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參考範文
【創意說明】
這是一篇記實性的文章。教學的重點是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文章中傳神的描寫。教師可精心設定一個課堂教學的主問題,引發對全篇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一位長媽媽,她給魯迅講的故事使我們對百草園更產生了一種神秘感。其實關於長媽媽還有很多有趣而令人感動的事情呢!同學們想了解嗎?那麼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阿長和〈山海經〉》這篇課文。
二、漫談感受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如有不認識的字,可,自行解決。
2、如對課文有不理解的地方,請提出來,大家討論解決。(如果學生不能解決,教師可適當點撥,但不宜過於深入)
3、談談自己讀完此文後的感受(不限話題)。
同學們的話題可能涉及到:文章先抑後揚的寫法;阿長的性格特點;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師歸納。
三、討論形象
設問: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要求:說出理由或舉出例子。)
討論、交流,教師歸納補充:
1、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
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
2、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淳樸、善良而又迷信:
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不識字,沒有文化;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一年只能告假幾天回家;對生活並無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相信兒童金口,鄭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睜開眼就向她祝福。
3、是民間文化的載體,知道許多規矩:
有迷信的成分,如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裡,不應該走進去。也有落後的成分,如認為孩子拔草、翻石頭就是頑皮。更多的是有益的成分。如要孩子恭喜、吃福橘,是吉利文化;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是珍惜勞動果實;不要從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鑽過去,是講究形象;不說死掉而說老掉了,是避諱修辭;而關於長毛的傳說,則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有助於我們認識太平軍。
4、是一個傾心關注孩子的人,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要孩子乾淨、安全、有教養,總是為孩子操心(討論這一點,要求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最令人感動的是為我買來《山海經》──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想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而且她一向似乎並不善於關心 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此時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的心理;後來,阿長為我買來《山海經》,使我發生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即是別人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沒有阿長那樣熱心,而且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別人不能做,她卻能夠成功,因此作者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這件事,使作者又驚又喜,感激不盡,也令讀者為之肅然起敬。
四、體會感情
1、設問:作者對阿長的感情變化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討論、明確:不大佩服──產生敬意──憎惡──感激(新的敬意)──懷念這是文章的線索。
2、設問:1~17段對阿長多用抑筆,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但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後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嗎?
課堂討論、交流: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魯迅在具體描寫中卻流露著同情與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的描寫中飽含同情。
3、讀課文最後兩段,體會作者對阿長的懷念、感激之情。
五、探究寫法
1、詳寫與略寫:
設問:文章哪些部分詳寫,哪些部分略寫,這樣詳略結合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明確:(詳寫與略寫的內容略)略寫的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瞭解,她的外形特徵,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並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是文章的動情點,成為作者情思的觸發點,同時構成文章內容的高潮。這樣寫,重點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傳神的描寫:
設問:文章對阿長的描寫有些什麼特色?
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第一、善於抓最富有特徵的一兩點來寫。如寫阿長切切察察的樣子,既繪形又繪聲。
第二、善用比喻。一個大字的比喻,形象地寫出阿長的睡相。
第三、善於修飾語。如寫阿長的叮囑,用鄭重一詞,寫阿長因我不開口說恭喜的神情,用惶急一詞,準確地寫出阿長的神態。
小結:魯迅的描寫之所以特別出色,功夫在於選擇、提煉,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外貌、動作、語言,這是在我們的寫作中需要學習和加強的。
六、交流體會
學生自主發言,將自己在學習這篇課文的過程中的體會告訴給同學們,交流一下。
教師總結:阿長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詳略結合的寫法;傳神的描寫。
七、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三、四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