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語文下冊《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美詞句並積累。

  過程與方法:

  蒐集資料、思考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裡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裡去看一看、遊一遊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

  2、解題,瞭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遊記散文,選自於《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

  (三)根據“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遊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1)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讓學生找出地點變換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說白雲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裡,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五)拓展訓練

  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徵。

四年級語文下冊《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2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絡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裡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2.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教學準備:蒐集天山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跟隨葉聖陶先生到金華的雙龍洞走了一轉,今節課,我們將來到西部,新疆的天山。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度語。用波浪線劃出今節課的學習內容。

  2、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結構,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在文中找出有關地點變換的句子,用“——”劃出來。

  3、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二、新授

  (一)、第1自然段總寫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 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主要寫了什麼景物?

  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讀了後,你覺得天山怎麼樣?

  3、指名讀。

  師: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景物?

  師:雪峰、雪水和溪流有什麼特點呢?作者用什麼修辭手法把這些景物描寫出來的?

  師:你們覺得哪些比喻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劃出比喻句。

  師出示比喻句。說說把什麼比作什麼,指句讀,齊讀。

  師:的確,生動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見的景物變得栩栩如生,讓讀者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除了比喻,這一段話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去欣賞?

  (三)、這篇課文其餘各段中都有很多寫得生動的地方值得我們探究。現在小組合作探究。等一下與大家交流。(出示學習方法,1、作者在第3、4自然段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3、劃出好詞好句。

  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你覺得這裡的天山又怎樣?

  師:作者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比喻)

  2、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3、天山的水給天山增添了無限生機,樹是那麼的密,花是那樣的綿延,要是讓你用一個字來概括七月天山的特點,你會用哪個字呢?(美)所以作者不由得發出讚歎?

  1、這句話是什麼句?怎樣改成陳述句?這句話強調節了什麼。

  (四)、概括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

  三、總結寫作方法:這單元裡我們跟隨作者們來到了相看兩不厭的----敬亭山,白銀一般的----洞庭湖,風景舊曾諳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著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聲異的石鐘乳和石筍的-----雙龍洞,有著奇異風光的——天山,我們發現,我們的祖國可真是----美!”有空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暢遊大自然,並學課文的作者把看到的景物寫來。要注意:⑴ 講究寫景的順序。 ⑵ 抓住景物的特徵,展開細膩的描寫。(3)運用比喻、誇張、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四、作業:

  1、填空。

  2、請把你喜歡的優美語句找出來,並抄寫在摘抄部上。

  板書:

  進入天山:雪峰、雪水、溪流

  七月的天山 再往裡走:密林

  走進天山深處:野花

  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遊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後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讚美之情。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圍繞“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用優美的語言表情達意的”進行自主研讀和交流。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詞彙的豐富,風景的優美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講課時,我著重引導學生欣賞句子“在輕輕盪漾著的溪流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要求學生合理運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對身邊熟悉的景物進行仿寫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