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精選3篇)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精選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59~60有關餘數的除法。

  學習目標:

  1、透過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

  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

  草莓圖、小棒

  一、激趣定標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麼?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2、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裡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出示算式: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餘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2=3(盤)、、、、、、、1(個)

  ︳︳︳

  被除數除數商餘數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學目標

  1.透過繪本的具體情境,感受生活中有餘數除法的實際意義。

  2.從實際情境和操作實踐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並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稱的含義。

  3.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最終達到根據數學問題,列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4.透過觀察和思考,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的實際問題用算式表達,感受餘數在實際問題中的含義,並理解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四、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

  五、教學準備

  課件、9張鞋子圖片。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

  孩子們,你們喜歡讀繪本嗎?(生:喜歡)前兩天老師也讀了一本繪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蟲的100只鞋》。這裡面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裡面還包含了一個數學問題,具有很獨特的數學思考。它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繪本教學

  (1)繪本閱讀

  方式:多媒體播放。

  於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給只有4只腳的小松鼠。

  (2)複習無剩餘的平均分

  過度:愛思考的百足蟲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1)課件提問:8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預設:4只小松鼠。

  過度:那我們一起來分分看。

  2)課件演示:分的過程(每4只鞋子一份)

  邊說邊分:把四隻鞋子分給一隻小松鼠。

  分給1只小松鼠之後,暫停,提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下的鞋子還能再分給一隻小松鼠,我們就繼續分。

  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小結:剛才我們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剛好分完,沒有剩餘。

  3)用算式表示平均分

  提問: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嗎?

  預設:8÷4=2(只)

  師板書算式。

  追問:為什麼用除法?

  預設:表示平均分,我們就用除法算式。

  小結:的確,像這樣進行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3.引入有餘數的除法

  (1)引入新問題

  過度:百足蟲送完8只鞋子之後開開心心地回了家,可是……

  繪本閱讀

  “還剩下這麼多的鞋子怎麼辦?”小百足蟲回到家問媽媽。

  “你不是還有其它的朋友嗎?”媽媽說。

  師:小百足蟲想到了小松鼠,松鼠只有4只腳,穿起鞋子也比較方便。

  繪本:於是百足蟲又帶了9只鞋子,準備送給好朋友小松鼠。

  課件提問: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2)動手分一分

  過度:我們也像剛才一樣分一分。

  課件出示活動要求:請拿出學具:9張鞋子圖片。

  1.同桌兩人擺一擺、分一分。

  2.分完後,和同桌說一說分的過程。

  3.說完後,把學具收起來。

  師:誰來讀一讀?

  師:請拿出學具,邊分邊說,開始。

  生操作,師巡視,並問:你為什麼這樣分?

  (3)生展示分法

  師:哪一組來幫我分一分?

  提問:你要怎麼分?

  預設:把4只鞋子分一份。

  分好第一堆之後,師提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餘的鞋子數比1只松鼠的腳只數要多,我們就繼續分。

  分到最後只剩下2只鞋子之後,

  追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

  師評:誰明白了他的意思?

  預設: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夠分了。

  師評:誰想再來說一說?

  預設:剩下的鞋子只數比一隻松鼠不得只數少,就不能再分了。

  師評:你說的真清楚,請坐。

  (意圖:深刻理解什麼時候能繼續分,什麼時候不能分。)

  (4)說過程

  過度:回憶剛才分的過程,誰能把分的過程完整地說一說?

  預設:我們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還剩下1只鞋子。

  師:你真是一個善於總結的孩子。

  課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松鼠,還剩下1只鞋子。

  (5)寫算式

  師: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

  師巡視不同的方法,並詢問不同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取不同算式展示

  預設1:9÷4=2(只)還剩1只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1只小松鼠有4只腳,分給2只小松鼠之後,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來有9只

  鞋子,就還剩下1只鞋子。

  師評:你們聽懂了嗎?有沒有什麼問題?

  師:你呢,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想法吧。

  預設2:9÷4=2……1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結果是分給了2只松鼠,就把2寫在後面,還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後面寫上1.

  師評:有沒有問題想問他?

  (學生的兩種算式在描述過程中,根據學生的4只鞋子分一份,就把4只鞋子圖片圈起來)

  師:這兩個算式,哪一個更能表示出分的過程和結果?為什麼?

  師評:的確,剛才我們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書:9÷4),結果分了1個4,2個4,分給2只小松鼠之後(邊說邊圈出2份,並板書2只),還剩下1只鞋子,我們就在2只松鼠的後面寫上1只,中間我們用6個小圓點隔開。

  板書算式:9÷4=2(只)……1(只)

  (6)揭示課題

  過度:觀察2到算式,同樣都是除法,這一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預設:有剩餘的數。

  師:你還記得除法算式中每一個數的名稱嗎?9叫做(被除數),4叫做(除數),2叫做(商),那這裡的2叫做什麼呢?

  預設:餘數。

  師紅筆板書:餘數

  提問:這個算式你會讀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師生齊讀:9除以4等於2只餘2只。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像這樣有餘數的'除法(手指算式)。

  張貼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4.餘數性質:餘數<除數

  (1)脫離實物,半抽象思考

  過渡:分9只鞋子遇到了餘數,愛動腦的小百足蟲就開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給小松鼠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停頓5秒)

  師:請同學們拿出“學習卡”圈一圈、填一填。

  師:誰來彙報一下你成果?

  預設:10只鞋子,每4只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還剩餘2只鞋子。

  師:用哪一個算式?

  預設:10÷4=2(只)……2(只)

  板書算式。

  追問:為什麼餘數2不能再分?

  預設:1只松鼠有4只腳,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夠再分了。

  師:說的真清楚,剩餘的數比一隻松鼠的腳的只數(手勢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

  提問: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麼列?

  預設:11÷4=2(只)……3(只)(師板書)

  師評: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

  (3)探索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提問:請大家認真觀察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時的餘數,猜想分12只鞋子時,餘數可能是?

  預設:餘數是4.

  師:有不同意見嗎?

  預設:沒有餘數。

  師評:那我們就來分分看。

  出示課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提問:誰來幫助列算式:

  預設:12÷4=3(只)(師板書算式)

  追問:之前分9、10、11時,都產生了餘數,分12只鞋子怎麼就沒有餘數了?

  預設:因為12÷4剛好夠除,三四十二。

  師評:他用了口訣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錯,還有其它的想法嗎?

  預設:如果剩餘4只鞋子的話,就可以再分給一隻松鼠。

  追問:誰聽明白了?

  請人重複:剩下的數等於4時,可以再分給1只松鼠。

  追問:也就是餘數能不能等於4?

  預設:不能等於4.

  追問:那餘數能大於4嗎?比如餘數能不能等於5?

  預設:大於4只鞋子,也可以再分給一隻松鼠。

  提問:餘數不能大於4,也不能等於4,也就是說餘數必須?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4.

  師板書:餘數必須小於4.

  過度:當我們4個4個分的時候,餘數必須小於4,如果除數是6,,6個6個分,餘數就?如果除數是8,8個8個分,餘數就?(出示課件:一堆鞋子分給:蚱蜢、蜘蛛)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6,餘數必須小於8.

  師:看來餘數跟算式中的什麼數有關?是什麼關係?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師擦掉4,板書除數。

  師:我們一起來把你們重大的發現讀一讀。

  生齊讀: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5.鞏固提升

  過渡:你們這麼愛動腦筋,百足蟲太喜歡和你們交朋友了!

  師:於是百足蟲打算把9只鉛筆,每人分2只。可以分給()人,還剩()只。

  追問:為什麼商和餘數的單位不一樣?

  預設:……

  師:小百足蟲突然想到今天媽媽給自己買了很多山楂,於是它打算把17個山楂平均分給3只小刺蝟,每隻小刺蝟分()個山楂,還剩()個山楂;請你拿出“學習卡”圈一圈、填一填。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預設:……

  過渡:看來大家都是愛動腦的好孩子,下面百足蟲想考考我們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嗎?請看大螢幕……

  課件出示:不計算,運用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判斷計算的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1)14÷4=2……6()

  (2)18÷5=2……8()

  (3)21÷3=7()

  (4)27÷4=5……7()

  過渡:看來大家的眼力也不錯,百足蟲想跟我們一起玩一個小遊戲,大家願意嗎?

  師:請看遊戲規則:大家一起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

  (1)7人2人一組

  (2)15人4人一組

  師在黑板上記錄:_____人一組剩餘_____人

  師:大家玩的開心嗎?請大家觀察老師記錄的:“每組人數”與“剩餘人數”,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剩餘人數必須小於每組人數。

  6.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和百足蟲一起學習了數學知識,你學的開心嗎?為什麼?

  預設1:我知道了怎麼寫有餘數的除法。

  預設2: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

  師評:孩子們,你們都有了這麼多數學知識的收穫,真是不簡單,那你想對繪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蟲說點什麼?

  預設1:善良,因為它把鞋子送給自己的朋友。

  師評:懂得分享的孩子,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過老師覺得你們也很善良,因為你們都積極思考,幫助百足蟲解決了餘數這個難題。

  ……

  師小結:百足蟲真是一個善於分享的好孩子,不過老師也必須我ini門送去大拇指,因為你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在繪本故事中發現了數學問題,而且勇敢地解決了今天的數學問題。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老師希望在今後的生活中,你們也能像今天一樣,帶著數學的眼光去發現更多的數學問題,並積極的思考和解決問題。本節課就上到這裡,孩子們再見!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掌握和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

  2、認識有餘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演算法,用有餘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3、讓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藉助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展開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教師花瓣學具、小組探究單

  課前準備:課前小探究

  問題:把22朵花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人分到()朵,還剩()朵?你會用算式表示嗎?你能說一說算式中每一個數的含義嗎?

  教學過程:

  一、認識有餘數除法名稱及含義

  1、情境引入

  自然界中有許多美麗的花,我們一起去欣賞。看,這是3片花瓣的蘭花,這是4片花瓣的花,有5片花瓣的,還有6瓣花,它們美嗎?你最喜歡的是幾瓣花?

  2、動手操作。

  現在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花,用你們拿到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幾朵花?

  3、學生彙報

  預設1:我們把12片花瓣,每3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4朵花。

  預設2:我們把12片花瓣,每6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預設3:我們把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追問:剩下能不能再拼一朵花?

  預設4:我們把12片花瓣,每4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3朵花。

  4、結果分類。

  學生反饋

  師小結:看來,我們在平均分東西時,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不夠分,還有剩餘的情況。

  5、嘗試列式

  預設:12除以5等於2,單位朵,餘2,單位片。

  師教學並板書(師板書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有餘數的除法。

  6、理解含義

  追問:12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商和餘數都是2,但它們的意思一樣不一樣?

  預設: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可以拼成2朵,所以它的單位是朵。還剩餘2瓣,所以它的單位是片。

  (設計意圖:以拼花和分花為主體,主要是想貼近生活,也是為了能更好地利用我的資料“12片”,沒有用教材中的6個草莓。因為12這個資料即可以被3、4、6整除而鞏固了舊知,被5整除餘2又延伸到了新課。)

  二、探究除數和餘數的關係

  1、例題變式

  如果增加一片,13片,還是每5片拼一朵,你說最多可以拼幾朵?為什麼?同桌說一說算式中每一個數的含義?

  學生彙報。

  2、小組合作

  繼續增加花瓣的數量,14、15……20、30、100。最多可以拼幾朵,還剩幾片花瓣?

  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要求:

  擺一擺:小組裡,每人選一種,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將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彙報給小組長。

  寫一寫:小組長將組員的結果記錄下來並彙報。

  對比觀察除數和餘數有什麼關係?

  預設:除數都比餘數大

  ……

  追問:當除數是4,餘數是?當除數是5時?除數是6時?

  師小結:在有餘數除法算式中,除數一定要比餘數大。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1)把15朵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朵,還剩幾朵?

  15÷4=3(朵)……3(朵)

  追問:這裡數字、單位都一樣(3朵),意思一樣嗎?

  (2)把16朵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朵,還剩幾朵?

  16÷4=3(朵)……4(朵)

  (3)把16朵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朵,還剩幾朵?

  16÷3=4(朵)……4(朵)

  2、課前探究結合。

  這個問題還記得嗎?就是我們課前研究的問題,現在你再試試看,跟之前寫的一樣嗎?

  3、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算式。

  (1)師:如果我們只看這個算式,去掉這些資料,你知道這裡餘數可能是幾?最大是幾?()÷6=()……()

  (2)如果我知道餘數是5,商是2,你知道被除數嗎?

  ()÷6=(2)……(5)

  四、全課總結

  師:有餘數的除法在生活中用途很廣、作用真的很大,只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課後拓展

  在算式()÷6=★……★中,餘數和商是相同的數,你能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它們有什麼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