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六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

  1、初步認識本課9個生字,會寫課文的8個字,字書寫美觀。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展開想象仿寫句子,培養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透過朗讀啟發學生愛他人、關愛環境。“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的朗讀要隨感情讀出變化來感悟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以讀代講、讀中領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本課利用多種形式朗讀,在朗讀中充分調動學生對本文的感悟,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體現合作意識,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欣賞動畫,匯入 課題。

  1、談話匯入 課題:馬良到神筆後他用神筆為老百姓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些什麼呢?

  2、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歌,是有關馬良神筆的。你們想知道課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筆幹什麼嗎?

  3、板書課題:《23、假如》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出課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學習生字的讀音、字形、結構。

  3、檢查學生學習生字情況。(利用不同形式認讀)

  4、鞏固學生識字。(課件出示水果樹,每種水果裡藏有生字。)

  三、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齊讀課文。

  3、指名學生讀課文。(接龍式讀)

  4、教師範讀,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感情基調。

  四、複習要寫的字,指導書寫

  1、複習步驟:記住字音,認識字型,擴詞,用詞說話

  2、小組交流。

  A、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B、哪個字容易寫錯?哪個字不容易寫好?

  3、指導書寫,教師範寫,注意重點的提示

  4、評議學生的寫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讀課文,感悟語言。

  1、指名學生讀課文。(接龍讀)

  2、假如有一支馬良的神筆,詩中的小朋友要實現哪些願望?

  3、分組學習

  A、課文用三節寫了作者的三個願望,你最喜歡哪個小節?在組內讀一讀。B、在這一小節中,你讀懂了什麼?小組交流。C、你認為這一小節中哪個句子,哪個詞用得好,為什麼?

  4、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5、交流自學情況

  6 、感悟句子

  A、你最喜歡哪個句子?為什麼?B、擴充套件說話:我要給——(完成課後練習“讀讀說說”。)(課件出示句子)

  7、感情朗讀課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朗讀時應該怎樣讀?(課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A、讀懂了你喜歡的小節,你覺得該用怎樣的語氣把他讀好?B、多種形式朗讀。C、說說你在讀的過程中有什麼體會。

  三、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1、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節背下來

  2、同桌相互讀讀背背。

  四、擴充套件活動

  小組討論:課文中最後一段沒有說為誰畫什麼,你能仿照課文發揮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寫出你的願望,像課文裡的小詩歌一樣。回家在把你寫的願望畫出來。

  板書設計 :

  太陽

  假如 畫 穀粒

  一雙好腿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學習斧、蓋、造等16個生字。

  2、能夠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子的意思,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聯絡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

  課前準備:

  老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環保的圖片和小故事。

  課時安排:

  二課時

  一、師生談話,複習檢查:課文講了一個小村莊的什麼故事?

  二、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對課文哪個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交流。

  三、把握重點,理解課文:

  1、根據學生交流的感受,篩選出重點句子。(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2、讀句子,聯絡全文,自由質疑。師生梳理出主要問題。

  3、聯絡上下文解疑。

  (1)什麼都沒有了指的是哪些東西沒有了?

  (有美麗的村莊,有房子、傢俱、工具以及所有靠斧頭得到的東西)

  師:你能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個小村莊是怎樣美麗嗎?

  ①學生交流。

  ②課件演示。

  ③指導朗讀第一段。

  (2)是什麼原因使什麼都沒有了?

  ①學生結合上下文討論,探究,談出自己的觀點。

  ②練習,思考:誰家想做(),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

  ③指導讀課文相關部分。

  四、前後聯絡,探理激情:

  (1)師創設情景,生前後聯絡,總結昇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五、結合實際,拓展延伸:

  (1)結合實際議一議身邊破壞環境的行為。

  (2)為呼籲大家都來關心環境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師生交流。

  (3)課後作業:收集有關環保圖片、資料,辦一期牆報。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

  1、認識“找、生”等12個生字,會寫“生、裡、果”3個字。認識2個偏旁“夕”“母”。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朗讀感悟。知道花生結果的特點。

  2、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

  教學準備:

  1、花生實物、電腦多媒體課件、影片展示臺、

  2、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樹上、地裡植物開花結果的情形。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趣味揭題

  (出示花生實物)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學習“生”字)

  花生是一種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們愛吃,連小松鼠也愛吃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6課——《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看多媒體動畫,教師範讀全文。

  2、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3、學習生字

  (1)(電腦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經認識了螢幕上的

  哪些字?(指名說說)

  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讓學生回憶識字方法)

  (2)小老師教讀生字後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讀準“找、種、生”。

  (3)學習新偏旁“夕”和“母”

  (4)小組合作記字形,指名說“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4、鞏固字詞

  (1)同桌互助,認讀課後練習中的詞語。

  (2)在“識字迷宮”裡認讀生字(課件演示)

  (3)遊戲:開火車找朋友

  三、寫字指導:“生、裡、果”

  1、教師範寫生字,學生注意觀察,找準關鍵筆畫。

  2、學生互相交流,怎樣寫好這三個字?

  3、學生臨寫後互評,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感知漢字的整體美。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開火車讀詞卡。

  2、聽寫生字。

  二、整體感知,朗讀感悟

  1、結合插圖自由地讀全文,標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第一幅圖的內容?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第二幅圖的內容?(1-2自然段寫了圖1的內容,3-5段寫了圖2的內容)

  3、學習1-2自然段

  (1)自讀1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些什麼?

  (2)看圖,你覺得花生的花怎麼樣?書上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鮮豔)

  理解“鮮豔”就是顏色明亮好看。

  (3)思維拓展:還有哪些東西很鮮豔?(五星紅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貝殼等)

  (4)讀好句子:“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豔。”

  (5)小松鼠看見花生的花,它是怎樣問鼴鼠的呢?

  (分角色讀好鼴鼠和小松鼠的對話。)

  點撥:“這是什麼花呀?”要突出問話的語氣。“花生可好吃

  啦!”要突出感嘆的語氣,讀出兒童的童真童趣。

  4、學習3-5自然段

  (1)引讀3、4段:小松鼠聽了鼴鼠的話,它是怎麼做的呢?

  (學生讀:小松鼠每天都到地裡去,看看結花生了沒有?)

  結果怎麼樣?(學生讀:“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

  (2)朗讀指導:小松鼠沒看見花生,心裡覺得怎樣?(很奇怪,也很失望)誰能用這樣的語氣再讀讀這句話?(指名再讀:“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沒看見一個花生。”)

  (3)引導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時你有什麼問題?

  (電腦出示:“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讀出疑問語氣。)

  點撥:這句話是小松鼠自己說給自己聽的,這叫“自言自語”。

  (4)小組合作討論這個問題。(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花生的果實是結在地裡的。)

  (5)思維拓展:透過課前預習,你還知道我們吃的食物中,還有哪些是長在土裡的?(藕、土豆、山芋、蘿蔔、地瓜、番薯)

  (對答得正確的學生獎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實踐活動

  續編故事《花生找到了》

  1、討論:小松鼠後來找到花生沒有?它是怎樣找到的?

  (去問鼴鼠、自己上網查資料、請土地公公出來幫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後會怎樣呢?

  (和鼴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來留著冬天吃等等)

  3、點撥:講故事不但要講清楚事情的經過結果,還要講清楚小松鼠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

  4、自由準備後在小組內先講。

  5、指名上臺講給大家聽。

  6、集體評價(普通話是否正確、語言是否流利、故事內容是否合理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後鼻韻母ang eng ing ong與整體認讀音節ying,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習聲母與ang eng ing ong組成的音節,能準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3、能夠根據音節拼讀句子。

  4、能夠自己拼讀兒歌,做到詞語連讀。

  5、認識“老、師、文、朵、鵝、條、雨、天、橋”9個生字,並能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

  教學重點:學會四個後鼻韻母,拼讀帶有這些後鼻韻母的音節。

  教學難點:en—eng、in—ing的讀音容易混淆。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後鼻韻母ang eng ing ong與整體認讀音節ying,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習聲母與ang eng ing ong組成的'音節,能準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要學四個後鼻韻母:ang eng ing ong,上節課我們學了前鼻韻母的韻尾是“-n”,發音時舌尖抵住哪裡?(上顎的前部。)齊讀前鼻韻母,問:發“-n”的時候,口開得大不大?

  今天我們學後鼻韻母,用什麼記號呢?我們在-n後面加上一個字母g,在這裡它不念g,和n合在一起念“-ng”。發-ng的時候,口要開得大一些,舌尖的後面部分要往後靠,下巴要放下來。(用手指示意)指名讀、正音、自由讀、開火車讀、齊讀。

  (二)學習後鼻韻母ang eng ing ong與整體認讀音節ying。

  1、-n有幾個好朋友?(五個)複習已學的知識。

  教師講解:-ng有四個好朋友。(在第一個-ng前面加上a,指名讀、齊讀。)

  2、請同學拼讀後鼻韻母eng ing ong。(範讀、指名讀、正音)

  教師講解:後鼻韻母中a e o實際發音跟單韻母a e o的實際發音有所不同。

  3、教學後鼻韻母的發音。

  (1)大家聽過寺廟的鐘聲嗎?敲鐘的聲音是怎樣的?念ang音。

  (2)你知道有哪些燈?念eng音。

  (3)在-ng的前面加上i你會念嗎?

  (4)ong像什麼動物發出的聲音?(蜜蜂的叫聲、蒼蠅的叫聲、蚊子的叫聲)

  (5)齊讀四個後鼻韻母,誰有好方法能記住這四個後鼻韻母?

  4、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ing。

  出示老鷹的掛圖,“鷹”老鷹的“鷹”,板書ying。這裡的ing加上了大y,成為了整體認讀音節ying,它們的讀音相同。

  練習四個後鼻韻母和一個整體認讀音節的四聲。

  (三)課中操。

  念兒歌,並配上動作表演:放羊娃,喜洋洋,

  揮動羊鞭去放羊。

  青青草,滿山崗,

  羊兒吃得肥又壯。

  (四)拼讀ang eng ing ong與聲母構成的音節。

  (五)書寫指導。

  後鼻韻母都是由三個字母組成的,在四線格中的位置和以前相同。要注意的是,雖然是三個字母但組成的是同一個韻母,因此在書寫的時候要靠攏。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複習鞏固後鼻韻母ang eng ing ong及整體認讀音節ying。

  2、會拼讀帶有ang eng ing ong的三拼音。

  3、能夠根據音節拼讀句子。

  4、能夠自己拼讀兒歌,做到詞語連讀。

  5、認識“老、師、文、朵、鵝、條、雨、天、橋”9個生字,並能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卡片認讀an ang en eng in un ün yi yin

  說說哪幾個是前鼻韻母,哪幾個是後鼻韻母,發音時要注意什麼?

  2、對比讀:an—ang en—eng in—ing un—ong,說說每組有什麼不同?

  3、拼讀音節練習。

  (二)三拼音練習。

  q—i—āng→qiāng(水槍)ch—u—āng→chuāng(窗戶)

  x—i—óng→xióng(熊貓)x—i—àng→xiàng(飛翔)

  (三)根據音節拼讀句子。

  1、自由拼讀句子,說說句子講了什麼?

  2、拼讀句子。(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連成句子讀一讀,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

  3、你會用電腦畫畫嗎?畫過什麼?有趣嗎?

  (四)拼讀兒歌。

  1、出示兒歌《彩虹》,請學生自己試著拼讀,你讀懂了什麼?

  2、你會拼讀哪些音節,做做小老師帶著大家讀一讀。

  3、教師帶讀紅色的音節。(範讀、指名讀、開小火車、齊讀)

  4、在老師的指導下試讀兒歌。(以詞語為單位,做到詞語連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兒歌,問:你見過彩虹嗎?在什麼時候?你瞭解彩虹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適當的補充。)

  6、課後能夠背誦兒歌。

  (五)認生字。

  1、卡片抽讀認過的生字。(開雙人列車)

  2、出示生字:老、師、文、朵、鵝、條、雨、天、橋。這些生字你認識嗎?你是怎麼知道的?不認識的,你有什麼好辦法能把它們記住?

  3、擴詞練習,誰能給這些生字找找朋友?

  (六)鞏固練習。

  1、看誰聽得清,找得對,讀得準。

  黑板上站著五個前鼻韻母和四個後鼻韻母的卡片,老師讀其中一個韻母,請一名同學上臺摘下它,並帶領全班同學讀一遍。

  2、拼讀音節:dà xiàng bāng máng xìn fēng fēng zheng xīng xing dēng long yíng huǒ chóng

  3、跟錄音讀課文,試著背誦兒歌。

  (七)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活動,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快樂。

  2、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能在日曆上找到確切的日期。

  活動準備:

  1、教具:自制外型似房子的1月~12月的年曆一份(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分);大年曆圖一張。

  2、字卡:年、月、日;1月1日、6月1日、3月8日。

  3、學具:4張作業清單,XX年曆人手一張,鉛筆人手一份。

  4、經驗準備:幼兒已知自己的生日。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年、月、日的概念。

  (1)教師講述故事《年***一家》,提問:年媽媽有多少個日娃娃?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年媽媽給房子起了什麼名字?

  (2)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字卡年、月、日,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年、月、日的概念。(一年有12個月,共365天)

  2、出示代表12個月的“房子”,進一步瞭解年、月、日。

   (1)教師:今天年媽媽和她的日娃娃們也來到了這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出示代表12個月的“房子”, 提問:它們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探索大月、小月和二月)

  (3)教師小結:一年裡一共有十二個月,分別是: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了31個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裡住了30個日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裡只住了28個日娃娃。

  3、認識年曆並學習檢視年曆的方法。

  (1)出示年曆,引導幼兒觀察數字代表的意義。提問:方框裡的紅色數字x是什麼意思?或者表示什麼?再引導幼兒認讀:x月x日。

  (2)鼓勵幼兒查詢具體日期,如:1月1日、3月8日、6月1日。

  (2)師幼共驗證。

  (3)師幼共同小結查詢具體日期的方法。

  4、幼兒分組操作,鞏固查詢具體日期的方法。

   (1)出示作業清單、操作材料,講解操作要求。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幼共同檢驗操作材料。

  活動延伸:

  回家後找到爸爸媽媽或其他家人的生日,並標記。

  附故事:

   年***孩子真多呀!她給孩子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日”。年媽媽到底有多少個“日”娃娃呢?數呀數呀,原來一共有365個日娃娃。這365個日娃娃住在一起嗎?不,那麼多的日娃娃擠在一起怎麼能行呢?於是,年媽媽就為它們蓋了12座小房子,讓所有的日娃娃分別住到這12座房子裡,並且給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這些房子怎麼看起來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還有一座最小的房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有31個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裡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裡有30個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裡只住了28個日娃娃。

  年媽媽是那麼地疼愛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擔心她的孩子因貪玩而找不到家。於是,房子蓋好了以後,年媽媽就從一月房子開始數著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從早數到晚。當它數到第十二個月裡的最後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她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著她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裡,重複過著同樣的生活。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第三節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節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這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

  基礎知識,是後面學習浮力、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設計思想:新的課程改革對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落實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入手提出問題,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既覺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創設了探究情景,為後面的探究教學奠定了基礎;密度的概念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透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驗探究,經過計算、分析、比較、交流,最後得出的。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又讓學生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加深了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課時,著重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密度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使學生感受物理有用,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