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精選3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2.瞭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種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修、窺、美、私、昳、蔽、刺”等詞語的意義。

  2.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教具準備

  錄音機、《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磁帶、投影儀、投影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瞭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

  2.反覆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唐朝名臣魏徵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地錯誤。聖君、賢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戰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自學指導]一、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至於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

  《戰國策》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歷史。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

  戰國時代,七雄並立,兼併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於是作為“士”的這一階層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說諸侯採納。《戰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於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史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二、解題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閱讀課文,理解文意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再放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藉助註釋、詞典自行解決)

  (二)再讀課文,讀準句讀,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

  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後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文意簡析

  提問:此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三問三答

  提問: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鄒忌領悟到什麼?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此道理為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第二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一一相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

  (2)“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圓”,因此在“今齊”之後一大停頓後,“地”“方”之間作小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確:鄒忌以切身體驗透過三比諷勸齊王。

  第三、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1)“善”要讀出齊威王的心悅誠服。

  (2)“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句中“此所謂”後要略作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第三、四自然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寫齊王納諫的三賞,懸賞求諫之後的三變,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指名一學生讀三、四自然段,然後齊讀課文)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三問

  緣起三答

  鄒忌進諫內容三比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文言中一些實詞、虛詞的用法。

  2.學習本文運用設喻講道理和表明見解的方法。

  [教學重點]文中出現的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本文第二段鄒忌以自己的事情設喻,勸說齊王納諫是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課內自讀課文一課時可完成。

  [教學方法]啟發式提問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看過《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時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進諫國君而被紂王剖心致死,像這樣悲慘的結局足以使諫臣望而卻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雙全的忠臣義士,為了國家的前途而勇於進諫,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時代遊刃有餘的生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鄒忌,看看他是如何諷諫齊威王納諫除蔽,修明政治的。

  請大家把課本翻到《鄒忌諷齊王納諫》(著重號內容板書)

  二.相關知識介紹

  1.解題參照註釋⑴明確:鄒忌是齊國人名。諷:是諷諫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類方法委婉地規勸。納是接受、採納。諫是臣子向國君提建議。全題合起來就是鄒忌委婉地規勸齊王採納臣民的意見。

  2.《戰國策》初三學習《唐雎不辱使命》時作過簡介。可參照預習提示內容。

  注意:這是一部國別體史書,與前面學的《史紀》(紀傳體)、《資治通鑑》(編年體)不同。

  三.教師範讀課文

  四.學生齊讀全文後自己理解其內容

  五.課文重點內容講解

  教師串講一段,請兩名學生串講兩段,在此過程中將重點字、詞、句隨時講解並板書。

  1.實詞

  zhāo早晨(名詞)私人,自己(代詞)

  朝cháo朝廷(名詞)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詞)

  cháo朝見(動詞)偏愛(動詞)

  身長,長(形容詞)古義是兩個詞:土地方圓

  修修建(動詞)地方

  整治(動詞)今義是一個名詞

  2.虛詞:莫:無定代詞,指人。譯為“沒有誰”。弗:fú,否定副詞,譯為“不”。

  3.詞類活用

  A.形容詞意動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為美”“認為……美”)

  B.形容詞作動詞私我也(“偏愛”)

  C.名詞作狀語面刺(當面)

  D.使動用法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4.句式

  A.固定句式(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2)吾與城北徐公孰美?

  這兩句都是比較相關兩項得失高下的選擇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問代詞“孰”由於受強調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裝句。

  B.賓語前置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C.狀語後置(介詞短語後置)

  欲有求[於我]也(欲[於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灣譏[於市朝](能[於市朝]謗譏)皆朝[於齊](皆[於齊]朝)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此所謂[於朝廷]勝)

  D.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判斷句

  (補)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者,……也。式標誌

  E.省略句(鄒忌)與(客人)坐談

  (學生結合講解再默讀全文)

  六.課文難點內容分析

  緊扣題目,理解課文。首選設問文章開始沒有直接寫鄒忌諷勸齊王,而寫了什麼內容?寫的是由一件家庭瑣事引起的聯想,然後圍繞這件家事展開提問:

  1.這件家事是什麼?

  ――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與徐公比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不同,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問題時的口氣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語氣所含的感情色彩。

  問妻:我孰與徐公美?(親暱)問妾:吾孰與徐公美?(嚴肅)

  問客:吾與徐公孰美?(平淡)

  3.由於鄒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與心理不同,所以回答問題時語氣感情色彩有明顯差異。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熱情地讚揚)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謹,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應酬)

  4.面對妻妾與客的讚美,鄒忌態度如何?得出什麼結論?

  ――他並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從“忌不自信”……內容可知)。

  他思之的結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也。

  5.反覆思考,分析鄒忌“入朝見威王”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齊王進諫,而是將比美這件生活小事講給齊王聽,談自己體會,然後同國家大事進行類比,將妻、妾、客與齊王的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類比,推理委婉地進諫,得出一個結論:“蔽甚”。(這裡由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採用了設喻手法。)

  6.諷諫結果如何?

  ――最後齊王納諫。文中寫到齊王納諫決心之大,行“三賞”朝廷內外出現了“三變”,使得“四國朝齊”。

  (板書著重號內容):

  鄒忌——妻————妾————客

  私————畏————求諷

  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蔽甚設喻(委婉)

  三賞————廣開言路

  納三變————政治修明諫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七.學習借鑑

  1.設喻手法在今後生活學習中可借鑑,需注意的是設喻要精妙,比喻要切當。

  2.詳略處理寫作時借鑑,注意該詳的地方定要潑墨如水,該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透過對話表現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問三答

  4.思想內容借鑑文中的“納諫除蔽”這種見解在當時有積極意義,雖然鄒忌諷諫與齊王納諫都是為鞏固封建統治,但在客觀上有利於人民,有利於社會進步。今天,我們為實現“四化”有借鑑意義,同時也應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培養多謀善斷能力。

  八.總結全文

  九.作業設計(略)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寫了《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觸龍說趙太后》、《鄒忌諷齊王納諫》、《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這些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節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與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透過自已比美這件日常小事設喻,使齊王廣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已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明確鄒忌勸說藝術,及齊王納諫而使得國勢強盛的意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從一箇中心出發,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圍繞一個範疇,學生的語文素養,”結合本單元持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

  ①掌據文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①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方言實詞的意義的能力。

  ②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較高的語言素養。

  方法目標

  學習敘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藝術手法,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除敝的歷史意義和今天借鑑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特殊名式現象。把握文字詳略處理,諷喻說理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節課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一)、朗讀法

  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並學習課文的語言藝術。

  (二)、討論點撥法

  從不同角度設疑,巧設疑,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髮揮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決疑問,把握課文內涵。

  (三)、情景激勵法、比較法、分析法、詮釋法、循序漸進法

  針對重、難點,把課文分為三部分,逐個層次分析,使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主使作用,激發學生質疑、辨疑的意識,學生學法重點應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上,而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問答法,分析法,比較、仿寫法等。

  四、說教學設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並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

  本課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詢資料、請教老師,以完成學習、能力目標。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的方法目標、能力目標及課文的重難點有機地結合起來,透過“引用典故,解題匯入”、“理解內容,探究寫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給予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複習匯入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你們可曾瞭解“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故事呢?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故事結果“百官荒廢,諸候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幕”。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

  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今天我們將要繼續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是指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設計意圖:引用“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破題匯入,請同學們解題,老師補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對題目的這個“兼語短語”的破解,讓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產生“豁然開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一)學生朗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法找出文中採用奇特的“三疊式結構”手法來表達文中主要內容的關鍵語句。(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納諫的三賞;納賞後齊國的三變。)

  在內容上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讀來琅琅上口。

  (二)課文中的“比”

  ①類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國事”,私,畏,求)

  ②詳比、略比(如:“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③側比、正比(如:“三問三答”側面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設計說明:“一字經緯式”的教學方法,加深對課文理解由點及面,力圖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遷移

  ①結合課文,分析鄒忌人物形象,並讓學生思考,鄒忌是如何向齊王納諫。

  ②分析齊王這一人物形象。齊王納諫效果怎樣?臣民怎麼進諫?

  ③總結,補充相關資料對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請同學們談所瞭解到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⑤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應該怎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接受別人的意思。

  (這一環節的設計:透過分析人物形象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並在拓展遷移中達到本課要達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標。在互動中進往創作探究性學習。)

  (三)贈記名言,師生共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現實談自己的體會,引起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基礎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①小結知識要點

  ②背誦課文

  ③課外閱讀《觸龍說趙太后》比校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設計意圖:小結,是讓學生強化及複習課文內容,強化對重難點的消化,背誦課文是讓學生在背誦過程中學習本文寫作技巧和提高模仿能力。知識結構環環相接,透過比較,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辨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