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6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體會三角形的本質特徵,理解三角形的含義,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瞭解三角形的特性。認識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透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觀察操作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

  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過程: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在畫中建立概念

  其實三角形大家並不陌生,現在請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畫下來。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

  三條線段怎樣畫才會是三角形?

  由3條線段圍成(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強化概念

  不在一條線上的三個點就能確定一個三角形。

  4、介紹各部分名稱

  二、三角形的穩定性

  1、設疑

  為什麼要把籬笆圍成這種形狀?

  2、操作

  圍一圍、拉一拉、比一比小結:當三角形的三條邊長確定後,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確定了,所以在拉的時候,三角形才不會變形,這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3、欣賞

  三、三角形的高

  1、初認高

  回憶點到直線的垂直線段。

  其實在三角形中,像這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所作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識高

  移動頂點,找高。

  旋轉三角形,辨高。小結:只要是從頂點向對邊做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還有其他高嗎?

  3、畫高

  ① 畫AB邊上的高。

  展示學生作品。

  畫高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結:看來我們的高不僅要垂直、要從頂點出發,還要注意所畫的高與底要對應。

  ② 再畫出AC邊上的高。

  ③ 在指定底上畫高。

  四、課堂總結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絡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透過觀察思想,使學生認識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2.透過學習實際操作,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及學會三角形按角分類。

  3.使學生體會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並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4.培養和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三角形的基本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透過電腦動態展示,複習銳角、直角、鈍角及角的邊、角的頂點等概念。如果在角的兩邊取一定長度,得到兩條什麼線?把這兩條線段連線起來,這是什麼圖形?

  二、感悟抽象建立表徵

  1.師:我們學過了“三角形”(板書課題),說一說你見到的物體中,有哪些面是三角形的?(紅領巾、三角板、三角巾、房梁等。)

  2.做練習紙上的習題。做後討論下面的問題。

  (1)題中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2)題中哪些圖形不是三角形?為什麼?

  (由否定例證突出“圍成”、“線段”這些詞。)

  3.師:大家討論一下,什麼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

  4.討論後小結: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5.(課件展示圖形)

  (1)師:這是一個三角形。它由3條線段圍成。請看整個三角形,3條線段(邊)圍成三角形,除了原有的線段(邊)之外,還有了些什麼?(還有了角、頂點。)

  (2)請指出圖中的邊、角、頂點。(注意學生指的是否正確。如“邊”是連線兩個端的線段;“角”是從一個端點引出的兩條射線之間所夾的平面部分,“頂點”是兩條邊公共的端點。方向方位都不能指錯。)

  (3)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三、迴歸生活感悟特性

  1.小實驗:

  (1)教師拿出一個用三根木條釘成的三角形,一個用四根木條釘成的四邊形,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輕輕地拉兩個圖形。

  師:各有什麼感覺?(四邊形一拉就變形,三角形拉不動。)

  思考:其中有什麼問題?或者有什麼道理?

  (2)師:(拿出一張容易活動的椅子)這張椅子前後晃動。我們一起動手把它修好。想一想:用什麼辦法使這張椅子不再晃動?師生共同用木條釘椅子,並指引學生看到木條與椅子的兩條邊框構成一個三角形,如右圖,椅子就不晃動了。

  小結:一個三角形,只要它的3條邊的長短固定了,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也就固定不變了,這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2.師:三角形的這種“形狀不變的穩定性”,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3.三角形的分類

  (1)電腦顯示說出三角形中的三個角各是什麼角?這三個不同的三角形分別是什麼三角形?學生自學課本P136

  (2)學生動手操作(按角給三角形分類)小組合作交流。

  (3)小結: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四、畫圖操作感悟關聯

  1、複習“垂線、垂足”的概念

  2、閱讀課本第137頁“從三角形……叫做三角形的的底”。

  3、畫“高”。

  (1)理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

  (2)確定一個頂點,找出它的對邊。圖略:

  (3)用三角板畫垂線

  操作程式:

  ①將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和底(對)邊重合。

  ②將三角板沿底(對)邊向前平行移動。使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透過頂點。

  ③左手按住三角板,右手畫垂線。

  (4)基本操作訓練,要求只將三角板擺好,垂線暫不畫。

  4、教學“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底”。

  (1)讓學生找出“頂點”和“垂足”,以及“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

  (2)用三角板畫出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通常畫成虛線,並標明直角符號。學生畫高時,教師巡視,注意個別輔導。

  (3)用直尺量這條高的長度。

  五、遊戲——摸三角形

  (1)摸一個直角三角形,摸好後舉起來讓大家看,看誰摸得又對又快。

  (2)摸一個鈍角三角形。

  (3)摸一個銳角三角形。

  六、課內總結,課外延伸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你是透過哪些方法獲得這些知識。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簡析:

  《三角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六年制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已經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徵,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透過自學書本、觀看影片講解,逐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並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3、聯絡生活實際、透過實驗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固定,形狀大小就確定的穩定性的本質。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教學重點:

  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

  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預設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三角形,你認識了嗎?(認識了)

  相信大家已經進行了自學,認真看過學習影片了,那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做些什麼呢?

  二、彙報自主學習導學單

  1、畫三角形、揭示概念

  (1)請小老師上臺畫三角形。

  (2)什麼叫三角形呢?師板書: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圍成”二字的理解呢?

  強調出: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4)還知道三角形有()個頂點、()條邊、()個角?師板書: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2、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為了表達的方便,現在可以給這個三角形取個名字了吧!

  引導說出:三角形ABC,師標出字母ABC

  說一說角A角B角C,各條線段的名稱。

  3、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1)彙報導學單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認識”學習影片回顧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組頂點與對邊。揭示板書:3條高

  (4)同桌交流導學單上畫高的過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穩定性及應用

  (1)交流導學單上第5小題。師板書:穩定性

  (2)拿出學具,拼擺三角形及四邊形

  (3)同桌互相交換,拉一拉,談發現;前後排的同學轉過來比一比,談發現。

  (4)說一說生活中哪裡有應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呢?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快速找出對應的頂點和對邊

  2、請畫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邊上的高。

  三角形的認識——姜微微

  (1)實物投影校對。

  (2)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互為高和底。

  (3)利用第3個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實踐操作

  四、課堂總結

  [課件演示]畫一個三角形及一條底邊上的高,旋轉三角形。

  師:孩子們,讓我們靜靜地看大螢幕,靜靜地回憶。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材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0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和按角分類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 能夠識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關知道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

  3. 滲透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遷移推理等數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髮現欣賞的意識,感受生活中數學,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三角形

  1. 擺三角形

  (1)(課件演示)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圖片,仔細觀察:看看這些事物中都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欣賞兩遍)

  (三角形、圓形、梯形……)

  這節課我們來重點研究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2)(準備小棒)現在想想三角形是什麼樣子的?聽要求:請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擺一個三角形。(生動手擺三角形,同時老師在黑板上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特性

  (1)師拿出準備好的插接長方形,問:這是什麼圖形?

  師拉動長方形,問:你發現了什麼?

  (長方形變化了,說明它不穩定)

  (2)拉一拉剛才的三角形,你發現了什麼?

  (沒有變化,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板書:穩定性

  三角形的穩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在實際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誰能說說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二、三角形的特徵

  1. 什麼是三角形

  剛才我們動手擺了三角形,還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你認識三角形了嗎?

  出示:

  手勢表示哪個是三角形?

  根據剛才的學習誰能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什麼是三角形?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圍成”)

  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猜測: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什麼?(邊)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邊?(3條邊)

  每兩條邊線段的交點叫什麼?(頂點)三角形一共有幾個頂點?(3個頂點)

  仔細觀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之外,還有什麼?(3個角)

  誰能說說三角形有什麼特徵?(三角形有3條邊,3個頂點,3個角)

  生回答師板書。

  三、三角形的分類

  1. 分類

  2. 剛才大家表現非常棒,積極動腦思考,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那現在看看大家的動手能力和大家的合作能力怎麼樣?

  出示六種三角形

  看要求:(課件演示)給這些三角形分類:

  要求:

  (1)給每類三角形取個名字。

  (2)小組說說為什麼這樣取名?

  生運用學具小組合作,老師巡迴指導。

  生彙報,師總結板書:

  銳角三角形 1個? 3個?

  直角三角形 1個

  鈍角三角形 1個

  3、小遊戲:

  猜角遊戲 師只露出一個角,生猜這是什麼三角形?

  說說什麼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四、小結:透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考考你:

  選擇:

  (1)由三條( )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A直線 B射線 C線段

  (2)( )的三角形叫銳角三角形。

  A有一個角是銳角 B有兩個角是銳角 C有三個角是銳角

  判斷:

  (1) 有三條線段的圖形一定是三角形。

  (2) 任何三角形裡都有兩個銳角。

  (3) 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個角是直角。

  (4) 有位同學看到三角形中有一個銳角,就說這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討論探索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及3條邊之間的關係,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2、在活動中,使學生初步學會與同學合作探索問題。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說普通話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透過讓學生猜測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三角形的內角和及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難點:

  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四、教具準備:

  三角板2個、量角器、不同型別的三角形。

  五、學具準備:

  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過程:

  (1)活動一:複習匯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的有關知識,誰能說一說?

  指名交流,說出三角形的穩定性和三角形的分類。

  學生表述的質量。

  (2)活動二:探究新知

  師:兩個三角板它們都是三角形,都有幾個內角?

  量一量它們的內角的和是多少度?

  等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小組合作進行,量出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60+30+90=180,第二個內角和也是:45+45+90=180。

  等邊三角形的內角和室60+60+60=180。

  小結:這山種特殊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進行探究。

  關注學生的結論。

  (3)活動三:操作驗證

  師: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比一比哪個小組性的方法多。

  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三角形和必要的工具進行驗證,可以用摺疊的方法,也可以用量角器量的方法,還可以用剪拼的方法等。小組探索,全班交流並總結。

  讓每個學生都參入活動中。

  關注學生的驗證過程。

  (4)活動四:探究三條邊之間的關係

  師: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可以擺一擺,量一量。你有什麼發現?

  師:板書: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同桌倆合作進行,三角形的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指名交流,集體總結: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關注學生的驗證方法。

  (5)活動五:鞏固練習

  師:做教材45—46頁的6、7、8、9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訂正。

  公主學生交流的質量,給予一定的評價。

  (6)活動六: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的知識進行回顧總結。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

  創意作業:在自己周圍找一找與課本類似的鐵塔,並找出不同的三角形。

  七、板書設計:

  (1)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度

  (2)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八、教學反思:

  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學生對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為在生活中他們經常會接觸到。本節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生在角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義、特徵、特性,三角形的分類和三角形之間的關係等內容。

  我在教學中貫徹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原則,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力求做到層次清楚,環節緊湊,並注意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

  現代心理學、教育學認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連貫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著思維的豐富性。眾所周知能力和思維相輔相成,而思維的發展同語言的發展又緊密相關,這說明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提高說規範話、說普通話的水平。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透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課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臺挖掘機在緊張的工作著,剷鬥臂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角

  師: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生1:畫面上有5臺挖掘機。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3:剷鬥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4:剷鬥臂上的角不一樣大。

  師: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她已經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了!

  (課件演示:剷鬥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師:剷鬥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什麼樣的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設計意圖】本課的教學,從挖掘機工作的生活場境入手,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角,從而來複習角的知識,進一步研究角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養成注意觀察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的習慣。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 學生做各種活動角。

  師: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然後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小組同學說一說,你折的是什麼角。(小組交流)

  師:哪組的同學願意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折的角?

  2、小組彙報交流

  師:展示你們折的角,並告訴同學們它的名稱。(實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貼在黑板上)

  (學生已經認識了直角、銳角和鈍角,很容易說出名稱。個別學生可能還會說出平角和周角。)

  【設計意圖】這是一節概念課,所有角的定義都是規定的,如果只是告訴學生這些角的定義,學生有可能記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體驗,肯定沒有深刻的印象。這裡以操作體驗為主讓學生在複習直角、銳角和鈍角的基礎上認識平角和周角,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