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0篇)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無窮碧”和“別樣紅”的豐富內涵。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3.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讀背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重點詞語“無窮碧”和“別樣紅”的意思。

  2.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學難點:

  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課前準備】

  課文情境圖;蒐集有關詩人及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理解詩題

  1.“相見時難別亦難”,同學們,有人說,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是淚水。

  我們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們讀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我們讀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從這流傳千古的送別佳句中,我們讀出了濃濃的友情、親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讀著詩題,你知道了送別的什麼?

  送別的時間是早晨,從“曉”字中可以看出;

  送別的地點是淨慈寺外;

  送別的人是林子方。

  3.小結:淨慈寺,是西湖邊上的一座寺廟。林子方,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個朋友。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楊萬里在西湖邊上送別他。按照我們過去讀過的送別詩的內容來猜猜,你認為這首詩中,詩人會寫些什麼?

  (離愁別緒、臨別囑託、牽掛不捨……)

  4.過渡:那麼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就讓我們來走進這首詩吧。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先讀讀這首詩,讀上兩三遍,注意讀準生字,把詩讀通讀順。(生自由讀)

  2.誰來讀?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讀準了沒有。(指名兩生,師生正音)

  3.古詩還要讀出節奏韻律,像這樣(範讀首句),誰再來讀讀?(指名兩生,評價)

  4.齊讀,讓我們一起讀出詩的節奏韻律。

  三、自學古詩,理解大意

  1.詩讀正確了,那這首詩的意思呢?輕聲讀,可以藉助註釋,也可以想象畫面,看看讀懂了什麼?和同桌說一說,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個記號。

  2.有不懂的字詞先提出來。(交流重點字詞)

  畢竟:到底。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本詩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時候。

  接天:與天相接。

  映日:映照著太陽。本詩中映照的是朝陽。(從題目的“曉”字中可以看出)

  別樣:特別。

  3.理解了重點詞語,誰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前兩句和後兩句分別寫的是什麼?(交流古詩大意,兩生左右,鼓勵用自己的語言連貫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時節,此時的風光與其他時候相比確實不同。與天相接的蓮葉綠得無邊無際,映照著陽光的荷花顯得特別的鮮紅。

  4.理解了詩的大意,相信我們能讀得更好了,誰來試試?注意讀出詩的味道。(指名評價)怎樣才能讀得更有感情呢?讓我們品詩、賞詩,走入詩境。

  四、品讀詩境,感受畫面

  1.同學們,八百多年前的一個夏天,你,就是大詩人楊萬里,剛剛走出淨慈寺,清風拂面而來,一幅賞心悅目的景象映入眼簾……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閉上眼睛去聽,去想。(老師範讀第三、第四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板書:藍天、碧葉、赤日、紅花

  3.同學們,那不是一片荷葉,而是一池荷葉;那不是小池塘裡的荷葉,而是西湖裡的荷葉。你能描述那樣的景象嗎?

  (1)重點理解:無窮碧

  理解一:照應接天,指範圍廣。

  理解二:指綠的程度。很綠很綠,綠得難以形容。

  理解三:也許是指有很多很多種不同層次的綠:深綠、淺綠、淡綠、草綠、濃綠……

  (2)想不想欣賞一下這樣的美景?課件欣賞(遠景),讀好“接天蓮葉無窮碧”。

  師小結:是啊,滿池的葉啊,滿眼的綠呀,遠遠地伸向天邊,與藍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雖然是早晨,可是太陽已經是火辣辣的。在驕陽的映襯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樣一番美景呢?

  (可以說說荷花在陽光下的照耀下的顏色、姿態等。)

  (1)重點理解:別樣紅

  理解一:特別的紅,不一般的紅。

  理解二:紅的有層次,有變化。

  (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突出映日、紅。)這荷花紅得多美啊!誰能用比喻或者擬人手法來描繪一下?

  (3)誰能透過朗讀讓大家體會到這一美景?

  5.看哪,那綠色的蓮葉,極目一望,無邊無際;那豔麗的荷花,嬌豔嫵媚,輝映朝陽。你能透過朗讀,把這樣的美景留在每個人的心中嗎?

  (1)同桌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男讀葉,女讀花。

  (4)齊讀。

  6.荷葉田田,荷花朵朵,難怪詩人說――(引讀,課件)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這是詩人由衷地讚美,誰來讚一讚?你能用自己的話讚一讚嗎?(先試一試再指名說,注意讚歎)

  五、感悟詩情,深度理解。

  1.同學們,學到這裡,有沒有人會產生疑問呢?(題目中是送別,可是詩中描寫的只有景色)是啊,這和我們一開始的猜測是多麼不同啊!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前兩句說六月中的西湖,景色與其他季節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詩人認為他與林子方的感情與其他人是不一樣的。後兩句說滿湖的荷葉一直綠到天邊,荷花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特別嬌豔紅潤。也就是說詩人與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滿湖的荷葉一樣,友誼一直連到天邊,像荷花一樣在陽光的照射下紅得發亮、紅得似火。

  總結:說得真好,有道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這首詩在景色中寄予了詩人的感情,這種手法叫:以景寄情(板書)

  2.請同學們再靜靜地讀讀這首詩,閉上眼睛想想送別的畫面,然後談談自己讀到的是詩人一份怎樣的情。(學生自由朗讀、品味)

  現在,你就是詩人楊萬里,老師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裡藏著什麼話要對老師說?

  預設:

  祝願你前程如接天的蓮葉一樣無窮碧,事業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別樣紅。(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

  你前程似錦,我真為你高興。(我感受到了高興之情)

  西湖的景色這麼美,你還是再逗留幾天,好好地欣賞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戀之情)

  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這樣美,你要記住這滿湖荷花,記住今天的送別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別之情)

  六、背誦古詩,演唱古詩

  同學們,楊萬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個詩人之一,他的一些寫景抒情的小詩特別有名。《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與眾不同的送別詩,這首詩告訴我們,離別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畫,可以是一個動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廣闊的美景。讓我們把這與眾不同的送別詩記下來吧!

  1.生自由背誦,指名背(2-3生),齊背。

  2.詩可以讀、可以誦,還以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詩譜成的歌曲吧。聽一遍,學唱一遍。

  七、聯絡生活,學寫詩句

  1.老師相信,我們心中也有一片美麗的風景,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的景色?

  2.讓我們學習作者,採用以景寄情的手法來表達我們的喜愛之情。要寫詩,讓我們先來看看楊萬里的詩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內容:選取典型景物

  形式:對仗、押韻

  總結:我們哪一個季節的景色都可以寫,但注意,一定要選取出最有特色的景物來寫,如果能對仗和押韻更好,不能的話也不要緊,但注意要把景色寫美了。

  3.仿寫優美句子。選其中的一幅照片寫,教師巡視。

  出示:

  (一)

  畢竟太倉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

  畢竟中,

  風光不與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反饋交流。

  美美地讀一讀。

  5.總結全詩

  同學們,“一切景語皆情語”,千年以來,人們已經漸漸不知道林子方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是,人們卻永遠記住了楊萬里送別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記住了楊萬里和他之間的情分,記住了這開闊優美的詩句――(指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板書設計】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無窮碧 以景寄情

  別樣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感受古詩語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力。

  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吟誦,想象畫面,感悟詩情。

  教學準備:

  西湖一年四季風光圖片,配樂的荷花組圖,有關楊萬里的古詩三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1、杭州西湖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那兒一年四季風光如畫,景色宜人。讓我們一起去飽覽一番。(映示畫面)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讓人留戀往返,心曠神怡。(定格畫面)望著這景象,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楊萬里的兩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出示詩句,指名朗讀。這可是兩句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句。今天就讓我們認真研究研究這兩句詩好嗎?圍繞詩句可以研究什麼?怎樣研究?

  二、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請同學們充分利用擁有的資料圍繞詩句的背景、作者、意思、表達的感情等方面認真研究,比誰獲取的資訊多。

  2、交流研究成果:

  作者介紹楊萬里。

  題目指導讀課題,在讀中理解題意

  出處採用各種方式組織學生朗讀古詩

  3、重點研究三四兩行為什麼膾炙人口?

  (1)啟發學生想象畫面,描繪畫面,感悟荷葉的茂盛荷花的豔麗。欣賞荷葉組圖,指導朗誦。

  (2)體會一碧一紅荷葉和荷花的相互映襯,美不勝收。

  (3)體會語言的對仗工整。

  兩行詩十四個字就把滿池的荷葉荷花送到了我們面前讓我們置身於西湖岸邊,使我們浮想聯翩,令人驚歎!難怪詩人脫口而出……

  (4)指導朗誦,想象畫面,體驗古詩的意境。

  4、看書鼓勵學生質疑。

  (1)引導學生修改完善書上插圖。

  (2)引導學生研究〈楊萬里與荷花〉,補充三首楊萬里寫的有關荷花的古詩。

  (3)引導學生開展研究這首詩與其他送別詩比較研究,補充其他送別詩。

  三、佈置作業

  圍繞今天的研究寫一份研究報告: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背誦詩句。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聽音樂(放鬆,讓學生投入)

  2、學生說說從音樂中聽到了什麼。

  師:你們的感覺都沒錯。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現不同的感情。如音樂可以有喜怒哀樂,畫畫可以抒發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樣子。就像我們學過的楊萬里的《小池》,詩歌中荷花就因為蜻蜓的存在而飄逸出一股靈氣。荷花以其高貴、典雅,出汙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愛,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荷花寫頌歌,或將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說,曹植更把荷花比喻為水中的靈芝。楊萬里也是其中一位愛荷之人。今天我們學習的一首古詩也是繼《小池》後楊萬里所寫一首詠荷詩。

  二、學習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要求把古詩詞讀準。指名讀。

  2、(小組活動)每人在小組內說一句詩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見的可以提出(要求:組長協調、組員認真聽)。

  3、(學生彙報)講詩意、讀詩歌,質疑。

  師板書:蓮葉

  荷花

  4、(放課文錄音)教師指導全班讀。

  5、再次交流。

  古詩在短短的幾句就給我們描述了這麼一幅美景,喜歡筆墨的人將詩歌描繪的意境都畫下來。你們看看這幅畫能否表現詩歌的全部內容?如果你是小畫家,你會怎樣畫或者給這幅畫的作者提出什麼意見?

  6、學生讀詩(全班讀,男女生對讀)。

  7、你們都讀得很美,老師也忍不住要讀讀,你們聽聽老師讀得怎樣,給老師提個意見。引出“映日蓮葉無窮碧,接天荷花別樣紅。”讓學生髮現並引導討論,學生品讀。

  8、師:對,這其實是詩人楊萬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淨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沒有寫離愁別緒,沒有寫出和林子方的友誼,而是透過對西湖景色的極度讚美,婉轉表達對友人的眷戀。所以古詩題目就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楊萬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樣將這首詩讀給他聽。

  (找好朋友讀,師生對讀)。

  9、這首詩很美,還帶著一絲離愁,我們能把它背下來嗎?(自己試背,指名背)。

  三、欣賞西湖景色

  除了詩歌中所描寫的蓮葉、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姿色,現在老師帶領你們去領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風光。(出示西湖圖片、配樂)

  四、擴充套件

  1、(出示荷花的圖片、詩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彷彿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其實描寫荷花、西湖的詩歌還有很多,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作品。(選擇其中一首在小組內讀、講。)

  2、(出示四幅荷花圖片)荷花不同的姿態引起我們不同的聯想,看看其他文人的詠荷詩,可以有不少啟發。看到不同形態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兩句詩。

  作業:

  課後選擇一首自己喜愛的關於荷花的詩,讀讀背背。

  板書: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蓮葉

  荷花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背誦詩句。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課前播放杭州的風光)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看的是什麼地方的風景?誰到過這旅遊?說說你當時的感受。是呀,杭州西湖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那兒一年四季風光如畫,景色宜人。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讓人留連忘返,心曠神怡。(定格畫面)看到此景,此時你最想說的是什麼?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詩人楊萬里看到這麼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全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說起楊萬里詩人,你對他了解多少?

  詩人介紹:南宋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詩語言清新活潑,想象豐富,具有明快自然、詼諧風趣、生動逼真、富於形象性的特點,被人稱之為“誠齋體”,世稱誠齋先生。他的詩在當時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並稱“南宋四家”。他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今存4200多首。我們曾學過的——《小池》就是他寫的。誰來背背?

  (二)自學古詩,感知詩意

  小組合作學習:現在請同學們到學習古詩的百寶箱中取寶,自學古詩。

  1.自讀古詩,把詩句讀通,字音讀準。

  2、結合註釋及工具書,理解詩句的意思。

  3、邊讀邊想,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也可以向同學交流自己學會的知識。

  4.反覆吟誦,想象詩的意境。

  (三)品讀詩句,體驗情感

  1、剛才同學們學得很認真,誰願意把你們小組的學習收穫說說,與大家分享。

  字詞的理解:畢竟:到底四時:四季(這裡指六月以外的時間)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連天映日:陽光照射

  2、詩句的理解:西湖的美麗到底是在六月之中,這時的湖光山色跟別的時節大不相同,連天的荷葉一望無垠,顏色碧綠,在朝陽的映照下,荷花嬌豔火紅。

  3、你看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景色呀!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離愁別緒,而是透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誰來試試。

  4、質疑:學到這,你們還有什麼疑難的問題嗎?請提出來。

  (四)想象畫面,融入意境

  剛才的交流中,我們已知道了詩的大致意思,假如我們再深入研究,會有很多新的發現。從課題中,我們知道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這首詩的?(詩人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經過西湖,他一下就被這美景吸引住了,脫口而出——“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那麼究竟有什麼不同呢?誰能把文中具體描寫景色的詩句讀讀。

  1、從這兩句中,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什麼?(引導:①、蓮葉:它不僅與遠處的青山、綠水相接,而且還連線著蔚藍色的天空,你想,這個畫面是開闊的,非常有氣勢。②、荷花:它與紅日相映,頭腦中的荷花不僅有婷婷玉立的樣子,還有它嬌豔的色彩,因為它與朝陽相映,它的畫面是光彩奪目的。③、蓮葉與荷花:想像中的畫面還是蓮葉與荷花交相輝映。眼前即有一望無際的碧綠,又有點點相綴的紅豔,不僅有廣闊的面積,又有豔麗的色彩,它是清新秀麗的。真可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呀!)

  2、師範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追隨著老師的聲音到西湖一遊。

  3、詩是最凝練的語言,讓我們再插上想象的翅膀,走進西湖,去看一看西湖的風光吧!把整首詩美美的,又帶有一絲淡淡的離愁之情再讀一讀。(配樂齊讀)

  (五)總結昇華,拓展意境

  比較《飲湖上初晴後雨》與《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異同,從內容、寫法上進行引導比較。(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喜愛、讚美)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這首古詩,瞭解了其中的內容,特別是掌握了詩人在構思中的奇妙之處,其實,古詩中描寫夏天,描寫荷花的還真不少,可以從課外書籍或網上查查,去讀讀,我相信你們在讀中,一定會有一個偉大的發現,同時還會從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瑰麗,可以從中得到美的感受。

  作業:

  1、寫夏天的詩,畫夏天的畫,把你對夏天的感受抒發出來。

  2、結合《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詩歌內容和自己的想象編一個小故事,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其景物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

  2、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3、透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創設情景。

  (放西湖風景幻燈投影)

  師旁白:同學們,你們到過美麗的杭州西湖嗎?它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這裡的人們,還是匆匆而過的遊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而讚歎。南宋詩人楊萬里來到這裡,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詩來……(放朗誦錄音)

  2、匯入課題。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學習要求:

  讀一讀。(讀通全詩)

  說一說。(說說你對古詩的理解)

  議一議。(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自學。

  (引導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可以查詢工具書或有關資料,也可以藉助課後的註釋自己學習這首詩理解詩的大意,在小組內進行質疑、釋疑)

  3、自由交流。

  4、質疑、釋疑。

  三、彙報自學收穫。

  1、讀通詩句。

  2、學生點評。

  (師隨機提示:我們在朗誦一首詩時,不但要讀準詩句中每個字的音,還要注意詩的停頓,把握詩的節奏,讀出詩的韻律。)

  3、讀懂詩句。

  (引導學生自由闡述對這首詩或對某句詩的.理解)

  4、質疑。

  四、創設意境,體會感情。

  1、創設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發言,描述意境。

  3、自主創作,描繪意境。

  4、展示交流,表達感情。

  五、感情朗讀並背誦。

  六、總結。

  引導學生談體會。

  七、課外延伸。

  同學們仍按照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這首古詩。

  六、佈置作業。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簡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冊語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詩。這是一首以寫景代送別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詩,構思別緻,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畢竟”、“映日”、“別樣”等詞的意思;

  2、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

  (二)能力目標:

  1、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提高鑑賞能力。

  (三)情感目標:

  瞭解詩所描寫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設想:

  本設計將“感悟詩意、品味詩情”作為研讀目標,運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模式,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環節中處處以學生為主,努力體現“以課本為憑藉,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的現代教學理念。並運用現代資訊教育技術,創設氛圍,再現古詩所描繪的意境,提供有關資料(作者、時代背景、字詞意思、課外閱讀資料等),給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提供平臺。

  五、媒體選用情況表:

  內容要點學習水平媒體型別媒體內容要點使用時間資料來源媒體作用媒體方式匯入注意反應cai課件文字(三首送別詩)1分鐘自制創設氛圍邊讀邊想範讀感受cai課件聲音、影象、文字(西湖美景)0.5分鐘剪輯整體感知引入意境邊看邊聽作者簡介知識cai課件文字表達(作者、時代背景)0.5分鐘自制提供資料瞭解作者邊聽邊記感悟詩意理解接受cai課件文字表達(字詞句意)因學生而定自制提供資料幫助理解學生自查感情吟誦理解接受反應cai課件音樂、影象(西湖美景)1分鐘剪輯再現意境邊播放邊寫吟誦寫寫畫畫品味詩情接受反應組織cai課件背景音樂5分鐘剪輯渲染氣氛、交流邊播放 邊寫畫、交流欣賞積累知識拓展cai課件文字(楊萬里其它詩作)2分鐘自制提供材料邊看邊讀邊記

  六、教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過程:

  1、創設氛圍,匯入課題:

  (1)cai課件出示:《別董大》(高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贈別》(杜牧),學生讀詩;

  (2)問:這三首詩在內容上有什麼共同點?(送別之作)

  (3)師述: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首送別之作——《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初讀古詩,引入意境:

  (1)cai課件出示:西湖初夏時的美景,範讀課文;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cai課件)。

  3、小組交流,感悟詩意:

  (1)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討論、解讀詩意,遇到困難時,可點選滑鼠,在多媒體課件中查詢自已想要了解的內容;

  (2)各小組推選一名學生在全班交流,學生自由更正、自由補充。教師歸納、點撥。

  (3)cai課件:再現古詩所描繪的意境,學生反覆吟誦古詩。

  4、寫寫畫畫,品味詩情:

  (1)各學習小組用自已喜歡的方式,把詩中所描繪的意境表達出來。(cai課件播放背景音樂,學生作畫、寫話等)

  (2)交流、評析。

  5、拓展閱讀,積累語言:

  (1)cai課件出示:楊萬里的其它詩作,學生自已吟誦;

  (2)選一首自已喜歡的詩改寫成短文;

  附:(一)板書設計: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西湖六月獨特景緻不與四時同 欣喜心情 蓮葉 無窮碧 美好風光荷花 別樣紅

  (二)教學流程圖

  八、形成性練習:

  1、課外蒐集、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作,選一首自已喜歡的詩改寫成短文;

  2、課外蒐集、背誦其它寫送別的詩詞。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背誦古詩。

  2.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映示圖片)

  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嫵媚多姿,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讚美西湖,誰能背誦一些?

  即使是同樣的風、同樣的雨、同樣的花,在不同的詩人眼裡也是不盡相同的。有位名叫楊萬里的詩人,一天早晨從淨慈寺出來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讚歎道:(師讀詩)

  (映示詩句)

  二、學詩

  1.試讀

  同學也想來讀讀這首詩吧?好,那就大聲地自由讀幾遍這首詩,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檢查

  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2.細品

  想進一步讀讀,把它讀懂嗎?

  我們要讀懂古詩,可以(映示四步法:1、釋詩題2、知詩人3、明詩意4、悟詩情)

  請同學們參照這樣的方法自學古詩,把讀懂的記在心裡,不懂的地方作個記號。

  學生自學。

  小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組中提出來,討論解決。

  交流:透過自學討論,你知道了什麼?

  [詩題:早晨,從淨慈寺出來送林子方

  詩人:楊萬里南宋詩人,字廷秀,好誠齋,世稱“誠齋先生”,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著有《誠齋集》、《小池》、《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等。

  詩意:

  (1)相機映示:“接天蓮葉無窮碧”

  讀了這句你感受到了什麼?

  荷葉多:“連天”、“無窮”

  顏色綠:“碧”

  指導朗讀

  (2)詩人看到了無窮無盡碧綠的荷葉,還看到了什麼?

  映示:“映日荷花別樣紅。”

  細細品味這句詩,你讀懂了什麼?

  你能用朗讀來告訴大家,你已經讀懂這句詩了嗎?

  指名讀、齊讀。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邊親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遠了,

  別急!老師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

  你能用個詞或一句話來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嗎?

  交流。

  這樣婀娜多姿,顏色鮮豔的荷花在陽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別樣紅”。

  讀句

  讀詩下兩行,邊讀邊想,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再讀,要求邊讀邊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蓮葉”、“映日的荷花”,還可能有些什麼美景?

  交流

  (3)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魚兒在蓮葉間自由嬉戲,在陽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顯得特別紅潤,這樣的景色真是與其他季節截然不同呀!難怪詩人會發出這樣的讚歎:“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掃除詞語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誇誇西湖美景嗎?

  誰也願意學學詩人來讚一讚?(指名讀)

  (4)讀詩

  多麼美的景色,多麼美的詩呀!如果有優美的樂曲來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師這裡有段優美的音樂,很適合這首詩,請你欣賞一下,並配上樂曲練習朗誦這首詩。

  指名朗誦。

  三、拓展

  詩學完了,但西湖的美景還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腦海裡,請你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可以寫一寫,畫一畫,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現出來。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篇8

  一、匯入新課

  1、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了很多描寫荷花的詩詞,能背出兩首嗎?(荷——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荷花的古詩。

  二、出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師:“曉”是什麼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題的意思嗎?(早晨,楊萬里走出淨慈寺去送別林子方。)

  3、從詩題能看出這是一首?(生答:送別詩)

  三、課件出示全詩

  1、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注意糾正“淨、寺、竟、映”的讀音。

  3、師:我們知道,古詩文都是非常有韻味的,讀起來琅琅上口。請同學們大聲誦讀,試著讀出詩的節奏來。

  4、相機標出詩的節奏,生配樂誦讀。

  四、學習古詩

  剛才我們說了,這是一首送別詩,那麼詩人楊萬里在這六月的一天早晨,走出淨慈寺時,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什麼?

  1、課件出示後兩行。(板書:蓮葉 無窮碧 荷花 別樣紅)

  2、理解“無窮碧、別樣紅”和後兩句詩的意思。

  3、師:同學們,閉上眼睛,此時此刻,你也來到了西湖邊,你也和楊萬里、林子方一起站在西湖邊,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課件播放音樂)

  4、生交流彙報。

  5、齊讀後兩行。

  過渡:這滿湖的荷葉挨挨擠擠,青翠欲滴;這朝陽照射下的荷花又是如此的嬌豔、動人。難怪詩人發出感嘆: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1、理解“畢竟”和詩句的意思。

  2、師:誰能像楊萬里一樣對著美景發出感嘆。(配樂誦讀)

  3、師:這風光不與四時同,究竟不同在哪?(生齊讀後兩句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五、探究離別之情:

  詩人楊萬里給我們描繪了這麼一幅美麗的西湖風景圖,而詩題卻明白地告訴我們這是一首送別詩,那麼詩人的別離之情究竟在哪呢?

  1、師出示背景資料。

  2、生交流彙報。

  3、師:分別就在眼前,詩人楊萬里又會對朋友說些什麼?林子方呢?拿出筆寫下來吧,等會我們來交流。

  六、小結:

  送別詩我們學過很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有海內存知己,——。有勸君更盡一杯酒,——。有莫愁前路無知己,——。不過,今天的這首送別詩卻與眾不同,詩人巧妙地藉助對西湖美景的描寫,抒發了他對友人的祝福,讚美了他們之間的真摯友情!

  七、課外作業

  1、請你也當回小詩人,拿出筆來,模仿本詩寫一首送別詩。

  2、拿出筆畫下西湖的美景。

  板書設計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宋)

  蓮葉 無窮碧

  荷花 別樣紅

  教後記:

  這是一首送別詩。不過,詩人楊萬里沒有直接抒寫和友人之間的離別之情,而是藉助於對西湖美景的描寫,巧妙地借景抒情,表達了他對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事業有如這蓮葉一般無窮碧,有如這荷花一樣別樣紅。

  教學本課時,我先從後兩句詩入手,引導學生在理解“無窮碧、別樣紅”的基礎上,結合課件的展示,讓他們感受到那無窮無盡的綠,那分外紅豔的荷是如此的美麗,如此的動人。進而引出詩人的感慨: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這樣,學生對本首詩的學習也應該是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礎上,再去感悟詩人的離別情也就容易多了。不過,對古詩文的教學,更應該注重入情入境的誦讀,這一點,在本課的教學中,還顯得不夠充分。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3.體會詩人與友人分別時流露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你能列舉出一些你熟悉的詩人的名字嗎?

  指名回答、相機點評

  如有同學提到楊萬里,則及時介紹詩人。

  是的,楊萬里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詩人,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詩人。

  投影出示,介紹詩人,請一位同學幫忙向大家介紹一下。板書:一位詩人。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mào)、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詩20000多首,有4200首留傳下來,被譽為一代詩宗。

  謝謝你為我們大家介紹了楊萬里。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他寫的兩首詩,你還記得嗎?學生背誦所學的楊萬里的詩。

  這兩首詩,都是描寫自然美景的,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同學們很容易讀懂詩歌給我們呈現的畫面。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外一首楊萬里寫的古詩,相信你也能讀懂它。請把書翻到132頁。

  (板書:一首古詩)

  二、整體感知

  (一)理解詩題。

  課件出示詩題

  1.請看詩題,來,讀一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指名讀,你讀得很準確、你把停頓讀對了,齊讀。

  2.讀了這個詩題,你從中獲得了哪些資訊?(時間:曉,早上。地點:淨慈寺,在西湖邊上,淨慈寺的大雄寶殿有濟祖殿,殿內供奉著婦孺皆知的濟公像。人物:林子方,事情:送)好像缺了個主語,誰在送林子方?(課件:南宋楊萬里)

  一個簡單的題目,就讓我們知道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可見,詩人的語言是多麼簡潔明瞭呀!

  3.請你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早晨詩人楊萬里走出淨慈寺送別好友林子方)

  可見這是一首送別詩

  4.如果要強調送別的時間,怎麼讀?指名讀。

  嗯,知道了送行的時間。如果要強調送行的地點,怎麼讀呢?指名讀

  如果要突出送行的物件呢?指名讀

  小結:一個句子,因為強調的內容不同,讀法是不一樣的

  這首詩是南宋著名的詩人楊萬里,在送好友林子方離開杭州,去福建做官時寫的。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先請同學們自由地把這首詩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出示整首詩

  (二)初讀,讀正確、讀通順。

  1.把詩讀正確。

  (生練讀;師巡視並提醒讀書姿勢)

  好,字讀準,詩讀順了嗎?誰來試試?

  指名朗讀,正音、評價。

  適當評價語速,節奏,也可生自評,互評

  2.過渡:不錯,你不僅讀正確,流利了;還讀出了節奏,有點詩人的味道。

  課件出示朗讀節奏劃分,我們一起來一遍。

  3.在讀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注意一下每句最後一個字?明確押ong韻。押韻的字讀的時候一般聲音要延長,使詩歌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

  下面,請你們來讀前四個字,我來讀後三個字。調換,我來讀前四個字,你們來讀後三個字。下面一起來把這首詩完整地讀一遍。

  你看,我們注重了詩的節奏、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多有詩人的感覺啊!

  (三)藉助註釋、插圖瞭解詩意。

  1.剛才,同學們反覆讀了好幾遍詩,讀得很美,你讀懂了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內容嗎?

  2.杭州西湖的景色嫵媚多姿,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讚美過西湖。你知道有哪些讚美西湖的古詩嗎?生答,出示詩句,指名朗讀。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是的,提到西湖人們自然就想到了蘇軾的這首詩。

  西湖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我們先來欣賞一組西湖美景圖(課件配樂播放西湖十景圖),剛才給同學們欣賞的是著名的西湖十大美景,西湖風光值得描繪的有很多,詩人楊萬里在這首詩裡主要為我們描寫了西湖哪一個著名的景點呢?——麴院風荷

  3.此時,詩人來到西湖,為何不寫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那為何也不寫雷峰夕照、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呢?如果我們理解了詩句的意思,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下面請同桌合作,結合課文插圖,藉助字典,試著理解這首詩每句話的意思。看看哪些詞句你能理解,如有不理解的詞句待會兒我們一起討論。

  學生討論,老師巡視

  指名回答:你讀懂了哪些詞語或句子,最好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會這樣理解。其他同學贊同嗎?你們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的呢?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畢竟:終歸、到底的意思。(你能不能用“畢竟”說一句話表達“到底”的意思)

  中:時候。

  四時:四季(這裡指除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

  接天:與天相接。別樣:宋代俗語,特別的。

  無窮碧:一片碧綠,無邊無際,寫蓮葉之多,望不到盡頭。

  別樣紅:與往日不一樣的紅,因為荷花在陽光映照下,顯得特別紅豔。

  你看,我們透過查字典、結合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把詩句的字面意思理解了。你能不能完整地說一遍整首詩的意思呢?先準備一下,指名兩位同學講述。一起說一遍。

  出示: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時節,此時的風光和其他季節不相同。碧綠的蓮葉無邊無際好像和天相接,在太陽的映照下荷花顯得格外豔麗鮮紅。

  學生齊讀

  當我們把整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的時候,一幅美麗的畫面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板書:一幅畫面)

  現在你明白了嗎,詩人楊萬里為何獨寫“麴院風荷”這一美景?原來西湖的六月風光與眾不同,原來西湖的六月有接天無窮碧的蓮葉,有映日別樣紅的荷花。

  同學們,六月的西湖多美啊,讓我們把這幅畫面美美地讀出來。(讀兩遍)

  三、深入體會,感受詩人所要表達的複雜感情

  1.真美,可是,同學們,當我們從這一池荷葉荷花中抬起頭來,再來讀詩的題目時,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出示題目)(有送別之意嗎?有林子方嗎?)全寫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對題啊。詩人為什麼這樣寫?

  2.先讓我們來作一些猜想。在這景色宜人的西湖邊上,詩人楊萬里要送別自己的好友林子方,同學們,請你結合詩句內容猜測一下,詩人楊萬里會說些什麼呢?

  猜想一:“你還是別走吧!”“你一定要回來呀!”“你看這兒的景色多美呀!”

  原來詩人是想借這滿湖的荷花來表達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啊。

  同學們的聯想真豐富,下面老師給你提供一則資料,結合資料、再看看眼前的美景,你覺得楊萬里還會說些什麼呢?

  投影出示林子方的資料

  林子方

  林子方曾擔任皇帝的秘書,當時楊萬里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強國主張、抗金建議,也曾一同切磋詩詞文藝,兩人互視對方為知己。後來,林子方連升兩級,要到福州擔任高官。楊萬里為他送行時就寫下了這首詩 。

  猜想二:提示:“無窮碧”象徵著旺盛的生命力

  ——祝願你的事業像這蓮葉一樣蓬蓬勃勃。

  提示:“別樣紅”紅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祝願你的事業紅紅火火。祝願前程似錦、前途無量、飛黃騰達。

  再給你提供一則關於荷花的資料,想想楊萬里是否還會說些別的。

  荷花

  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淨潔的象徵。中國人民和廣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作為激勵自已潔身自好的座右銘。荷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採蓮懷人的傳統。

  猜想三:儘管我們將天各一方,但我們的友誼要像這蓮葉一樣碧綠深厚。

  儘管我們將天各一方,但我們的友誼要像這映日荷花一樣更加深厚。

  希望你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

  3.同學們說得真好!可是這些話楊萬里說出口了嗎?

  總結:古人寫詩往往借景抒情,言在此而意在彼。西湖的這片美景映在了詩人的眼中,而與林子方的這份深情,詩人把它悄悄地藏在了心裡。來,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份感情。(板書:一份感情)

  現在你明白了嗎?為什麼詩的題目和詩的內容看起來似乎不一致呢?挽留也罷,祝福也罷,一切盡在不言中。所以,題目看上去是一首送別詩,而詩的具體內容卻隻字未提別離,而是描寫了滿湖的荷葉荷花。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積累生字。會寫“湖”等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重點)

  3、能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說出詩句描繪的畫面。(難點)

  教學過程:

  一、看圖猜詩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一玩看圖猜詩句的遊戲。老師畫,你們猜。準備好了嗎?(師簡筆畫小荷與蜻蜓)猜到的請舉手?(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還記得這兩句詩是出自哪首詩嗎?《小池》,作者是誰呢?(楊萬里)孩子們你們掌握知識真牢固。咱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吧。(課件出示:《小池》)

  你們可真會猜【課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變綠】在這首詩中,小荷還沒有長大呢。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陽光的呵護下,在雨露的滋潤中,慢慢的長大了,會長成什麼樣子呢?(大大的荷葉,圓圓的荷葉)(師板畫荷葉一兩片),說的真好。楊萬里的詩中,寫自然景象的很多,其中有一首,它是這樣寫荷葉的。【課件出示:接天蓮葉無窮碧】自己讀讀這句詩。讀完這句詩,你找到荷葉了嗎?對啊,蓮葉就是荷葉,荷葉就是蓮葉呢。你們知道的真多。同學們,學詩最好的方法就是讀,一字一句都要讀準確。誰能把這句詩讀準確呢?(指生讀)咱們一塊來讀讀這句詩。老師畫的畫與這句詩符合嗎?(指生說)(接天:荷葉鋪的滿滿的,都接到天上去了。)荷葉真多啊,你們這棒,不但讀的準,還讀懂了詩的意思。咱們再來讀一讀,除了讀懂了荷葉多,你還讀懂了什麼呢?(綠)(塗一塗)真不簡單。

  二、詩中有畫

  人們都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覺得咱們畫的夠美嗎?你覺得還缺少什麼呢?(你的腦海中一定有一幅特別美的畫面),生說(蓮蓬,荷花,小魚),你們真棒,平時一定是善於觀察的孩子。在你們的幫助下,這幅畫越來越美了。楊萬里這樣寫荷葉(指詩句),他還在詩中寫到了荷花。他是怎樣寫的呢,咱們一起來讀(課件出示:映日荷花別樣紅)(預設1:如果前面沒有說到太陽,就問孩子們,讀了這句詩,你覺得咱的畫還少點什麼呢?太陽。)(預設2:剛才畫畫時說到太陽,在陽光照射下,荷花是什麼樣的呢?(別樣紅)這是種怎樣的紅呢?(各種各樣,特別的紅,紅的透明)你們看,這兩句詩放到一塊就能讀成色彩鮮明的圖畫呢?【課件出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找個同學讀讀。蓮葉就是荷葉,改成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好聽不好聽呢?(有點彆扭是吧)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讀起來抑揚頓挫最好聽呢。咱們一起來讀讀。

  在你們的幫助下,老師才把這麼美的詩句畫了出來。你們真棒。老師還需要大家的幫助,你們看看這詩句中的蓮與荷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課件出示)按照你們的提醒,老師把它們寫下來。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滿意嗎?謝謝你們又幫了我一次。你們也在課本上描紅一個寫一個吧。(提醒書寫姿勢)

  三、出示全詩

  1、剛剛這兩句美的讓人陶醉的詩句出自楊萬里的這首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課件出示】,這個題目有點長。誰來試著讀一讀(指生讀),你讀出了你的理解,而且理解的很準確。這首詩的題目中,有個曉字(板書曉)咱們以前也學過帶曉字的古詩,記得嗎?(教學“曉”)(春曉)曉:是早上的意思,這裡的曉,也是早上的意思。詩人早上從淨慈寺出來(板書淨慈寺)誰知道淨慈寺是什麼地方?(出示圖片)淨慈寺是杭州西湖岸邊很有名的一座寺院,(齊讀淨慈寺)從淨慈寺出來去幹什麼呢?題目都告訴我們了(送林子方)林子方是我的好朋友,他要去別的地方當官了。誰能連起來說說詩題的含義。(提醒學生詩人楊萬里走出淨慈寺送自己的好朋友板書:楊萬里)齊讀。

  2.題目我們讀準了,讀懂了。我們看看整首詩(出示整首詩)試著把整首詩讀準確吧。(指生讀兩人)評價1:你讀得很準確,評價2:你讀得抑揚頓挫非常好聽。孩子們來看看,詩中這三個紅色的字,你發現了什麼?(聲調,你的這個發現對我們讀詩很重要,真好)(韻母相同,韻母相同,讀出來特別順口)預設一:就能讀出詩的韻律,這樣就能感受到古詩的美(板書:美)預設二:生說特別押韻(孩子你知道的真多,有了押韻,有了聲調高低起伏的變化,古詩就有了他的韻律,我們這樣去讀,就更能感受到古詩的美。)讓我們來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播放音訊)讓我們也這樣讀一讀(生練讀)誰願意跟著音樂來讀。(指生讀)

  同學們,這詩中的景色非常的美,這是寫的是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的景色呢?(西湖六月中)(不但會讀詩,而且能夠提取出關鍵的資訊,真不簡單同學們,無論讀古詩還是讀其他的文章,都要用心讀,發現關鍵的內容,這樣你自己讀的時候,也能讀的明白

  誰瞭解西湖呢?(簡要介紹:人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更是美的如畫卷一般呢。古代的人們說的六月是指農曆的六月,這個時候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荷花可是被封為六月的花神,可見這六月的西湖美景真是非同一般呢。)怪不得楊萬里發出這樣的讚美一起讀(課件變紅: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人們覺得詩中的景色真是美極了,於是加上音樂,把它唱了出來,咱們就一邊欣賞六月西湖的美景,一邊把這首詩美美的唱出來吧。(播放音樂)

  四、詩的背景

  滿湖的荷葉,滿眼的綠色,遠遠的伸向天邊,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仙子般點綴其間,真美。楊萬里送好朋友林子方的時候看到此情此境,他會是怎樣的心情呢?(開心,快樂,其實這裡還有朋友的不捨啊)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那詩就有感情了。

  同學們如果這時候,清風徐徐吹過西湖,湖中的荷葉荷花會怎樣呢?看著這首詩想象一下。(請生說)你真會想象,這樣我們的詩就動起來了。讀詩,我們彷彿看到荷葉在動,也彷彿聞到荷花淡淡的清香,還彷彿聽到了詩人楊萬里那一聲發自內心的讚美,從詩歌中我們能讀出這種生動美麗的畫面,這就是詩歌的魅力啊。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再讀詩)能試著背出來嗎?(閉眼想象畫面背出來)

  五、延伸

  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鳥都能入詩,這節課我們只學了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詩,領略了西湖的美景,第二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絕句,你能不能用提取資訊的方法,把詩讀準,讀懂,讀美,讀出詩中的畫面呢,下課後咱們自己去學習這首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