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課文《林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文《林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文《林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理解課文,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感受大興安嶺景物的美。認識大興安嶺在祖國建設中的作用。

  2、引導學生欣賞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質樸而優美的語言。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1、感受大興安嶺那種特有的溫柔的美。

  2、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有關大興安嶺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引趣

  1、展示大興安嶺景色的課件,配樂。

  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大興安嶺)

  對,同學們都預習過這篇課文了,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或想到什麼?

  2、今天,讓我們一同學習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筆下的《林海》,看看我們的感受是不是和他的一樣呢?

  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1)初讀課文後,你知道大興安嶺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受?(親切、舒服)

  (2)文中幾次提到“親切、舒服”?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出的?請在文中標畫出來。

  學生彙報後教師肯定學生的說法並引入:同學們讀書很認真,找得很準確,作者為什麼感到親切、舒服呢?讓我們一同去體會吧。

  三、分析體會,感受真情

  1、請一個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

  問: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有幾種感受?他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呢?這種親切、舒服的感覺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彙報,教師點拔:是啊,大興安嶺的確的作者原來想象的不一樣,今天,作者置身於大興安嶺中,對大興安嶺產生了深深的喜愛之情。誰能把作者的感情讀出來?

  2、學生自己默讀第2——5自然段。並適當作旁註。

  (1)這幾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什麼景物?(嶺、林、花)

  (2)透過剛才讀課文,大興安嶺的“嶺”給你什麼感覺?(親切、舒服)作者用什麼方法描寫“嶺”的?(對比)我們從哪能體會到這種“親切、舒服”之感呢?

  教師可透過引導學生從字、詞、句上去體會。彙報後教師總結:透過學習在我們頭腦中已形成了大興安嶺和秦嶺這兩種景象請大家用簡筆畫把它們畫下來,看看誰畫得像。

  (3)展示簡筆畫。

  3、用剛才學習“嶺”的方法,自學“林、花”兩部分,看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1)自讀這兩部分內容,找找大興安嶺“林”和“花”有什麼特點,給你什麼感覺?並提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懂的問題,與大家一起討論。

  在學生討論彙報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認識、體會比喻、擬人、反問等修辭手法在這裡的好處,領會著名作家樸質的語言美。

  (2)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課件,配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2——5自然段。

  (3)教師總結:聽了同學們剛才有感情地朗讀和剛才精彩的分析,使我也和你們一樣與作者一同愛上這美麗的林海,這令人神往的興安嶺,正如大家所說:大興安嶺並不是只有它美麗的外表,它更創造著財富。誰來朗讀一下第6——7自然段?

  問:當作者看到“嶺、林、花”之後又引發了他的聯想,他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畫下並作旁註)

  指名讓學生讀出看到的和想到的。

  問:這兩者有聯絡嗎?誰能說一說。

  學生說教師引讀: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因為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誰來說說“它的美麗與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是什麼意思?它與“興國安邦”有什麼聯絡?

  學生自由交流討論。

  (4)總結:作者參觀了大興安嶺,不僅領略了它美麗的景物,還體會到它與人的關係多麼密切。它不僅讓人感到親切、舒服,還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和和支援了國家的建設。因此,人們把興安嶺與國家的興盛安定聯絡在一起,這就更讓人感到親切、舒服了。

  四、小結全文,昇華感情

  1、整篇課文作者圍繞著“親切、舒服”這條主線展開的,課文三次提到了這種感受,分別是由什麼引發的?(學生聯絡課文回答)

  2、同學們可以感覺到什麼呢?(隨著作者對大興安嶺瞭解的深入,作者這種親切、舒服之感逐漸加深,最後與國家聯絡在一起。)

  3、大家一定很喜歡這篇課文吧?那麼就請你選自己喜歡的部分試著背誦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