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海底狂歡節教學設計

海底狂歡節教學設計

海底狂歡節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認識海底生物的千姿百態和異彩紛呈;瞭解部分海底動物的特點和習性。

  情感目標: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壯觀和神秘。

  技能目標: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學生對物體形象特點的概括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線條誇張地表現出物件的特點。

  重點難點:

  對不同海底動物形象特點的概括與表現。

  課前準備:

  記錄片《海底狂歡節》(選自國家地理雜誌系列),VCD機、實物投影儀。

  作業要求:

  運用誇張的手法,把不同海底動物的特點用線條畫出來。

  教學過程:

  一、 播放《海底狂歡節》,要求學生安靜地欣賞,感受海底的神奇和絢麗。

  (第一次欣賞,是從總體上進行欣賞,以感受為主)

  二、 分段欣賞:

  (第二次欣賞,是分段進行欣賞。每播放一種動物,我們都會停下來,研究這種動物的特點、習性,以及讓學生說說他們對這種動物的認識和疑問。低年級的孩子都是好問的,我們應該要注意抓住一些好的提問,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認識。當然,該部分以引導學生抓住動物的形態特點為主。)

  引導範例:

  (播放一段錄影,暫停)

  l 嘿,誰給我們說說,這種有趣的動物是什麼?(章魚)

  l 誰再給我們說說,你知道章魚什麼?(有八條腿,遇到危險是會噴墨水等)

  l 關於章魚,你們還有什麼需要知道的`嗎?(如章魚吃什麼?儘量讓學生來回答,必要時由老師回答,如果連老師都不會,就鼓勵學生自己從課外書中尋找答案。)

  l 大家認為章魚外形上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有八條腿、有個大腦袋等)

  (在引導的部分,儘量讓課堂活躍一些,可以採取多樣的形式。如有學生說章魚會噴墨,我們可以讓該學生示範一下怎樣噴;說到章魚走路方式時,可以請學生上臺模仿一下。這樣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興趣。)

  三、 表現

  要求學生用線條畫的方式,把動物的特徵誇張地畫出來。

  (這一步其實是每討論完一種動物就畫一種動物。在畫的過程中,重點是怎樣引導學生用線條表現出物件的特點。老師不作示範,透過觀看和表揚一些學生的優秀作品來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

  四、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