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我願意是急流》教學設計範文

《我願意是急流》教學設計

《我願意是急流》教學設計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願意是急流》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知識目標:

  1、學習詩歌朗誦,在誦讀中領略異國情趣。

  2、瞭解裴多菲。

  能力目標:

  1、體會詩人對愛情的獨特理解。

  2、品味詩歌語言,學習本詩表現手法,展開豐富聯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涵。德育目標體味作者真摯的情懷,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把握一組組意象群和層層遞進、富於變化的詩歌形式。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並深入詩中的意境。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教師透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及形式特點。

  2、比較閱讀法。將裴多菲的《我願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樹》進行比較,這樣可使學生對內容、情感及藝術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來到美麗的阿拉善,溼溼的雨季和明媚的陽光觸動了我的詩情。願為大家小讀新作:因為世上少有秘境,所以秘境阿拉善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和熱愛,阿拉善人的頭腦裡貯藏著無盡的神奇和智慧。因為世上少有至真至純,所以愛才是需要用一生來追求和呵護的珍寶,所以才讓世人跨越時空、用不同的語言來歌唱。哪怕是千山萬水,哪怕是遍體鱗傷,只要所愛常青,只願所愛幸福。歷史的長河淘不盡英雄的柔情,歲月的長風吹不老傾城的容顏,讓我們一起走進19世紀的匈牙利去品味英雄人物裴多菲的追尋。

  二、詩人

  裴多菲:19世紀匈牙利偉大的愛國詩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於一個貧困的屠戶家庭,當過兵,作過流浪藝人。

  2、戰鬥的一生:他的一生與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聯絡在一起。領導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為國犧牲時年僅26歲。

  3、抒情的一生:他15歲開始寫詩,共寫了八百多首抒情詩和九首長篇敘事詩。最著名的抒情詩有《民族之歌》、《自由與愛情》、《我願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敘事詩有《勇敢的約翰》。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寫人民的鬥爭。他說:“在匈牙利人民中間,我的歌是為了爭取自由而鬥爭的第一課”。(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愛情詩,尤其是1846年秋愛上森德萊尤麗亞以後,寫了不少動人詩篇給她,這首詩可以看作他獻給尤麗亞的一首愛情詩。1847年裴多菲與森德萊尤麗亞結成伉儷。)

  被譽為匈牙利“抒情之王”。讓我們領略一下戰鬥詩人的柔情詩。

  三、整體感知

  (一)品讀節奏美:

  1、指導:詩歌是感情的河流,得用心來吟誦。

  (1)詩歌的結構——重章復沓

  (2)強調式讀法——情感:

  重讀——厚重而飽滿

  舒緩——平和而安詳

  加速——激越而奔放

  輕柔——甜美而舒暢

  學生有感情地將這首詩歌自由朗讀一遍。

  2、請大家聽課文的配樂朗誦,注意其情感處理。(點選配樂朗誦頁面――注意朗誦時頁面自動播放跟讀)

  老師小結。參考:強烈情感、纏綿的傾訴、深情戀情、濃烈情感、由衷、一往情深、幸福無比、溫情和熱愛等等。

  英雄的愛情詩也是滿懷溫柔的,但我們在他的款款深情中也捕捉到了戰士的捨己為人的豪情。

  (二)品讀意象美

  1、詩中有那些意想?能給它們分類?(重難點突破過程:)

  分類思考:詩人用了哪些意象來表述“我”和“愛人”?(點選顯示)

  (幻燈顯示)

  我愛人

  急流————小魚

  荒林————小鳥

  廢墟————常春藤

  草屋————火焰

  雲朵、破旗—夕陽

  2、美在何處?(兩組意象有何特點?藉助什麼修辭方法?你喜歡哪一個意想?)

  (1)比喻、對比的修辭營造的含蓄卻又鮮明的意想美;組合式意想的情感豐富美。

  “急流”和“小魚”:歷經崎嶇與快樂嬉水形成對照。魚兒游來游去是悠閒歡快的,急流在崎嶇小路上的跋涉是艱辛痛楚的。小魚是被呵護的物件。

  “草屋”與“火焰”:草屋甘受風雨的打擊,是要保護屋中的爐火:火焰在爐火中燃燒,反過來給屋內帶來溫暖。火焰也是奉獻者。

  “破旗”與“夕陽”:雲朵、破旗是悲壯的追隨者,而夕陽恆在。彼此無私的奉獻形象深刻而具震撼的力量。最終是精神世界的昇華。從小魚的悠遊到夕陽的輝煌,其實是愛人走向成熟的生命歷程。

  詩人運用“博喻”的手法,將“我”比作“急流、荒林、廢墟、草屋、雲朵”,這是一組具有男性氣質的剛勁而略帶蒼涼的事物。將“我的愛人”比作“小魚、小鳥、常春藤、爐火、夕陽”,這是一組帶有女性嬌美溫馨氣息的形象,歡快而又明麗。這兩組意象層層遞進,使得詩人那男子漢的氣魄和寬廣的胸襟在這無私無悔的愛的傾吐中得以昇華,產生了崇高悲壯的人格魅力。再者詩人透過兩組反差強烈的意象對比表達了他以犧牲自己而由衷地奉獻為核心的愛情觀。

  有人評價:此詩的妙處在於對每組意象的抒情主體與客體的精心選擇。

  (2)變化、應和、流動的韻律感。

  本詩表現形式上類似中國的一些民歌的特點,同一個意思反覆詠唱,這樣不但深刻地抒發了詩人的強烈情感,而且造成音樂的旋律美。再者,詩歌的`意象有鮮明的色彩,構成有層次的充滿活力的藝術畫面,有身臨其境之感。透過一系列鮮活意象的遞進性排列,營造了一個情感流動的迴旋天地,在重章疊唱中,情感的變化,隨層次的遞進而愈趨熾烈,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兩組意象中,詩人的自喻,相對闊大高岸、荒茫粗獷,宣洩著悲壯美;愛人的意象,相對嬌柔細膩、嫵媚溫情,表達著柔靜美。

  (3)層進式易於情感的漸深:由快樂的小魚到鮮豔的輝煌,是愛人走向成熟的生命歷程。成長過程中愛人需要保護,詩人挺身而出,與狂風作戰,飽受風雨的打擊,哪怕毀滅也絕不懊喪,當愛人的生命步入輝煌時,詩人則又退在一旁,甘作陪襯,一步步襯托出詩人高尚情操感人至深。這些意象組不是簡單的重複,每一節比喻有其獨特的新意且意象群排列組合上具有獨創性。

  (三)品讀境界美:把意象提升,給它一個立體的空間,讓它有源頭,有延展的廣度和深度。

  讓愛人悠閒快樂——生命之源的給予

  讓愛人安逸幸福——生活之巢的呵護

  讓愛人生命長春——一生之靠的歸宿

  讓愛人明亮輝煌——思想之火的暖照、理想之光的昇華

  純潔高尚,堅貞不渝——情感之源

  犧牲自己,由衷奉獻——延展的廣度

  無私無悔,崇高悲壯——延展的深度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便是明證。

  當然首先是一首愛情詩,它疊波湧浪地抒發了對愛人深摯戀情,歌頌了愛情的純潔與高尚;其次,不妨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詩,它精忠赤誠地表現出為民族解放鬥爭獻身的精神和理想。故詩中的“我”可指詩人自己,也可指解放鬥爭中的戰士;“愛人”可是詩人的愛侶,也可是詩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一個能為祖國、為自由而英勇獻身的戰士在愛情的追求中也一定可以表現出同樣的忠貞和執著。

  思考:詩人願意為愛人做出一切犧牲中,他的情感體驗是痛苦的嗎?哪裡看出?

  明確:我願意。文學鑑賞,除形象感受外,還應注意結構的起承轉合。思考作者是用哪些詞語將這兩類意象聯絡在一起?有什麼效果?

  明確:“我願意,只要”把全文一系列鮮明的意象串成一有機整體。

  詩人不管自己的命運多麼坎坷,多麼險惡,只要同愛人在一起就能化險為夷,幸福無比,從而歌頌了愛情的強大威力。

  (中篇小說《人到中年》中寫的是一位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女醫生——路文婷,在一個上午連續做了3個手術後,突發心肌梗塞,生命垂危時,她的愛人傅家傑坐在她床前反覆朗讀這首詩,從死亡之中將她喚醒。)

  名言“真正的愛情可以使一個人崇高”——列寧。

  “我寧願為我們所愛的人幸福,千百次地犧牲自己的幸福。”——俄國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導演的話》:

  托爾斯泰《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唯一可靠的幸福就是為別人而生活。”

  (四)比較閱讀:將《我願意是急流》與《致橡樹》進行比較

  1、寫作背景——女子為尋求真愛的覺醒書——為愛情奉獻的坦城誓言。

  2、感情基調——理智冷靜,柔中有剛(女性視角),熱情陽剛,深摯蒼涼(男性視角)。

  3、藝術技巧:象徵、對偶——對比、博喻。

  4、思想主旨。

  明確:此問主要是引導學生聯絡相似題材的詩歌,加深對《我願意是急流》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和領悟。《我願意是急流》和《致橡樹》同樣是寫愛情的詩歌,它們反映了一個相同的主題,即“怎樣才是理想的愛情”。換句話說,在理想的愛情中戀愛的雙方應是怎樣的一種關係。這兩首詩中傳達了兩位詩人不盡相同的認識。前者有比較明顯的男性視角,在兩個系列的意象群中,他始終把男人作為時代的挑戰者、社會的主宰者,而女人是小魚、小鳥,是攀援的常青藤,她往往溫柔地依附於男性,給征戰辛勞、身心疲憊的愛人帶去精神的慰藉。而《致橡樹》則塑造了兩個樹的形象,強調愛情中的雙方應是平等的,“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在藝術技巧方面,前者運用了多個意象,兩兩對比,反覆吟詠,強化了詩歌的主題;後者只運用了兩個主要意象,在此基礎上生髮出對愛情的全面理解。

  (五)我們也來當詩人,模仿學習

  請模仿《我願意是急流》的藝術表現手法,嘗試寫一首小詩。誠摯而悲壯的宣言+深情而溫柔的誓言——讓我們感動也讓我們震撼。願每一位同學都有一顆堅強而執著的心,用她來追尋真理和至愛;願每一位同學都有一個燦爛的前程,用他來追尋和呵護自由和愛情。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