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8篇

教學設計方案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8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學習重點】

  感受優美的語言,理解寓言的含義。

  【學習難點】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

  【知識連結】

  1.題目解讀

  《白兔和月亮》一文中,白兔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明白了,擁有月亮,並不能給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惱,那就不如沒有。《落難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懼厄運,王子那樣脆弱的人都挺過來了,誰又不能呢,厄運可以使人變得堅強。

  2.走近作者

  周國平,著名哲學家,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自我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關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3.相關資料

  (1)英國作家蕭伯納有句名言“人生中有兩大不幸,一是沒有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二是得到他心愛的東西。”

  (2)周國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花季還是老年,都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穫智慧和超然。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

  (3)介紹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中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淮南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特徵:運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自主學習】

  1.根據拼音寫漢字

  險象die()生

  各具風yun()

  得失之huan()

  心曠神yi()

  bing( ) 告

  e() 運

  lu( ) 去

  che xiao()( )

  2.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1)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2)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

  (3)優美的姿態神情。( )

  3.“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麼作用?

  4.“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有什麼意義?

  【合作探究】

  5、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把握結構)

  6.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麼?

  7.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麼含義?

  8.王子落難前後性格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揭示中心。

  9.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10.只有落難後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精讀精練】

  讀《白兔和月亮》下面語段,回答文後的問題。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可是,說也奇怪,從前的閒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著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著月亮,就像財主盯著自己的金窖。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消那個慷慨的決定。

  11.這段文字採用哪些方法來寫白兔?表現了白兔的什麼特點?

  12.選段第一句中的“仍然”一詞用得好,好在什麼地方?

  13她牢牢地盯著月亮,就像財主盯著自己的金窖”這個句子是比喻句嗎?為什麼?

  14.選段最後一句中的“和人類不同的是”這幾個詞能刪去嗎?為什麼?

  15.文段中說“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請你根據具體的情境,展開想象,將白兔所看到的“險象”具體的描述出來。

  16.為這段文字添上一句結尾點明寓言的寓意。

  【主題閱讀】

  小溪

  ⑴春天到了,屋後的小溪突然活潑起來,整夜聽著她輕快的腳步聲一路跳躍。

  ⑵初搬到山上時,正值嚴冬,又是風又是雨的。我只好蟄伏在我的小屋裡,透過大大的玻璃窗,看雲天夕陽的變幻,山間晚霧的瀰漫;除此之外,就是這條小溪終日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動的音符。我一直沒見過小溪的模樣,但我和她卻是那樣熟識。深沉的夜裡,當我讀累了,寫疲了時,我就放下書,擱下筆,靜靜聆聽小溪以她獨特的“溪語”訴說著大地的心聲。屋外寒風凜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腳步總是遲緩沉重的,是她也耐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視窗透出的一熒燈火,體會些許我關懷的心意?多少時候,我倆是深相契連的。

  ⑶天氣漸漸暖和,小溪的步子也開始變得輕快流暢。想來,她一路穿過青山,行過原野,驀然發現溪邊的小花結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蝸牛怯怯地探出了觸角;大地一片青蔥,萬物欣欣向榮,便不由得一陣驚訝,一陣歡喜,忙不迭地要將這好訊息帶給大家。聽聽,這小溪正以愉悅的聲音告訴你一

  個亙古彌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⑷什麼時候,挑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訪我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將以怎樣的歡樂迎接我哩!

  17、把“屋後的小溪突然活潑起來 ”中的“活潑”換成“活躍”好不好?為什麼?答:

  18、“這條小溪終日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動的音符”,句中“生動的音符”指的是什麼?答:

  19、小溪的腳步“遲緩沉重”是指小溪的什麼狀態?“輕快流暢”又是指小溪的什麼狀態?答:

  20、“忙不迭地要將這好資訊帶給大家”中的“好資訊”是指什麼資訊?答:

  21、作者在本文裡主要是用了什麼寫作手法把小溪寫得活靈活現的?

  答:

  【拓展提升】

  22.寓言、是文學體裁中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為,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情節較,主題充滿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和的表現手法。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臘的《》。

  23.由今天所學內容我們知道應如何面對厄運?我們遭遇厄運的人應怎樣培養堅韌意志?從自己或他人的經歷中舉出例項,說說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活動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對各種資源的使用規模日漸擴大,但是地球上的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現有資源已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

  我校大多數學生沒有環保意識,有隨手扔垃圾的不良習慣。不懂得有些垃圾的回收利用和隨意丟棄垃圾的危害。為了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增強學生環保意識,認識人與環境和諧發展,決定開展“變廢為寶,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相關人員和事件:

  班級全體同學,分小組進行手工製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透過活動,全面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讓學生用行動呈現報紙其它用途,能再次開放、利用廢舊報紙價值。

  2、能力目標: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培養分析能力、歸納能力、收集整理能力、想象能力、動手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

  改變學生隨意丟棄垃圾,不愛護環境的習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創造意識。瞭解人類為保護環境所做的努力,處理好生活垃圾對國家和人民生活的深遠影響。培養學生學會關注社會,關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活動,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

  教學難點:

  發揮想象,有所創造

  教學準備:

  舊報紙、膠水、剪刀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活動流程:

  一、匯入

  1、談一談自己對廢舊報紙的處理,是否科學、合理。

  2、瞭解報紙製作流程。(出示課件)

  3、每張報紙來之不易,凝聚了很多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不能輕易扔掉。

  二、課堂活動

  1、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廢舊報紙,給學生提出要求並給予方法指導。

  (1)閱讀報紙,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自己認為有用的剪下來。

  (2)把剪下來的內容製成版面展示,認為有收藏價值的可以貼上到日記本中收藏。

  2、根據內容,確定主題。學生自由組合成立製作小組,推選小組長,並做好記錄。

  3、成果展示。(談收穫與感受)

  4、評選優秀作品加以點評。

  5、出示圖片場景,對廢舊報紙的價值再次進行開發利用。(利用剪裁後剩下的報紙。)

  三、拓展延伸(給垃圾二次生命)

  1、展示圖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探索慾望,創新慾望。

  2、同學思考、交流

  如何給垃圾二次生命?

  四、教師寄語

  張張報紙生不易,凝聚心血與智慧,

  認真閱讀莫拋之,動腦想來動手做,

  再次開發其價值,變廢為寶真好玩,

  你我都來試一試,節約環保顯智力。

  只要大家齊努力,美好環境屬於你。

  五、課外作業

  1、進一步蒐集報紙的相關資料。

  2、製作一件變廢為寶的手工作品。

  附:綜合實踐課活動記錄表

綜合實踐課活動記錄表









學校:?? 年級 班? ? 年? 月? 日




?? 年級 班









實踐活動內容:









組 長





指導教師







小組成員




承擔的任務(人員分工)












































活動記錄(記錄人: )









設計主題:









活動用時:









成員參與情況(紀律、表現等方面):

































活動收穫:





















努力方向: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透過抓住重點詞句的朗讀理解,引導學生了解由於老師的仔細觀察、善於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都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進一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於從事物中得到啟發,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完成相關的作業。

  教學重、難點:

  重點:1、理解重點詞句,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老師透過練習畫楊桃的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難點:1、聯絡課文內容,懂得老師和父親所講的道理。

  2、理解我從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楊桃的樣子。

  教學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課件出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畫楊桃》,齊讀課題。

  2、談話引入: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一次美術課上,作者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學們的嘲笑,那麼我為什麼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呢?老師又是怎樣對待的呢?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上節課提出的這兩個問題。

  二、學習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剛才的第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用~~~~劃出有關句子,再認真讀讀。

  2、集體討論交流:

  (1)我為什麼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

  指名說指導朗讀

  (2)我是怎樣畫楊桃的?

  課件出示句子: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指名讀體會再讀用幾個詞概括(師板書:我的畫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3)我為什麼會這麼畫呢?(引入學習第1段,體會父親的話的含義)

  課件出示父親的話: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指名讀理解體會指導朗讀也用幾個詞概括(師板書:父親的話是什麼樣畫什麼樣)

  三、學習第1318自然段。(明結果)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1318自然段:

  (1)、讀:小組內用平時喜歡的方式讀。

  (2)、議:老師怎麼做?怎麼說?劃出有關句子再認真讀並談體會。

  (3)、做:完成《作業本》第4題,小組內交流檢查。

  (4)、說:每個小組派代表準備發言。

  2、討論交流:

  (1)老師是怎麼做?怎麼說的?

  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隨機組織學習。

  課件出示學生的變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導朗讀體會)

  (2)老師還怎麼說?

  課件出示句子: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

  這段話中哪句話給你的啟發最大?為什麼?

  引導理解:【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樣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間演示、看課件上楊桃圖片)

  【3】說一說。(課件出示:當我們看見別人()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

  指導朗讀再用幾個詞概括(師板書:老師的話是什麼樣畫什麼樣)

  四、總結提升。

  1、看作者長大後的資料:(課件出示)

  2、聽了這些,你又有什麼體會?

  3、再讀課文中父親和老師的話!(課件出示、齊讀)

  4、總結提升:我們從畫楊桃中跳出來,今天所講的道理可用一個什麼詞來表示?(隨機板書:實事求是)

  五、寫格言。

  匯入:透過這堂課的討論交流,我們真是深有啟發,讓我們拿起筆把我們心裡最想說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話寫下來,作為我們的格言。(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摘錄課文中的語言作為格言)

  1、學生寫話。

  2、集體交流。

  板書:

  23、畫楊桃

  父親的話 是什麼樣畫什麼樣

  我的畫 認認真真 老老實實 實事求是

  老師的話 是什麼樣畫什麼樣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聲母d、t、n、l,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輔導學生學會聲母d、t、n、l與單韻母拼讀音節與帶調拼讀音節。 3.引導學生會讀兒歌。認識“大、樂、我”三個生字。教學重點: 聲母d、t、n、l的發音及d、t、n、l與韻母拼讀音節。教學難點: n、l的發音及n、l與韻母的拼讀。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聲母、音節卡片,“蘋果樹”。課時安排: 兩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談話激趣:孩子們,今天有幾個大家都熟悉的朋友來到我們的教室(課件出示ɑ、b、e、m、f、o、u、l、p、ü)誰能準確地讀出它們的名字? 2.還有誰能找出這些字母裡的聲母來? 3.我們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聲母的?(唱兒歌) 4.齊唱兒歌。 5.匯入新課:今天教師再介紹幾個聲母朋友給大家認識好不好?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看圖說話學拼音4”。

  二、學習新課

  一)看圖進入情景,練習說話,引出並學習d、t、n、l四個聲母的發音。1.同學們請隨老師到動物園去找新朋友吧。(課件出示書中情景圖)。2.一走進動物園的門口,你見到了什麼動物,它們在幹什麼?(一至三名學生說話,鼓勵學生把話說完整。課件閃出dǎbǎ)。3.你喜歡這些小熊嗎?為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小熊很遵守紀律。4.你會排隊嗎?在什麼時候?5.“dǎbǎ”這兩個音節裡哪個聲母是我們的新朋友?引出並學習“d”。 師講發音方法、範讀、指讀、齊讀。6.參觀了小熊打靶,我們又去看看別的動物在幹什麼好嗎?現在就請同學們自由參觀動物園。邊參觀邊小聲地跟身邊的同學說說你看見了誰在幹什麼,還遇到了哪些新的聲母朋友。7.學生彙報 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相機引導學生認讀t、n、l三個聲母。

  二)記憶d、t、n、l的形。1.孩子們,剛才我們學會了這幾個聲母的讀音,現在我們來想想辦法記住它們的樣子。2.先請看一幅圖(課件出示課本第13頁第一幅圖)。你覺得這幅圖跟哪個聲母朋友很像?3.你還有什麼辦法記住“d”,它跟我們學過的哪個聲母相似?4.誰能編出一句順口溜來記住“d”(左下半圓d d d)5.另外的三個聲母t、n、l你們又用什麼辦法來記?6.請開啟課本第13頁,看看書中的圖,回憶一下學過的聲母,想一想,把你的辦法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再告訴老師。7.學生彙報。 相機出示書中插圖,引導學生編出順口溜(傘把向下ttt,一個門洞n n n,一根棍子l l l )。8.輕鬆一下。請把你們剛才編的順口溜編進兒歌裡,同桌間唱一唱,誇一誇。9.站起來齊唱兒歌。

  三)指導書寫1.我們來寫寫這四個聲母。2.請大家仔細看老師寫。(老師示範寫)誰能說說老師是怎樣寫d、t、n、l的(抽生名答一個)。3.誰能把這四個聲母正確地寫在四線格里?注意:寫字時姿勢要正確(四個聲母各寫一個)。

  四)指導拼讀1.同學們學會了聲母d、t、n、

  l。下面讓我們來做拼讀練習。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拼讀口訣,叫做——“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2.(出示小熊打靶圖)小熊打靶的“dǎ”,這個音節的聲母是什麼?韻母是什麼?怎樣拼?(示卡片) 指說、拼,領拼。

  3.誰能用dǎ說一個詞或一句話。

  4.d和ɑ相拼的另外三個聲調誰會拼。(指拼、齊拼)

  5.聲母d還喜歡跟其它韻母交朋友,看誰會拼,(指拼、領拼de、di、du)。

  6.我們再來看一幅圖,(出示塔)“tǎ”這個音節誰能來說一說,拼一拼。7.請用“tǎ”說一個詞或一句話。

  8.t和ɑ相拼的另外三個聲調誰會拼?(指拼、開火車拼)。

  9.聲母t還想多交幾個韻母朋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 遊戲中完成te、ti、tu的拼讀練習。

  10.用同樣的方法指導拼讀“ná”、“lǎ”。

  11.聲母n和l還和其它韻母交上朋友,我把它們的音節掛在了蘋果樹上,請同學們練習拼一拼。

  12.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摘蘋果”的遊戲。請一些同學上來摘下你拼讀得最好的音節,大聲地教大家讀。小老師當得好的,老師就把蘋果送給你。 透過遊戲完成ni、nu、nü、li、lu、lü、le的拼讀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接順口溜,看誰接得又快又準。左下半圓,右下半圓。一個門洞,兩個門洞。傘柄向上,傘柄向下。 2.連線題:練習拼讀:nù、nǚ、lù、lǘ、dǎ、dú、tǎ、tù。四、總結漢語拼音可以幫助我們拼讀好多好多的音節,以後還能幫我們認識所有的漢字呢。所以老師希望你們永遠都跟漢語拼音做好朋友!

  第二課時

  一、匯入這一課時複習鞏固聲母d、t、n、l及其音節,認讀“大、樂、我”三個生字。)

  二、鞏固聲母d、t、n、l及其音節 1.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四個新朋友,請大家讀一讀(d、t、n、l)。 2.下面我們做一個小遊戲,這裡有一幅圖(出示)我們的新朋友就藏在圖裡,看看誰能把他們找出來。(指名)

  三、指導書d、t、n、l

  四、練習拼讀音節(出示課本13頁中部音節)請同學讀一讀。

  五、讀兒歌,學習會認字。 1.讀同學們用手指著,看著音節自己讀一讀。 2.聽老師讀一遍,看看你剛才是不是都讀對啦。 3.全班一起讀一讀。 4.全班邊讀邊表演。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2頁和第33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

  2.藉助學生熟悉的米尺和格子圖等實物,讓學生多角度理解小數與分數的關係,經歷探索小數意義的過程,在探索交流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及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其進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一)交流資料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小數,收集了嗎?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彙報交流。

  如:一袋泡麵的價錢是1.2元;一個筆記本的價錢是2.6元……

  (二)師出示圖片

  師:王老師也找了一些圖片,看大螢幕。

  請你認真讀一讀,並說一說每張圖表示什麼含義。

  生讀小數並結合圖說小數表示的含義。

  (三)小結

  看來小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三年級時我們已經對它有所瞭解,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小數(板書:小數的意義)。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猜測,實踐體驗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個大傢伙,(師舉起給學生們看)什麼呀?(生:米尺)它有多長?(1米)可以幹什麼用?(測量物體的長度)今天這節課上它的功勞是最大的,藉助它我們會掌握很多新知識。

  請兩位同學合作測量一下課桌的高度及它表面的長度,誰願意?

  兩位學生測量,其他學生觀察,教師板書記錄:桌子長60釐米多,高80釐米。

  師:如果用米作單位,不夠1米怎麼辦?

  生:可以用小數。

  小結:在我們測量和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教師選擇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透過動手實際測量活動,進一步理解和感受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直觀感知

  1.藉助課件,引導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

  師:請同學們觀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分米?(生:1分米)寫成分數是幾分之幾米?(生:十分之一米)像這樣的分數也可以用小數0.1米表示

  師:那3分米、7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用分數和小數怎麼來表示?

  學生獨立思考後同桌交流,彙報。

  生:3分米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3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三米,也可以用0.3米表示;7分米則是……(生彙報的同時課件出示。)

  師:0.3米里有幾個0.1米呢?0.7米里又有幾個0.1米呢?1米里面有幾個0.1米呢?

  生獨立思考後彙報。

  師出示米尺教具:誰能在我的米尺上指出0.1米、0.3米、0.7米及0.9米……

  生臺前彙報結果,並說說是怎麼想的

  師:你們太棒了!透過觀察以上分數和小數,發現了什麼?

  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生:像這樣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

  (設計意圖:多角度、多形式地強化認識,理解一位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並滲透小數的計數單位和進率。)

  2.藉助直觀遷移,理解兩位小數的意義。

  課件出示32頁圖片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生:1釐米)1釐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怎麼表示?(一百分之一米)也可以用0.01米表示。那麼4釐米、8釐米用分數怎麼表示?用小數呢?生獨立思考後組內交流。

  彙報整理(課件演示)

  師追問:那麼12釐米、38釐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怎麼表示?小數呢?誰來老師手裡的米尺上指一指呢?

  生找,指,並說為什麼,那麼1米里又有多少個0.01米呢?(100個)

  師:你們又有什麼發現呢?

  生: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來表示(師板書)。

  3.直觀遷移,獨立探究,理解三位小數的意義。

  師出示課件,33頁的圖。

  生獨立思考後完成書中練習,然後小組交流。

  師追問:你能從這幅圖中找到其他小數嗎?(如:0.006,0.015……)

  你又有什麼發現呢?

  彙報:分母是1000的分數也可以用三位小數表示。

  (設計意圖:在初步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透過獨立探究、小組交流等方法理解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具體意義,突破了難點,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和理解了小數的意義,又一次滲透了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4.遷移推理。

  師:試想一下,什麼樣的分數可以用四位小數來表示?五位小數呢?

  生:分母是10000的分數可以用四位小數表示,分母是100000的分數可以用五位小數表示……

  小結:分母是10、100、1000……這樣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遷移應用,已經對小數的意義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繼續推理下去,有助於學生清晰而深入地理解,從而感知十進分數與小數的關係,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三)認識計數單位

  師:整數有計數單位,小數也有計數單位,你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嗎?嘗試說一說。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

  師課件出示,並要求學生齊讀(板書上顯示)

  追問:透過觀察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生:10)

  板書: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設計意圖: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小數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以這部分知識我採用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然後直接出示,提高了學生探究的自主性。)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33頁“做一做”,獨立完成,全班訂正。

  2.完成書36頁1、2、3題,要求:認真讀題,獨立思考。

  (設計意圖:透過這幾道基礎練習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並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為後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總結

  1.師:回顧一下本節課的內容,談一談自己的收穫。生暢所欲言。

  2.齊讀書33頁“你知道嗎?”內容,瞭解小數的產生。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梳理,加深對本課內容的認識、理解。透過閱讀,讓學生了解小數產生的歷史,對學生進行了數學文化的滲透。)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10

  六、佈置作業:

  完成書37頁7、8題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親自經歷測量活動,結果不能用整數表示時,加強了對小數產生的必要性認識。

  在教學小數意義這部分時,我充分利用教學課件和實物教具相結合,直觀引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都可以用小數表示,然後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意義,在此過程中我充分藉助遷移類推,合理安排引導和放手的時機,給學生創造了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機會,從而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認識兩個偏旁。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你們周圍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2、有一隻小動物也說“世界多美呀”,板書課題。

  (1)讀準“世”的音,是翹舌不是平舌音。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4、你們問題答案就在書中,下面我們來讀課文。

  5、播放多媒體課件,再加配音朗讀。

  二、初讀課文。

  1、藉助拼音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把生字詞用橫線畫出來。

  要求:把生字的讀音讀準,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效果

  (出示生字詞)

  (1)自己讀讀生字詞,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麼要提醒同學的?

  (2)正音。

  翹舌音:站、湛、澄。前鼻音:站、湛、茵

  後鼻音:澄邊音:麗

  (3)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

  (4)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再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師生共同評議。

  三、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1、再指名朗讀課文,邊聽邊想:“世界多美好呀”是哪隻小動物的說的?

  2、它是什麼情況下說的?

  3、你也能像剛才阿姨一樣,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好嗎?

  老師也為你配上音樂。

  4、自讀,指讀,賽讀。

  5、全班齊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

  書讀得好,字也能寫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鞏固生字讀音。

  2、教學“美字頭”。

  3、看課後筆順表,自學生字的筆順並書空。

  4、反饋檢查“世、美”的筆順。

  5、指導寫字。

  在學生自己仔細觀察字形,並說出生字書寫時關鍵筆畫的基礎上,重點指導“乎、世、雞、美”

  6、師範寫以上四個字,學生描紅,臨寫。

  7、生寫剩餘的生字。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重點

  一、細緻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

  二、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三、領略本文的語言美。

  四、體會在寫景中抒情的寫法。

  五、領略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步驟

  一、入境,匯入新課。

  一提到春天,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出春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象,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有無數的文人描繪過春天,歌頌過春天。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朱自清的春的世界。

  二、聽讀,感知全文。

  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準確的讀出生字的讀音。二是讓學生說說本文描繪了春天的哪些畫面,並透過教師引導概括出春天的三個特點。並及時引導學生欣賞春天的美麗,感受春天的活力,啟迪學生奮發向上。

  環節一、閱讀與欣賞出示多媒體課件,請學生欣賞配樂朗讀。

  環節二、掃障大比拼讓學生準確的讀出螢幕上生字的讀音。可以補充糾正。

  環節三、看誰說的準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春天的哪些畫面呢?

  學生回答:春花,春草,春風,春天的人等

  提問:春天有這麼多景物可寫,為什麼偏偏要寫這些景物呢?

  明確:因為這些景物都能表現出春天的特點。

  提問:你能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嗎?

  明確:新——力——美

  三、品讀,賞析語言。

  讓學生品味作品語言的準確生動,清新優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走上講臺,可使老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充分的表現自己。

  環節四、請你當老師你認為本文寫春天寫得最好的句子和段落有哪些呢?四人一組,互相說說好的理由。

  四、熟讀,當堂背誦

  如此美的句子和段落,應該讓學生當堂來背誦。可以鍛鍊學生的記憶力和注意力。

  環節五、背誦不示弱三分鐘背誦比賽

  五、銜接,延展課文

  朱自清的散文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引導學生從課文之外尋找春天的足跡。

  環節六、開拓者行動

  你想當作家,請你用文章來讚美春天;你想當音樂家,請你用歌聲來歌頌春天;你想當畫家,請你用畫筆來描繪春天

  自由準備,成果展示。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說教材

  《蜜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課文以第一人稱方式寫了法布林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人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它被拋棄到哪裡,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著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他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試驗。最後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說教學理念

  教學本文緊扣本單元“留心觀察,善於發現”這一專題,一方面採取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為什麼做試驗,試驗是怎麼做的,最後結論是什麼,同時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研究作風;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字的教育功能,讓學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多動腦思考,每個人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穫。

  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1、反覆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得出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出的。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法布林的留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3、積累好詞佳句。

  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得出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出的。難點是體會法布林的留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說教法、說學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參與式教學法,閱讀感悟指導法,討論探究法。學生們透過不同方式的閱讀,互相合作交流,觀看多媒體課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複習匯入共設計了兩個知識點: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主要重視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共設計了3個小環節

  1、法布林為什麼要做這個試驗呢?

  2、同學們,我們校園裡有一朵花,它的花瓣與眾不同,是五顏六色的。聽到這件事後,你想說什麼?或做什麼呢?

  3、法布林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後是怎麼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文字是三年級閱讀訓練的重點,但也常常是三年級孩子的一個難點。為了降低難度,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聽說”一詞的含義,我在此環節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聯絡實際的深刻體會中感悟 “聽說”所蘊含的法布林求實的作風。

  三、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共設計了8個小環節。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他是怎麼做試驗的呢?,用筆畫一畫他所做的事。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而在默讀中邊讀邊畫,可以促進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2、抽生彙報他所做的事,能用上 “先??接著??然後??最後??”連線詞。再給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對於較複雜的內容,交給學生用一定的句式組織語言,把語言的實踐與內容的感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練習說話,為學生在寫作中能有序組織語言打下了基礎。

  3、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再在小組裡討論一下。然後全班彙報。(體會法布林嚴謹的科學作風)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落之一。也是充分體現法布林嚴謹的科學作風的段落。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可以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中,逐步學會閱讀。

  4、讀到這裡如果你是法布林你覺得蜜蜂會飛回來嗎?

  5、假如你是作者,聽到蜜蜂回來了你的心情會怎樣?

  6、作者和小女兒此時的心情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激動)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情。

  【設計意圖】抓住朗讀訓練點,充分地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在讀中感悟人物內心。

  7、已經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結論呢?為什麼?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體會法布林對科學的嚴謹。

  8、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飛回來了,能說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了嗎?還有三隻蜜蜂去哪了呢?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在學生多元化的解讀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又促進了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

  四、反覆朗讀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改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個結論並沒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現,此時,透過對第一自然段的改讀,及在教師引導下的一句三讀,使學生從中得到了感的遷移,情的激發,智的啟迪。從而體察作者透過文字傳遞的感情。

  、學習最後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林還得出了什麼結論。(齊讀最後一段)

  2、根據學生的提問,著重理解“本能”的意思。並舉例說明。

  3、自由讀讀資料袋裡的內容,裡面說的蜜蜂會跳舞,它們就是這樣認路的嗎?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本課正好適合對學生創造潛能開發、科學態度和方法薰陶的培養,因此,緊扣末尾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學生去主動發現、自主地探究。

  六、拓展延伸:

  出示奧地利生物學家費裡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設計意圖】資料的適時補充,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距離孩子年代久遠的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法布林求實嚴謹的科學作風。

  、作業佈置:

  1、把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2、留心觀察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也來寫寫它吧!

  3、課外閱讀:《昆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