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課文《臺階》教學設計

課文《臺階》教學設計

課文《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改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

  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瞭解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教學重點】

  父親的形象特點及其意義。

  透過故事情節展示人物的寫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新課匯入】

  一、整體感知

  回憶性的記人文章,總會有一根線索貫穿始終,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標題和開頭第一句話告訴我,這篇文章的是圍繞什麼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

  二、那麼課文圍繞“臺階”寫了哪些事?

  (從小說情節展開的四要素來分析)課件

  三、問題研討(結合上表)

  1、課文圍繞“臺階”所寫的這些事,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東西,那就是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對,就是因為“我們家的臺階低”。而在“我”的家鄉,鄉鄰們常認為:“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很羨慕別人家的高臺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既然父親一生的願望就是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為什麼文章不就造新屋來詳寫,而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這篇小說題為“臺階”,先在老屋上用了那麼多筆墨做文章,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挑水時閃了腰,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第三,寫“我”在青石板上跳上跳下,表明當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經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造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上的`坐姿,也是寫臺階之低。

  3、父親是怎樣造起新屋的?(準備造屋)

  細節刻畫。冬天砍柴賣柴,不知道他賣了多少錢,只知道“一個冬天下來,破草鞋堆得超過了臺階”。這是個細節描寫,用父親穿破的草鞋的數量來說明父親冬天為建造新房的辛苦。

  4、在造新屋時,作者對父親作了怎樣的描寫?(課件)

  造臺階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父親個性、人品、精神包括思想情感的一種寄託的印證。

  5、新屋造好後,父親怎麼樣了?

  不自在──放鞭炮時的描寫;(21段)打招呼不自在(27段)

  身體垮了──抬石板時“他的一隻手按著腰”;挑水時“腰閃了”(28段)

  “若有所失”──勞動人民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

  你如何理解本文的“文眼”?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這是父親建造新屋最根本的原因。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他對地位的要求,就是他對尊重的要求。“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著,準備著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他希望透過改建房屋、砌高臺階來改變自己的地位,獲得別人的尊重。因此他花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不怕千辛萬苦,起早摸黑,就是為了要贏得別人的尊重。

  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

  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有感情的談一談,說說使你感動的原因。(體現父親的什麼特點)

  從幾個方面把握:立下造屋目標,併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建成新屋的喜悅、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小結父親的形象特點。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五、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