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最後一片葉子》教學設計範文

《最後一片葉子》教學設計

《最後一片葉子》教學設計範文

  篇一:《最後一片葉子》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想

  《最後一片葉子》作為歐·亨利的代表作,充分體現了這位“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創作特色。文中作者著力挖掘和讚美小人物的偉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們嚮往人性世界的美好願望。學習本文應引導學生在二個方面有所收穫:一是感受文中透過任務言行所傳達的人性光芒,在思想上進一步激起對真善美的嚮往與追求;二是鑑賞作品的藝術特色,在精神上獲得審美愉悅與享受。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識記生字詞及有關歐?亨利和《最後一片葉子》的文學常識;

  2、能夠剖析貝爾曼這一典型的藝術形象;

  3、學會愛的表達。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運用劃線技術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博愛情懷。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繼續進行劃線技術練習。

  2、指導學生學會合作探究學習。

  四、重點、難點

  1、透過人物形象的賞析,感受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博愛情懷。

  2、學會在生活中表達愛。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歌曲《愛的奉獻》匯入,今天咱們來學習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為我們撰寫的關於《愛的奉獻》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進行學法指導

  進行劃線技術、合作討論學習的指導

  (四)自主學習

  初讀:生自由讀課文

  1、要求:運用劃線技術,藉助工具書和課本下的註釋解決生字詞和文學常識,並識記生字詞和文學常識。

  2、教師預設重點知識:

  (1)生字詞

  萵苣(wōjù) 自詡(xù) 邋遢(lātà)

  瘟(wēn)神動彈(dnɡ?tɑn)

  【橫行無忌】行動蠻橫,毫無顧忌地做壞事。

  【時興】一向流行。

  【冷嗖嗖】形容很冷。一般寫作“冷颼颼”。

  【破敗】殘破。

  【解饞】在食慾上得到滿足(多指吃到想吃到的食物)。

  【弱不經風】形容身體虛弱,連風吹都禁不住。一般寫作“弱不禁風”。

  【虧空】支出超過收入,因而欠人財物。課文中指人的精力不足。

  【巴不住】口頭語,迫切盼望。又作“巴不得”。

  【夠嗆】十分厲害;夠受的。

  【孤寂】孤獨寂寞。

  【鬼使神差】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樣,形容意外地發生某種湊巧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種意想不到的事。也說“神差鬼使”。

  【傾瀉】(大量的水)很快地從高處流下。

  (2)文學常識

  歐?亨利是美國傑出的短篇小說作家。他和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都以短篇小說聞名於世。世稱他們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他的代表作還有《警察和讚美詩》、《麥琪的禮物》等。他以新穎的構思、詼諧的語言、懸念突變的手法表現了二十世紀初期的美國社會,他的作品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書”。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一篇短篇小說《最後一片葉子》。

  3、同桌互相檢測識記情況。

  (五)合作探究,質疑解惑

  再讀:生帶著問題速讀、跳讀

  1、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並看看他們有何遭遇。(3分鐘)

  2、問題細化並探究:

  (1)文中主要人物有誰?命運變化最大的兩個人物是誰?有何變化?

  明確:

  喬安西(死---生)

  貝爾曼(生---死)

  休易(無微不至關愛朋友)

  (2)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天翻地覆的變化?

  明確:

  “最後一片葉子”

  (3)誰能根據剛才我們的初步歸納概述一下小說情節?

  明確:

  貝爾曼老頭用生命畫了最後一片葉子,激發了喬安西求生的信念,使喬安西轉危為安。

  (4)在這一事件中做出最大犧牲、最為感人的是哪一個人物?

  明確:

  貝爾曼

  (5)分析貝爾曼形象(小組討論從文中找出描寫貝爾曼形象的語句,並概括他的形象) 明確:

  相貌醜陋、畫技平凡、語言粗魯、脾氣暴躁

  (6)課文說最後一片葉子是他的傑作,這樣的人能創作出驚人的傑作嗎,那片葉子算傑作嗎?如果算,為什麼?(討論)

  明確:

  是傑作,因為葉子中蘊含著貝爾曼的藝術、生命,善心和愛心。

  (7)這個鮮明的對比能讓我們明白什麼道理?

  明確:

  偉大出自平凡

  (8)誰是本文的主人公?

  明確:

  貝爾曼。能表現出小說主題。即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博愛情懷。

  (六)拓展延伸,鞏固提升

  1、寫一寫:(5分鐘)

  學了本文後,你會在生活中如何表達愛?

  2、課上展示

  (七)歸納總結

  1、先讓學生談收穫: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何收穫?

  2、師總結並出示板書:

  一個平凡普通的老人為我們創作了一幅愛的傑作,為我們譜寫了一曲《愛的奉獻》,願同學們在學了本文後能學會愛人,因為“愛人者人恆愛之”。同時用你那善於發現愛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愛。

  附:板書設計

  最後一片葉子

  歐?亨利

  (八)課堂達標:

  1、關於《最後一片葉子》分析錯誤的有:( D )

  A. 作者安排休易、喬安西和貝爾曼同住一樓,同是窮畫家。共同的境遇、頻繁的交往使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就為貝爾曼畫“傑作”打下了情感基礎。

  B. 小說重點表現的是:貼在牆上的“最後一片葉子”的作用與意義,這是小說的主旨所在。

  C. 小說情節並不複雜,但由於作者巧妙地運用了鋪墊法,使得結尾初看令人意外,因變幻莫測,始料未及而使讀者心靈受到震撼。

  D. 小說著墨最多的是休易和喬安西,因此她們才是小說的主人公。

  2.貝爾曼在風雨之夜畫畫的場面採用了側面/間接描寫的手法,這樣處理的好處是(含蓄、凝練,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3.歐·亨利小說的結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人們常常稱這樣的結尾是(“歐·亨利式結尾”。)

  (九)、佈置作業:

  這篇小說最成功之處就是描寫了一種人與人互相之間的關懷幫助,《如果喬安西是我的朋友》,我們會怎麼做?

  (十)、課後反思

  (十一)、名著推薦閱讀:《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讚美詩》

  篇二:《最後一片葉子》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主題,使學生感悟希望對於生活的意義,培養學生積極對待苦難的精神。

  2、 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讓學生體會小說構思的巧妙,提高學生小說鑑賞能力和作文構思水平。

  3、 欣賞幽默的小說語言藝術,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把握主題;體會構思。

  2、難點:能夠在幾個不同小說中找到相似的精神傾向;揣摩瓊西在得知這一片葉子的真相以後的心理活動。

  三、課 型:新授

  四、教學方法:課內導讀。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七、教學步驟

  (一)導言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生命,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但你們是否思考過生命的意義?假如你在世上只有最後三天時間了,你將怎樣安排這三天?愛情和死亡是文學的兩大主題,古今中外的許多作家都深刻地思考過死亡問題,其本質就是生命問題。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在他的著名的散文《我與地壇》裡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過之後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麼可怕。比如你起早熬黑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鬆一點?並且慶幸並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我最喜歡的作家。他生於北京,22歲時雙腿癱瘓,從此靠輪椅行走。近年,他的'病情惡化,每三天要到醫院去洗一次血,一根管子把血流出來,另一根管子把洗乾淨了的血輸進去。所以,有一次記者問他的工作,他說,我的工作是生病。大家想一想,一個22歲的青年,在人生最美好,最富有理想的時光,突然雙腳癱瘓,那真是天大的災難。但他克服了,並且把苦難化為難得的思想。

  今天,讓我們來讀一個生生死死的故事,希望大家因此能悟出點什麼。請大家欣賞一下短篇巨匠歐·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最後一片葉子》。

  (二)作者簡介:(出示多媒體)歐·亨利:(1862——1910),短篇小說巨匠。出生於美國

  南部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小鎮,幹過多種營生,後在銀行工作時由於賬務上的事於1897年入獄,1901年出獄後在紐約靠寫作為生,經常混跡於碼頭、貧民窟、血汗工場、小酒店和下等劇場。他的作品反映了底層人民的痛苦,語言幽默,結構巧妙,結局總出人預料,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書”。代表作品還有《警察與讚美詩》、《麥琪的禮物》等。

  (三)多媒體出示教學目標:

  (四)結合課文預習,完成下列各題(多媒體出示,在教師指導下完成):

  1、填寫下列加點字的讀音:(1)行俠仗義(2)嗤笑(3)羼(4)毛茸茸(5)鬈曲 2 、解釋下列詞語(1)嗤笑(2)羼(3)黯淡 (4)不速之客(5)傲然 (6)鬈曲

  (掃清了文字障礙,再來分析故事的情節結構)

  (五)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總結分析本小說的構思和主題。

  1、從以上表中可以看出,小說以時間為線索,可是標題卻是“一片葉子”,這片葉子有什麼意義?這片葉子和上述兩個人物有什麼關係?下面分析一下小說的構思。

  問題1、小說發生在什麼地方?什麼季節?那裡的天氣怎麼樣?回答:紐約華盛頓廣場。紐約的緯度與北京相似,為北緯40度,那裡的冬天比我們這裡的冷多了。 大家想象一下,在100多年前的紐約貧民窟的一個冬天,兩個為了理想而合租在一間閣樓裡的姑娘,並且一個病了,病得很厲害,醫生說只有1/10的希望。這真是很可憐的處境呀,我相信所有善良的讀者都希望她能夠恢復健康,看到春天。

  問題2、在瓊西生病的時候,窗外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大家找出來。只見一個空蕩陰暗的院子,二十英尺以外還有一所磚房的空牆。一棵老極了的長春藤,枯萎的根糾結在一塊,枝幹攀在磚牆的半腰上。秋天的寒風把藤上的葉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只有幾乎光禿的枝條還纏附在剝落的磚塊上。寒冷的雨夾雜著雪花不停地下著。

  問題3、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預示著葉子怎樣的一種結局?這又預示了姑娘的生命將有怎樣的一種結局?回答:必落無疑,並且很快就要落了。姑娘的生命也即將結束了。因為瓊西對自己的健康已經毫無信心,並且迷信地覺得自己的生命就像窗外的那棵藤一樣,當最後一片葉子落下時,她的生命也將結束。

  問題4、那姑娘最後死了嗎?為什麼?回答:沒有,因為出現了一個老畫家貝爾門,他用生命為代價畫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傑作——一片給人以活下去的希望的葉子。

  問題5、聯絡題目,理解葉子在本故事中的重要作用。一片普通的樹葉將三個人聯絡起來。這一片葉子關係著兩個人的生命,一個人因此而活了下來,一個人因此而死去。這就像是輸血,一個老頭把生命和希望輸給了一個病人。

  短篇名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構思巧妙,像歐·亨利的另一名著,講一個流浪漢想到監獄裡去度過殘酷的冬天,但陰差陽錯,好事多磨,多次故意犯法沒能得逞,而正在他生起了新的生活希望時,卻被警察抓去。

  2、課文主題的理解

  好,同學們,體會了這篇小說構思的巧妙以後,再讓我們去理解這篇小說的思想內涵。請幾位同學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對一篇小說的理解沒必要也不應該只有一種角度,一個結果,大家只要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都是對小說的一種評論。

  教師評價:回答得非常好,大家基本上都理解了課文的意思,這個小說講的就是一個絕望的病人獲救的故事。課文提示裡把重點放在那個捨己為人的老畫家身上,這也未嘗不可,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理解,我本人則更在意希望對於生命的重要。這使我想起了史鐵生的著名小說《命若琴絃》,它與這篇課文的主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故事是講一個瞎子樂師,他的師傅在臨死前告訴他:你只有彈斷一千根弦以後才可以開啟琴槽裡的藥方,然後可以看見世界。一千根彈斷時,他已經老了,他開啟琴槽,別人卻告訴他,那紙上什麼都沒寫。然後,他又去騙他的瞎子徒弟:我記錯了,師傅跟我說是1200根,我已經不行了,你還年輕,你只要彈斷1200根琴絃,你就可以用這藥方去買藥以看見這世界。他師傅為什麼要騙他?因為,這謊言給人的是希望。

  (六)體會歐·亨利小說語言的幽默。

  問題:請同學們談談這篇小說語言的特點。引導向幽默方面。關於幽默的例子數不勝數,隨便舉幾個:65、66、67頁

  例子1:那是5月裡的事。到了11月,一個冷酷的、肉眼看不見的、醫生們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裡悄悄地遊蕩,用他冰冷的手指頭這裡碰一下那裡碰一下。在廣場東頭,這個破壞者明目張膽地踏著大步,一下子就擊倒幾十個受害者,可是在迷宮一樣、狹窄而鋪滿青苔的“衚衕”裡,他的步伐就慢了下來。

  例子2:年輕的畫家為了鋪平通向藝術的道路,不得不給雜誌裡的故事畫插圖,而這些故事又是年輕的作家為了鋪平通向文學的道路而不得不寫的。

  (幽默、詼諧、俏皮、誇張、比喻的語言,渲染了悲劇的喜劇色彩,讓讀者在俏皮的描寫中醒悟內在莊嚴的思想感情,在生動活潑中給人啟迪)

  (七)課堂小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體會歐·亨利小說的精巧的構思藝術,幽默而有詩意的語言藝術,並且聯絡實際生活,思考希望之於生活的意義,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苦難。

  (八)課堂練習,拓展遷移

  1、看誰說得好:當瓊西聽說老畫家的事情以後的心理活動。

  2、下發參考資料:藤葉,隨風飄吧!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

  冬天一定會到,樹上的葉也一定會落盡——藤葉也不例外。不要以為這是樹木鬥不過天,它是無能的,也是無奈的。因為這恰恰體現了樹木的一種智慧,為了明年春天的萌發,它實在沒有必要死守著最後一片葉子,苦苦地掙扎,為此耗盡了最後一絲力量。因為,葉子落盡並未表示生命的死亡或者希望徹底地成為泡影;反之,這是一種大智的等待,重新萌生的希望——在它落盡最後一片葉子時,新的希望,也就在葉子落下的葉柄處悄悄地孕育了,萌生了。然後是靜靜地、靜靜地等待。此時的靜靜也就像沉睡的火山,一旦春天到來,它就以不可阻擋之勢爆發出來了。我們今天也一樣,我們要學的決不是如何使自己永不摔倒,而是要學會在摔倒之後如何站起來,如何在摔倒中吸取教訓,汲取力量,使摔倒的地方成為重新站起和前進的起點。這樣,摔倒越多,吸取的力量也就越多,就像小溪東流,越流越寬廣,最後成為大海。我的觀點是順應自然,讓落葉落盡,等待春天,另闢蹊徑,再萌生新的希望之嫩芽。冬天的落葉,你隨風去吧!但你千萬別忘了在明年春來之時,重新長出嫩芽!

  (九)佈置作業:

  小作文: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何收穫?應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結束語:有些故事是不可評說的,因為它是我們生命中最可珍貴的回憶。歐·亨利的《最後一片樹葉》就是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故事總能讓我看到寒冷後面的一絲暖意,黑暗後面的一線光明,這是我們生存下去的最後理由。所以,請用心來讀它,用心來評它,且讓它照亮你將走的所有的道路。 祝大家身體健康,心靈更健康!

  最後用奧斯托洛夫斯基的關於生命意義的名言勉勵同學們。(多媒體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