假話。
5、再看第二個被派去的官員,面對同樣的、世俗的壓力,且有了前一個老大臣的“佐證”,他的選擇會是什麼?——說假話。
6、再看皇帝呢?作為一國之君,他又為什麼會上當受騙呢?
教師明確:皇帝也害怕別人說他是愚蠢的、不稱職的,可以說:在同樣世俗的壓力下,皇帝自然而然地就說出了假話。
總結:皇帝、老大臣、官員、以及老百姓等人都是在世俗的壓力下,因為自私、虛榮才上當受騙,繼而又去騙別人的。(板書)
7、但最後還是有人說出了真話,是誰?——一個孩子。為什麼孩子能說真話?
明確:因為他不怕丟官,不怕別人說他不稱職。孩子是天真、純真的,沒有私心雜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壓力,能說出真話,揭開騙局。這種沒有私心雜念也可以叫做無私。(板書)
梳理、歸納:在這個並不高明的騙術前,說出真話難不難?不難,一個孩子就能說出。那為什麼那些成人、身居要職的人反而不能呢?作者想批判什麼、呼喚什麼呢?
教師總結:作者透過著意安排,讓一個孩子說出了真話,揭開了騙局。這個“天真的聲音”在一個謊言充塞的世界裡,顯得格外響亮,也格外珍貴。只有天真活潑的兒童,才是最純潔無暇的。安徒生透過這篇童話對世俗世界的習慣及傳統進行了深深的譴責,表達了對純真本然事物的熱切向往。啟示我們: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純潔、純真,做一個真誠的人,講真話,反對社會現實中的假醜惡現象,讓真、善、美充滿人間。這就是這篇童話故事的主題思想。
(評析:透過以上導讀題,可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分析課文、歸納出思想內容。)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先分析了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的特點,接著又透過分析各人物上當受騙的原因歸納了本文的思想內容。
【六】佈置作業:
以《〈皇帝的新裝〉後傳》為題,寫一篇新童話,字數不限。要求:結合課文進行合理的誇張和想像,語言要保持原文樸實無華的風格。
接龍複述課文的設計既檢驗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又為下面分析課文做了準備,同時又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一舉數得,提高了教學效率。而給課文加副標題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透過分析人物被騙原因來歸納主題思想,避免了生硬地灌輸,學生易接受、領悟。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5
一、引言。
同學們,你們愛穿新衣服嗎?愛美是人的天性,我們本無可厚非,但一個人如果穿得太出格,不掌握分寸,出盡風頭,必將適得其反,鬧出笑話。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寫的《皇帝的新裝》。
二、讀課文,思考:
1、課文圍繞新裝寫了哪幾件事?(見板書)
2、新裝是什麼樣子的呢?
板書:
愛新裝做新裝試新裝展新裝
顯癖好現手段露愚心揭真相
(皇帝)(騙子)(皇帝)(小孩)
三、分析講解課文:
1、京城的兩個騙子為什麼能夠欺騙皇帝而得逞?
(A、他們掌握了皇帝愛穿漂亮衣服的嗜好——顯嗜好;
B、衣服的特性滿足了皇帝窮奢極欲的心理,又迎合他自負多疑的個性——現手段。)
2、皇帝有愛穿漂亮衣服的嗜好,所以急於想知道衣料織得怎樣了,又想起新衣的特性,“心理的確感到不大自然”。但他又相信自己“無需害怕”。你知道他心裡是怎麼想的嗎?
(萬一我看不見這衣料多難堪哪;這個國家我說了算,誰能把我怎麼樣。)
3、大臣、官員們看見新衣服了嗎?皇帝看見新衣服了嗎?在根本不存在的衣服面前,哪些人說了假話,他們為什麼不敢說真話?
(老大臣、誠實的官員、騎士們說假話是為了保住他們的地位和職務;市民中的成年人說假話是怕別人說自己太愚蠢;皇帝說假話是為了維護他獨斷專行的統治——露愚心)
4、是誰說出了真話?為什麼小孩子說出真話後,老百姓就馬上傳播開來?
(小孩子單純,心裡沒有任何顧慮和雜念,所以敢說出真話;老百姓一看有人說了真話,“法不責眾”,人多了也就不怕了——揭真相)
5、當人們都說皇帝沒有穿衣服時,皇帝是怎樣的神情?這說明了什麼?
(皇帝有點兒發抖,因為他覺得是真的,他知道他的愚蠢已經暴露無遺在光天化日之下;他又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是為了把這次遊行大典舉行完畢,以此來掩飾內心的恐慌。)
四、討論:
你讀了這篇童話故事,受到哪些啟發教育?
1、說假話人大多有私心,頭腦裡有雜念;
2、昏庸無能的人常會任用阿諛逢迎,說假話的人;
3、騙子騙人總是投其所好,滿足被騙人的私慾和虛榮心。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用投影片或小黑板顯示出來)
1、旁白:語氣親切、自然、語調平緩。
2、皇帝:微胖、富態、語氣傲慢、神情自負。
3、騙子:油腔滑調、油頭滑腦、阿諛逢迎。
4、老大臣:年邁、蒼老、老於世故、語調遲緩、故作鎮定。
5、誠實的官員:對皇帝畢恭畢敬、貌似誠實實則狡猾;故作恣態,語調低沉。
6、騎士們:庸庸碌碌、阿諛逢承、隨聲附和。
7、典禮官:計好皇帝、語調溫柔。
8、百姓們:不敢說真話、心裡卻明白。
9、小孩子:無所顧忌、天真單純、對大人說話不理解、高聲叫了出來。
10、小孩子父親:想借孩子的話指出真相,說話坦然,但聲音較低。
六、小結,佈置作業。
本文透過一個昏庸無能又窮奢極欲的皇帝受騙出醜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以皇帝為代表的反動統治階級的虛偽與愚蠢。同時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大家想一想,皇帝遊行完畢之後,將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請大家續寫本文。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6
教學背景:
這是一篇童話,人物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易懂,且聯想想象豐富,非常符合初一學生閱讀。應發散學生思維,引導他們感受形象寓意,體味聯想想象的特點。本篇文章思路清晰,故事性強,又有很濃厚的趣味性,適宜學生自主閱讀,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故事情節。初一學生天真活潑,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所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合作探究文章寓意,欣賞人物形象是最為有力的方法。學習寓言,要讓學生明白這種體裁的特點,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要真正“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教學目標:
1、分析主要人物特點。
2、歸納課文思想內容。
教學重難點:
1、領悟作品的豐富內蘊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環節:
一、影片匯入,激發興趣
1、教師課前播放一段影片:〈賣火柴的小女孩〉讓學生透過觀看影片說出這個故事並且說出故事的作者——安徒生
2、對作者進行簡單的介紹:安徒生,19世紀丹麥傑出的童話作家,一生共寫成了160多篇童話。我們比較熟悉的有《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等。
3、介紹體裁: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它透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易懂,情節曲折離奇,往往採用擬人的手法。
4、然後匯入本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另一篇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看看它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二、學生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帶著剛才認識的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地閱讀課文並思考:課文以什麼為線索?(新裝)
2、梳理文章脈絡:請同學們找出文章的引子、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教師可進行適當的指導,如先說第一個引子:皇帝愛新裝。讓學生根據老師的句式總結其餘幾個。(開端——騙子做新裝 發展——君臣看新裝 高潮——皇帝穿新裝結局——孩子揭新裝)
三、重點分析與訓練:
(一)教師播放影片讓學生聽讀皇帝愛新裝部分,回答問題:
1、課文的哪些內容可以看出皇帝很愛新衣呀?
從治裝費用:不惜傾其所有
從心思興趣: 最愛炫耀新衣服
從換衣次數:每一天每一點鐘
2、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突出他的昏庸無能、荒唐可笑、也寫出皇帝上當受騙的緣由。
(二)學生聽讀做新裝,回答:皇帝為什麼會決定讓騙子做新裝?
能織出人間最美麗的布
布的顏色和圖案:分外美觀
布的特性:奇怪的特性
(三)學生聽讀看新裝部分,回答:請找出老大臣、官員、皇帝看新裝時的心理、神態、和語言描寫的句子。
心理:都怕別人知道自己看不見
神態:裝模作樣地看了又看
語言:點頭讚美“真是美極了”
(四)聽讀皇帝穿新裝部分,回答:這一部分主要運用了那些描寫手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請具體分析。
騙子加班:動作:取下衣料,裁了一陣,縫了一通。語言:請看!新衣服縫好啦!
騙子獻衣:動作:各舉起一隻手。語言:褲子、袍子、外衣、優點
皇帝穿衣:轉了轉身子 扭了扭腰
大家吹捧:合身、好看、花紋、色彩、貴重
(五)閱讀小孩揭新裝部分,回答:
1、一個小孩最後說道:“皇帝什麼衣服也沒穿呀!” 這表現了小孩怎樣的性格特點?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
表現孩子天真無邪,無私無畏,敢說真話。
用意是告誡人們應該保持天真純潔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
2、後來,從小孩子到老百姓都說了真話了,為什麼皇帝和他的內臣們仍然裝模作樣把戲演下去?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
“因為皇帝虛榮、愛面子。他想:我是皇帝,我不能就這麼灰溜溜地回去,我得撐下去,我不能讓國人明白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夠格做皇帝。
作者這樣寫更充分暴露出皇帝的怯弱虛弱。
四、品味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以“一個 的皇帝”、“一群 的大臣”、“一個 的孩子”、“一個 的騙子為句式,在 人物後填入一個修飾性詞語,來說明本文的皇帝、大臣、小孩是個怎樣的人。
皇帝————昏庸無能、愛慕虛榮、愚蠢。
大臣————虛偽愚昧、阿諛奉承。
騙子————狡猾偽善。
孩子————純潔天真、無所顧忌。
五、課堂小結:
1、根據以上內容的學習請同學們用一個字概括故事情節。(騙)
2、文中各種人物是怎樣圍繞“騙”字進行活動的?(用兩個字加以概括)
騙子行騙 皇帝受騙 官員助騙 百姓傳騙
六、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課後就下面設定的情境,展開大膽想像,對故事情節進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補,體會童話想像豐富、情節生動的特色。
(1)遊行大典後,皇帝回到宮中(想像他會怎麼做)
(2)假如孩子沒有把真話說出來,事情會怎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