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九年級語文上冊《孔乙己》教學設計

九年級語文上冊《孔乙己》教學設計

九年級語文上冊《孔乙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品讀人物語言,體會魯迅語言特色。

  2、探究小說的敘述視角,挖掘小說主旨

  教學重點:

  品讀人物語言,體會魯迅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探究小說的敘述視角,挖掘小說主旨

  教學過程:

  一、知情節,瞭解孔乙己的一生

  讀小說首先要讀進人物的內心,能夠記住小說中那些讓我們難忘的情節或者情景,請說說你最難忘的情節或者情景。

  2800字讓我們看到了孔乙己不幸而悲慘的一生。對這樣一個可憐的人,你是什麼態度?

  二、品語言,體會魯迅的語言風格

  那麼他周圍的人對待他是什麼態度呢?請從文中找出作者描寫周圍的人對待孔乙己態度的句子。

  (一)酒客

  酒客(一)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 ……

  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 ……

  “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看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 ……

  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1.“叫、嚷”,能不能改為“說”?

  2.思考兩句話之間的關係。

  3.如果你是孔乙己,你什麼感受?

  酒客(二)

  旁人便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識字麼?”

  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這時候,眾人也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1.比較這兩次對酒客的語言描寫,你覺得酒客的那一次話語對孔乙己的打擊更大?為什麼?

  2.如果你是孔乙己,你有什麼感受?

  3.那麼你從中讀到了什麼?

  一方面讓我們看到了這些酒客的無情冷漠,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感到了孔乙己的可憐。

  酒客(三)

  “他怎麼會來?……他打折了腿了。”

  “哦!”

  “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了丁舉人家裡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麼?”

  “後來怎麼樣?”

  “怎麼樣?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後來呢?”

  “後來打折了腿。”

  “打折了怎樣呢?”

  “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

  掌櫃也不再問,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賬。

  1. 你知道這是誰和誰在說話嗎?

  2.分角色朗讀

  3.你能想象出來酒客在說話時的神態嗎?

  4.總結:

  魯迅最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用最節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將物件刻畫的生動傳神。

  白描式的對話描寫,並不描寫人物的模樣,卻能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

  5.大家想起來水滸傳中哪一段的描寫跟這一段的描寫非常像?我們在下冊書中還有一課《變色龍》也運用了這種白描式的對話描寫,大家下課後可以先睹為快。

  (二)掌櫃

  剛才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掌櫃的冷漠,那麼這一部分你從哪也能讀出掌櫃的無情來?

  掌櫃也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己,你還欠十九個錢呢!”

  掌櫃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

  “取笑?要是不偷,怎麼會打斷腿?”

  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櫃都笑了。

  1. 剛才我們已經看到了掌櫃的麻木無情,那這一部分對掌櫃的描寫,你覺得哪裡最能體現掌櫃的無情冷酷?

  2. 掌櫃的伸出頭去看到了什麼?

  3.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4. 可是掌櫃呢?

  依然沒有絲毫的同情,沒有一點關心,仍然當面揭短,踐踏孔乙己最後的自尊。作者沒有一點描寫,平靜平淡的語氣,卻讓我們看到了掌櫃的殘酷無情

  5.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櫃都笑了。(人性麻木至此,讓人何等痛心)

  6.這麼多人對待孔乙己的態度是透過誰的眼睛呈現出來的呢?

  7.小夥計是如何對待孔乙己的?

  (三)小夥計

  不耐煩,好笑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將相互矛盾的判斷並置,是魯迅喜歡用的句式。孔乙己究竟死了沒有,他是什麼時候死的,又是怎麼死的,誰知道呢,又有誰關心呢)

  魯迅最滿意的一篇作品就是《孔乙己》,他認為能於寥寥數頁之中將社會對於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寫出來,諷刺又不很顯露,有大家的作風。

  三、探究敘述視角,挖掘小說主旨

  那麼作者為什麼要以小夥計為敘述者,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呢?

  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哪一篇課文,也是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若瑟夫是天使的意思,作者借若瑟夫的口來呼喚親情,可是小夥計卻在社會的大染缸中迷失了自我,也變得麻木冷酷了,不能不說是社會的悲哀。

  以小夥計為敘述者,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顯得更加真實而客觀。

  1、親眼看到孔乙己的可悲與可笑,諷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精神的迫害。

  2、親眼看到人們的冷漠麻木,殘酷無情,更能體會到作者的痛心。

  3、連一個孩子都這樣冷漠,足見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

  在魯迅看來,他要揭示的不是孔乙己偷書的惡,而是周圍人對他冷漠的醜。

  孫伏園在簡括魯迅當年告訴他最喜歡《孔乙己》的意見時說: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

  四、總結學習方法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是如何體會到小說的主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