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那樹》優秀的教學設計

《那樹》優秀的教學設計

《那樹》優秀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深層挖掘能力,重新認識生命及人與周圍生物的關係等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在於理解老樹的命運。

  2、難點在於從老樹的命運中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圖。

  【教學設想】

  教師試圖從老樹的特點、功用入手,探究老樹的命運,進一步理解生命的意義及對都市文明與自然界共同發展等問題的深層思考。

  【教學課時及輔助教具】

  一課時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匯入 課文

  導語 :大地上最悅目的顏色是綠色,大地上站立著的最大的生命群體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許多地方的綠色正逐漸被吞噬有那麼一棵樹,他又經歷著怎樣的命運呢?讓我們一起來關注那樹的命運。

  (二)賞析文章

  1、每個都會有自己的容貌特徵、個性、經歷,每個事物也會有它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先來看看文中那樹有哪些特點?(學生齊讀第1-3段)

  提示:很久很久(破敗荒涼,遠離現代文明)

  堅固穩定(雖老但生命力旺盛,甚至被奉為神靈,人們敬畏老樹)

  2、那確是一棵老樹,他又為人類做了些什麼呢?(功用)

  提示:給行人納涼,給鳥棲身之所,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又給情侶以溫馨的感覺。

  用一個詞概括蔭庇。

  3、而就是那株世世代代長久地造福於人類的老樹又遭遇了什麼樣的命運,作者給予老樹和人類是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被伐(用電鋸、利斧及美製十字鎬等現代化的工具,還將斷根悶死在層層石子柏油之下。)

  作者的感情:對樹同情、憐憫、敬重等。對人憤恨之情溢於言表。(此處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的句子賞析品味,讀出其中的感情。)

  4、設想老樹不被醉漢撞上,是否能倖免於難?(學生稍加思考就能回答不能。因為此事只是老樹被伐的偶然因素)為什麼?

  提示學生自讀文章第58自然段。進一步挖掘老樹慘遭屠殺的必然因素(根本原因)。

  學生根據文章有關語句討論回答。可分為客觀原因(人類的急功近利和對老樹的漠視);視主觀原因(樹沒有腳,他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為人類無私奉獻是他的職責)

  學生自由朗讀第8段,體會老樹的情懷,引起學生對老樹命運的共鳴。

  5、教師小結

  老樹面對人類的屠殺,老樹無語,上帝也沉默,老樹終究沒有死復綠。設想一下,當我們的大陸都被混凝土包裹的時候,人類還會有朋友嗎?

  (三)討論啟發

  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教師用大螢幕出示有關資料。

  小結:善待生物、關愛自然、敬畏生命。

  (四)課外作業

  第8段,老樹在星空下仰望上帝,他想說什麼?

  附1:多媒體板書演示:

  特點 很久很久 堅固穩定

  功用 蔭庇

  被伐

  命運 怎樣被伐 偶然因素(直接原因)

  為什麼被伐

  必然因素(根本原因)

  啟發

  善待生物、關愛自然、敬畏生命

  附2:有關資料

  人類屬於大地,但大地不屬於人類。世界上萬物都是相互關聯的',就像血液把我們身體的各個部分連結在一起。生命之網並非人類所編織,人類不過是這個網路中的一根線,一個結。但人類可做的一切,最終會影響到這個網路,也影響到人類本身。

  確實,我們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憐憫之心,更因為它們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當它們被殺害殆盡時,人類就像最後的一塊多米諾骨牌,接著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對生活在第三世界國家大城市裡的兒童來說,他們所呼吸的空氣相當於一天吸兩包香菸。

  流行病學家戴維斯

  不論何時我傷害何種生命,我必須完全清楚是否必要,不是不可避免,我絕不幹,不論看上去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生命。農民在牧場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棵花,可是他必須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為沉浸在消遣心情裡而劃掉路旁的花朵,因為這樣做是不必要的,是對生命犯下了罪行。

  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慼與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儲存和促進生命,惡是阻礙和毀滅生命。

  阿爾伯特·施懷哲《敬畏生命之倫理學》

  對於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於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生物,然而在這方面,人類已經遭到了根本性的潰敗,這潰敗是如此地徹底,其他所有的敗壞都由此而滋生。

  米蘭·昆德拉

  青苔石上淨,細草松下軟。窗外鳥聲閒,階前虎心善。人在大自然中,原來是可以那樣的物我相親,任運自在,一幅人與自然萬物泯然無間、盡善盡美的和諧畫卷,盡收眼底,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