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父親、樹林和鳥》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父親、樹林和鳥》教學設計

《父親、樹林和鳥》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父親、樹林和鳥》優秀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父親、樹林和鳥》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的故事,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注意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生字,理解新詞。

  二、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的故事,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設計理念:

  抓住重點詞句,以讀代講,讀中體會,讀中感悟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走進文字,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引出新課,指導學生自主質疑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6課(父親、樹林和鳥),請同學們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把課題寫寫吧!我們再一起把課題讀一讀吧!

  2、讀了課題以後,你想知道什麼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開啟,我們把課文讀讀,男同學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自然段到結尾。

  2、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麼?

  3、指名讀課文,邊讀邊隨機指導理解“茫然、凝神靜氣、兀立、舒暢”的意思。

  (1)讀有關句子;

  (2)理解詞義;

  (3)你們用什麼方法理解這個詞;

  (4)師小結:理解詞義可以透過查字典、換近義詞、聯絡上下文等形式去理解。

  (三)、精讀感悟,以評促讀

  1、小組合作學習

  ①同學們,透過剛才的讀,誰能說說父親和鳥有什麼關係嗎?(師:是啊!父親不但愛鳥,還很瞭解鳥。下面大家分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找邊劃出課文中寫父親愛鳥、瞭解鳥的句子並同組討論。)

  ②學生讀課文,劃句子。

  ③師生交流所劃句子。

  ④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要讀得讓同桌也能喜歡這些句子。

  2、重點指導理解和讀好以下句子

  (1)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一生:指從生到死的全部時間;最喜愛:說明不是一般的愛,喜愛樹林和唱歌的鳥超過所有的喜愛的事物。)

  (2)父親突然站定,朝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的說“林子裡有不少鳥。”

  (“上上下下、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寫出父親觀察得仔細、聞得認真,同時也說明父親對樹林和鳥非常熟悉和了解。重點感悟“喃喃的說”練習朗讀。喃喃:小聲嘮叨)

  (3)父親指著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裡,沒有風,葉子為什麼在動,嗯,還有鳥味。”父親的話音很輕,生怕驚動了鳥。這說明父親對鳥愛護備至。父親怎麼知道林子裡有鳥,他望見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4)父親說:“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

  “這”指得是什麼時間?學習練習用“快活”說一句話。

  (5)父親又對我說:“鳥最快活的時間,是飛向天空飛離樹枝那一瞬間,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為什麼清晨的鳥兒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6)父親說:“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溼,飛起來沉重。”

  [教師小結:是啊!多麼了不起的父親啊,他除了看動靜,聞氣味,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清晨鳥兒愛唱歌,清晨鳥兒容易被獵人打中,他真是一個瞭解鳥的人。同學們,假如你有這樣一位如此瞭解鳥的父親,你感覺如何呢?(學生回答)]

  [是的,課文中的小朋友也為有這樣一位父親而高興、自豪。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的最後一段話吧!(學生讀課文)]

  (7)“獵人是什麼人?(打獵的人,課文中指打鳥的人)父親不是打鳥的人,父親不是獵人,那麼父親是什麼人呢?我為什麼高興呢?我高興說明什麼?(父親是個愛鳥的人,我就高興,說明我也是一個愛鳥的人。)

  (四)、分角色有感情朗讀,昇華感情

  師:剛才我們抓住重點語句理解了課文內容。

  是的,清晨林中最快活,最可愛的小鳥,他們飛來飛去,喚醒森林,保護莊稼,看到它們活潑可愛的樣子,我們怎能不愛它,又怎能忍心傷害它們呢?讓我們帶著對小鳥的愛,再來讀讀課文吧!

  1、齊讀課文。

  2、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思維拓展

  1、剛才,從同學們讀的眼神裡,老師看到,你愛鳥,他愛鳥,我們大家都愛鳥。老師有一個建議,讓我們拿起筆,寫一句愛鳥的廣告詞,不會寫廣告詞的,寫一句讚美小鳥的話,也可以。

  2、把自己寫的廣告詞讀給大家聽。

  3、老師也寫了一句廣告詞,學生齊讀。

  教學反思

  閱讀這樣的文字,猶如溫習著一個古老而真切的童話。每一個字元中流淌的是人與自然本應和諧相融的片片情愫。

  之前聽過別的老師說這是一片難上的課文,有些高年級課文的味道,作為三年級的孩子來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於是,我在充分預設的基礎上,引領大家反覆誦讀,用心體味。我並不在於挖掘的意蘊有多深,而在於情感的流露有多真。

  孩子們的世界就是多姿多彩,一經開啟心窗,清新的小花便會探出頭來,惹你喜愛不已。如下面一段文字的品讀:

  父親指著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裡,沒有風,葉子為什麼在動?嗯,還有鳥味。”父親的話音很輕,生怕驚動了鳥。

  “父親在觀察葉子的動靜中就知道林中有鳥兒,說明他很關心鳥。”

  “我從話音很輕,看出父親非常非常愛鳥。如果大聲會吵著了鳥兒。”

  “我從生怕驚動了鳥兒,看出父親很瞭解鳥。因為現在是霧濛濛的清晨,也許小鳥還在睡覺呢。”

  “父親那麼的愛鳥,又是那麼的瞭解鳥,父親一定知道此刻的鳥兒正在做什麼。你們能猜想一下嗎?”

  “也許鳥媽媽鳥爸爸剛剛醒過來,正伸著懶腰呢。”

  “也許鳥寶寶還在甜甜的睡夢中,與花蝴蝶嬉戲,呵呵。”

  “也許剛起床的鳥兒正在梳理著蓬鬆的羽毛。”

  “也許”。

  “哦,為了不打攪鳥兒的夢,為了不驚擾鳥兒的安閒,所以父親的話音這麼的輕輕。來,誰會讀好父親的話?”

  無需多講,朗讀的時候,孩子們的聲音很輕柔很投入很動情。

  在品聞“鳥味”時,有孩子說:“鳥味是樹上飄下的一根羽毛,還帶著淡淡的體溫。”“鳥味是晨霧中飄來的一股暖流,只有父親一樣的鳥的知音才會聞得到。”

  在感悟“快活”時,有孩子說:“鳥兒唱歌是父親最快活的時候,那麼父親是鳥的朋友。朋友才會快樂著朋友的快樂。”

  在研究“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時,有孩子說:“如果父親是獵人的話,那麼他一天就會打中許許多多的鳥兒。”“我真高興是因為父親那麼的愛著鳥瞭解鳥。”“我真高興,傳達的是這個小男孩也是那麼的愛鳥。”

  “是呀,我們相信‘我’不僅僅是一個愛鳥者,還將在父親的影響下成為一位鳥的知音,鳥的朋友。”

  課快結束了,孩子們紛紛表達著心中的想法。“星期天,我要和小夥伴們到樹林裡聽小鳥唱歌。”“我要買一些鳥的書來看,來了解鳥的習性。”“樹林沒有了鳥兒,天空沒有了鳥兒,這個世界不再美麗了。”“我們可以成立紅領巾護衛隊,解救受傷的小鳥。”

  孩子們的話語是稚氣的純真的,祝願他們能把課堂中升騰出的一份份美麗情愫積澱起來,然後飽蘸心靈的筆墨,將生命裡的“愛”字書寫得越來越醒目。

  《父親、樹林和鳥》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理解“茫然、寧神靜氣、舒暢、驚愕”等詞語。

  2透過品詞析句,領悟課文內容,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抓住關鍵詞句,感受對話語言的精練、優美;難點是在朗讀父親語言過程中體會蘊涵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新詞卡片,配樂朗讀錄音帶,有條件的可製作“樹林和鳥”的多媒體課件。

  同學:蒐集有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資料。

  課時佈置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情引入

  1、讀題。讀了課題,你想說點兒什麼?(說說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是你大膽的猜疑)

  2、試著將課題中“、”換成恰當的詞語,將課題連成一句話,再讀一讀。

  師小結激情:同學們理解得真好,這篇課文是寫父親與樹林和鳥的對話,更是人與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好好讀一讀,你會有很多很多的收穫的。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用你喜歡的符號勾畫生字新詞,藉助拼音自主識字。

  2、分別以同桌、小組、全班交流檢查學習情況,注意及時提醒(重點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難寫字的字形。

  如:“黎、喃、翎、獵”等字中邊鼻音的區分;“幽”的筆順是“幽”,“黎”的下面是“水”的變寫,不要寫成“水”字,“翎”字第二筆的捺變成點,“喙”字第四、五筆的.書寫可以老師範寫一下。

  師再次出示新詞,開小火車讀生字,組詞語。並用你喜歡的詞語造句。全班齊讀生詞,再次鞏固。

  3、指名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讀通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

  4、說說自身從這篇課文中瞭解到些什麼,提出自身閱讀時遇到的問題。

  5、師生一起歸納小結,知道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還有哪些需要探究的問題,以明確下一步的目標。

  三、細讀探究,體會情感

  1、按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勾畫出自身認為最能說明父親喜歡林子和鳥的語句。

  2、全班交流。師生、生生與文字間互動。

  引導同學找出俺的態度變化的詞句:茫然、驚愕、真高興。聯絡上下文理解“茫然、驚愕”兩個詞語,並用他們分別造句。

  聯絡上下文抓住父親的語言,透過朗讀體會父親愛鳥,積累了許多經驗。

  詞語: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寧神靜氣。

  句子:“樹林裡有不少鳥。”父親喃喃地說道。

  “還有鳥味。”父親輕聲說,他生怕驚動了鳥。(同學談到這句話時,教師引導同學上下文說說鳥有什麼氣味?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的體會)

  “鳥要準備唱歌了。”父親和俺坐在樹林邊,鳥真的唱了起來。

  父親對俺說:“鳥最快活的時刻,向天空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引導考慮:為什麼此時父親也最快活?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5、分角色朗讀父親與“俺”的對話,在反覆朗讀中想象意境,感受語言美,體會父親對鳥和樹林、對大自然的熱愛。

  6、討論“俺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句話的意思。

  教師啟發同學聯絡課文內容想象:假如父親是獵人將會怎樣?從而體會這句話所表達的俺也愛鳥的思想感情。

  再反覆朗讀體會這句話。

  四、朗讀品味

  1、師生一起小結全文。請同學談談學習這篇課文的收穫。

  2、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俺們知道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非常密切,那麼,生活中俺們應該怎麼做呢?

  六、拓展延伸

  蒐集有關人與大自然和睦相處的故事、資料、圖片等,在全班開展以“人與自然”為主題的交流會。

  《父親、樹林和鳥》教學設計3

  【內容簡析】

  課文透過一件事,生動地講述了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的故事,表達了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文章先概括地講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再具體講父親怎樣喜愛樹林和鳥,條理清晰,層次清楚,具體而生動,使人回味無窮。課文以對話的形式推進整個故事情節,適於進行分角色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突出訓練重點,加強詞句訓練、朗讀訓練、思維訓練,整體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教學目標】

  1.抓住課文關鍵詞句,透過朗讀,體驗、感受父親一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2.藉助插圖,整體把握,引導學生初步學習作者先概括寫,再具體寫的表達方法。

  3.會認“黎、凝”等6個生字,會寫“霧、蒙”等10個字。學會文中的新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感受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課文插圖)、生字卡片、課文朗讀錄音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1.板書課題,簡介作者牛漢。

  2.提問:就課題,猜猜課文會講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錄音範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你猜對了嗎?

  2.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自主識字。(自讀識字→小組內交流記字的方法→教師檢查學習情況,注意指導把字音讀準。)

  3.同桌互讀課文,做到把課文讀正確。(留足時間,讓學生多讀。)

  4.指名學生讀課文,教師及時發現學生把文讀通、讀順的困難點,及時指導,儘量使學生做到:不讀錯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不讀破句。特別要注意讀好文中的長句子,如:“我茫然地望著凝神靜氣像樹一般兀立的父親”;“鳥最快活的時刻,是飛離樹枝飛向天空的那一瞬間”等。

  三、藉助插圖,整體把握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插圖反映了什麼。(反映了“我”和父親坐在樹林邊,高興地觀看樹林的鳥和聽鳥叫的情形。)

  2.讀課文,想想課文哪些部分的內容描寫了這幅插圖的情形。(從第2自然段開始到課文結束。)

  3.默讀思考:課文的第1自然段寫什麼?與下面的內容有什麼關係?(第1自然段概括地講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後面的內容具體地講父親怎樣喜愛樹林和鳥。這是先概括後具體的表達方法,層次清楚,給人印象深刻。)

  四、指導書寫部分生字

  1.讀生字。先讀讀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的字音:指、濃、舒、暢、獵、膀。

  2.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學生互相提醒:這些生字都是什麼結構?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書寫的字,師生評議。

  五、佈置作業

  1.繼續完成生字的書寫。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讀生字,組詞語,用“舒暢”口頭說句子。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細讀課文

  1.自讀,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

  2.在小組中交流,說說自己的看法、感受。

  3.全班彙報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

  (1)父親發覺“林子裡有不少鳥”,原因是什麼?(葉子在動,有“鳥味”。)父親為什麼會有這個發現?找出有關詞句說明。(抓住“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凝神靜氣”“像樹一般兀立”“生怕驚動”等詞句,理解父親仔細觀察,對樹林和鳥非常瞭解,對鳥有著深厚感情。)

  (2)鳥為什麼會有氣味?怎樣才能聞到樹林裡鳥的氣味?(透過父親的話語,說明父親由於長期觀察和親身體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舒暢”“深深”“準備唱歌了”和“靜靜地用心地聞”等詞語和短語,可以看出父親對鳥兒特殊的情感。)

  (3)為什麼說“樹林和鳥兒最快活的時候”也是父親“最快活的時刻”?(可透過朗讀體會父親對樹林和鳥兒的喜愛之情。)

  4.討論:父親說“黎明的鳥,翅膀潮溼,飛起來沉重”,“我”聽了父親的話,為什麼心裡掠過一絲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興?(表明“我”在父親的影響下也喜歡上了鳥兒,進而產生了保護鳥類的思想感情。)

  5.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指導寫字

  1.檢查對生字詞的認讀。

  2.出示本節課要寫的部分字:霧、鼻、凝、翅。

  (1)讀準字音;

  (2)分析字形,互相提示;

  (3)教師示範,學生書寫。

  四、佈置作業

  1.填寫“詞語花籃”,積累詞語。

  2.走進大自然,觀察鳥兒是怎樣飛、怎樣叫的,用幾句話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