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1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從感受高原環境出發,把體會高原生活環境的殘酷作為學習的基點,組織學生的閱讀,利於激發學生讀的熱情,提高閱讀的質量。體會到這株高原柳的高貴。作者對這株柳的感情是“無限崇敬”,感受到高原柳值得崇敬。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聽寫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具準備:

  錄音,投影(小黑板)

  課前先學:

  回憶或介紹寫柳的古詩或文章。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

  1、回憶寫柳的古詩,介紹柳樹常識

  (1)賀知章的《詠柳》

  (2)結合有關資料介紹柳樹

  2、板書課題:提出問題並討論

  (1)本文能不能用一個“柳”字做題目,用“一株柳”做題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題目有什麼好處?

  3、教師示範讀

  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的什麼內容?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詞語

  小組交流學習,實在不懂的作上記號。

  自由讀課文,將自己認為寫的比較好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勾畫出來;藉助工具書或討論理解字詞,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記號。

  2、學生分節讀課文,隨時糾正,指名說說不理解的詞語。

  3、整體把握,建立印象。

  三、學習寫字

  1、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字

  2、展示評議

  四、佈置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課文生字2遍。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請大家把課題齊讀一遍。

  二、學習課文

  1、提問: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這株柳樹是什麼樣子的,課文哪個自然段寫了柳樹的樣子?指名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

  請一位同學把第五自然段讀一遍,這個自然段共幾句話?四句

  大家把這個自然段仔細地讀一遍,想一想,這株柳樹有什麼特點?指名回答

  交流:

  (1)兩合抱指的是什麼?請學生演示,說明什麼

  (2)巍巍然是什麼意思?

  指導朗讀:讓我們一起把這段話再讀一遍,體會柳樹的高大粗實和生命的偉力。

  2、這株柳樹長在哪裡?青海高原跟我們這裡一樣嗎?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的3、4自然段,想一想,青海高原跟我們這裡有什麼不同?

  交流: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圖,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邊塞詩詞?同桌先討論討論。交流:

  從 軍 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在這樣的環境中,作者看到了這株柳樹,他覺得怎麼樣?用書上的詞:神奇

  指導朗讀:讓我們帶著這種神奇的感覺讀課文的3、4自然段,指導“哦”的讀音。

  3、為什麼說是唯一的一株柳樹呢?還有沒有其它的樹呢?為什麼?那這株柳樹是怎麼長起來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株柳樹的生長過程?6、7

  請大家默讀6、7自然段,劃出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語句,等會我們來交流。

  出示:

  (1)、“乾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2)、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讓我們再來看一看青海高原吧,看圖,講述:是啊,環境是多麼惡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稱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兩季連續乾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氣溫很低,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二十多度。在這樣的環境中,這株柳樹竟然活了下來,真是一個奇蹟!

  (2)從這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體會到了什麼?

  這是一株怎麼的柳樹?讓我們用讚美的語氣再來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4、課文寫到這裡已經很完美了,作者為什麼還要寫家鄉灞河邊的柳樹呢?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8自然段,

  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一樣嗎?

  你能用書上上的詞來概括出灞河邊柳樹的特點嗎?如果說灞河邊的柳樹是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話,那麼青海高原上的柳樹就是 、 的?

  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歡哪裡的柳樹?你呢?為什麼?

  作者是借灞河邊的柳樹來反襯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樹的頑強。

  5、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

  指名讀,

  理解意思

  齊讀

  三、拓展:

  站在這樣的柳樹跟前,我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我們在五年級學過的課文中的人物——司馬遷

  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他(她)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後,忍辱含垢,終於寫成了不朽的鉅著——《史記》。

  站在這株柳樹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你想到了哪個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交流。

  四、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的的題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樹來讚美有著這種精神的人,我相信學了這篇課文之後,同學們一定會在自己的心中種下這株柳樹。最後送給同學們一首歌,用這首歌來結束我們這節課。

  五、作業:

  ①(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 )扼住命運咽喉的人,( )能創造生命的奇蹟!

  ③( )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 )要勇敢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板書設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驚見一方景觀(壯觀而獨立)

  粗

  神奇形狀 枝幹 葉子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具體語言文字,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體會青海高原這株柳樹在面對生存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生命力。

  3、初步瞭解運用想象和對比突出主題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具體語言文字,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體會青海高原這株柳樹在面對生存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生命力。

  難點:理解“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每日一讀:

  自古以來,柳樹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歷史上也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讀詩句,

  從這些詩句中你讀出了柳樹的哪些特點。

  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一、複習匯入:

  1、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株與詩句中描繪的截然不同的柳樹,它生長在( ),那裡有著——出示: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雲團 異常蒼茫

  3、這株柳樹竟然能在青海高原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存,難怪作者說:

  (出示)齊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二、研讀生長曆程悟神奇

  1、這株柳生存的環境就註定了它的成長必定歷經磨難,正如書中所說“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從這兩組數字中你讀出了什麼?(感受這株柳樹的歷經了很多的磨難,柳樹一生是非常坎坷的。“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讀出希望很渺茫,它不放棄一線希望併成就了一片綠陰,可見它的頑強,不向命運屈服,不屈不撓。)

  九十九與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株柳真可謂是九死一生。那麼命運給予了它怎樣的死亡之路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6-7自然段,跟隨作者的想象邊讀邊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2、交流:乾旱和寒冷(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出示句子:自古以來,……乾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從這句中你讀出了什麼?(感受到柳樹遇到的困難之大,成長之艱辛;“絕不寬容任何一條”而這株柳樹卻是唯一的一條活下來的生命。這株柳樹能活下來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你們知道高原上的乾旱和寒冷有多嚴重嗎?師作介紹

  (出示)難怪作者要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高原風雪、雷轟電擊

  (出示)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這是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

  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話,哪些字詞觸動了你的心靈?交流感受

  (虐殺生靈,鋪天蓋地體會高原風雪的厲害與雷轟電擊之多,經歷過“多少”次感受到它經歷困難與磨難的次數之多,又重新抽出了新條,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從而讓我們感受到這株柳樹是多麼的頑強)

  誰能用朗讀將這株頑強的柳樹帶給大家。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受到啟發。

  教學重難點:品味重點詞句,感悟柳樹頑強的生命力,受到啟發。

  教學過程:

  一、回顧環境匯入:

  1、師: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青海高原的環境是異常的蒼茫、惡劣,課文中用了這些詞和短語來描繪,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出示: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雲團 悲壯和蒼涼

  2、竟然能在環境如此惡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這麼一株柳樹!就讓再次我們走近這棵神奇之樹!指名讀第五小節。說說這株樹留給你的印象。

  二、比較體會精神:

  1、文章要讚頌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卻寫了家鄉的柳樹,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運用對比,突出青海高原柳樹的頑強)

  2、速讀課文第八自然段,找出家鄉柳樹和高原柳樹形成鮮明對比的地方。

  (1)阿娜多姿與粗實堅硬

  (2)風情萬種與蒼鬱深沉

  (3)極易生長與極難生長

  (4)一簇簇與一株

  這些鮮明的對比告訴我們————

  3、朗讀這小節最後兩句話,理解其含義。

  4、師:面對這樣一棵柳樹,難怪作者會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三、想象感悟釋疑:(六、七自然段)

  導語:師:柳樹這樣的高大粗壯,課文中說它是“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手掌用力就是撐。它為什麼要用力地努力地站著呢?因為它要去面對、忍受、克服如此惡劣環境所帶給它的一切,如果不“撐”那麼它將——讓我們走進作者的想象,感受一下這株柳樹在高原上撐立的艱辛。

  1、師:你從哪裡看出它撐立的不容易?拿出筆來,把它面對的困難、經歷的苦難劃下來,想象它苦苦支撐的情景,在書邊上寫寫你的讀書感受,做做批註。

  2、交流

  (1)苦難:乾旱——嚴寒——風雪——雷電

  師:你們知道高原上的乾旱和寒冷有多嚴重嗎?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稱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兩季連續乾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氣溫很低,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二十多度。

  (2)精讀第二段,想象它面對苦難苦苦支撐的情景。如果你想把它與高原惡劣的環境進行搏鬥的過程拍攝下來,你會讓觀眾看到什麼 ?聽到什麼? 選擇一個方面,寫成劇本。(交流中點評)

  (3)這樣的考驗永無止盡!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幹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

  讀第七自然段。

  (4)交流感受

  “多少”、一次又一次摧毀,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說明它經受了許多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從而讓我們感受到這株柳樹是多麼的頑強)(這株柳經歷了鳳凰涅磐般的重生、百鍊成鋼似的鍛鑄)

  這不正是對“撐立”的最好詮釋嗎?面對這樣一株柳,難怪作者要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畏”是害怕嗎?那是發自心底的敬畏!

  師:我們透過這樣兩段文字,深刻地感受到青海高原這株柳的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讓我們讀好這兩小節。(配樂讀)

  四、感悟品質,深化情感

  1、師: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如果評選最具魅力的十棵樹木,我想青海高原這株柳一定入選。要是讓你從課文中找幾句話作為這株柳樹的頒獎詞,會是哪幾句呢?

  2、師:(出示最後一句話)這段話中的最後一句話,裡面有兩個數字不知道引起了你們的注意嗎?一個是九十九,一個是一。從這兩個數字中,你又讀出了什麼?

  柳樹生活的環境非常艱苦,幾乎是九死一生。我讀懂了柳樹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3、師:“九十九”讓我們感受到它經歷的困難那麼多,可它害怕了嗎?“一”讓我們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麼小,可是它放棄了嗎?(出示詞語)這株柳樹,它就這樣咬著牙,撐立在有著――“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的青海高原上。憑著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撐啊撐,撐出了高原上壯麗的―道風景。撐立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好這段話。如果坐著讀不能表達心情,讓我們站著讀。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配樂朗讀)

  4、師:現在,在你心中它還僅僅是一棵樹嗎?陳忠實站在這樣一株柳樹跟前,他首先想到自己,(陳忠實簡介)站在這樣一株柳樹跟前,你不由得想到了誰?這株柳樹不正是這些人的化身嗎? 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表面寫的是高原柳樹,實際讚美的是——

  5、老師希望你也能成為像這珠柳樹一樣的人。最後老師想送幾句話和大家共勉。

  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命運的建築師。——培根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

  一息尚存,不懈努力。——陳毅

  應該相信,自己是生命的戰勝者。——雨果

  ①(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只有)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才)能創造生命的奇蹟!

  ③(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都)要勇敢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五、作業

  課文學到這裡,你一定有屬於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想的一定很多,寫下來吧。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初步感受青海高原這株柳的強大生命力。

  3、理清文章的脈絡,知道課文圍繞“青海高原一株柳”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4、透過課堂語言實踐,逐步培養語言領悟的深刻性和正確性。

  教學重點:

  透過大量的文字語言實踐(讀、思、議、悟)來領會作者文字中的思想。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悟柳樹在青海高原上生長的神奇及作者對柳樹頑強生命力的讚歎。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力量,一種了不起的力量。(出示課件:小草頂開巨石、懸崖邊上的樹)課件旁白:柔弱的小草,為了生長竟能頂開身上的石塊。光禿禿的懸崖峭壁上竟長出了繁茂的大松樹。同學們那頑強的小草和松樹是多麼的了不起呀,今天咱們所要學習的課文裡也同樣有著這樣一株不同平常的柳樹,大家想熟悉它嗎?請翻開課文,(15、青海高原一株柳)(版書課題)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一起去熟悉青海高原上那株了不起的柳樹吧。(1)

  1、提出自學要求

  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課文,留意課文比較長,詞語豐富,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4)

  2、讀書莫放“攔路虎”,我們一起來解決閱讀中的障礙(老師想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誰來?)

  (1)出示詞串:

  廣袤無垠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雲團

  粗實 堅硬 蒼鬱 深沉

  艱苦卓絕 起死回生 頑強 毅力 韌勁

  (2)讀詞語 點名讀 齊讀(5)

  (3)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除了這些之外課文裡裡還有哪些不懂的請提出來。(認真預習,是學好課文的一個要害)(6)

  (4)默讀:思考一下這一組組的詞語分別描寫柳樹的什麼?

  第一、二組寫了這株柳樹的生長環境。

  第三組寫了這株柳樹的外形。

  第四組寫的是這株柳樹的精神。

  (5)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哪些段落分別描寫了這些內容?

  生長環境(3-4)外形獨特(5)精神頑強(6-9)(10)

  b、教學第一、二自然段。

  (1)那麼同學們,第一、二自然段寫的又是什麼呢?(作者看見柳樹的感受)作者感受到了什麼呢?

  從學生回答引入“平常”與“神奇”並相機版書,同學們有的說這株柳是極其平常的,而有的說這株柳又是神奇的(教師版書),照這麼說的話,這株柳樹就是一株既平常而又佈滿了神奇的柳樹嘍?為什麼這麼說呢?(引導學生說出)《假如這株柳樹長在平原,長在水邊那它就是一棵極其平常的柳樹,可假如它長在青海高原就顯得非常的神奇》。(版書:平原、水邊 青海高原)(10)

  為什麼長在青海高原就顯得神奇呢?青海高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在預習的時候老師讓大家找了有關於青海高原的資料,大家找了沒有?誰來彙報一下自己找到的資料。(點名讀)老師也找到了一些資料大家一起來看螢幕(出示課件)同學們,看了資料你有什麼感受?

  原來青海高原是環境這麼惡劣的地方,難怪那柔嫩的柳樹生長在青海高原,會讓作者感到非常的神奇,神奇到令人(版書)望而生畏。誰來解釋望而生畏?(看見了就害怕)那麼這裡是指柳樹神奇到令作者感到害怕嘍?那應該是感到什麼呢?(結合上面展示資料是震驚、敬畏)是呀,當那原本柔嫩的柳樹竟生長在環境如此惡劣的青海高原之上,難怪會讓作者感到這麼神奇,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同學們大家願意跟老師一塊走進那神秘的青海高原,一塊去感受那柳樹的神奇嗎?(16)

  c、 教學第三自然段

  同學們請看(出示幻燈)這是課文第三自然裡作者描寫青海高原的部分,請大家用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感覺讀一讀課文裡描寫青海高原的這一段話,老師邊走邊聽,看看哪位同學讀得最有味道。(14)

  剛才老師聽到同學讀得都挺不錯的,現在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點名讀)同學們面對著這悲壯而蒼涼的景色,會讓你聯想到哪些邊塞詩詞呢?誰來說一說。(是呀,此情此景,讓老師也深受感慨。老師也想起了一句詩,是唐代大詩人王之渙所寫的《涼州詞》中的詩句,大家想不想聽一聽?不過老師和同學們讀得可不大一樣,大家留意聽留意看。(讀時出示課件)這樣子讀是不是更有感覺了?大家也跟老師這樣來一遍吧。(學生讀)不過老師覺得老師找的這一句還不是特殊的令人滿足,所以請同學們回去也好好的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詩句跟課文結合起來朗讀更合適好不好?(18)

  3、作者望著這蒼茫的美景,踏著這廣袤無垠的原野,走到了李家峽水電站總部的大門口,我一眼就瞅見了這株大柳樹,不由得(停頓),什麼了一聲?(出示課件)這個字該怎麼讀?為什麼你要這樣讀?(生答:驚奇、興奮、震驚)(點名提問後)大家先自個在下面練一練覺得怎麼讀最好。同學們,咱們一齊再來讀一讀這一句,你怎麼理解就怎麼讀這個字,好不好?(我一眼就……齊)老師接:哦,作者看著這株柳樹心裡一定在想,這可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樹呀。(指版書:神奇)(20)

  d、教學第四自然段

  作者之所以感到這麼神奇還因為,“這是我在高原見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樹”。嗯,誰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覺得自己可以讀得好的請舉手讀!想讀的同學請舉手!(舉手的齊讀)。還沒有舉手讀過書的同學請站起來,齊讀。老師來一遍,好不好?(教師可在此時出示音樂範讀。)是呀,(點選課件出示要害句)這株柳樹怎麼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出示課件)同學們這方風景是由什麼構成的?(版書)(山,原野,藍天,白雲)為什麼說這是一方“獨立”的風景呢?(版書)(只有這一株柳樹)那你又從哪裡感受到這是一幅“壯觀”的風景呢?(版書)(鐵鑄的青山、遼闊的高原及其它)是的同學們,在這蒼茫而遼闊的青海高原上,在這看不到一棵樹的的青海高原上,這唯一的一株柳怎麼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呢?面對作者的疑問同學們有什麼感悟?(提問)是呀,這倒底是一棵什麼樣的柳樹呀,竟能神奇到如此,壯觀到如此?讓咱們伴隨著音樂,再一次用真摯的朗讀去體味那柳樹的神奇吧。(出示課件)柳樹的神奇並非僅僅如此,請同學們回去好好地讀一讀課文,深入地想一想,並把你所感悟到的記錄下來,咱們下節課繼續學習,繼續領略那神奇的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篇5

  談話匯入:

  板書:柳同學們,誰來談談你在哪兒見過柳樹?看來,在我們這兒柳樹是極其平常的一種樹。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寫了一棵柳樹,它生長在青海高原上。(板書課題)

  一、預習彙報,質疑問難

  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這篇文章寫了柳樹的哪幾個方面?透過學生互補,最後板書:樣子、生長環境、生長過程。學習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我們就要先理清文章寫了景物的哪幾個方面。

  有哪些地方讀不懂?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二、細讀課文,突破難點

  1、學習柳樹本身的特點。

  為什麼說這是一棵神奇的柳樹呢?我們先來看看這棵柳樹的樣子。

  出示文字。“這株柳樹大約兩合抱粗……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請你仔細讀讀這段話,想想看,這株柳樹有什麼特點?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抓住重點詞句:“兩合抱粗”(引導學生做動作理解)、“百十餘平方米的樹陰”(與合班教室比較)、葉子綠得蒼鬱(引導學生與平時見過的樹葉比較),使學生體會到柳樹的特點是:粗大、茂盛。

  誰能用讀的方式,使我們眼前看到這棵茂盛的大柳樹?

  指生讀。

  指導讀。師:老師讀第一句,請你們注意聽,我將哪些詞語稍稍強調了一下,等會兒你讀的時候,也把相關詞語進行強調。

  誰能用讀的方式,使這棵柳樹撐立在高原之上,撐立在我們面前。(及時鼓勵學生)

  2、結合生長曆程及環境,體會柳樹的頑強。

  (1)就這樣一棵茂盛的大柳樹,怎麼會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程度呢?課文的最後一段有這樣一句話。出示“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一片綠陰。”

  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六、七自然段,看看命運給了哪些致它於死地的打擊。(小組學習)

  學生彙報:乾旱、寒冷、高原風雪、雷轟電擊

  (2)想象環境惡劣。

  師:這哪是一般的乾旱,這哪是一般的寒冷!請同學們微微閉上眼睛,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株什麼樣的柳樹?我們乘坐著時空隧道,來到青海高原。這兒的地勢好高呀,平均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泰山頂峰高度的兩倍。眼前是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遠處是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這兒的氣候非常惡劣,有時夏秋兩季一滴雨都不下,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偶爾雷電轟鳴(放錄音);冬天來了,溫度在零下十多度,大雪紛飛,北風呼嘯(放錄音)……你們看到這棵柳樹了嗎?什麼樣子?(生談)

  師:它在堅持。(它在熬,它在挺,它在和死神抗爭)

  師:這棵柳樹經受過一次又一次的推毀,一次又一次地起死回生。它堅持著,它奮鬥著,它創造了生命的奇蹟。著名作家周國平說得好“苦難是大美!”正因為這株柳樹飽受致死的打擊,忍受住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最終才長成了一株茂盛的美麗的柳樹。

  (3)面對著這株柳樹,此時你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讓我們懷著敬佩的心情來讀。

  出示課文最後一段。“這株柳樹……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3、拓展:

  同學們,當我們再次面對這株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的柳樹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

  三、總結學法。

  總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寫景狀物的文章,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首先要讀書看寫了景物的哪幾個方面,然後再品讀,抓住語言文字型會特點,最後整合全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疑問?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依據。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p88第五單元第15課,課題《青海高原一株柳》。

  二、設計思想。

  陳忠實寫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這篇課文原是初一學生所學,現在提前到小學六年級。課文文質兼美,但是詞句的理解卻有難度,尤其需要學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青海高原柳頑強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與勇氣更是有困難,畢竟這些小學生身在蜜罐裡,長在溫室中。課文中有一段對青海高原柳樹的`描寫,一段對這株柳樹生長曆程的想象,我主要抓住這兩段文字進行剖析,讓學生在不同環境中生長的柳樹的外形差異去尋找高原柳茁壯高大的原因,透過古典邊塞詩詞感受高原的荒涼,與江南柳的溫和舒適環境形成反差,並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去想象高原柳生存的艱難。配樂範讀、想象寫話、配樂朗讀為學生營造情境氛圍,使學生化身為高原柳樹,去描摹它的不屈歷程。至於,高原柳和家鄉灞河柳的對比,我選擇了一帶而過,不詳細深究。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尤其理解"鍛鑄"的詞義。

  ②體會重點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聽寫課文的最後的一個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

  ①掌握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②掌握對比的寫作方法,反面襯托出文章中心。

  ③展開想象,來理解文章語句及中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②能從課文中的柳樹品格聯絡自身,在自己心中種下堅毅、頑強的品格。

  四、教學重點。

  課文語言優美流暢,用詞華麗,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尤其是課文5-7自然段,需要指導學生透過想象去感受柳樹的不屈。

  五、教學難點。

  課文表面看是寫物,但是作者實際是由物及人,託物抒情,為人們展現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對於課文內涵的理解,柳樹這種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鬥志和勇氣是每個人必須的力量,這是我們要在教學時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的難點。

  六、課前準備:

  1、學生讀熟課文,疏通字詞,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2、觀察柳樹,找找江南柳樹的特點。

  3、準備一張白紙給學生寫話用。

  4、課件製作準備:柳樹圖片匯入,選擇一些古典邊塞詩詞為理解高原的荒涼準備,朗讀時的配樂以及理解邊塞詩的配樂,重點理解的語段和字詞需要出示。

  七、教學過程。

  (一)認識一株柳。

  1、出示圖片:這是我們都認識的樹:柳樹。

  2、板書:一株柳

  3、你瞭解柳樹嗎?(學生髮言,教師出示柳樹簡介)

  出示第一節,齊讀。

  4、這兒也有一株柳樹。

  出示文字:第五自然段

  5、指名讀。

  6、這是一棵怎樣的柳樹?

  交流:扣住"兩合抱粗" 板書:粗壯 (練讀)

  "百十餘平方米" 結合教室長7米,寬6米) 板書:高大 (練讀)

  "綠得蒼鬱,綠得深沉" 用什麼詞來形容這綠?板書:蒼綠 (練讀)

  7、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棵樹!

  8、補全第5段的文字,教師接讀: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1)這生命顏色為何如此獨特?(高寒和缺水鍛鑄) 理解:鍛鑄

  (2)眾所周知,柳樹生長在溫潤潮溼的江南,而這棵樹又為何面臨著高寒和缺水呢?(它在青海高原上)

  9、補全課題:青海高原一株柳。

  10、齊讀課題。

  師:面對高寒和缺水,它居然長得這麼好。這是一株--(出示第二節,生齊讀)(板書:神奇)

  過渡:這株柳,它生長在一片怎樣的天地中,它的神奇究竟在哪?

  (二)感受青海高原。

  1、輕聲讀3-4自然段,感受青海高原。

  2、聯絡課文,談談你眼中的青海高原?

  扣句:

  (1)在青海高原,每走一處,面對廣袤無垠的、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藍天和凝滯的雲團,心頭便瀰漫著古典邊塞詩詞的悲壯和蒼涼。

  a.學生談感受 b.出示邊塞詩詞,配樂自讀感受

  c.指名選擇讀詩句,談感受,體會青海高原的悲壯、蒼涼。

  (2)我站在這裡,目力所及,背後是連綿的鐵鑄一樣的青山,近處是呈現著赭紅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沒有樹族的原野顯得尤其簡潔而開闊,也顯得異常的蒼茫。

  a.學生談感受 b.扣住"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 板書:唯一

  3、這是一片怎樣的荒原啊!齊讀兩段話。(板書:擎天一樹綠,自成數度春。)

  4、是啊,這蒼茫、悲涼的土地,怎適宜樹木在此安家落戶?但恰恰是在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柳樹,一株只適宜在--江南生長的柳樹,一株--(指板書:高大、粗壯、蒼綠)的柳樹。

  5、出示句子: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1)一出示,女生讀句。

  (2)這怎不是自成春天的擎天綠柳呀!男生再讀!

  6、小結:正是這株柳,一株在平原上再普通不過的柳樹,居然令行遍大江南北的作家陳忠實心悅誠服、望而生畏?這是為什麼?

  (三)感動於一株柳。

  1、出示句子:青海高原上的這一株柳樹,為儲存生命卻要付出怎樣難以相信想象的艱苦卓絕的努力?

  2、快速默讀6-7自然段,找找這株柳樹面臨著哪些困境和苦難?

  3、學生交流,板書:乾旱 嚴寒 風雪 雷電

  4、場景想象。

  (1)教師配樂範讀6-7段,想象你看到了柳樹面臨什麼困境在怎樣掙扎生長?

  (2)出示情景提示:烈日炙烤著大地,厚實的土層漸漸裂出了縫……

  刺骨的寒風割過人們的臉頰……

  北風捲著漫天的飛雪呼嘯而來……

  一聲驚雷在天空砸響,閃電從天幕劈下來……

  你看到了它不屈生長的哪幅畫面,寫下來。(音樂不停)

  (3)現場交流。

  (4)學生配樂讀6-7段。

  師:面對逆境,它默默承受,它選擇了頑強生存。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棵樹吧,它在高原上創造了一個奇蹟。(板書:默承苦幾許?)

  5、同一粒柳絮,如果它落在適宜它生長的江南,它的生長曆程會怎樣?指名讀第8自然段。

  6、既然陳忠實對高原上的這株柳崇拜到敬畏的境地,又為何對家鄉的柳樹如此懷戀,用上這麼多筆墨呢?

  (對比反襯,板書:堅毅、頑強)

  師:如果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移植到江南,會怎樣?(一語點到:成為一棵普通的柳樹,不可能長得這麼好,越是在惡劣的環境中越能夠激發它的生機勃發。)

  7、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板書:無語嘯蒼穹!)青海高原上的柳樹啊,不悲嘆命運的不公,而是用挺立的身姿告訴頭頂的蒼天、腳下的荒原,它是一棵樹,一棵生命不止的樹!它用自己的生命寫成了一首詩。

  8、齊誦詩歌:青海高原一株柳

  9、指板書小結:這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在它身處逆境卻這般--(生:高大、粗壯、蒼綠),神奇在它是高原上--(生:唯一的一株柳),神奇在毫不畏懼--(生:乾旱、嚴寒、風雪、雷電),神奇在它具有--(生:堅毅、頑強的品格)。

  (四)心裡種棵柳。

  1、此時此刻,面對這青海高原上獨一無二的一株柳,你想說:(採訪的形式)

  (這不僅僅是一株柳樹,更是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徵…………)

  2、青海高原這株柳,你又是怎麼想的?

  3、指名讀讀第9段:

  我不抱怨命運,也不畏怯生存之危險的艱難,我要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成長為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我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我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4、導讀語: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有許多未知的困難在等待著我們,同學們,讓我們在心中種下這株神奇的柳樹,讓它成為我們前進的力量。

  5、齊讀這段話。

  師:讓這段話成為你的座右銘,全班齊讀。

  6、下課。

  附板書:

  擎天一樹綠, 高大、粗壯、蒼綠

  自成數度春。 唯一

  默承苦幾許? 乾旱、嚴寒、風雪、雷電

  無語嘯蒼穹! 堅毅、頑強

  八、教學反思。

  教學結束,我反觀整個教學過程,有幾點體會。

  投入真情,收穫體驗:我很喜歡這篇課文,投入感情地教學得到了學生的情感回應。這種情感的投入不僅在於我的,也在於學生的。我帶著崇敬的心情研讀了課文,並把這種崇敬心情從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去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感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高原柳樹的艱辛,體會到柳樹之所以成為高原上一方壯麗風景所展現出的精神魅力。

  情境縈繞,想象為伴:對於課文中的語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體驗才能感受更深。在學習第5自然段的柳樹的外形特點時,出示了江南柳樹的柔弱形象,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對高原柳的外形描寫去想象其高大、蒼鬱和茁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高原的蠻荒時,我拓展了一些古典邊塞詩詞,出示了邊塞畫面,配上古典的壎音樂,為他們的理解營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樹生存環境的艱難。重點理解6、7 自然段時,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跟隨作者的想象去描繪高原柳在生存之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在處理時給學生一些情境提示,讓他們自己去想一想,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多重朗讀,讀中悟情:課文文字優美華麗,意境深遠,讀是最好的體驗感悟的方式。我採用了範讀、個別讀、集體讀、配樂讀、男女生分讀的多重朗讀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悟文字傳遞的情感。

  在感受到教學時的成功體驗之餘,我也覺得語文課堂永遠存在缺憾。

  一、課堂容量大,體會不夠充分。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為了保有課文的完整性,而選擇一課時教完課文,但是課堂容量很大,明顯有"趕"的現象,朗讀和體會仍不夠充分,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環節,有點到即止的缺陷。

  二、重新組合文字,忽視了對字詞的理解。我在教學時,重新組合了文字,沒有按照課文的描寫順序去講解。雖然在前期預習時,我以幫助學生疏通了課文中的字詞,但是對於詞語的理解還是要放到課文相應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的。所以,這是又一缺憾。

  三、讓學生想象寫話來體會柳樹的生存之艱辛,需要課堂上的許多時間,有冷場的危險,這是我在教學設計時需要繼續思考的方面。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初步感受青海高原這株柳的強大生命力。

  3、理清文章的脈絡,知道課文圍繞“青海高原一株柳”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4、透過課堂語言實踐,逐步培養語言領悟的深刻性和準確性。

  教學重點:

  透過大量的文字語言實踐(讀、思、議、悟)來領會作者文字中的思想。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悟柳樹在青海高原上生長的神奇及作者對柳樹頑強生命力的讚歎。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匯入課文明確讀文重點

  1、回憶寫柳的古詩,用自己的語言來修飾。

  2、板書課題:透過讀課題來突出不同的側重點。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提出自學要求

  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課文比較長,讀讀自己還沒有讀好的段落。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書莫放“攔路虎”,我們一起來解決閱讀中的障礙

  (1)出示詞串:

  廣袤無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藍天、凝滯的雲團、粗實、堅硬、蒼鬱、深沉、艱苦卓絕、起死回生、頑強、毅力、韌勁。

  (2)讀詞語、點名讀、齊讀

  (3)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除了這些之外課文裡裡還有哪些不懂的請提出來。

  (4)默讀:思考一下這一組組的詞語分別描寫柳樹的什麼?

  (5)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哪些段落分別描寫了這些內容?

  3、教學第一、二自然段。感受“神奇”。

  陳忠實有了什麼樣的的詞語來修飾柳樹?

  4、補充青海高原的資料。

  簡介青海高原:(出示地圖)青海高原,也就是我國的青海省,它位於被稱為是“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東北部。青海高原的冬季漫長,氣溫非常低,最冷的時候要達到零下二十幾度。高原上長年都是凍土。而夏秋季節又非常乾旱,有時接連幾個月會持續乾旱,一滴雨也不下。乾燥、多風、缺氧、奇寒,這就是青海高原特殊的氣候條件。

  三、深入理解,學習第五、第三自然段

  1、出示描寫柳樹的文字。

  2、指名讀,齊讀。透過朗讀,你覺得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談不同的感受。

  3、學生自讀課文的三四小節,圈劃出寫柳樹生存環境惡劣的句子。交流理解:“哦”和“望而生畏”這兩個詞語。

  四、總結

  柳樹的神奇並非僅僅如此,這株柳樹怎麼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怎麼就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請同學們回去好好地讀一讀課文,深入地想一想,並把你所感悟到的記錄下來,咱們下節課繼續學習,繼續領略那神奇的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詞句堆砌華麗,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恰當的比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徵的描寫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於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並沒有接觸過側重透過環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並表現人生哲理的文章。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結合圖片、聲音,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及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透過語言文字來體會環境的惡劣及在這種環境之下表現出來的頑強生命力。

  教學過程:

  一、讀詞感受高原環境的惡劣蒼茫。

  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雲團 悲壯和蒼涼

  齊讀,用上這些詞語說一說高原的環境。

  【設計意圖:這幾組分別是描寫青海高原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環境的,讓學生透過讀詞來想象畫面,從而使他們感受到青海高原的環境是異常的惡劣,同時為自然過渡到體會青海柳精神和意志作好鋪墊。】

  二、一讀柳樹,感受其高大,從形象層面上體會神奇。

  語段: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餘平方米的樹陰;樹幹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鬱,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1、自讀這段文字,初步感受這一株柳。

  2.、分句讀,交流分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引導學生從表示樹幹的粗壯、樹葉的顏色等詞句感受這株柳的粗實堅硬,體會它的神奇。

  3、有感情地朗讀。

  三、二讀柳樹,走進柳樹的生長曆程,體會柳樹的頑強,從精神層面體會柳樹的神奇。

  1、以“撐立”為導線,自讀課文的第六、七自然段,瞭解柳樹的生長狀況。

  (找出表示柳樹在高原上撐立不容易的詞句,用筆劃下來。)

  2、交流討論:這株柳從萌發長到這麼粗壯,遭遇了怎樣的困難?

  語句:乾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抓住:“熬”、“持久的乾旱”、“嚴酷的寒冷”、“絕不寬容”、”活到一歲”這些詞,感受柳樹生命的頑強。)

  結合圖片,體會環境之惡劣,柳樹之堅強。

  指導朗讀。

  語段: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幹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

  (這一段你讀出了什麼?“多少……多少……多少” “……又……又……”“一回又一回……一次又一次”你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聽風雪雷電的聲音,想象此時的柳樹還經受著怎樣的摧殘。練習說話。

  ▲要是你是那一株柳,你怎樣鼓勵自己站起來,撐立下去?學生說話練習。

  烈日炙烤著大地,一連半年不見一滴水,厚實的土層漸漸裂出了縫,這株柳它會這樣鼓勵自己……(想象說)

  刺骨的寒風割過人們的臉頰,其它植物早已被風雪吞噬,這株柳它這樣鼓勵自己……

  一聲驚雷在天空乍響,閃電無情地劈下時,這株柳這樣鼓勵自己……

  ……

  小結:是啊,它差點被風雪凍死,它沒有害怕,而是凍死過多少次——(引讀),被劈斷了枝幹——(引讀),這是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

  範讀、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柳樹的樣子”和“柳樹的成長曆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再透過對每個段落中的重點詞句的深入體會引發學生與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挖掘作者的情感深化這條潛藏於文字的暗線,讓學生對柳樹頑強的感悟更加直觀和強烈,進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去感悟不抱怨命運,以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人生哲理,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

  四、三讀柳樹,感悟人生真諦,在人生啟迪層面上體會神奇。

  結合圖片對比家鄉的柔柳所受待遇,高原柳是怎樣的態度?

  語段: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於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學生自讀。

  (從“九十九”和“一”這兩個數字中你讀出了什麼?九十九”讓我們感受到它經歷的困難那麼多,可它害怕了嗎?“一”讓我們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麼小。)

  再讀——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這句話僅僅在寫柳嗎?從這句話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對文字的情感積澱,本環節重點放在學生感悟的內化過程。讓學生由物及理,由現象到本質,聯絡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境作抗,再從柳樹品格聯絡自身,在自己心中種下堅毅、頑強的品格,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五、迴歸整體,昇華主題。

  (引讀)這株柳樹,它就這樣咬著牙,撐立在――

  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它就這樣堅忍不拔,永不放棄地撐立在——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雲團 悲壯和蒼涼(的高原上)

  再讀一讀這棵柳樹,此時你有什麼更深的體會?

  小結:此時此刻,這株柳樹像這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撐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讀這棵柳。

  語段: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這裡為什麼不用“撐立”而用“佇立”呢?藉此理解“望而生畏”)

  總結:一個是“撐立”,一個是“佇立”,讓我們讀懂了一棵樹,讀懂了一種精神,當然也讀懂了作者遣詞造句的良苦用心,希望這棵柳樹的精神能夠永遠佇立在每個人的心中。因為它用堅強不屈、頑強……的精神,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設計意圖:先透過想象柳樹與惡劣的青海高原環境抗爭過程,從中體驗柳樹頑強不屈的意志,再透過學生的感情朗讀,師生的合作朗讀加深體會,然後把得到的體驗化成一個詞,來豐富柳樹的品質,最後抓住對“撐立”“佇立”的比較學習,對“望而生畏”的深刻理解,強化對這株柳的堅忍不拔品質的概括、理解。讓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中,不斷加深對文字的感悟。】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篇9

  教學過程:

  一、瞭解預習,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的這一株柳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概括)

  2、生自由讀

  3、從大家的發言中,我聽出來了,大家對這株柳樹充滿了一種敬佩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株柳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板書課題)

  二、自主研讀,交流共享。

  自主閱讀

  1、請同學們仔細默讀文章,你是從文中哪些語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這株柳的神奇,把它畫出來,還可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2、師巡視瞭解學情。

  交流共享

  (一)環境惡劣

  1、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這株柳的神奇的?

  2、指名說(先讀文中的句子,再談感受)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處,面對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心頭便瀰漫著古典邊塞詩詞的悲壯與蒼涼。”

  3、你從哪些詞語中讀出這種感受?

  “廣袤無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藍天”、“凝滯的雲團”

  4、指名讀這幾個詞。

  5、聽同學們讀這些詞語,使我不由得想起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的詩句:“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那悲壯與蒼涼讓人心頭一震啊!

  6、你呢?(生自由說自己想到的邊塞詩詞或心裡感受)板書: 悲壯 蒼涼

  7、就在這廣袤無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我們的眼前突然出現了一株綠色的柳樹,給你什麼感覺?(驚訝、驚奇……)

  8、作者的這種感受在文中是如何表達的?( “哦”了一聲)

  9、請你讀出驚訝、驚奇的感覺。

  過渡:哦!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呢?讓我們看一看它吧!(出示描寫柳樹的語言)

  (二)旺盛的生命力

  “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餘平方米的樹陰……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1、指名讀並談感受。(生命力的旺盛)

  2、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它生命力的旺盛?

  ①“兩合抱粗”,師生演示 感知柳樹的粗壯(板書:粗壯)

  ②“百十餘平方米”,一間教室大約有五十平方米,一株柳樹的樹陰大約有兩間教室那麼大。

  (板書:高大)

  3、在如此蒼茫荒涼的原野上竟生長著這樣一株高大的粗壯的柳樹,這個“哦”裡還有什麼情感在其中?(讚美、讚歎……)

  4、指名讀“哦”

  5、想讀好這個“哦”先倒吸一口氣,然後慢慢地虛聲讀。

  6、師:範讀

  7、生:跟讀

  8、懷著這種情緒讀一讀這株柳(齊讀)

  小結:這樣高大的一株柳竟能在這如此荒涼,如此悲壯的青海高原上生長起來,壯大起來,真是神奇啊!

  (三)艱難的生存

  你還從哪裡感受到這株柳樹的神奇?

  1、指名說(預設我從“乾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奇蹟。”感受到青海高原這株柳的神奇.乾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生命活到一歲,一歲就是指這株柳樹沒能活滿一年的,但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奇蹟。)

  2、師:不單是柳樹,其它的植物也活不到一歲,青海高原上的夏秋兩季連續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時候零下幾十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茬又一茬的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一棵活了下來,而且長得如此高大粗壯,神奇嗎?從文中找到這一段讀一讀。

  3、生齊讀此句。

  4、是啊,這株柳樹造就了一個奇蹟,又有誰知道這奇蹟的背後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與磨難呢?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高原上柳樹的獨特形象和作者的合理想象,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生命力。抓住“撐立”體會作者對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敬畏與讚美,進而感悟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3.學習“對比”“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學習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及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生命力。

  2、感悟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課前準備:

  收集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人或事的感人故事。

  教具:白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匯入課題:(提前板書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青海高原一株柳》,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上節課,我們已經透過3、4自然段瞭解了青海高原,誰來說說,青海高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生說)

  在蒼茫與荒涼、環境惡劣的青海高原上,長著這樣一株柳樹,它造成了高原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

  2.明確目標:這節課就讓青海高原這株柳樹再次走進我們的心中,去感受它的神奇,去感悟它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課件出示:感受柳樹神奇 感悟人生哲理)

  3.預期效果:用心地品味語言文字,你一定能有所思考,有所收穫。

  二、民主導學:

  一讀柳樹,走近柳樹品 “神奇”。

  上節課已經初讀了課文,你還記得直接描寫柳樹的段落嗎?

  任務一:

  下面請大家自由地、用心地讀讀第五自然段,邊讀邊劃出能體現柳樹特點的詞語,說說你看到了一株怎樣的柳樹?畫好的同學試著把柳樹的這些特點讀給你的同桌聽。

  自主學習:

  生自己劃,師巡視指導。

  展示交流:

  你可以用眼神、用高舉的手、用坐正的身體告訴老師,你已經準備好了。

  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可以交流了嗎?說說你看到了一株怎樣的柳樹?

  預設1:我看到了一株高大粗壯的柳樹,我是從“兩合抱粗”看到了它的粗壯,從“百十餘平方米”看到了它的高大。(學生板書:粗壯 高大)

  預設2:我看到了一株枝幹粗實而堅硬的柳樹,我是從“生鐵鐵錠的色澤”看出來的。

  在作者看來,那粗壯結實的枝幹就是一塊經過大自然鍛鑄的生鐵鐵塊。鐵錠是古代紡機上用的用生鐵鐵塊鍛鑄的大鐵塊,色澤灰暗。敲一敲,似乎能夠聽到像金屬發出來的聲音,聽起來很堅硬。多麼形象的描寫!試著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學生板書:粗實 堅硬)

  孩子們,這麼一讀,柳樹粗實而堅硬的枝幹就印在我們腦中了。

  預設3:我看到了一株葉子綠得蒼鬱和深沉的柳樹,我是從*******看出來的。

  評價:這些詞很重要,也把它們圈住。(學生板書:蒼鬱 深沉)“鬱”是鬱鬱蔥蔥,“蒼”是飽經風霜。那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會變得深沉?

  預設1: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變得深沉。

  預設2:經歷了風雨也會變得深沉?

  孩子們,這株柳樹的樣子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它的外形——高大粗壯,枝幹——粗實堅硬,葉子——蒼鬱深沉,老師覺得這些詞來描寫柳樹都很普通,但在作者眼裡,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造成了高原一方獨立的風景。(教師板書:神奇)孩子們,如果長在平原,長在水邊,那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而這樣高大、挺拔的柳樹竟是長在——蒼茫荒涼的青海高原上,真是不同尋常。連起來讀一讀這一段,讓我們記住這株不同尋常的柳樹!一定要注意我們剛才圈出來的這些詞語。(課件出示點紅勾住詞的第五自然段)

  面對這株不尋常的柳樹,作者發出了這樣的讚歎“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課件點紅“撐立”)你們看這個撐立的“撐”,提手旁加個掌,手掌用力就是撐。那麼同學們,難道這個撐立僅僅是寫出了這株柳樹高大粗壯的樣子嗎?在蒼茫、荒涼的青海高原上,這株柳樹向上生長需要撐立,向下紮根也需要撐立,頂天立地更需要撐立。看到這個“撐立”,你想到了什麼?

  過度:文中的作者也注入了這株柳樹猜測與想象!讓我們隨著作者的猜測與想象一同走進柳樹的生活歷程。讀了之後啊,我相信你對這個詞含著的意思會有更深的理解了。

  二讀柳樹,走進柳樹生活歷程,感悟“撐立”,啟示人生。

  任務二:

  默讀課文6,7自然段,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來特別的不容易?

  (1)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並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

  (2)批註完的同學可以小聲地和你的同桌交流。

  自主學習:學生邊讀邊批註,同桌交流,教師隨機指導學困生。

  展示交流: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來特別的不容易?

  ●想象:持久的乾旱和嚴酷的寒冷

  預設1:我從“風從遙遠的河川……”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來特別的不容易。

  預設2:我從“自古以來,人們也許年復一年看到過,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許熬過了持久的乾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乾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來特別的不容易。(學生板書:乾旱寒冷)

  你知道高原上最冷的時候有多少度嗎?(達到零下六十度,滴水成冰,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這就是“嚴酷的寒冷”)。持久的乾旱能持續多長時間呢?

  小結:孩子們,一株柳樹能做到支撐、忍受、堅持,還有什麼能把它難倒?所以,持續的乾旱把這一茬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一株柳樹——奇蹟般地儲存了生命。乾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奇蹟般地發芽,奇蹟般地存活,確實不易呀!

  過渡:太不容易了,還有嗎?

  ●想象:屠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預設:第七自然段: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幹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

  1、這段話告訴我們,柳樹經受的考驗還有——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這個“虐”字,同學們拿出手跟老師寫,特別容易寫錯。上邊是虎字頭,下邊是橫,然後是豎折橫。虐是殘酷的虐待,屠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沒有體驗肯定想象不出有多可怕。你們聽(課件:風雪聲、雷轟電擊)這就是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它們像無情的殺手在摧毀這株柳樹,你能想象柳樹在遭受摧毀時無助可憐的樣子嗎?你彷彿看到它——

  預設1:我彷彿看到它東搖西擺的,柳枝被吹掉了。

  預設2:我彷彿看到這幾株柳樹慢慢地被連根拔起。枝頭都斷光了。

  預設3:我彷彿看到這幾株柳樹枝幹被很厚的雪壓斷了。

  評價:是啊,柳樹就在遭受著這樣的摧毀,我們有了體驗之後再來讀讀這二個片語。(點選變紅:“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 “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2、這裡的高原風雪和雷轟電擊與我們見到的一樣嗎?在蒼茫、荒涼的的青海高原上,遇到那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時,只有它在頂,只有它在撐,想想這些,再來讀讀。

  孩子們,聽出來了嗎?這就是(我們一起來讀)——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這就是——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感悟柳樹頑強的生命力

  3、儘管高原上的風雪雷電是這樣的兇狠殘暴,柳樹害怕了嗎?而是——(點選變藍: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被劈斷了枝幹又重新抽出了新條。)誰來一個人讀讀這二個半句。你讀。

  他在拼命地熬啊,挺啊,堅持啊。誰再讀?(生讀)它這是在跟死神較勁呢,是吧?大家一起來讀讀這二個半句。讀。(生齊讀)它就是這樣撐過來的。同學們,柳樹經受摧毀僅僅是難得一次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你們看這裡用了幾個“多少”?(點選加重點號)誰能讀好幾個帶“多少”的短句。是啊,讀“多少”時,這個“多”字音調可以上揚一點,你再來讀。這幾個“多少”寫出了柳樹遭受的摧毀是多麼地頻繁。但柳樹畏怯了嗎?(沒有)沒有畏怯,(引讀)而是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

  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被劈斷了枝幹——又重新抽出了新條;被劈斷了枝幹——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評價:可見,它這種一定要撐下去的決心是多麼地大呀。

  4、同學們,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到很多時候,也許當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的時候,他會怎麼鼓勵自己的呢?

  5、這是一種怎樣的撐立啊同學們?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預設:頑強、堅持不懈、不畏艱難、堅強不屈、勇往直前、不屈不撓……(學生上臺板書)

  小結:就是這樣一株柳樹,它巍巍然撐立在蒼茫、荒涼的青海高原上,正是因為它長時間這樣的撐立,接連不斷地創造著生命的奇蹟,成就了高原上一方壯麗的風景(師完善板書)的確不容易呀!

  對比:與家鄉灞河邊的柳樹

  1、快速瀏覽課文的8自然段,從家鄉灞河的柳樹中你又讀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什麼?

  預設:家鄉柳樹越是“極易存活”,我們越感到高原柳樹的存活之不易;家鄉柳樹越是“極速生長”,我們越感到青海高原這株柳生長之不易。從而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板書)對比是為了襯托——柳樹生存的不容易。可見作者的獨具匠心!

  2、指學生板書:讀到這兒,我們對這株不屈不撓的、堅持不懈的、堅強……的柳樹油然而生敬畏之情,讓我們帶著這樣敬畏的心情讀讀這株柳樹,讓它佇立在我們的心中。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

  過度:難怪作者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我想,作者敬畏的不僅僅是它的形象,更是它對命運的抗爭。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出示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

  這段話僅僅是在寫柳樹嗎?老師在讀這段時,不由得想到了許多。我相信大家也一定深有感觸。請大家再靜靜地默讀這段,你想到了什麼?

  2.結果反饋:(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從你們的表白中,感到你們在說柳,也賦予了樹人的情懷。其實作者寫柳,也在寫人。作者寫柳的生長曆程,也在寫人的生活經歷。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教師板書)

  3.總結反思:

  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有遺憾的地方嗎?

  總結:作者敬畏柳樹頑強的精神,也在敬畏具有柳樹這種品格的人。孩子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在不斷地考驗著我們,當我們面對挫折時,你一定要想起——青海高原一株柳!當我們歷經磨難時,你也一定要想起作者的這句飽含哲理的話——(生讀紅色字型部分)

  板書設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畫成一棵樹:

  神 奇

  乾旱 寒冷 粗大 濃密

  高原 風雪 撐立 粗實 堅硬 對比

  雷轟 電擊 蒼鬱 深沉 借物喻人

  頑強 不屈不撓 堅強不屈

  堅持不懈 堅韌不拔 百折不撓 不畏艱難

  《青海高原一株柳》優秀教學設計 篇11

  一、回顧環境匯入:

  1、師: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青海高原的環境是異常的蒼茫、惡劣,課文中用了這些詞和短語來描繪,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雲團

  悲壯和蒼涼

  2、師:讀的時候如果速度再慢一點,就能讀出意境了,再來一次好嗎?

  3、可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卻生長著一株柳樹。這真是一棵怎樣的柳樹?(神奇)

  二、感知柳樹的外形

  1、神奇不神奇?看看就知道,現在就讓我們走近這棵神奇之樹!

  出示一段文字: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餘平方米的樹陰;樹幹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鬱,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2、這是一棵樹嗎?有同學會說,這不是樹,這是一段文字。它就是一棵樹,這棵樹躲在語言文字的後面,讀著讀著,這棵樹的奇異之處就會從語言文字中顯現出來,先自己讀一讀這段文字。

  3、交流

  A、一奇:樹幹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生鐵鐵錠

  硬――柔

  男生讀

  B、二奇: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餘平方米的樹陰;粗壯高大

  齊讀

  C、三奇: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鬱,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綠得蒼鬱,綠得深沉――嫩綠,草綠,鮮綠,但這株柳樹卻綠得那麼蒼鬱,那麼深沉,奇怪嗎?

  齊讀。

  過渡:

  師:柳樹是這樣的高大粗壯,所以課文中說它是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板書:撐立

  這個“撐”字,手掌用力就是撐。難道這個“撐立”僅僅是寫柳樹在高原上高大粗壯的樣子嗎?別急,我們再來讀書,這一回,我們快速默讀課文的六、七兩個自然段,讀完之後,你對“撐立”會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三、想象感悟釋疑:(六、七自然段)

  1、師:讀了這兩段之後中,你覺得柳樹在高原上撐立容易嗎?哪些看出不容易呢?拿出筆來,把重點的句段劃下來。可以在邊上寫寫你的讀書感受。

  2、交流

  (出示)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許熬過了持久的乾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乾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師:說說你讀書的感受。(生:柳樹生長要面臨的兩大困難是:持久的乾旱和嚴酷的寒冷。)

  師:你們知道高原上的乾旱和寒冷有多嚴重嗎?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稱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兩季連續乾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氣溫很低,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二十多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棵留下來了,我們真替他慶幸,好好讀讀這句話。

  師: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撐立的不容易?

  (出示)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幹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交流感受

  師:殘酷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沒有體驗過,你們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們聽。

  師:狂風呼嘯,雷電交加,大雪紛風,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彷彿看到這株柳樹那種可憐無助的樣子了。你們看到它怎樣可憐無助的樣子了?你腦海中的柳樹正在經受著怎樣的摧毀?

  生交流……

  師:這株柳樹就在經受這樣的摧毀,但它害怕了嗎?(沒有)

  師:凍死過多少次,他又……復甦過來。

  師:被劈斷了枝幹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

  師:誰來讀讀這兩句?生讀: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幹又重新抽出了新條。

  師:我彷彿看到它在咬著牙堅持。生讀。它在熬,在挺。小組讀。它這是在和死神較勁呢!齊讀

  師:柳樹經受這樣的摧毀僅僅是難得一次嗎?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指導讀好“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多少”。

  指名讀

  齊讀

  師:這三個“多少”寫出了柳樹經受的摧毀是多麼的多和頻繁。但柳樹畏怯了嗎?引出“又”

  生:沒有。

  師:而是凍死過多少次――

  生:又復甦過來。

  師:你們這個“又”字讀得真好。被劈斷了枝幹而――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師: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次又一次――

  生:又起死回生。

  師:用了幾個“又”字?

  生:四個。

  師:這四個“又”字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堅持是多麼執著。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也許很多時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它會怎麼鼓勵自己?

  生:我一定要撐下去,只要熬過這幾次風雪就好了。

  師:它就是這樣給自己打氣的。

  生:其他柳樹都死了,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師: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定要活下去,撐下去的信念,所以它才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讓我們再合作來讀這一段: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

  生:又復甦過來。

  師: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幹而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條。

  師: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

  生:起死回生。

  師:這是一種怎樣的撐立,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生:頑強。

  師:會寫這個詞嗎,寫在黑板上。眾生寫。

  師:同學們,這麼多的詞,都可以來詮釋這個“撐立”。

  四、比較體會精神:

  師:同學們,讓我們不妨像作者那樣,再來發揮我們的想象。當這株柳樹在高原的風雪雷電當中苦苦撐立的時候,它的同類,那些江南的柳樹它們此時此刻可能在幹什麼?

  生: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婀娜多姿的身姿。

  生:在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師:同是一株柳樹,生活的環境卻不同,可柳樹抱怨了嗎?

  生:沒有。

  五、感悟品質,深化情感

  師:讓我們讀課文的最後一段。生讀。

  師:這段話中的最後一句話,裡面有兩個數字不知道引起了你們的注意嗎?一個是九十九,一個是一。

  師:從這兩個數字中,你又讀出了什麼?

  師:“九十九”讓我們感受到它經歷的困難那麼多,可它害怕了嗎?“一”讓我們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麼小,可是它放棄了嗎?

  生:沒有。

  師:所以作者這樣寫。讀。

  生讀: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六、首尾呼應,內化情感

  師出示:這株柳樹,它就這樣咬著牙,撐立在有著――

  生: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師:它就這樣堅忍不拔,永不放棄地撐立在有著――

  生: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雲團

  悲壯和蒼涼的青海高原上。

  師:它就這樣撐啊撐,撐出了高原上壯麗的――風景

  師:你們想不想再去看一看這道壯麗的獨特的風景。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描寫柳樹樣子的話。這一回你們讀的時候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

  生讀: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師:這回你知道為什麼它能長得這樣的高大、粗壯了嗎?

  生讀: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鬱,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師:這回你肯定知道,它為什麼綠得這麼蒼鬱,這麼深沉?

  生:樹幹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

  師:為什麼它們這麼堅硬?

  生:因為在許多柳樹苗中,只有這株堅強地活了下來,它經歷過許多的磨難。

  師:此時此刻,這株柳樹像這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撐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情著崇敬的心情讀讀這段話,如果坐著讀不能表達心情,讓我們站著讀。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

  師:難怪作者在開始的時候這樣寫,咱們一起讀。

  生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師:這裡用了一個“佇立”,而不用“撐立”,你覺得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生:“佇立”表示是長時間地站著,這株柳樹在青海高原上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肯定經歷了很多磨難和困難才活下來的。

  師:它已經在高原上很久很久,我們也相信,它能繼續在高原上撐立下去。讓我們情著崇敬的心情,再來讀一讀課文的題目。誰想一個人來讀題目。

  生讀課題。

  師:你想強調什麼?

  生:一株。

  師:為什麼?

  生:因為高原上只有一株柳樹,看不到其他柳樹了。

  生讀。

  師:你想強調什麼?

  生:因為它是唯一一棵柳樹,經歷過很多折磨的。

  師:我懂你的意思了,這株柳樹能夠在高原上生存下來,你覺得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所以他要強調這一株柳。

  師:同學們,今天你們可真了不起,你們讀懂了兩個詞,一個是撐立,一個是佇立。其實你們已經讀懂了一棵樹,讀懂了一種精神,當然也讀懂了作者遣詞造句的良苦用心,老師希望這棵柳樹的精神能夠永遠佇立在每個人的心中。因為它用堅強不屈、頑強……的精神,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