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課文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課文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課文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課文借一個寧可相信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用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課文分兩層,先陳述這個人從量尺碼準備買鞋到後來“遂不得履”的全過程;然後用簡單的對話點明他沒買到鞋的原因。前後兩部分的內在聯絡都很緊密。用對話來作為點睛之筆,用人物自己的話來點明寓意,引發思考。

  教學目的要求:

  基礎知識: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基本技能: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思想教育:教育學生做事不能過分拘泥於形式,要注重實際。

  教學的重點:

  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教學難點:

  除了繼續瞭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是學習本課難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背誦古詩、詞、文言文。進行南北對抗賽,講解規則。

  一、匯入新課

  1、上學期我們學過兩篇文言文,同學們還記得是什麼嗎?

  (《學弈》《兩小兒辨日》)

  學了這兩篇文言文,你們有什麼收穫?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它不但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讓人能體味到其中的含蓄與幽默。

  2、今天我們就要再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鄭人賣履》。

  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文

  (一)讀準課文,整體感知

  1 課文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同學們再來讀一讀,把字音讀準,把握不準的標出來。

  板書:讀準

  2 學生自由讀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準的字的讀音。聽他讀的和你讀的有什麼不同?

  指名讀正音(吾wú 寧nìng 度duó 度dù)

  再指名讀

  提示:有個字出現了3次,兩個讀音。你知道是什麼嗎?(度duó——量長短;度dù——尺碼)為什麼?(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時解決)

  齊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讀懂理解

  1 過渡:看來同學們已經能夠正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了,下面讓我們仔細地讀課文。同學們先想一想有什麼好的辦法,能讀懂了這個文言文的小故事?

  板書:讀懂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1)結合註釋;

  2)運用所學;

  3)反覆朗讀;

  4)聯絡全文;

  ……

  2 下面同學們就先自己運用這些方法學習學習,難理解的地方標出來,然後小組交流解決。

  (1)學生自學

  (2)小組交流

  3 把你們小組有爭議的地方提出來,咱們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他站起來發言時同學們要仔細地聽,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來給以補充、甚至談出你的不同的見解。

  哪個小組在理解的時候解決了這個問題?

  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點研究。

  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1)何不試之以足?(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鞋呢?)

  (2)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賣一雙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時,忘記拿量好的尺碼。)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說:“我忘記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到他趕回來時,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買成。)

  (4)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解決爭議的過程,透過思維的碰撞引導學生小結運用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爭議解決了後)

  4 剛才透過讀你解決了字同、音不同的問題了嗎?

  小結:看來深入得讀就能解決問題!

  5 哪個小組願意來講講這個故事,其他小組仔細得聽,看他們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樣?

  (1)不一樣。談出來

  (2)一樣。再請同學講一講。

  6 讀書明理

  (1)最終這個鄭國人也沒有買到鞋,為什麼沒有買到?你們還想說些什麼?

  (做事不能過分拘泥於形式,要注重實際。)

  (2)老師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他回來沒有買到鞋,就有人說他,如果這個人早些告訴他不就買到鞋了?

  引發學生思考看法學生再討論

  小結:可見這個人真是“固執至極”別人勸也聽不進去。看來文言文,用字不多,卻能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璣”(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