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範文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范進中舉》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1

  【設計思路】

  1、長課文教學講究適當的取捨,尤其要注意精講。本文的教學,應在“中”和“好”字上下工夫,應重點分析范進這一人物形象,並與孔乙己進行比較。

  2、方法上以默讀體會、比較鑑賞為主。

  【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並把握其特點,理解范進中舉的悲劇及其社會根源。

  2、體會作品的諷刺性和戲劇性效果,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超的諷刺藝術。

  3、提高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感知、欣賞藝術形象的能力,為學生閱讀文學名著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惡,反映了當時的世態炎涼。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20歲開始應試,前後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舉。幾十年的痴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高興得發了瘋,命運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現在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范進中舉》。

  二、教學重點突破

  1、從品味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切入:

  抓住范進中舉發瘋時集中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話,作為全篇教學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分析范進中舉前後地位的變化,理解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深刻認識全文主題。

  師:范進中舉後發瘋時說:“噫!好了!我中了!”這句話中,哪一個字道出了他發瘋的根本原因?談談范進中舉發瘋時大叫“好”的內涵是什麼。

  2、從品味對聯切入:

  “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這副對聯生動地概括了全文內容,體現了文章主旨。從中我們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像胡屠戶、眾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

  3、從人物形象比較切入:

  比較《孔乙己》《范進中舉》中的主人公的異同。(小組討論,作多角度探究比較。)

  三、教學難點突破

  教學難點──理解對比手法,鑑賞諷刺藝術。用引導點撥法和討論法來突破難點。

  師:如何在小說中運用諷刺藝術?

  學生討論後明確:透過對比、誇張的手法達到諷刺效果。

  對比形式:

  1、透過人物的種種醜態和高貴身份的對比,收到強烈的諷刺效果。

  2、透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態度,揭示矛盾,形成對比。

  四、拓展延伸

  1、英國作家愛德華·福斯特寫過一本小冊子《小說面面觀》。他把文學中的人物分為扁平的和圓形的兩種,稱那些型別化的、容易辨認的人物為扁平的,而稱那些有多側面的、性格複雜的人物為圓形的。

  2、閱讀《儒林外史》全書或與范進有關的章節。

  ──摘自《語文建設》2006年第9期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范進中舉》是初中語文教材第五冊中的一篇自讀課文。《范進中舉》透過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著重刻畫范進癲狂的醜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臉,真實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心靈的荼毒。

  這篇文章運用了多種手法成功的刻畫了范進、胡屠戶等形象,是學生學習如何描寫人物的好範文。

  二.教學物件分析

  初三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能自己蒐集資料並藉助資料自學一些課文內容。但作文水平低。

  三.教法分析

  《范進中舉》之前有教讀課《故鄉》、《我的叔叔于勒》、《安琪的禮物》,學生學完這三篇教讀課後,能夠對小說的特點有所理解,所以能運用已學知識比較獨立地閱讀課文,並初步學會知識遷移。

  為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更多的學生真正參與課堂,用導(教師導)、講(學生講)、議(眾人議)、移(知識遷移)的教學模式。如果全由老師講課,學生就會先有了一個定式思維,認為老師的都是對的,就不敢質疑不敢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但讓學生先預習,再講自己預習的收穫和心得或預習時的疑問,其他的同學透過討論可以發表與他不同的看法或解答他的疑難。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也常常有激烈的辯論,學生對所學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同時會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髮表看法,沒有標準答案。

  因為是自讀課,所以文章內容的細緻分析不會是重點,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畫,我們如何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才是本課要點。

  四.教學目標

  1.能自己蒐集資料,運用學過的小說知識基本讀懂課文;

  2.培養學生大膽發表自己意見。

  3.學習課文描寫人物的方法,並能知識遷移,學習如何寫一個人。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能自己基本讀懂課文;

  2.學會如何描寫人物。

  六.解決辦法

  教師作好引導,讓學生有一個自己學習的方向,並且教會學生歸納知識,懂得從課文吸收方法並應用於寫作。

  七.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八.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平臺。

  九.教學步驟

  (一)佈置自學:

  1.自己蒐集資料,藉助資料並根據小說的特點,自讀《范進中舉》,讀完後想想:

  A.讀完這篇課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B.你認為文章刻畫得最成功的是哪個人物?

  C.閱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疑問?或者有什麼知識你想了解但無從瞭解?

  請把這些問題記錄下來,以備課堂上拿出來討論。

  (二)導(即教師匯入。)

  師:

  同學們,你們知道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麼嗎?(科舉。)對了,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數十年苦讀依舊美夢落空,有的人能美夢成真,從此踏上富貴之路,也有的人為科舉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劇。今天我們來學習《范進中舉》這一課,讓我們一起看看范進究竟命運如何?范進又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三)講(請學生把自己預習時的心得體會或疑問講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師:

  同學們已經自學了這篇課文,也把一些感受與心得或疑問記錄下來了,請幾個同學來給我們講講。

  (四)

  議(讓同學大膽發表自己意見,是疑問的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幫助他解決,是感受的請同學們議一議,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辯一辯。)

  同學們議完後,教師歸納小結並引導學生想深一點。

  出示幻燈片:

  問:1.為什麼范進會對科舉如此痴迷?中舉後又為什麼會瘋了?

  (因為一旦中舉,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境況,功名富貴馬上就會到來。前一刻范進還無米下鍋,馬上就說他中了舉,幾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貴到手了,時間太短而變化太大,所以范進會瘋了。)

  2.如果你是與范進同年代的讀書人,你會像他一樣去考科舉嗎?

  3.你怎麼看封建社會的科舉?你又怎麼看現在的高考?兩者之間有區別嗎?

  (這兩道題不要求有標準答案,是開放性題,只要求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移(知識遷移)

  從文章出發

  1.小說描寫的年代距今已有接近三百年,為什麼我們仍然對《范進中舉》如此感興趣?為什麼我們似乎親眼見到了范進、胡屠戶?

  (因為課文寫得好,尤其是人物,刻畫得很成功。)

  2.請談談課文刻畫人物所用的方法。

  (主要用了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也用了對比手法,尤其是胡屠戶,還用了誇張、諷刺手法。)

  2.遷移到課外。

  出示幻燈片:

  下面的話,出自哪篇課文,是出自哪個人物之口?

  “那麼,我對你說,訊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麼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

  “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又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現在把錢交給約瑟夫,去叫他把牡蠣錢付清。已經夠倒楣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挨近我們!”

  師:同學們,你們一下子就能答出來,證明作者描寫的這些人物給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可以寫一個人,不出現他的名字而讓人猜出他是誰嗎?

  出示幻燈片:

  請學習《范進中舉》中的描寫人物的方法,用幾句話寫一寫身邊的同學,請不要出現所寫同學的名字。(可以是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或細節描寫。)

  寫完之後,請一些同學把自己寫的短文讀出來,讓其他同學猜猜寫的是誰,猜中的證明寫得不錯,同學猜不中的,小作者可要加把勁練習寫作。

  (五)教師小結並佈置作業

  作業:請運用課堂上學習的寫作方法寫一個你熟悉的人,題目自擬,要求600字以上,夾敘夾議,要求有描寫方法和具體事例,要寫出人物的特點。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2、學習透過對話、對比的細節等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3、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重點難點】

  1、重點:

  ⑴學習透過對話描寫、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⑵學習對比寫法。

  2、難點:

  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先複習小說的常識,後以“彩票”引入,它可以一夜暴富。聯絡到古代的“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諷刺藝術的最高峰,給後世的譴責小說以直接影響。它以整個封建社會為批判物件,以不同型別的封建知識分子為中心,透過對他們生活和心靈的描繪與剖析,勾畫了一群“儒林”的醜惡形象。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1~2段):寫范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

  第二部分(3~結束):寫范進中舉後情景。

  2、再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麼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

  ⑴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

  ⑵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開啟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透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五、小結

  本文著力刻畫了范進這個熱衷科舉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窮秀才范進中舉前後的生活經歷,深刻揭露並辛辣地諷束了封建科舉制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及其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六、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