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記憶字形。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學習,理解生字詞在文中的意思,並準確運用生詞造句。

  3、引導學生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是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瞭解。

  教學過程:

  一、解釋課題,匯入新課。

  1.師:我們的祖國邊疆遼闊,有56個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2.板書“潑水節”,解題。

  師:每年清明節前後,傣族人民都要迎來他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潑水節。節日那天,傣家人身穿節日的盛裝,敲著象腳鼓,划著龍船來到聚集地。他們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沾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

  3.補齊課題---“難忘的潑水節”,齊讀課題。

  今天,課文中描述的潑水節,卻是一次與眾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懷的潑水節。它到底特殊在哪兒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漏字,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2.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的字音讀準了沒有,如果沒有讀準,可以站起來給他糾正)

  3.再讀思考: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在帶有生字的下面做記號。

  4.檢查初讀情況。

  5.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學習第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這段告訴了我們什麼?鳳凰花是什麼顏色的?(重點理解: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

  2.指名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段告訴了我們?

  今年的潑水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原因。

  (二)學習課文3自然段。

  1.帶著問題讀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畫出有關語句。

  (1)句子1: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型會人們急著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展示象腳鼓圖片。

  (2)句子2: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劃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鮮紅的地毯”從而感悟到傣族人們撒花瓣獨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慶氣氛。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和喜慶。

  這句中有一個比喻,生動形象。

  (3)句子3: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2.指導朗讀,你能把這熱烈的場面讀出來嗎?

  (三)看圖,細讀第四自然段。

  1.師:看,周總理來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間來了!(出示課本插圖)誰來說說“今天”周總理穿的什麼樣的衣服。周總理為什麼要這樣打扮呢?

  2.畫出描寫周總理衣著和表情的詞句並反覆讀一讀。

  (四)讀、議第五自然段。

  (1)男生讀描寫周總理潑水的句子,女生讀描寫傣族人民潑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總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邊潑水一邊祝願,想想怎麼說呢?

  啟發想象: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願——

  周總理把水潑到年輕人身上,祝願——

  周總理把水潑到孩子們身上,祝願——

  (五)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總結全文。

  正因為1961年的潑水節是跟敬愛的周總理一起度過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潑水節是“幸福”的,是“令人難忘的”,有感情地朗讀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篇2

  【知識與能力】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基礎上,透過有感情地朗讀,想象當時的歡樂場面來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誼,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講傣族人民熱愛周總理和周總理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語句。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識字,寫字。

  一、設疑激趣,匯入新課

  教師板書課題,指名朗讀。

  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呢?

  學生交流,教師將學生的疑問歸納整理。

  二、問題閱讀,初步感知

  1、教師談話:這麼多的疑問等著我們去解決,快快開啟書,在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3、組織集體交流初讀感受,解決以下問題:

  ⑴ 潑水節是個什麼樣的節日?

  ⑵ 為什麼說這個潑水節是“難忘的”?

  ⑶ 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在文中標出來。

  三、自主學習,讀中識字

  1、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教師提出要求後,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圈出生字,並練習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生字,重點訂正“恩”、“襟”、“鳳”的讀音。

  3、生字組詞讀,帶句子讀。

  4、練習:

  ⑴ 接力朗讀課文,分小組賽讀課文。

  ⑵ 出示本課中含有多音字“好、樂、空、盛”的句子。

  指名朗讀,再說出它們的另一個讀音,練習說話,體會讀音不同,意義不同。

  四、學寫生字,培養能力

  1、學生仔細觀察要求書寫的生字,並試著寫一寫。

  2、學生提出較難寫的字,教師重點指導。

  3、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4、組內評價,集體評價。對寫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

  五、課堂總結,佈置實踐活動

  佈置學生課外收集有關周恩來的故事和我國其它少數民族的有關節日。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

  透過朗讀、感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一、交流學習

  同學們互相說說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周恩來總理的故事。教師也可以適當補充一些,使學生對周恩來總理及他與人民的深厚情誼有進一步的瞭解。

  二、朗讀感悟

  1、(出示課文插圖)教師引導: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物?

  2、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分別找出描寫傣族人民和周總理的語句,並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來。

  3、小組內討論交流。

  4、小組彙報,並說說自己對所劃內容的理解:

  教師相應指導:

  ⑴ 第三段:透過引導學生對“四面八方、敲起、撒滿、駛過”等詞語的理解,體會傣族人民的心情,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⑵ 第四段:引導學生觀察周總理的服裝、表情;想象,體驗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周總理特別高興的心情,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⑶ 第五段:引導學生想象朗讀,體會周總理與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的熱烈場面。

  5、教師範讀第六、七、八段,再引導學生結合全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6、小結:

  為什麼說1961年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難忘的潑水節?

  7、指名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三、擴充套件延伸

  1、學生互相交流介紹收集到的我國其它少數民族的有關節日。

  2、結語: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就像56個兄弟,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讀中感悟,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一、欣賞激趣,情境匯入

  1、談話匯入:孩子們,喜歡過春節嗎?(喜歡)為什麼喜歡呢?(生自由談理由)是的,

  春節是我們漢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傣族人民也有著與春節一樣熱烈而又溫馨的節日,那就是(潑水節)。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令傣族人民興奮不已。

  2、配樂播放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圖片。老師相機旁白:在我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傣族。每到傣歷的六、七月份,火紅火紅的鳳凰花盛開的時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端著清水,慶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歡的節日——潑水節。根據傣族的習俗,這一天,人們要互相潑水以表達對他人真誠美好的祝福。水潑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對他人的祝福越真誠。這就是傣族潑水節獨特的魅力。

  3、觀賞了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圖片後,你最想說什麼?(生談感想)

  4、(課件出示課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們一樣有著許多的話要說,讓我們一起回到1961年的潑水節,來聽聽他們的心聲吧!請同學們一起讀!(生讀)

  5、示題質疑:傣族人民年年都過潑水節,可1961年(板書:1961年)的潑水節卻給傣族人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這是為什麼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地朗讀課文吧。(生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反饋讀書所得:讀了課文,你覺得1961年的潑水節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在於什麼?(周總理來了,老師相機板書:周總理)

  3、交流彙報資料:同學們,你對周總理瞭解多少呢?(生自由彙報)

  三、學習課文,朗讀感悟

  過渡:就是這樣的好總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大家心情怎樣?(特別高興)你是從哪些段知道的?請讀出來。

  1、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讀1、2自然段,指導讀出傣族人民的興奮心情。

  2)、齊讀第1、2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過渡:就是這樣的好總理要來,傣族人民又會怎樣歡迎他呢?

  1)、請同學們從課文中勾畫出描寫傣族人民歡迎周總理的句子,然後讀一讀。

  2)、指名彙報。

  3)、(課件依次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關圖片)指導學生感悟第3自然段。

  a、體會“四面八方”和“趕來”。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傣族人民從遙遠的小山坡趕來了,從山間的平地趕來了,還從哪裡趕來?(生說)參加潑水節的人們從首都北京趕來了,還從哪裡趕來?(生說)人們從各個不同的地方趕來了,來參加潑水節狂歡。指名讀這句,指導讀出傣族人民內心的興奮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齊讀這句話。

  b、體會紅色的意義。這還不夠,傣族人民還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孩子們,你覺得這裡的紅色代表著什麼?(喜慶、熱情、吉祥……)指導學生讀出相應的感情。

  c、傣族人民還覺得場面不夠熱鬧,他們又把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船槳聲、水聲、加油聲、歡呼聲此起彼伏。還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斕的絢麗景象。

  d、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

  (這是一個多麼熱鬧的場面,這是一個多麼壯觀的場面,這是一個多麼喜慶的場面,誰願意用你的聲音、你的朗讀來展現這場面的熱鬧?指名讀。咱們全班一起來感受感受這喜慶的場面吧!齊讀。)

  e、體會人民深情的歡呼。

  過渡:傣族人民一切準備就緒,敬愛的周總理終於來了。周總理每天都要處理許多國家大事,為了和傣族人民同慶潑水節,他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不辭辛勞,不遠萬里,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傣族人民的身邊。就是這樣一位關心人民的好總理,傣家人從心底裡歡迎他。難怪:

  a、(課件出示句子: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有一個詞最能表達傣族人民的興奮之情,找一找。(歡呼)

  b、就是這樣一位受人愛戴的好總理來了,人們怎能不歡呼呢?人們到底會怎樣歡呼呢?(生自由發言)

  c、指導有感情朗讀這句話。是呀,從山寨趕來的老鄉們激動地歡呼著(周總理來了);從坪壩裡趕來的傣家兒女深情地歡呼(周總理來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不論男女老少都大聲地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3、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過渡:周總理來了,周總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邊。

  1)、(課件:書本插圖)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周總理穿著、神態,並學會運用“笑容滿面”造句。

  為了與傣族人民融為一體,周總理脫下自己的衣服,換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裝。他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從“笑容滿面”你感受到周總理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你還見過誰笑容滿面地幹什麼?(生練習說句子)。

  2)、老師引讀第4自然段第2句話。周總理把自己當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來到傣族兒女中間,他又從傣族人民手中接過(一隻象皮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指導有感情朗讀第4自然段。看到這樣親切、這樣隨和的總理,還和大家一起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滿了(幸福、快樂),讓我們懷著幸福與快樂的感覺一起朗讀這一段。(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齊讀)。

  4、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過渡: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開始潑水了!

  1)、周總理是怎樣向人們潑水來表達他真誠的祝福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5自然段,用“——”劃出描寫周總理潑水的句子。

  2)、指名彙報。(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3)、周總理潑水這句話中哪些詞是表現周總理潑水時的動作呢?請同學們在書上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4)、指名彙報,再集體訂正。(課件出示句子,並找出動詞:端、拿、蘸、潑灑、祝福)。

  5)、師生共同表演讀這句話。來,同學們,伸出你們的雙手,咱們一起來做做動作讀這句,分享分享潑水的快樂吧。

  6)、暢想周總理的祝福。這清清的水潑在小朋友的身上,祝福小朋友……這清清的水灑在年輕姑娘身上,祝福姑娘……這清清的水滴在小夥子的身上,祝福小夥子……這清清的水還會潑灑在誰的身上,周總理又會祝福他什麼呢?(生想象彙報)

  7)、暢想人民的祝福。有什麼比總理的祝福更可貴呢?傣族人民接受著這珍貴的祝福,一邊盡情歡呼,一邊潑水,深情祝福周總理,祝福他(健康長壽)。人們還會向總理祝福什麼呢?(生想象彙報)

  8)、指導有感情朗讀第5自然段。在這個潑水節裡,總理祝福人民,人民祝福總理,這樣的時刻,是多麼幸福、多麼快樂呀!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讀出幸福和快樂的感覺來。(生齊讀)

  5、學習課文6、7、8自然段。

  過渡:就讓這清清的水,潑呀,灑呀!(課件出示最後三個自然段)

  1)、指名讀這部分。

  2)、全班女同學讀。

  3)、師生合作讀。

  4)、全班分組輪讀。

  四、總結全文,釋疑解難

  1、多麼幸福,多麼難忘!(板書:幸福、難忘)現在,你知道1961年的潑水節為什麼那麼令人難忘了吧?(生交流)

  2、總結:是呀,我們的總理關心人民,我們的人民愛戴總理,總理和人民的心永遠緊密相連。

  3配樂播放周總理關心人民的圖片。老師旁白:看!周總理深情地與年邁的老人握手,老人熱淚盈眶;周總理親熱地抱起孩子,孩子滿心歡喜;周總理來到田間地頭,農民伯伯喜笑顏開;周總理來到工廠車間,工人朋友們激動萬分;周總理親臨部隊駐地,解放軍叔叔熱情歡呼。

  4、情感昇華。人們永遠難忘,更讓傣族人民難忘的是……(課件出示第7、8自然段,生齊讀)

  板書設計:

  難忘的潑水節

  1961年周總理

  幸福難忘

  教學反思:

  《難忘的潑水節》這篇文章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他們共同慶祝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整篇文章洋溢著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字裡行間,表達了傣族人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

  如何才能讓學生感悟到傣族人民的激動、幸福、快樂,體會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呢?學生與文字所呈現的年代不同,學生對周總理不瞭解,少數民族的節日學生也沒有感受,怎麼辦?在反覆斟酌後,我注重了以下兩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無限想象空間,拉近文字與孩子們的距離。

  教學一開始,我就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再現潑水節的盛況,讓學生對傣族潑水節有一定的感知,激起學生興趣。透過對周總理資料的介紹讓學生對周總理有一定的瞭解,透過暢想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相互真誠地祝福,讓學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從而使學生成為文字主人,融入其中。

  二、抓住“歡迎”和“潑水”兩個教學點,“以讀為本”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

  在人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中,在周總理與傣族人民潑水的過程中,都抒發著興奮與歡樂。因此,在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透過讀來體會文章的感情,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想象讀,表演讀,分組讀。同時,我注意做好朗讀的感情渲染與鋪墊,讓學生有感而發,做到感情充沛,聲音自然,並透過自己的瞭解讀出個性。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指導,使學生學會體會文章感情的讀書方法,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從而感受潑水節的難忘。

  2.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課前準備:

  ⒈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⒉ 學生準備:瞭解周總理的生平及相關故事,瞭解傣族及潑水節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56個民族,你們看這是哪個民族?

  (課件出示傣族竹樓、服飾、潑水節、孔雀舞、鳳凰花等圖片,並配上葫蘆絲音樂,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傣族。)

  課件播放至最後一張“鳳凰花”圖片停住,問:這是什麼花“?

  “火紅火紅的鳳凰花“兩個表示顏色的詞放在一起,這花好像更美了。

  指導讀詞語。

  2.每年4月,鳳凰花開時,傣族人民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你對潑水節有哪些瞭解?

  (如果學生答不出,教師相機簡介潑水節。)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難忘的潑水節》(板書課題)

  指導學生讀好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這次潑水節為什麼是難忘的?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讀課文。

  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大意。

  指名交流,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句式說出答案。

  (因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所以這次潑水節特別難忘)

  2.瞭解周總理。

  你對周總理有哪些瞭解?

  (教師適時點撥學生:周恩來總理是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他在世時深受人民愛戴,是人民的好總理,雖然他現在已經過世了,但人民永遠懷念他。)

  教師小結:1961年,周總理已經60多歲了,他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仍不遠萬里從北京先乘坐飛機,再改乘汽車,又渡船過江來到雲南的一個小城同傣族人民過了一個“難忘”的潑水節。

  3.這次潑水節又難忘在哪裡呢?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

  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潑水節難忘在哪裡?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三、走進課文,精讀感悟。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尋找答案。

  1.出示第三自然段。

  那天,潑水節場面怎樣?先自由讀,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到了:

  (1)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2)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3)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

  (4)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重點詞“四面八方、趕” 引導學生體會人們想見到總理的急切、高興的心情。後面三句,讓學生體會場面的盛大、熱烈及人們興奮、喜悅心情。

  2.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聽到了:

  人們的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一詞指導朗讀。

  小結:傣族人民用最高的禮節來歡迎總理,人們此時心情好激動,好興奮呀!這場面,這情景,傣族人民一輩子也忘不了。板書:景難忘。

  最後齊讀“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3.周總理很快就來到人群中,課本還配了一幅彩圖呢!

  你能認出哪是周總理嗎?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總理嗎?

  (引導學生看周總理的外貌,“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

  站在人群中的總理,從穿著打扮來看,你覺得總理像一位 。(傣族老爺爺)

  從 “笑容滿面”中,你覺得總理就像一位 ?(慈祥的老爺爺)

  朗讀時我們應重點讀好哪個詞語?

  你來讀一讀,指導學生朗讀。

  小結:總理就是這樣平易近人,是這樣親切,他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了人們腦海中。板書:人難忘。

  4.開始潑水了,想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樣互相潑水的嗎?

  播放潑水節動感課件。

  教師小結:傣族人有這樣一種說法,誰身上的水多,誰就是最幸福的人,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怎樣潑水的?

  (1)指名讀。交流:怎樣潑水的?(學生表演)

  (2)周總理就是這樣和傣族人民潑潑灑灑的,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的是什麼?(祝福)

  猜猜周總理向大家祝福什麼?(師生表演)

  他看到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他會說:

  他看到一位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他會說:

  他看到一位青春靚麗的姑娘,他會說:

  他看到同我們差不多年紀的小朋友,他會說:

  收到了滿滿的祝福,傣族人民此時心情怎樣?(板書:幸福)

  怎樣才能把這種幸福感讀出來呢?指名交流。(提醒學生自己歸納出:語速要慢,抓住重點詞“潑呀、灑呀、笑哇、跳哇,那麼開心”來讀)

  你來試一試,指導朗讀。

  小結:潑水中,分不清哪是總理,哪是人民,總理就是這樣與人民心連心的。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這份情意傣族人民是不會忘記的。板書:情難忘。

  5.迴歸難忘。

  (1)這次潑水節,傣族人民因為幸福而難忘,而難忘的就是幸福的,讓我們記住這次潑水節,再來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2)出示7.8自然段。

  最後兩個自然段,別看只有一句話,但情感卻是豐富的。

  指名學生讀出無比幸福,難以忘懷的情感。

  (重讀“幸福、難忘”,第二句比第一句讀得要更慢些,把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之中地感覺讀出來。)

  教師也可範讀。

  齊讀。(情感達到高潮)

  四、總結全文。

  難忘的潑水節景難忘,人難忘,情更難忘。

  學生回味品讀課文。

  板書設計:

  難忘的潑水節

  景難忘

  人難忘 心連心

  情難忘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篇5

  【課文說明】

  穿著傣族的節日盛裝,踩著鳳凰花瓣鋪成的地毯,敲打著歡快的象牙鼓,潑灑著充滿祝福的清水。啊!多麼快樂的潑水節!1961年的這個潑水節,因為周總理的到來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難忘。這篇文章講的就是1961年敬愛的周總理來到西雙版納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讀者展現了潑水節熱烈、祥和的氣氛,突出了潑水節的難忘。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在閱讀教學中,主要就是讀的實踐,因此,閱讀教學要堅持以讀為本,使閱讀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自主學習,平等對話的良好氛圍,激發讀書興趣,點撥讀書方法,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識字寫字是閱讀教學的組成部分,低年級要重視識字,加強寫字,要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瞭解字詞意思,使學生逐步學會自主識字。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增強學生自主識字的願望,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瞭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瞭解周總理和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2、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學習活動設計】

  一、匯入課文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傣族嗎?它有什麼風俗呢?

  (板書:潑水節)

  1961年,周總理來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過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潑水節。

  (板書:難忘的)

  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的場面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學會的和會認的字,用圓圈和橫線標出來,藉助拼音讀幾遍。

  3、小組合作練讀生字。

  4、用多種形式鞏固生字。

  5、同桌之間合作讀文。

  (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方式,如輪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

  1、自讀自悟,學習1、2自然段:

  ⑴ 自讀,思考: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

  ⑵ 集體交流。引導學生弄清潑水節的時間以及傣族人民為什麼特別高興。

  ⑶ 指導讀好人們高興的心情。

  2、導讀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讀,思考:人們是怎麼歡迎周總理的?

  ⑵ 從這些歡迎的場面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趕來”“四面八方”“撒滿”“一條條”“一串串”“歡呼”等詞句中體會人們對總理的歡迎及熱愛 )

  ⑶ 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迎場面和人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3、導讀4、5自然段:

  ⑴ 設疑:

  周總理是怎麼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⑵ 小組合作學習4、5段:

  劃出有關句子,相互讀一讀,說一說。

  ⑶ 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相機理解“祝福”一詞,想一想,總理和傣族人民會互相祝福什麼呢?

  ⑷ 交際互動:

  師演總理,生當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導學生設疑討論:

  姑娘和小夥為什麼會流下幸福的熱淚?

  指導朗讀“有什麼比總理的祝福更可貴的呢”。

  ⑹ 你們想看看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盛況嗎?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

  指導朗讀:讓我們把人們的歡樂心情給讀出來吧!自由練讀4、5、6自然段,再選擇喜歡的部分讀給同學們聽聽。

  4、導讀7、8自然段:

  師述:在這一天裡,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樣,他們潑啊、灑呀!他們笑哇跳哇!這是多麼開心、多麼幸福、多麼難忘的時刻呀!讓我們也一起記住1961年這難忘的潑水節吧!齊讀7、8自然段。

  四、擴充套件昇華

  1、課後查資料,瞭解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小組內交流。

  2、收集周總理的故事,讀一讀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的: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二、教學重點:

  為什麼是難忘的潑水節?

  三、教學難點:

  瞭解周總理與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從而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連的深厚情誼。

  四、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課件、學生蒐集查詢潑水節資料,瞭解周總理生平,事蹟。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目標:

  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會認會讀本課生字。

  一、談話匯入: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

  二、觀察插圖、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情景?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描寫的是圖上的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並圈畫出生字。

  三、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1、抓“特務”。默讀課文,圈出生字。

  2、消滅“特務”。小組合作,藉助生字背景圖上的拼音消滅這些“特務”。

  3、交流識字方法。(可用形聲字規律識字,也可編故事識記的如“褂”字,如: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裡煉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4、檢查識字情況

  ⑴.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領讀。

  ⑵.識字小遊戲

  遊戲一:找朋友

  學生在“我會認”裡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顏色塗一塗。(鳳、凰)(咖、啡)(襟、褂)

  遊戲二:認讀生字卡片後,教師把生字卡片發給學生,教師念字音,有該字卡片的學生站起來領讀,其餘學生跟讀。

  ⑶.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潑水節因為敬愛周恩來總理花炮對襟白褂敲鼓

  銀碗祝福健康長壽幸福令人盛滿

  (教學多音字:盛)

  ⑷讀長句,在語境中鞏固生字。

  ①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四、圖文對照,朗讀課文

  1、再看插圖,說說人物的表情、衣著,動作和心情。用“我發現……”的句式說話。

  2、課件出示語句段落,朗讀體會。

  (1)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總理衣著與表情的句子朗讀體會。

  (2)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

  (3)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

  五、寫字指導:(重點指導“鳳、凰”)

  “鳳凰”二字

  (1)都是半包圍結構。

  (2)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

  (3)“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著興奮和歡悅;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著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嘆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可以引導學生看看插圖,直觀地感受圖中洋溢的熱情,然後一遍遍地讀,從感受熱烈的氣氛,到感受每一個人心裡的熱情,到感動我們的心,最後在展示讀中去表達我們心裡的感動。

  教學目的:

  1、學會“歷、度、敬、趕、駛、串、祝、貴、閉”9個字,會認“鳳、凰、族、瓣、毯、載、康、壽、盛、碗”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麼過潑水節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教學重難點:

  1、學會課後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書寫正確、規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讀中感悟,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會生字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課前板書:《難忘的潑水節》)

  一、欣賞激趣,情境匯入。

  1、(欣賞傣族風情圖片)師旁白:在我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傣族。每到傣歷6、7月份,火紅的鳳凰花盛開的時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的盛裝,端著清水,慶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歡的節日——潑水節。根據傣家的習慣俗,這一天,人們要互相潑水以表示對他人真誠美好的祝福。(水潑在身上越多表示對他人的祝福越真誠!)

  2、學生暢所欲言:“欣賞完這組圖片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3、(課件出示第7 8自然段)情境匯入:“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們一樣有著許多的話兒要說,讓我們一起回到1961年的潑水節,來聽聽他們的心聲吧!請同學們一起讀!”

  4、示題質疑:“多麼幸福啊!多麼令人難忘啊!為什麼1961年的潑水節令傣族人民如此難忘呢?(板書:在難忘下面加?)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難忘的潑水節》!”

  二、學習課文,朗讀感悟。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①生齊讀第1、2自然段。

  “請同學們翻開書的第36頁,一起大聲朗讀課文的1、2自然段,讀完後用

  ②指名說:“讀了這兩段你知道了什麼?”

  (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周總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潑水節,傣族人民格外高興)

  2、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①一大早,人們敲起象腳鼓,興高采烈地從四面八方趕來。

  A、找出寫傣家人高興的段落。“從哪裡可以看出傣族人民格外高興?第幾自然段?”

  B、標出有幾句話。“第3自然段共有幾句話,請同學們自由、小聲的讀課文第3自然段並拿出鉛筆用小序號標出來。”

  C、找出傣家人高興的句子。“你覺得哪句話最能看出傣族人民格外高興?為什麼?”

  (興高采烈:說明人們很高興。四面八方:說明人們是從各個不同的地方。趕來:說明人們的心情很急切。)

  D、“誰能讀一讀?讀出他們興高采烈的樣子?”(指名讀並隨機指導)

  ②學習句子: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瓣,好象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A、指名說。“為什麼覺得這句能看出人們格外高興?”“人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撒滿:說明花瓣很多。撒滿的鳳凰花瓣像鮮紅的地毯,這是一個比喻句,把地上撒滿的鳳凰花瓣比做紅地毯。)

  B、個別讀一讀並隨機指導。

  “讀出花瓣的多和高興!”

  C、齊讀。“學著剛才這位同學的樣子一起來一遍。”

  ③學習句子: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們歡呼起來:“周總理來了!”

  A、指名說。

  (一條條、一串串說明龍船、花炮很多,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場面,是一個十分壯觀,特別喜慶的場面。歡呼說明人們很興奮、很激動。)

  B、個別讀並評價。“誰讀的好一些?”(一條條、一串串連起來讀。)

  C、指導讀:歡呼話語。(全班起立盡情的歡呼一次)

  ④齊讀第3自然段。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歡迎周恩來總理的到來!請同學們齊讀第3自然段。看誰的臉上最高興!誰的歡呼最動聽!”

  3、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①過渡語:“周總理來了,周總理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誰來介紹介紹我們的周恩來總理?”

  ②請生介紹周總理。

  ③評價過渡:“周總理的穿著、神態都說的很好!那看看這幅圖,誰是周恩來總理呀!”

  ④出示課文插圖。“觀察圖,你發現了什麼?”

  (周總理脫下自己的衣服換上和傣族人民一樣的衣服,他把自己當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

  ⑤齊讀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周總理笑容滿面的來到傣家兒女的中間把自己當成普通的傣家人,他又是怎樣做的呢?請你們齊讀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4、學習課文的第5自然段。

  A、學習周總理潑水的句子。

  ①過渡語: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開始潑水了!

  ②默讀第5自然段。“周總理是怎樣向人們潑水來表達他真誠的祝福呢?請同學們默讀第5自然段用‘——’劃出描寫周總理潑水的'句子。”

  ③學生交流。(指名說並出示句子。)

  ④找動詞。“那這裡面哪些詞是描寫周總理潑水時的動作的?請同學們自由讀這兩句話用 標出來。”

  ⑤全班交流。

  ⑥體驗句子。“剛才大家讀了這兩句話,覺得此時周總理潑水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高興)

  ⑦讀句子更深入的體驗。“那我們和周總理一起分享此時的歡樂,齊讀這兩句話。”

  B、暢想周總理的祝福。

  “周總理不光用行動來祝福傣族人民,他還有許多祝福的話兒想要告訴我們呢!總理的滿腹話語誰能來傾訴?”

  “總理會對姑娘說……?”

  “總理會對小夥子說……”

  “總理會對老爺爺說……”

  “總理會對老奶奶說……”

  “總理會對爸爸媽媽說……”

  “總理會對叔叔阿姨說……”

  “總理會對我們說……”

  C、想象姑娘、小夥的感受。

  ①找句子:“有什麼比總理的祝福更可貴呢?文中有一句話描寫受到總理祝福的人們的感受,找到了嗎?”

  ②齊讀句子。

  ③體會句子:“為什麼姑娘、小夥會流下熱淚?”(感到幸福)

  “他們為什麼會感到這麼的幸福?”

  5、學習第6、7、8自然段。

  ①過渡語:“這真是一個幸福、難忘的潑水節啊!祝福的水、快樂的水,它祝願我們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平安,快樂幸福!”

  ②齊讀最後三個自然段。“請大家齊讀課文的最後三個自然段。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幸福,帶著我們的歡樂和傣族人民一起記住這個難忘的潑水節,1961年的潑水節!”

  三、總結全文釋疑解難。

  ①解疑:“學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為什麼1961年的潑水節那麼令人難忘嗎?”

  ②“我們的總理關心人民,我們的人民愛戴總理。他們的心與心永遠緊密相連著。”(板書:心連心)

  ③“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兒女來說,確實是一個永生難忘的節日!”(板書:難忘)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1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盛、度”。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觀察圖畫,培養觀察能力,藉助插圖理解文章內容。

  4.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識字、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連的深厚情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影片匯入。

  1.播放傣族潑水節的影片。

  2.介紹潑水節,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圈出生字和生詞。

  2.指導生字和生詞。

  3.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開火車的形式。

  (2)識字比賽。

  三、把握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

  2.指名讀課文,學生評議,相互正音。

  3.再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詞,自由認讀。

  2.同桌互讀、指名讀,正音。

  3.說說自己的識字方法。

  4.指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重點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匯入新課。

  1.指名朗讀課文。

  2.指名認讀生字詞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提問:1961年的潑水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2.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要求畫出有關句子。指名讀,交流感悟。

  3.出示插圖,同桌合作讀第4、5自然段,說說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4.思考:周總理和人們為什麼那麼開心?為什麼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6~8自然段。

  三、回顧課文,昇華情感。

  1.再看插圖,說說周總理和人們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

  2.請同學說說對最後兩段的理解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遵循兒童識記規律,鼓勵自主,分類處理,分化難點,突出重點,突破識字難關。

  課文有一幅佔一個整頁的插圖,我們不應忽視。本課教學可以圖文結合,用好插圖,引導閱讀;再以閱讀來加深對插圖的理解。

  【教學目標】

  1、會認鳳、凰等12個生字,會寫龍、恩等12個生字及鳳凰一詞。

  2、觀察圖畫,培養觀察能力,藉助插圖理解文章內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初步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掛圖(課文插圖),潑水節的影片材料,生字卡、生詞卡。

  2、學生準備:

  瞭解周總理的生平及相關故事,瞭解傣族及潑水節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題,初知文意

  1、播放潑水節影片資料(或掛圖):

  師:大家看到了什麼?

  師:這是什麼節日的場面?

  (生答潑水節)

  師:潑水節是我國傣族人民的重大節日,也是傣族人民嚮往的熱鬧的節日。小朋友們,1961年的潑水節可不一般呀!為什麼呢?

  (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師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2、初讀課文:

  師:到底多麼令人難忘呢?讓我們開啟書開始讀課文吧。遇到不認識的字先看楓葉上的注音,用鉛筆把拼音標註在課文的生字頭上。然後多讀幾遍,會認了,就擦掉鉛筆寫的注音。

  設計意圖:透過影片(或掛圖)激發閱讀興趣,透過初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並找到不認識的字。

  二、自主分類認讀,嘗試認字

  1、大家的生字都會認了嗎?師用生字卡(或課件)出示生字,讓學生自主嘗試識字。學生不會認的帶上拼音再讀:

  鳳凰恩敲襟褂

  咖啡踩端蘸壽

  ⑴哪些字你見過?在哪裡見過呢?

  抽生讀,全班讀。

  ⑵你覺得最容易認的字有哪些?

  抽生認,全班讀。

  ⑶你覺得哪些字最難記?難記的字多讀幾遍,思考如何記住它。再與全組交流識字方法。

  ⑷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動作你會做?

  生做一做,再讀。

  ⑸哪些生字組成的東西你見過?

  說一說,再讀。

  師要注意傾聽學生髮音不準的地方,提示出來,再教讀。

  設計意圖:12個生字,數量看起來較多,但是分類處理,區別對待,就能化難為易。有的字見過面,有的容易認讀,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氣;剩下的是學生覺得較難認的,我們可以多花時間,用多種方式幫助識記,比如做一做動作,說一說詞句,這樣就能突破難點。

  三、朗讀片段,檢驗生字認識情況

  師:剛才學的生字在詞中、句中還會認嗎?

  1、生詞卡認讀:

  (詞卡呈現)

  鳳凰周恩來恩人敲打對襟白褂衣襟白大褂

  咖啡踩傷端正頂端蘸墨水蘸水筆長壽

  2、在句子中認讀:

  師:這幾句話,看誰讀得更流利:

  周恩來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他接過一隻象腳鼓,敲著歡樂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生字加粗)

  3、自由讀書,檢驗課文的字都會認了嗎?

  4、邊讀書邊想,發現問題,透過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還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問。

  5、哪一段你喜歡讀,讀給同桌聽。

  6、哪一段你覺得難讀,請教班上的同學讀一讀,再自己多讀幾遍。

  設計意圖: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只有將漢字及時納入詞中、句中,並在語言環境裡會認會讀,才算真正會認,這樣的識字也才有真正意義。

  四、自主觀察,寫字練習

  1、師呈現要求會寫的生字,學生認讀複習。

  2、生觀察第一、二排的6個生字,覺得哪些字不好寫,哪個筆畫不好寫,同桌討論。

  師:我發現這6個字都有點,它們的寫法和位置都不一樣。大家觀察觀察,再討論討論,看能發現些什麼?

  (恩的下部分心,三個點筆勢都不一樣;壽特兩字都有寸,可是寸的點的位置不同)

  3、觀察討論後,師範寫,生試著練寫2個生字。

  設計意圖:學生書寫質量高低往往與動筆前的觀察水平相關聯。因此,寫字指導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觀察指導,留足時間讓學生自主觀察,耐心觀察。

  第二課時

  一、生字鞏固,區分多音字

  1、複習12個會認的字:

  師:大家上節課學的字還會認嗎?現在考一考吧!呈現12個生字,再輪流抽讀。

  2、學習多音字:

  師:12個生字會讀了,現在出四個簡單的字來認一認,看會認嗎?

  師呈現四個多音字好、空、樂、盛,抽生讀。

  (讀好。若生讀hǎo師問:還可以讀什麼?讀hào。以相同辦法讀後三個字)

  引導學生進行多音字的辨析、組詞,注意糾正不當之詞及讀音。

  設計意圖:識字是第一學段的重點目標。在各課教學的各個教學時段中,我們都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考慮識字及鞏固練習活動。

  二、自主讀書,圖文聯絡

  1、師:看來,多音字難不倒大家。不著急,難的來了。有信心接受挑戰嗎?這樣吧,大家抓緊時間讀書,讀得越熟越好,待會兒就有難題考大家。

  (生自由讀)

  2、出示掛圖:

  (課文插圖)

  師:大家認真看圖,注意圖上畫的內容,再對照哪些內容是書上有的句子或段落。

  ⑴用──畫出反映圖上景物的句子。

  ⑵用∽∽畫出反映圖上人物活動的句子。

  ⑶用====畫出圖上人物表情或心情的句子。

  ⑷把自己畫出的部分讀給同桌聽,看自己勾畫的句子正確嗎?

  3、生讀書交流:

  課文除了寫圖上可以看得見的內容外,還有不能直接看到的內容,用下面的句式說說自己聯想到的內容:

  看到傣族人民向周總理潑水,我彷彿聽到傣族人民 _____________,我想 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目的是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因為只有讀懂了課文內容,才能正確勾畫,才能對插圖進行恰當聯想。

  三、重點段朗讀

  1、呈現課文第三自然段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⑴師:人們怎麼趕的?

  師引:東村的說: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大家會怎麼說?走呀,快走吧,

  西村的說: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

  南村的說: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

  北村的說: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

  他們會怎樣應答,怎樣的心情聚攏來?只有這四個村嗎?能讀出怎麼趕來的嗎?

  生讀: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⑵讀第三段全段:

  師:你們能想象當時的畫面嗎?左邊的同學讀,右邊的同學聽課文想象,再左右交換。

  師: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了人們怎樣的心情?

  (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歸納並板書盛情迎候)

  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人們的盛情呢?

  讀一讀。

  2、指導讀第四、五兩個自然段:

  引導學生歸納出周總理與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潑水祝福。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歸納並板書敲鼓跳舞潑水祝福)

  設計意:透過對從四面八方趕來了的具體情境的再造,豐富了學生對於趕來的情境的想象,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朗讀的乾癟狀況。

  四、再讀全文,感悟體驗

  1、讀課題,讀全文,說說讀了課文後的感受:

  師:這真是個難忘的潑水節,因為敬愛的周總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參加潑水節,大家太快樂了太幸福了。

  2、師:你能像老師這樣,用下面的句式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嗎?

  這真是個____的潑水節,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真是個____的潑水節,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真是個____的潑水節,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可以填幸福、歡樂、開心、特別的潑水節等)

  設計意圖:透過一種開放的句式,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語概括自己的獨特感悟理解,既發展語言,鍛鍊概括能力,又鼓勵個性化的不同理解。

  五、識字鞏固,寫字練習

  1、觀察第三、四排要求會寫的字詞,說說書寫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2、教師範寫。

  3、生寫,看誰寫得更漂亮。

  設計意圖:把識字任務分解,把書寫要求分解,便於各個擊破,利於紮紮實實地落實識寫任務。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抓住重點詞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體會他們之間心連心的深情厚誼。

  教學方法:

  引導自學、合作討論、探究法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部分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切入舉偶:

  1、談話匯入。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除了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今天我要帶領大家一起去參加傣族的潑水節。(板書課題)教師或學生簡單介紹傣族潑水節的習俗。

  2、圖片激趣。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的人們在幹什麼?(人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板書:潑水節)然後在前面加上“難忘”二字:為什麼說是難忘的潑水節呢?學習課文我們就會知道。

  二、自讀:

  1、自由讀課文,初步感受潑水節的難忘。

  2、再次讀課文,圈畫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

  3、限定時間,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4、接龍讀檢查讀文情況。

  三、識字:

  1、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讀音,注意瓣讀ban,在句子中讀花瓣時要加兒化音“花瓣兒”。“因為”的“為”讀wèi。翹舌音有“蘸、壽”,平舌音有“踩”。

  2、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樣認字的,然後全班推薦好的識字方法。

  3、遊戲檢查識字:“對號入座”。

  四、讀思:

  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換詞比較:“火紅火紅的”可以換成“紅色”的嗎?

  (突出鳳凰花的豔麗,烘托了喜慶祥和的氣氛。)

  還有什麼事物也是“火紅火紅”的?

  3、指導讀——練習讀——齊讀。

  學習二、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地方和學習夥伴交流。

  2、“今年的潑水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重點抓住人們動作的詞語體會。

  “趕來”可以換成“走來”嗎?為什麼?

  你從“一串串”“一條條”感受到了什麼?

  4、指導朗讀:重點抓住“歡呼”一詞體會傣族人民激動、高興的心情。難點是讀好最後一句:“周總理來了!”關鍵是在讀前面幾句話時做好聲音和感情的鋪墊,讀最後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

  五、練習:

  1、填量詞:

  一()花炮一()龍船一()花瓣一()象腳鼓

  2、照樣子寫詞語。

  一串串火紅火紅

  六、寫字:

  1、學生觀察臨摹,練習書寫。

  2、教師巡視,根據書寫實際相機指導。

  3、學生互相評價打等級。

  4、寫得不滿意的字可以再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

  教學目標:

  抓住重點詞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讀思:

  學習四、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語句。

  2、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讀書的收穫。

  三、交流:

  A、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1、結合課文插圖,理解“笑容滿面”(態度和藹可親,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2、想像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麼?

  B、他接過一隻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總理與傣族人民的情誼。

  2、你能用表示動作的詞語寫一句話嗎?

  C、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1、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麼?

  2、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總理祝福什麼?

  3、練習說話:“一手……一手”、“一邊一……邊”

  四、朗讀:

  1、齊讀最後三個自然段,思考:周總理和人們為什麼那麼開心?為什麼說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2、指導讀:練習讀——範讀——分組讀——競賽讀——齊讀

  文章結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滿懷深情地朗讀,讀出無比幸福、難以忘懷的情感。再如,讀結尾幾個感嘆句,情緒要激動,但不能只是提高聲音,要虛實結合,讀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覺。

  五、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共性問題示範書寫。

  3、展示寫字作業,學生互相評價。

  六、實踐:

  1、查詢、蒐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