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秦兵馬俑》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秦兵馬俑》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秦兵馬俑》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⑵ 聯絡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型別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⑶ 理解“兵馬俑規模宏大、個性鮮明”的特點。

  2、情感目標:

  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到祖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標:

  ⑴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⑶ 培養學生透過網路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質疑釋疑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瞭解背景

  1、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八大奇蹟,是哪八大奇蹟?

  生講述世界八大奇蹟。

  2、介紹秦兵馬俑的發現:

  生齊讀課題。

  3、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數字化教學平臺上去了解一下秦兵馬俑吧!

  學生一起瀏覽閱讀秦兵馬俑及有關背景資料。

  4、點選影片觀賞秦兵馬俑錄影:

  學生看錄象後談初步印象。

  (設計意圖:透過世界八大奇蹟的介紹引入新課內容,讓學生瀏覽數字化教學平臺初步瞭解秦兵馬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個大概的瞭解,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步感知、理清思路

  1、根據學習要求,初步感知,瞭解梗概:

  學生點選“課文內容”瀏覽課文,結合相關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2、交流。

  3、透過自主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交流自學收穫。

  (設計意圖:藉助數字化教學平臺,讓學生上平臺廣泛瀏覽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訊資源,初步瞭解秦兵馬俑恢弘的氣勢和精巧的工藝以及相關的背景資料資訊。)

  三、再讀課文,大膽質疑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針對課文內容和有關秦兵馬俑進行質疑,幫助學生整理質疑內容。

  2、學生在初學文章的基礎上,再讀課文,並針對課文內容和有關秦兵馬俑進行質疑。

  3、學生把自己的疑問發表於BBS。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想要了解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將自己的問題發表與BBS。教師幫助學生整理歸類問題,讓學生的探究學習有明確的目標。)

  四、激發鼓勵,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對課文及秦兵馬俑的其他方面進行了質疑,下節課我們就要透過數字化教學平臺的閱讀、交流來解決它們。

  第二課時

  一、回首秦俑,激情匯入

  1、談話匯入。

  2、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走進了秦兵馬俑,你知道了什麼?

  生: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知道秦兵馬俑真是太偉大了!這麼多的兵馬俑能做得這麼完美,簡直是不可思議。

  生:我知道秦兵馬俑的規模很宏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生:古代的勞動人民真是聰明啊!做出這麼精美的兵馬俑,我們現代人怎麼都模仿不出來,我真想現在就去看一看。

  ……

  師: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出土於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法國總理希拉剋說:“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國”。今天我們班學生組成的秦兵馬俑考古學習小組,將再次出發,到這神奇的地下王國去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學習第2自然段:

  ⑴ 引導:

  秦兵馬俑是怎樣的規模宏大呢?課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體的描述,請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讓你具體感受到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讀了這些句子你有什麼感受,聯想到了什麼?可隨手寫下來。

  學生讀後交流。

  ⑵ 點選“秦兵馬俑規模宏大”:

  欣賞三維實景圖,說說自己的感受。

  ⑶ 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體會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設計意圖:走進文字,品讀語言,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適時的點撥、啟發、引導,提供網路資源,讓學生走進意境,構建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的意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大量的圖、文資料中全面感知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2、學習第3~8自然段:

  ⑴ 師:是啊!在我們的眼前出現的秦兵馬俑規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憑這可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了呢?

  生回答不是的,秦兵馬俑除了規模宏大,它的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⑵ 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型別眾多,個性鮮明。請同學們自由讀3~8自然段,說說文中列舉了哪些兵馬俑型別?

  學生自由讀3~8自然段,交流文中列舉的兵馬俑型別:

  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馬俑。

  ⑶ 引導:

  這麼多的兵馬俑近7000個啊!竟找不到兩個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們一起走近兵馬俑,仔細端詳這些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的兵馬俑。老師把課文內容存在了電腦的數字化平臺裡,並且打上了圖片,在圖片下面還有兵馬俑的說明。老師要求大家認真閱讀,仔細觀察圖片,然後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多讀一讀,最後在全班交流。

  ① 學生在平臺上看圖文。

  ② 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兵馬俑資料,例:

  生:我要說的是將軍俑,該生把第四節讀了一遍。

  生:我透過看圖文資料知道了將軍俑是威風凜凜,沉著鎮定。

  師:請同學說說看了以後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真是神氣啊!

  生:作為一個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高階將領,這個將軍俑真是威風凜凜,神態自若。

  師:大家說的真好,你們能把你體會到的將軍俑的個性特點透過朗讀體現出來嗎?

  生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並請同學評價。

  師:是啊!秦兵馬俑中的將軍俑威風凜凜、指揮若定,大將之風昭然若顯。在他的帶領之下,所帶的軍隊是所向披靡。在這麼多的軍俑之中除了將軍俑外,課文中還介紹了哪幾種兵馬俑?

  生:武士俑、騎兵俑、馬俑。

  師: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種兵馬俑,用剛才學習第4自然段的方法重點學習,看看圖,讀讀課文,體會體會它們的個性特點。

  生自學。

  (設計意圖: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課文的有效手段,也有助於增強語感,發展語感。由於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的喜好不同,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車兵俑等特點不同,各有各的可愛之處,學生的.選擇就會有所不同,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他們自主選擇,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寬鬆民主的氣氛中生動活潑地發展。)

  3、學習第8自然段:

  ⑴ 引導過渡: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你會發現它們神態各異。引讀第8自然段,兵馬俑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走近( ),似乎( )。

  ⑵ 讀後師引導說讓我們近距離地再看一看。

  ⑶ 生點選影片,觀看兵馬俑的各種神態。老師同時配上電影《英雄》主題曲的音樂。

  ⑷ 看完後老師深情的描述匯入這麼多的兵馬俑,這麼多的神態。他們“有的凝視遠方,好像思念家鄉的親人。”這一句後有省略號,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兵俑還有許多不同的神態。

  師:誰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來替換一下?

  生1:有的微閉上眼,好像在打瞌睡。

  (其他同學大笑)

  師:大家笑什麼?

  生2:秦兵馬俑是模仿秦始皇率領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排列的,兵俑怎能打瞌睡呢?

  師:嗯,大家說得有道理,那怎麼修改呢?你想好了沒有?

  生1:有的微閉雙目,好像在養精蓄銳,作好下一場戰鬥的準備。

  師:你真棒

  生3:剛剛我看到一幅畫面,上面有兩個兵馬俑,由此我想到了有的兵馬俑圍坐一團,好像在商討國家大事。

  生4:我接著說有的兵馬俑頭*頭,神態嚴肅,好像在傳遞軍中重要情報呢!

  師:引導這一段具體介紹了兵馬俑的不同神態。作者運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加以細描,彷彿讓我們看到,那一個個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場的高大形象;彷彿讓我們傾聽到,那一個個威猛將士思鄉念親的悽婉心聲;彷彿讓我們感受到,那一個個兵馬俑背後的血淚與辛酸……正是作者的獨巨匠心選擇了恰當的觀察視角,運用這樣的表達方式,讓我們讀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悟出中國人民智慧的偉大。

  5、生齊讀這一段。

  (設計意圖:這樣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自由發揮,個個參與學習,人人奉獻思維結果。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發散學生思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預感,既豐富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新精神。)

  6、師引導:

  同學們,讀完後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呢?

  學生們此刻是激情澎湃,滿肚子的話正無處可說,此刻正好有一個宣洩的途徑,同時又對課文的中心有了一個提升。

  三、激發鼓勵,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同學們聽了你們的回答,我也是又激動又佩服古代的勞動人民啊!的確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四、課外拓展、學生收集資料

  1、引導學生自主查閱網路資料解決與秦兵馬俑相關的其它問題。

  2、組織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圍繞問題,發揮網路優勢,對網上資源進行探索、瀏覽,加上自己的新增、刪改對網上的資料進行整合、內化,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加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全面的瞭解,讓課內的知識得到擴充套件與延伸。)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