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七年級政治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七年級政治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七年級政治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政治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本單元地位: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的生活範圍逐漸擴充套件,其交往的物件也逐漸從侷限於家庭和學校範圍向更廣闊的社會公共領域擴張,這也就意味著學生開始日益頻繁地接觸社會公共生活。面對著社會公共生活,每個具有自身獨特個性的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認識,並進而會採取不同的方式去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為避免上述原因導致的各行其是最終引起社會生活陷於混亂,就必須在一定的價值觀念的基礎之上確定相應的社會公共生活的規則體系,並以之規範人們的行為,從而實現公共生活秩序與個人充分自由發展二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在所有的公共行為規則中,法律是一種特殊而又必不可少的行為規則,它與社會公共生活秩序密切相關,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應當自覺地以法律這種特殊的行為規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並同時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複習重點:

  1、理解公共生活:每個人在公共生活中有不同個角色或身份,從身邊小事做起,對自己負責;需要具備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要盲目從眾。2、社會公共生活需要共同規則:共同規則有有形(法律、法規、紀律等)和無形(道德、倫理規則等)兩類。

  3、我們要遵守公共生活規則: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學法、守法、懂法、用法,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為。

  4、法律是特殊的社會規則:違反法律會將依受到法強制矯正;法律是各類規則中最低準則;違法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5、法律的特點:法律是唯一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則(創制);法律對全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效力);法律透過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保障);法律的目的不在懲罰,而在於關懷和保障(目的)。

  6、法律就在我們身邊:社會的安定和和諧離不開法律;法律是使人際關係得以和諧的調節器;法律調整人們之間利益關係。

  7、用法律維護權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涉及到法律問題;法律是維護權益的最強有力的.救助手段(調解、和解、訴訟、仲裁等)。

  透過本課教學,發展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獨立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

  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社會角色,而基於不同的社會角色就應當承擔各自相應的責任。能夠關注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從眾現象並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在瞭解個人與社會關係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瞭解規則對於社會公共生活所具有的意義。

  二、教材分析

  1.邏輯分析

  馬克思主義認為,個人生活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社會公共生活。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對社會公共生活的認知與適應。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交往面的逐漸擴充套件,學生已經步入其社會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能否學會正確看待社會公共生活,以及能否適應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尤其是法律規則,對於學生的社會化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從內容結構上來說,本課著重教育學生正確看待社會公共生活,以及正確看待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規則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從而形成自覺承擔社會責任,認真遵守公共規則的價值取向。

  2.內容分析

  本課共分兩站。

  第一站:理解公共生活。

  主要目標在於教育學生全面正確地看待社會公共生活。 個人要能夠順利地融入社會公共生活, 首先就應當認真看待個人在公共生活中所擔負的責任——不同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具有不同的社會角色,而每一個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又同時具有多種社會角色,並因其自身的不同角色而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承擔責任在某種程度上對個人而言是一種代價和付出,從而需要個人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期能夠戰勝自我的惰性和對不正當利益的追求。

  第二站:學會遵守規則。

  主要目標在於使學生認識到規則對於社會公共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從而初步形成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的規則意識。

  就規則本身而言,主要有無形的道德規則和有形的法律規則兩種。這兩種規則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在社會生活中共同發揮著調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作用。人們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生活的規則,使服從公共生活的規則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只有這樣,生活才能夠更和諧、更完美。

  第八課 法律是特殊的規則

  一、教學目標

  透過有關法律規則內容的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使其初步形成對社會現象及個人行為進行法律評價的意識,同時在瞭解法律作用的基礎上形成自覺守法的意識。

  透過講授關於法律規則特徵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形成對法律規則與其他行為規則的辨別能力;進一步形成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自尊遵守法律規則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形成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自身行為的能力。

  透過本課相關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的社會規則以及法律的其他顯著特徵;瞭解我國法律在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秩序、維護個人生活正常進行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瞭解自覺遵守法律規則的重要意義。

  二、教材分析

  1.邏輯分析

  維護公共生活的和諧離不開一定的規則,不同的規則共同組成了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有機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道德、倫理、法律等各種規則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與其它行為規則相比較而言,法律規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則,這種特殊性最主要就體現在法律是一種具有國家強制力作為保障的社會規則,並因為這種國家強制力作為保障的特點而衍生出與其他行為規則相比較而言所具有的明顯不同點。正是法律規則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其在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方面具有的獨特作用,而且這種作用是其他行為規則所無法取代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當重視法律規則的作用,進而自覺遵守法律規則。

  2.內容分析

  本課共分兩站

  第一站:認識法律規則。

  主要目標在於教育學生初步認識法律規則。為保障社會秩序的正常,客觀上就要求存在一定的規則。在社會生活中,規範公共生活秩序的規則是多種多樣的,包括了道德規則、倫理規則、法律規則等多方面。這些規則相互協調、相互補充,形成了維持公共生活秩序的規則體系。在這個規則體系中,道德規則、倫理規則等規則都發揮著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規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行為規則,但這種特殊的行為規則在公共生活中同樣不可或缺。與其他在公共生活中發揮作用的行為規則相比較而言,法律規則最特殊的地方就在於它是一種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規則。

  第二站:遵守法律規則。

  主要目標在於使學生在進一步瞭解法律規則特點的基礎上,認識到法律規則在維護社會秩序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增強自覺遵守法律規則的意識。

  第九課 法律與生活

  一、教學目標

  透過對法律與生活關係相關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形成自覺遵守法律規則的意識。透過關於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透過本課內容的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相關社會現象進行法律分析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形成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透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法律的基本分類,瞭解法律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基本方式。

  二、教材分析

  1.邏輯分析

  就本單元在整個課程設定中的作用來看,其主要目的在於教育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到法律規則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並初步形成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公共生活秩序以及個人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從邏輯上來說,在前兩課教學已經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公共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維持社會穩定與和諧的特殊規則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分析法律規則的作用在個人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就成為了必然要求,本課的主要作用就在於解決這個問題。從內容上說,本課主要涵蓋了兩個方面:一是法律透過對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和利益劃分進行調節以建立正常的社會秩序;二是法律的上述作用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2.內容分析

  本課共分兩站:

  第一站:法律就在身邊。

  主要目標在於讓學生了解到法律發揮作用的途徑。從法律發揮作用的途徑上來說,主要是透過規定法律關係主體的相關權利與義務,進而對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法律關係進行調節。

  第二站:用法律維護權益。

  本課前一站主要介紹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的途徑,而本站則主要透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教育學生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