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優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松鼠》一課的生字詞。
2、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引導學生抓住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積累詞彙。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5、結合語文天地,引導學生學會用表示順序的詞語說話。
【教學重點】
瞭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按不同方面把課文分為兩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查詢有關松鼠的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解決課後生字詞。
2、熟讀課文,並根據課文內容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
3、通過鬆鼠有關資料的查詢活動,激發學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導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這裡有一個謎語: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把傘?
(學生回答:松鼠)
二、學生交流資料
你喜歡松鼠嗎?為什麼?你對松鼠瞭解什麼,知道什麼?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松鼠》。(板書課題。)
三、自讀課文,說說松鼠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學生們談感受:
美麗的小動物討人喜歡。四肢靈活、行動敏捷、閃閃發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
(能談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強調統一。)
四、學生通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全文共4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從外形上介紹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紹了松鼠的生活習性。
松鼠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
學生總結:並板書:
1、活動:
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的機靈。
2、住的:
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松樹上,窩暖和安全。
3、吃食:
松子、榛子、橡慄、鳥蛋。
四、交流
熟讀課文後,你最喜歡文中哪些詞語?
五、生字自學檢測
1、教師檢測學生自學生字情況。
2、書寫生字的'練習。
六、作業
1、熟讀課文,思考課後問題。
2、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及特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解決課後兩個思考題。
2、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連詞造句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
3、學生在體會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的同時,學習小作者描寫小動物的方法。
〖導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並板書課題
教師出示燈片(1)進行匯入談話。
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讀一讀:
⑴ 指名讀、評一評、再齊讀。
⑵ 回顧課文內容,填一填:
松鼠的__小面孔上,嵌著一雙的__小眼睛。身上__的毛,得好像搽過油。一條__的大尾總是__,顯得格外___。
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對於小松鼠的喜愛之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⑶ 找出作者是怎樣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來描寫了松鼠的外形特徵。
2、學習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小松鼠不但外形十分可愛,它的生活習性更是可愛。
小松鼠是怎樣活動的呢?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記相關詞語並說一說。
看錄影感知松鼠的活動情形,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對於小松鼠的喜愛之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第三自然段:說一說:
小松鼠活蹦亂跳、連蹦帶跳,互相追逐嬉戲,顯得十分機靈,小松鼠不但機靈,還很聰明,是建築師。
⑴ 學生帶著問題齊讀課文:
問題:小松鼠住在什麼地方,窩在哪?窩是怎樣搭的?
⑵ 評一評讀得怎樣。
⑶ 學生複述小松鼠是怎樣搭窩的,引導學生找出表示順序的詞語,教師板書:先、再、然後、還。
結合語文天地。讓學生學習用表示順序的詞語來練習說話。
方法:教師導說──學生小組內交流──彙報。
3、學習第四自然段:問一問:
⑴ 指名讀或默讀。
⑵ 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問:
預設問題:
松鼠吃什麼?怎麼吃?秋天會怎樣?三個它們分別指的什麼?
如果學生沒有提到三個它們分別指的什麼,可以由老師提出這個問題。然後用燈片幫主學生推理判斷。
⑶ 適當擴充套件:
你對松鼠還有什麼疑問想要了解的。
5、全課小結:
全文從松鼠的外形到松鼠的生活習性(活動、住、吃)描寫了小松鼠那美麗、機靈、活潑、可愛的形象。
三、習作
1、用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話。
2、認真觀察動物,為作文做準備:
⑴ 外形特徵。
⑵ 吃食物時的樣子、神態動作。
⑶ 睡覺時的樣子。
⑷ 做遊戲時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