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關於《找駱駝》的教學設計範文

《找駱駝》的教學設計

關於《找駱駝》的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絡,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於、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反覆讀和理解老人前後的對話,從後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理解老人為什麼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麼清楚。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課件:駱駝在沙漠上走的片斷。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質疑,匯入新課。

  2、初讀課文。(自由讀)

  3、按自然段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商人此時的心情怎樣?你現在就是這個商人,你會怎麼做?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4、具體學習課文。

  (1)當商人問老人的時候,他們說了什麼呢?同桌同學分角色讀(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讀。

  如果你是商人,聽了老人的話,心裡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隨機指導老人的話,與商人越來越緊張、急切的語氣)

  (2)老人把駱駝的樣子說得這樣具體,又說不知道駱駝在哪,你這位商人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商人的話,讀出生氣、質問的語氣。

  (3)老人說的是不是真的呢?請你自己讀讀第10自然段。

  老人說的是真的`嗎?他沒看到駱駝,為什麼對情況知道得這樣清楚呢?誰能為在座的商人解釋解釋。

  (4)結果怎樣,齊讀第11自然段。

  5、小結。

  (1)學過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2)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點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生字:失、這、左、右、應、該6個字。

  理解詞語:商人、至於、究竟。

  教學重點:掌握該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學難點:左、右兩個字橫、撇寫時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這節課繼續學習第17課。板書課題

  2、回憶課文寫的是什麼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複習詞語(課件演示)

  走失 這時候 左右 應該

  (三)出示生字

  失 這 左 右 應 該

  (四)學習生字

  1、仔細觀察哪些字有一樣的地方?(課件)

  失、左、右是獨體字。

  這、應是半包圍結構的字。結構特點是什麼?

  該是左右結構的字。

  2、先學習3個獨體字。

  (1)失:你想怎樣記住它?寫時注意什麼呢?(彙報)

  老師想和同學們比比,看誰寫得好,願意嗎?(師生同寫)

  組詞

  (2)出示左、右兩個字

  這兩個字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學,看看你想怎麼學。

  學生彙報。

  區別左、右兩個字橫寫時的不同。

  左字橫短,右字橫長。

  指導書寫:左:橫在橫中線往上一點的地方起筆,稍向上傾斜,要寫得短些。撇起筆在豎中線上,要寫得舒展些,工字寫得偏右些。

  右:橫同樣在橫中線往上一點的地方起筆,要寫得長一些,撇起筆在豎中線上,口字寫得扁一些。

  生練寫。

  (3)接著學習兩個半包圍結構的字。

  出示這,指讀。

  你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嗎?

  遠這進這過這(課件演示)

  寫時要先寫什麼?再寫什麼?還要注意什麼?

  指導書寫:先寫文,點起筆在豎中線上,橫在豎中線稍微往左一點的地方起筆。注意文字的捺變成了長點,要穿過橫中線和豎中線的交點。再寫走之旁,點起筆比文字的起筆稍微低一些,橫折折撇起筆在橫中線上,捺要包住文字,寫得長一些。

  (4)下一個半包圍結構的字:應(指讀)

  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想怎樣學這個字。

  彙報。

  座應

  (課件演示)點點撇的位置,兩個橫的長度。

  指導書寫:丶起筆在豎中線上橫不要寫太長,丿要舒展些,第一個點起筆在橫中線上,第二個點起筆在豎中線上,丿穿過橫中線,橫比上面的橫稍長一些。

  (5)出示孩,這個字認識嗎?

  看看它發生了什麼變化。孩該,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最後一個字,齊讀。

  寫時注意什麼?(課件演示)兩個點的位置。

  你想用什麼方法寫這個字?(分割法)

  訁寫在分割線。

  指導書寫:用分割法來寫。在左右半格中間打分割線。丶起筆在豎中線往左一點的地方,橫折提起筆在左分割線上,在同訁的點起筆位置對齊的地方起筆,橫長一些,稍超過右分割線。撇折到豎中線上頓筆寫折,第一個丿長些,第二個丿短些,丶收筆在右分割線上。

  (6)組詞。用應該造句。

  (五)齊讀6個生字,覺得哪個字不好寫,再寫1個。

  (六)寫字書1、2題。

  (七)課外讀物《蜜蜂引路》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