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二年級《算得對嗎》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56頁《算得對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現實情境探索加、減法驗算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體會驗算的必要性和認真計算習慣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有錯就改的好品質,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加、減法驗算的方法。
難點:體會驗算的必要性,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有錯就改的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 複習舊知
師:課前讓同學們計算這幾道題,都算了嗎?(螢幕出示:614-297;198+726;328+584;900-248)誰來彙報一下?在計算時,應注意什麼?
二、 情境展現,看圖說話。
課件出示教材第56頁主題圖。
圖中淘氣和笑笑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他們遇到了什麼問題?你能完整地說一說嗎。
淘氣產生了疑問“256元?對嗎?”
二、自主嘗試,共同探究。
1、“應付多少元?售貨阿姨算得對不對?”
指名說說應付多少元,要怎麼計算,指名板演。
118+138=256(元)(豎式略)
答:應付256元
集體訂正,這位同學算得對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四人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
師及時肯定。嗯,大家說得對,老師也認為他算得對。剛才同學們這些驗證結果是否正確的方法,就是驗算,驗算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錯誤。
小結驗算加法的方法:(課件出示笑笑和淘氣的驗算方法)一是交換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二是用減法再算一遍。(強調驗算的方法不止這兩種,只要演算法合理都可以作為驗算的途徑)
2、付給售貨員阿姨300元,找回44元,對嗎?
教師:剛才我們透過驗算證明買這兩套書一共要用256元,那付給售貨員阿姨300元,找回44元,對嗎?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辦法獨立完成,指名彙報。
好,大家驗算得都對。
小結驗算減法的`方法:(課件出示)一是交換減數和差的位置再算一遍,二是用加法再算一遍。
3、 看書再學習。
翻開課本第56頁,剛才我們學習的就是這一頁的內容,請你們再看一看,把空位都填上。滲透驗算必要性的教育。
4、 試一試
關於加、減法的驗算就是我們這節課重點要研究的內容,你們明白了嗎?我們來試一下吧。
(課件出示)教材第56頁下方的計算並驗算。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集體訂正。
過渡:嗯,看來同學們學得還不錯,那老師就出些題來考考你們。
三、鞏固新知,實際運用。
課件出示練一練第1、2題。
第1題:
看圖,指名說說有什麼數學資訊。
學生獨立完成。
鞏固驗算加法的方法,滲透驗算必要性的教育。
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著重鞏固驗算減法的方法。
投影學生中出錯的題,與學生一起分析錯在哪裡,並更正。
討論“有什麼方法能減少計算錯誤的產生?”
(計算時要認真;多驗算可以減少計算的錯誤;記得在橫式上寫得數;計算時不要忘記進位和退位。)
教師小結:說得好,要想算得對,就得認真算,多驗算,並注重細節問題。
四、課堂小結,課外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