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翠鳥》教學設計

《翠鳥》教學設計

《翠鳥》教學設計

  一、複習引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翠鳥》這篇課文,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翠鳥的外形特點是(指名回答)顏色鮮豔、小巧玲瓏,動作上的特點是(指名回答)迅速敏捷,它給我們的總體感覺是很美,很可愛。

  這節課我們就重點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把它寫得那麼美那麼可愛的。

  二、重點學習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的段落

  1.我們先來看描寫翠鳥外形的那一段。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段,把你認為最能表現翠鳥外形特點的好詞、好句畫出來,並想一想你認為好的理由。

  (1)指名談一談。重點抓住“顏色鮮豔”這個詞來體會,並感受運用擬人、比喻表達的好處。教學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顏色非常鮮豔。頭上的羽毛是橄欖色的,並帶有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是淺綠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讓學生把這幾句話和課文上的比較一下,覺得哪個寫得更好一些。

  (2)你還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說一說理由。

  (3)帶著剛才的體會把這一段美美地讀出來。

  (指名練習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4)配樂朗讀這段,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5)藉助圖或者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試著背誦這一段。

  2.總結學法,遷移運用。

  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麼學習這段的?

  師生共同總結學法。(1)先讀課文;(2)找出好詞好句並畫下來;交流認為寫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讀;(4)練習背誦。

  3.運用總結的方法,學習描寫翠鳥動作的段落,學生交流體會。

  (1)抓住“疾飛”、“一眨眼”、“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只有......還......還......”這些重點詞語體會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2)練習朗讀,讀出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3)從那些詞語看出翠鳥的機靈?讀出小魚的機靈,突出翠鳥的機靈。

  (4)試著背一背。

  三、學習課文最後兩段

  課文最後兩段除了告訴我們要愛護翠鳥,和鳥類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達了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體現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並把它讀出來。學生找句子並有感情地朗讀。

  四、回顧全文

  課文學完了,誰能說一說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那麼美那麼可愛的?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寫法:1、抓住事物的特點;2、仔細觀察,按一定順序寫;3、運用比喻、擬人等生動的表達方式。

  五、讀寫結合:(任選一題)

  a)用連續的動詞寫幾句話。

  b)仿照《翠鳥》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六、課外實踐:收集有關鳥類的圖片和資料,辦一期以鳥類為主題的手抄報、板報。

  七、板書設計:

  外形:顏色鮮豔小巧玲瓏

  疾飛......一眨眼......

  翠鳥

  動作:蹬開......像箭一樣...叼起...貼著

  只有......還......還

  反思

  我這節課設計的大體思路是:在識字寫字,閱讀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遷移運用。第二課時,重點例說《翠鳥》的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舉一反三。抓住重點詞語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得那麼美那麼可愛的,然後再把體會到的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最後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經過如此的準備之後,我走上了講臺。但是課後的感覺是除了完成了既定的目標之外,沒有別的,只覺得課是那麼的平淡、無味。經過學部領導和同年組的老師的評課之後,我的這份感覺逐漸清晰起來。找到了這節課平淡無味的原因:

  一、教師重點講解第一自然段,目的是讓學生舉一反三,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去自學後面的部分。實際上是制約了學生的獨特學習方式,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他們可以採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以採用畫圖來理解課文,可以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各顯神通......又何必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一二一,齊步走”呢?

  二、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在我的這節課上重視了抓住重點詞,品味語言,學生談感受,體會得也很到位。但是顧此失彼,讀得又不深入。沒有明確品味語言的目的。透過這次講課,我明白了,品味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字,讀也是為理解文字服務的。理解到位了,才能讀出感情,才能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的設計太求全求完整,這一節課,既讀又寫,時間上顯得緊一些,所以讀的不充分,讀的不到位。讀寫結合在時間的劃分上是不定的,不一定一說讀寫結合,當堂就得寫,但是閱讀一定是為寫服務的。在這一課學完之後,也可以是拋磚引玉拿出另一篇文章放給學生,這一篇文章可能是與剛才學的文章是表達相似的,也可能是選材相似的,也可能理解的方法是相同的......讓學生把學到的運用於另一篇文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