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課文《美麗的丹頂鶴》的教學設計

課文《美麗的丹頂鶴》的教學設計

課文《美麗的丹頂鶴》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體會丹頂鶴的美麗,懂得要保護丹頂鶴。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感受丹頂鶴的美麗。

  教學準備:

  多媒體、錄音、頭飾等

  教學過程 :

  一、匯入 新課,揭示目標。

  昨天我們已經初步讀了課文《美麗的丹頂鶴》,透過昨天的學習,你們知道些什麼?今天這堂語文課,你們還想學些什麼呢?

  (丹頂鶴到底美在哪兒呢?丹頂鶴在黃海之濱是這樣生活的?我想把課文讀得很好聽;我還先把課文背下來……)

  教師相機揭示本課時教學目標 。

  二、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要求:輕輕地把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讀一讀,邊讀邊想: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丹頂鶴很美麗?用“——”畫出來。

  2、學生讀後回答。

  三、二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生組成四人小組練習朗讀二、三自然段,要求人人讀,人人品,讀出丹頂鶴的美麗,讀後派代表讀給大家聽。

  2、指名讀句子,讀中感悟。

  (1)“羽毛美”部分。

  A、指名讀,品讀。

  B、你覺得這一段話寫出了丹頂鶴的什麼美麗?板書:羽毛美

  C、師板貼“丹頂鶴”圖,誰能上臺來指著圖把丹頂鶴美麗的羽毛說一說?(丹頂鶴穿著一件潔白的連衣裙,脖子和翅膀邊上還鑲著一道道黑邊,頭上戴著一頂小紅帽,真美呀!)

  多媒體顯示比喻句,齊讀。

  D、學到這裡你知道丹頂鶴的“丹”是什麼意思了嗎?我們丹陽的“丹”是什麼意思?

  有感情地齊讀第二自然段一、二兩句。

  (2)“體形美”部分。

  指名讀、加動作朗讀突出“三長”,齊讀。板書:體形美

  (3)“姿態美”部分。

  A、指名讀、品讀、齊讀。板書:姿態美

  B、請學生上臺,看圖說說哪隻丹頂鶴在引吭高歌?哪隻在展翅飛翔?並動作演示。

  指圖引說:你看,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麼——高雅。

  C、想象說話練習:丹頂鶴會飛向哪裡?會唱些什麼呢?

  D、學生練習動作朗讀。

  (4)“傳說美”部分。

  師:丹頂鶴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A、齊讀,板書:傳說美

  B、學生說說所見所聞中丹頂鶴和神仙在一起的情景。

  師:你們看,丹頂鶴圍繞在神仙的周圍……所以它又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丹頂鶴”。

  四、多種形式,指導背誦

  1、學生藉助圖和動作先自己練習背誦。

  2、指名背誦,(看圖背誦,動作背誦)

  3、生戴頭飾齊背誦。

  五、觀看錄影,練習說話。

  1、師:丹頂鶴除了羽毛美、姿態美、體形美、傳說美外,它們的生活也很美。播放丹頂鶴生活情景的錄影資料。

  2、學生看完錄影後練習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真是————”說話。

  六、故事激情,總結延伸。

  師:學到這裡老師不禁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有這樣一個可敬的女大學生,她為了挽救一隻受傷的丹頂鶴,自己卻掉進沼澤地裡獻出了年僅二十幾歲是生命,人們懷念她,敬愛她,就連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也常常在她的墓碑前縈繞、鳴唱……

  (多媒體播放錄影:丹頂鶴在墓碑前自由飛翔的情景並配唱歌曲《丹頂鶴的故事》)

  師:這麼美的丹頂鶴,這麼美的課文,還有這麼美的故事,你們想不想回家說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這就是老師留給你們的作業 。

  [自我評價]

  本課時我採用了讀中感悟的辦法來進行教學,效果較好。

  1、自讀。新授開始我就讓學生自由地進行朗讀,使學生邊讀邊想,在讀中感受丹頂鶴的美麗。

  2、小組交流讀。這是課堂教學中較活躍的語感實踐活動,也是重要的資訊傳遞形式。學生透過交流,把自己讀思過程中對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表達出來,並在交流中相互啟發、補充,為他們創造了自我表現的機會,使他們在主動感知、愉快獲取中體味到成功的愉悅。

  3、品讀。就是鼓勵學生感受語言文字,讓學生讀出滋味,讀出情趣來,並以思促讀、讀思結合,使學生在讀中悟、悟中品、品中讀的環節中受益。這節課中大致有兩中品讀方法:一是四人小組讀中品,二是指名學生讀時品。

  在整個讀的過程中我都注意引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來讀、來感悟。每一個讀的環節都是先啟發學生自讀彙報,教師點撥激勵後再讀,個別讀後再引導齊讀,並注意調動全體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從自讀體會,到齊讀感悟、從感知到理解到內化,指導學生由讀懂到讀出感情,一步一步實施目標,學生主題、教師主導作用在訓練過程中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