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教學設計範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教學設計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能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能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教學準備:

  蒐集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小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興趣。

  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認識他是誰嗎?(播放課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蘋果的偶然落地引發了牛頓的思索,經過反覆研究,他終於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古今中外有很多這樣的科學家,你覺得他們是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呢?(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刻苦鑽研)

  二、直奔重難點,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認真讀這段話,你能讀懂這段話的意思嗎?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2、學生質疑,相機解決疑問。

  “司空見慣”是什麼意思?“追根求源”是什麼意思?這段話中的“?”指什麼?“!”指什麼?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3、科學家們把“?”拉直變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難怪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這句話,齊讀)

  三、學習三個具體事例

  1、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為了證明這個觀點,舉了三個真實的事例,指名3—5自然段,思考者具體寫了哪三件事。指名回答。

  2、默讀3—5自然段,自學批畫:每個事例中“司空見慣的現象”是什麼?“?”是什麼?“!”是什麼?每個科學家是這樣把“?”拉直變成“!”的?

  ①自學批畫

  ②小組交流討論

  ③全班彙報,教師相機指導朗讀關鍵語句。

  3、這三位科學家把“?”拉直變成“!”的過程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指名回答。教師小結:只有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反覆研究才能解決問題,發現真理。所以說“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是的眼珠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為什麼這幾位科學家能夠從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呢?

  1、出示: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2、你讀懂這句話的意思了嗎?指名談體會。

  3、句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能夠調換順序嗎?為什麼?

  4、齊讀這句話,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五、總結,匯入下節課內容

  科學發展史上,像這樣的事豈止三個,還有哪些事例能夠證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呢?課後蒐集有關故事。這些真實的事例能夠給我們哪些啟示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第二課時

  一、交流課外蒐集的有關科學故事

  二、匯入新課,學習最後兩個自然段

  1、在科學史上,這麼多這樣的真實事例說明了什麼?能夠給我們哪些啟示呢?自由讀7、8自然段,畫出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可以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2、自由發表自己的感受,重點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見微知著”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麼聯絡?)

  ②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有準備的人”指的是什麼樣的人?“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3、總結:“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三、總結寫法,知識遷移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嗎?課文先寫了什麼?後寫了什麼?(先提出觀點,然後用具體的事實說明道理,最後寫得到的啟示)

  2、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為例,如果讓你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來證明這個觀點,你打算怎樣寫?口頭表述,評價。

  3、你覺得還有哪些觀點可以用我們熟知的事例來證明?拓寬學生思路。

  4、自己確定一個正確的觀點,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的事例證明這個觀點。獨立練筆,形成文字。

  5、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小練筆,注意正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