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第7單元   條形統計圖

  第3課時  條形統計圖(3)

  【教學內容】:教材第98頁例3。

  【教學目標】:

  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完成1格代表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製作,並能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重點難點】:

  重、難點:理解1格代表5個單位,並能完成用1格代表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製作。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學們,咱們班誰的家裡有車?(家裡有車的學生舉手,瞭解學生家裡有車的情況)

  2.這麼多同學家裡有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車輛越來越多(課件播放2分鐘),你們看,道路上有轎車、麵包車、客車、貨車,它們各開過多少輛呢?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用什麼方法來統計開過的四種機動車的數量?(提示學生:車很多,開得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計,最好是能分工合作)

  二、互動新授

  小組內分工,分發記錄單。

  小組介紹統計的方法,得出哪一種統計方法比較好。(正字統計法)  2.播放車輛來往情況(速度較慢),各小組記錄汽車數量。(有用數數的`方法,有用寫正字的方法,有用做記號的方法……)

  投影小組記錄單(核對資料)。

  (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4.剛才我們把各種車的數量記錄下來,這個過程叫什麼?

  三、探索方法

  1.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很方便地看出每種機動車的數量。如果想形象地看出誰最多,誰最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引導學生畫條形圖)糎J3mm

  2.製作條形統計圖。

  (1)電腦出示。

  (2)學生試畫統計圖,產生矛盾。(1格代表1輛,格子太少,1格代表2輛,也不行……)

  (3)小組討論怎樣畫統計圖。

  (4)分小組彙報。(引導學生明確當資料比較大的時候,可以用1格代表5輛車的製作方法)

  形成矛盾衝突,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解決矛盾的策略。

  (5)學生獨立繪製條形統計圖(教材第98頁)。

  3.展示學生的統計圖,進行訂正和分析。

  (1)評價、訂正統計圖。

  (2)看圖分析,大家從圖中知道了什麼?

  (完成教材第98頁第(1)~(3)題)

  (3)討論:20分鐘後,來的第一輛機動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為什麼?

  4.學習小結。

  由於資料比較大,用1格代表5輛的方法比用1格代表1輛或2輛更清楚,更適合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如果碰到更大的資料,還可以用1格代表10或20,甚至更大的數。

  四、實踐應用

  1.教材第9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小組內交流完成後面的問題。

  2.教材“練習十九”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小組內互相交流檢查。

  (2)小組交流完成第(1)~(3)題後,討論第(4)題的三個問題,然後獨立完成統計圖。

  3.教材“練習十九”第6、7題。

  小組討論交流,先確定1格代表多少,然後完成統計圖,並交流完成後面的問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