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二首》教學設計範文

《古詩詞》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二首》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二首》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能結合詩句理解“疏疏、未成陰、急走、無賴”等詞語的意思。

  2.能讀懂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清平樂》,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根據詩中描繪的情景想象寫一段話。

  過程與方法:

  小組自學,讀中理解,讀中想想,表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古代兒童的生活樂趣。提高文學素養。

  教學重點:

  1.讀懂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2.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音樂。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一、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古時兒童生活場景,師生共同做有關的背景介紹,提問“同學們想了解更多古時兒童的生活情況嗎?”那今天學了古詩二首你就會有更多的瞭解。

  二、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一)讀詩解題、做背景簡介。

  1.出示古詩,教師範讀。

  2.這首詩描寫了什麼地方的景色?

  解題:宿:過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裡過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二)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詞劃出討論,初步理解每句詩意。

  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麗。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

  2.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3.齊讀一、二句:

  A.第一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麼特點?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徑:小路。 深:深遠。

  這句意思: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深向遠方。

  板書:籬笆 (疏疏) 一徑(深)

  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著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麼呢?

  齊讀第二句,又抓住了什麼景物?

  板書:樹頭

  理解:樹頭:樹枝頭。 未:沒有。 陰:樹蔭。

  為什麼沒形成樹蔭?(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小組內說說這兩句詩意——指句說——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D.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後兩句所表達的。

  多媒體出示後兩句畫面(齊讀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書:兒童 黃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詩意: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 追到沒有?

  B.女生讀第4句:

  處:地方。 尋:尋找。 為什麼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C.兩句詩意連起來,指名說詩意。

  D.再看圖(後兩句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跑、尋”這叫動態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E.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F.檢查:指名讀全詩,齊讀

  板書:喜愛

  (四)重點賞析,體會情感。

  1.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呢?(多媒體出示)

  填空:詩中透過----------、---------、----------、----------這些情景來說明是----------季節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心情。

  2.詩中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後兩句是動態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充滿了春的氣息,特別是後兩句,兒童捕蝶的畫面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彷彿就是眼前。說說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呢?聽到了什麼呢?[想象練說]

  (幾個孩子在麗日當空,花香撲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奔跑著,追逐著黃色的蝴蝶……,彷彿聽到了孩子們的嬉笑聲、歡呼聲、失望的嘆息聲,……)

  作者看到這一切感到多麼富有情趣,多麼富有詩情畫意(板書)呀!

  3.邊想象畫面邊背誦。

  三、學習《清平樂.》

  (一)原型啟發, 感知詞文。

  1.同學們,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

  2.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畫的內容,如果請你給這幅起個名字,你打算起什麼?

  3.這幅畫是根據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畫的。(背景簡介)“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真正題目,透過剛才的看圖,你知道“村居”是什麼意思嗎?(那麼,這首詞又是講述的什麼呢?)

  4.請同學們開啟書,自由練讀課文,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要求是讀準字音,通順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記號。

  5.學生練讀。

  6.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老師要鄭重糾正剛才的錯誤:我們班中男同學和女同學一樣棒。)

  (二)分組互動,自悟詞意。

  1.剛才讀詩的過程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們先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每小組派一名代表說說小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師把學生說的打在大螢幕上。)

  3.出現了這麼多疑難之處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學生回答,)這麼多解決問題的途徑,同學們真是會學習。

  4.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詞義,老師根據這首詞畫了幾幅連環畫。請同學認真看,可能會對大家理解詞有所幫助。(出示圖並範讀)

  5.看了這幾幅圖,同學們可能理解了這兒其中的幾個詞語,可能有幾個還不夠理解,

  6.下面就請同學們透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向後面的老師請教。

  7.你又理解了什麼?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的?8.詞語都理解了,請同學們連起來說說整首詞是什麼意思。(說得非常通順連貫,老師相信你能讀得和說的一樣好。)(太美了,他的朗讀彷彿讓老師和同學們親眼目睹了那充滿情趣的鄉村田園生活)

  (三)朗讀成頌,領會詩情。

  1.請同學再看看圖,再讀讀詞,你感覺到詞中、畫中哪幾處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學生說,並講為什麼。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3.老師也感覺到“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一句最有情趣,兩位老人會聊些什麼呢?先展開想象,然後小組內討論一下,等一會請同學上臺表演。

  4.指名學生表演,其它同學補充,並隨機板書。(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麼的恬靜、那麼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嚮往,我們就用連環畫的形式把它再現出來吧!)

  四、作業:

  根據詩中描繪的景色,結合自己的想象任選一詩寫一段話。

  讓學生在課堂上自我表現,能使學生更快進入角色,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

  語文教學要注重閱讀,注重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注重在讀中發展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不同形式的反覆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時抓點帶面,點上著力,次要內容以讀代講,重點內容反覆朗讀,讀中感悟。

  圖文結合,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更好的體會作者情感。

  透過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透過學生講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讓學生更好的走進文字,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學生讀辛棄疾的《清平樂.》就要讓學生了解辛棄疾本人,瞭解他生活的時代,從而為學習文字做好準備。

  不同形式的朗讀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小組探究,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為每一個學生展示自我搭建平臺。

  語文學習是綜合性學習,是開放性學習,本課運用請同學上臺表演、連環畫等不同的教學環節,不僅是為了增加學習興趣,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