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通用6篇)

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 透過處理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從算術方法到代數方法是一種進步;

  2、 初步學會如何尋找問題中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瞭解方程的概念;

  3、 培養學生獲取資訊,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難點、知識重點

  1、重點: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難點:理解用方程來描述和刻畫事物間的相等關係。

  三、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注重師生互動。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一)情境引入

  教師提出教科收第79頁的問題,並用多媒體直觀演示。

  問題1:從影片中你能獲得哪些資訊?(必要時可以提示學生從時間、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順序等方面去考慮。)

  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做回顧小結

  問題2:你會用算術方法求出王家莊到翠湖的距離嗎·(當學生列出不同算式時,應讓他們說明每個式子的含義)

  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做回顧小結:

  1、問題涉及的三個基本物理量及其關係;

  2、從知的資訊中可以求出汽車的速度;

  3、從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問題3:能否用方程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二)學習新知

  1、教師引導學生設未知數,並用含未知數的字母表示有關的數量.

  如果設王家莊到翠湖的路程為x千米,那麼王家莊距青山千米.

  2、教師引導學生尋找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問題1:題目中的“汽車勻速行駛”是什麼意思?

  問題2:汽車在王家莊至青山這段路上行駛的速度該怎樣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車速嗎? 問題3:根據車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分析,如:

  依據“王家莊至青山路段的車速=王家莊至秀水路段的車速”可列方程:

  依據“王家莊至青山路段的車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車速”可列方程:

  3、給出方程的概念,介紹等式、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4、歸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兩個步驟:

  (1)用字母表示問題中的未知數(通常用x,y,z等字母);

  (2)根據問題中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三)舉一反三討論交流

  1、比較列算式和列方程兩種方法的特點.建議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可以把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別歸納兩種方法的優缺點,也可以每個小組同時討論兩種方法的優缺點,然後向全班彙報.

  列算式:只用已知數,表示計算程式,依據是間題中的數量關係;

  列方程:可用未知數,表示相等關係,依據是問題中的等量關係。

  2、思考:對於上面的問題,你還能列出其他方程嗎?如果能,你依據的是哪個相等關係?、

  建議按以下的順序進行: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如果直接設元,還可列方程:

  如果設王家莊到青山的路程為x千米,那麼可以列方程:

  依據各路段的車速相等,也可以先求出汽車到達翠湖的時刻:,再列出方程 =60

  說明:要求出王家莊到翠湖的路程,只要解出方程中的x即可,我們在以後幾節課中再來學習.

  (四)初步應用、課堂練習

  1、例題(補充):根據下列條件,列出關於x的方程:

  (1)x與18的和等於54;

  (2)27與x的差的一半等於x的4倍.

  建議:本例題可以先讓學生嘗試解答,然後教師點評.

  解:(1)x+18=54;

  (2) (27-x)=4x.

  列出方程後教師說明:“4x"表示4與x的積,當乘數中有字母時,通常省略乘號“X”,並把數字乘數寫在字母乘數的前面.

  2、練習(補充):

  (1) 列式表示:

  ① 比a小9的數;

  ② x的2倍與3的和;

  ③ 5與y的差的一半;

  ④ a與b的7倍的和.

  (2)根據下列條件,列出關於x的方程:

  (1) 12與x的差等於x的2倍;

  (2)x的三分之一與5的和等於6.

  (五)課堂小結

  可以採用師生問答的方式或先讓學歸納,補充,然後教師補充的方式進行,主要圍繞以下問題:

  1、 本節課我們學了什麼知識?

  2、 你有什麼收穫?

  說明方程解決許多實際問題的工具。

  (六)本課作業

  1、 必做題:第84--85頁習題3.1第1,5題。

  2、 選做題:根據下列條件,用式表示問題的結果:

  (1) 一打鉛筆有12支,m打鉛筆有多少支?

  (2) 某班有a名學生,要求平均每人展出4枚郵票,實際展出的郵標量比要求數多了15枚,問該班共展出多少枚郵票?

  (3) 根據下列條件列出方程:小青家3月份收入a元,生活費花去了三分之一,還剩2400元,求三月份的收入。

  (七)板書設計

  一元一次方程

  1、 定義

  2、 例

  3、 練習

  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

  課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問題研究開始,主動尋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並更多地進行數學活動和互相交流.在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體會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經歷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並應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方程的作用,掌握運用方程解決簡單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建立實際問題的方程模型,透過探究活動,可以進一步體驗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係,加強數學建模思想,培養學生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本節問題的背景和表達都比較貼近生活實際,所以在探究過程中正確建立方程是主要難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弄清問題的背景,分析清楚有關數量關係,特別是找出可以作為列方程依據的主要相等關係.切實提高學生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從“課程標準”看,在前面學段中已有關於簡單方程的內容,學生已經對方程有初步的認識,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係,會解簡單的方程.即對於方程的認識已經經歷了入門階段,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基礎.但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啟發誘導,設計必要的鋪墊,讓學生在經歷過自己的努力來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體驗如何進行探究活動,而不是代替他們思考,不要過早給出答案,應鼓勵探究多種不同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探究過程活躍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其獲得更大的收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會透過移項、合併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

  3.知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

  數學思考:

  1.會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透過列方程解決問題.

  2.體會數學應用的價值.

  解決問題:

  會設未知數,並能利用問題中的相等關係列方程,對於列出的方程能用“移項”等方法來解決手機收費問題,進一步瞭解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

  情感與態度:

  透過學習,使學生更加關注生活,增強用數學的意識,從而激發其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透過列方程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採用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方式完成教學.

  教學媒體

  採用多種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觀看大螢幕)

  小明的爸爸新買了一部手機,他從電信公司瞭解到現在有兩種行動電話計費方式:用“全球通”每月收月租費50元,此外根據累計通話時按0.40元/分加收通話費;用“神州行”沒有月租,按0.60元/分收通話費.小明的爸爸不知道該怎麼辦?你們想探究這個問題嗎?誰能給出主意?

  [設計意圖:由於行動電話(手機)在我國已很普及,選擇經濟實惠的收費方式很有現實意義,以這個問題形式出現,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能很有興趣來探索這個問題.]

  二、學習新課,探究新知

  展現問題:

  小明的爸爸新買了一部手機,他從電信公司瞭解到現有兩種行動電話計費方式:

  他正為選擇哪一種方式猶豫呢?你能幫助他做出選擇嗎?

  [設計意圖:本例透過表格形式給出已知資料,先了解實際背景,類似這樣用表格表達數量關係的實際問題很多,因此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讀題能力.]

  (一)算一算:

  一個月通話200分鐘,按兩種計費方式各需交費多少元?300分鐘呢?

  通話時間,全球通,神州行

  [設計意圖:這裡用表格形式給出答案,便於學生對後面問題的分析.]

  (二)議一議:

  (1)累計通話t分鐘,用“全球通”收費多少元?

  (2)累計通話t分鐘,用“神州行”收費多少元?

  (3)對於某個通話時間,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會一樣嗎?

  [設計意圖:透過討論,先給學生感性認識,再從具體到抽象,用字母來表示,其中的相等關係便可以找到了.]

  (三)解一解:

  設累計通話t分鐘,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會一樣.

  則:

  0.6t=50+0.4t,

  移項,得0.6t-0.4t=50,

  合併,得0.2t=50,

  係數化為1,得t=250.

  由上可知,如果一個月通話250分鐘,那麼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相同.

  [設計意圖:列出方程後,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了,至此,本問題已得到初步解決,讓學生練習解方程的技能.]

  (四)想一想:

  怎樣選擇計費方式更省錢呢?(可分組交流)如果一個月內累計通話時間不足250分鐘,那麼選擇“神州行”收費少;如果一個月內累計通話時間超過250分鐘,那麼選擇“全球通”收費少.

  [設計意圖:這個選擇是開放性的,答案與通話時間有關,應根據通話時間與250分鐘的大小關係作出選擇.]

  (五)試一試:

  根據以上解題過程,你能為小明的爸爸做選擇了嗎?如果小明的爸爸活動較多,與外界的聯絡一定不少,手機使用時間肯定多於250分鐘,那麼,他應該選擇“全球通”,否則選擇“神州行”.

  [設計意圖:這個選擇是個拓展性思維問題,要根據小明爸爸業務活動的多少而定,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猜一猜:

  假如你爸爸也遇到同樣問題,請為你爸爸作出選擇?

  [設計意圖:透過類似問題的回答,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體會到數學的使用價值。]

  三、鞏固訓練,能力提升

  1.方程6x+a=12與3x+1=6的解相同,則a=()。

  A.1B.2C.3D.4

  2.某蔬菜生產基地10月份上市青菜x萬千克,11月份上市青菜是10月份的4倍還多5萬千克,那麼兩個月份共上市青菜()萬千克。

  A.3x+3B.4x+4

  C.5x+5D.6x+6

  3.一列火車長為1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透過600米隧道,從火車進入隧道算起到這列火車完全透過隧道所需時間是()秒。

  A.30B.40C.50D.60

  4.有一根竹竿和一條繩子,竹竿比繩子短2米,把繩子對摺後比竹竿短1.5米,則竹竿長()米.

  A.3B.4C.5D.6

  5.三個數的比是5∶6∶7,它們的和是198,則這三個數分別是()。

  A.33、44、55B.44、55、66

  C.55、66、77D.66、77、88

  [設計意圖:透過體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一步體會小組活動在數學中的作用。]

  四、知識回顧,歸納總結

  1.不同層次學生對本節知識認知程度(可談收穫及感受);

  2.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師生共同總結)。

  [設計意圖:結合例題的具體過程,幫助學生加深認識,培養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把所學知識進一步系統化。]

  五、佈置作業,鞏固新知

  1.基礎作業:教材84頁第4題,85頁第10題。

  2.課外探究:某學校在暑假將帶領該校“科技能手”去北京旅遊,甲旅行社說:“如果校長買全票,則其餘學生可以享受半價優惠”;乙旅行社說:“包括校長在內,全部按全票價6折優惠”;若全票價為40元.

  (1)如果學生為3人或7人時,兩個旅行社各收費多少?

  (2)學生數為多少時,兩家旅行社的收費一樣?

  [設計意圖: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效果,調整教學安排,透過課後探究,獨立思考,自我評價學習效果,使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頭腦中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熟悉利用等式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過程.

  2.透過具體的例子,歸納移項法則

  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練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數字係數),能判別解的合理性.

  教學重點

  重點是移項法則

  教學難點

  重點是移項法則

  教學流程

  1.提出問題:解方程:5x-2=8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先由學生獨立思考求解,再小組合作交流,師生共同評價分析.

  方法1:

  解:方程兩邊都加上2,得5x-2+2=8+2

  也就是5x=8+2

  合併同類項,得5x=10

  所以,x=2

  3.理性歸納、得出結論

  (讓學生透過觀察、歸納,獨立發現移項法則.)

  比較方程5x=8+2與原方程5x-2=8,可以發現,這個變形相當於

  5x-2=8 5x=8+2

  即把原方程中的-2改變符號後,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種變形叫做移項.

  教學建議:關於移項法則,不應只強調記憶,更應強調理解.學生開始時也許仍習慣於利用逆運算而不利用移項法則來求解方程,可藉助例題、練習題使相互逐步體會到移項的優越性).

  方法2;

  解:移項,得5x=8+2

  合併同類項,得5x=10

  方程兩邊都除以5,得x=2

  4.運用反思、拓展創新

  [例1]解下列方程:(1) 2x+6=1 (2) 3x+3=2x+7

  教學建議:先鼓勵學生自己嘗試求解方程,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然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例2]解方程:

  教學建議:

  ①先放手讓學生去做,學生可能採取多種方法,教學時,不要拘泥於教科書中的解法,只要學生的解法合理,就應給予鼓勵.

  ②在移項時,學生常會犯一些錯誤,如移項忘記變號等.這時,教士不要急於求成,而要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解題過程.必要時,可讓學生利用等式的性質和移項法則兩種方法解例1、例2中的方程,並將兩者加以對照,進而使學生加深對移項法則的理解,並自覺地改正錯誤.

  5.小結回顧: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與體會.師強調:移項法則.

  6.佈置作業: (略)

  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①理解一次函式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係,會根據一次函式的圖象解決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

  ②學習用函式的觀點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觀點處理區域性問題的思想。

  ③經歷方程與函式關係問題的探究過程,學習用聯絡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一次函式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係的理解。

  難點:一次函式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係的理解。

  教學設計

  導語

  前面我們學習了一次函式。實際上,一次函式是兩個變數之間符合一定關係的一種互相對應,互相依存。它與我們七年級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組有著必然的聯絡。這節課開始,我們就學著用函式的觀點去看待方程(組)與不等式,並充分利用函式圖象的直觀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組)不等式的求解問題。這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種很好的思想方法。

  注:點明學習本節內容的必要性:

  (1)函式與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有著必然的聯絡;

  (2)用函式的觀點看待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是我們學數學應該掌握的思想方法。給學生一個本節內容的大致框架。

  引入新課

  我們先來看下面的兩個問題有什麼關係:

  (1)解方程2x+20=0。

  (2)當自變數為何值時,函式y=2x+20的值為零?

  問題:

  ①對於2x+20=0和y=2x+20,從形式上看,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從問題本質上看,(1)和(2)有什麼關係?

  ③作出直線y=2x+20(建議課前作出,以免影響本節課主題),看看(1)與(2)是怎麼樣的一種關係?

  注:用具體問題作對比,幫助學生理解。

  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教科書38頁揭示:(1)與(2)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

  探討歸納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可以與解某個相應的一次函式問題相一致。你認為在一般情況下,怎樣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怎樣的一次函式問題是同一的?

  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為什麼同一?圖象上怎麼看?函式方程形式上怎麼看?)

  師生共同歸納(教科書39頁)(略)

  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理解兩個問題的同一性。

  練習鞏固

  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一次函式問題是同一個問題

  序號

  一元一次方程問題

  一次函式問題

  1、解方程3x—2=0當x為何值時,y=3x—2的值為O?

  2、解方程8x+3=0

  3、當x為何值時,y=—7x+2的值為O?

  解:(略)

  注:第4題為開放題,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如“解方程3x+5=8”與“當x為何值時,函式y=3x+5的值為8”是同一個問題等等

  2、根據下列圖象,你能說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並直接寫出相應方程的解?

  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

  由圖象可得函式關係式是y=x—1,從而得出x—1=0的解是x=1。

  注:此處練習為補充。可以幫助學生在積累了一些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形象

  瞭解。

  綜合應用

  教科書P.139例1(略)

  對於解法2,還可以拓展成:對於函式y=2x+5,當y=17時,求x的值。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

  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式與一元一次方程關係的一個直接應用。

  歸納提高

  框圖化小結:

  從數的角度看:

  求ax+b=0(a≠O)的解x為何值時y=ax+b的值為0

  從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確定直線y=ax+b與x軸的橫座標

  從數和形兩方面總結,幫助學生建立數形結合的觀念。

  佈置作業

  教科書P.145習題11.3第1、2題。

  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5

  一、活動內容:

  課本第110頁111頁 活動1和活動3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體會建模思想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數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一元一次方程和實際問題中的關係,透過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係,進行預測、判斷。

  (2)運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演練、合作探究,體會數學知識在社會活動中的運用,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增強自信心,進一步發展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的聯絡,培養學生求真的科學態度。

  三、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經歷探索具體情境的數量關係,體會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之間的數量關係會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以上重點也是難點

  3、關鍵:明確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間的關係,尋找等量關係。

  四、教具準備:

  投影儀,每人一根質地均勻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了和一個支架。

  五、教學過程:

  (一)、活動1

  一種商品售價為2.2元件,如果買100件以上超過100件部分的售價為2元/件,某人買這種商品n件,討論下面問題:

  這個人買了n件商品需要多少元?

  教師活動:

  (1)把學生每四人分成一組,進行合作學習,並參入學生中一起探究。

  (2)教師對學生在發表解法時存在的問題加以指正。 學生活動:

  (1)分組後對活動一的問題展開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並發表解法。

  解: 2.2n n100

  2.2100+2(n-100) n100

  問題轉換:

  一種商品售價為2.2元/件,如果買100件以上超過100件部分的售價為2元/件,某人買這種商品共花了n元,討論下面的問題:

  (1)這個人買這種商品多少件?

  (2)如果這個人買這種商品的件數恰是0.48n,那麼n的值是多少?

  教師活動:同上 學生活動:同上

  解:(1) n220

  100+ n220

  (2) =0.48n n=0

  100+ =0.48n n=500

  (二)、活動2:

  本活動課前佈置學生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1、準備一根質地均勻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個支架。

  2、分組:(4人一組)

  開始做下面的實驗:

  (1)把直尺的中點放在支點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在直尺兩端各放一枚棋子,這時直尺還是保持平衡嗎?

  (3)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動支點的位置,使兩邊平衡,然後記下支點到兩端距離a 和b,(不妨設較長的一邊為a)

  (4)在有兩枚棋子的一端面加一枚棋子移動支點的位置,使兩邊平衡,再記下支點到兩端的距離a和b。

  (5)在棋子多的一端繼續加棋子,並重復以上操作。根據統計記錄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以上實驗過程可以由學生填寫在預先設計的記錄表上

  實驗次數 棋子數 ab值 a與b的關係

  右 左 a b

  第1次 1 1

  第2次 1 2

  第3次 1 3

  第4次 1 4

  第n次 1 n

  根據記錄下的a、b值,探索a 與b的關係,由於目測可能有點誤差。

  根據實驗得出a、b之間關係,猜想當第n次實驗的a 和b的關係如何?a=nb(學生實驗得出學生代表發言)

  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n枚棋子,直尺的長為L,支點應在直尺的哪個位置?(提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

  此問題由學生合作解決並派代表板演並講解,教師加以指正。

  解:設支點離n枚棋子的距離為 x得:

  x+nx=L x= 答:略

  (三)、小結,由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

  (四)、作業

  1、課後瞭解實際生活中的類似活動問題,並舉出幾個例子。

  2、課本,第110頁活動2。

  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什麼是解方程,會檢驗某個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3、培養學生根據問題尋找等量關係、根據等量關係列出方程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

  2、能驗證一個數是否是一個方程的解。

  教學難點

  尋找問題中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情景誘導

  同學們: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重124t,比一頭大象體重的25倍少1t,你能計算出這頭大象的體重嗎?

  如果設大象的體重為x t,藍鯨的體重應如何表示呢?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思考並回答:25x-1=124,)我們把這個式子給它起個名字,叫一元一次方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元一次方程(板書課題),那——什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課本114頁-115頁練習前的內容,對照課本找出自學提綱裡問題的答案。

  要求:先完成得請你幫幫沒有完成的同學,不會做的同學請教會做的同學。

  二、自學指導

  學生自學課本,並完成自學提綱。老師可以先進行板書準備,再到學生中進行巡視指導,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展示歸納做準備。

  附:自學提綱:

  1、什麼是方程?請舉出1—2個例子。未知數通常用什麼表示?

  2、什麼是一元一次方程?請舉出1—2個例子。

  3、在課本“例1”中,你知道這些方程中等號兩邊各表示什麼意思嗎?

  4、什麼是方程的解?x=1和x=-1中哪一個是方程x+3=2的解?為什麼?

  5、什麼是解方程?

  三、展示歸納

  1、請有問題的同學逐個回答自學提綱中的問題,生說師寫;

  2、發動學生進行評價、補充、完善;

  3、教師根據展示情況進行必要的講解和強調。

  四、變式練習

  1、2題口答,要求說理由;其它各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做必要的板書準備後,巡迴指導,瞭解情況,再讓學生彙報結果,並請同學評價、完善,然後教師根據需要進行重點強調。

  附:變式練習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5x=0; (2) 1+3x ; (3) x2=4+x ; (4) x+y=5 ; (5)3m+2=1-m ; (6)x+2>1

  (7)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修改稿和原稿) =1

  2、請你說出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解是x=-2的一元一次方程: 。

  3、已知關於X的方程2X+3=0為一元一次方程,求k的值。

  4、練習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錢買了y本,找回4.4元,列方程是

  5、設某數為x,根據題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

  (1)某數比它的2倍小3;

  (2)某數與5的差比它的2倍少11;

  (3)把某數增加它的10%後恰為80.

  6、若x=1是方程kx-1=0的解,則k= .

  五、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還有沒有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學生進行自主小結,再由教師概括總結)。

  六、佈置作業

  課本83頁習題3.1 第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