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面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課後反思
教學內容:
《生活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 認識鐘面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鐘面上有1~12的數,瞭解這12個數的排列順序。
2、認識並能正確區分時針和分針。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意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
1、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培養遵守作息時間的好習慣。
2、幫助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數學的知識無處不在,而且很簡單、很有趣。
3、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區分時針和分針。
2、瞭解鐘面的組成
教學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鐘錶、時針、分針、圓形紙片。
板書設計:
認識鐘面
指標 時針——短 粗
分針——長 細
數字 1、2、3、4、5、6、7、8、9、10、11、12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們班的同學很愛交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朋友,你們願意和他們交朋友麼?(出示鐘錶。)你知道他們的名字麼?(提問學生回答)你願意和哪個交朋友?(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鐘表)既然你想和你選的鐘表交朋友,就要認真的觀察你的朋友,認識它,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 觀察鐘面,說出鐘面上有什麼?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觀察這些鐘錶儘管形狀、顏色不一樣,但他們都有一張大大的臉,這張臉叫鐘面,我們就認真觀察這張臉。看臉上都有什麼?
教師巡視,看學生觀察的情況。指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鐘面上都有什麼?
2、這些鐘面有哪些地方相同呢?
讓學生觀察,得出結論:都有指標和數字。
3、研究鐘面上的指標。
(1)找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指標,有的會有4根,教師讓學生觀察最顯眼的指標或兩顏色一樣的指標,總之根據學生指標的情況加以引導。
仔細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的長、短、粗、細,說一說怎樣區分時針、分針。
先提問看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兩根指標的名字?如果有學生知道,則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時針、分針
如果學生回答不上來,則教師相機而動,為指標取名。
得出結論同時板書:時針 短 粗
分針 長 細
(2)分發學具指標
要求學生把時針塗黑色,分針塗紅色。點評學生塗***況。
4、研究鐘面上的數字。
(1)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觀察。
①鐘面上有哪些數字?
②12在哪裡,它的對面是幾?
5、分發學具圓形卡片,讓學生按鐘面上的數字順序把數字填寫完整。
三、動手製作,學以致用
製作鐘面:
把填好數字的圓形卡片及塗色的指標組合成一個鐘面。
展示製作的鐘面。
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鐘面,知道了時針、分針。課後,請同學們給爸爸媽媽介紹一下你到朋友鐘面,下節課我們繼續瞭解這位朋友。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生涯中上公開課對我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公開課中有得有失,有成功的.喜悅,也會留下深深的遺憾。雖說已有20年的教學經驗,但我卻越來越怕上公開課,也不知怎的。最近幾次的公開課,我都覺得講得不盡人意,反思自己講過的這幾節課,我覺得我一直想要突破自己,讓自己的課有一個質的突破,可總是發力不當,課堂與自己的實際設想有一定的差距。
就如本節課,我是這樣教學設計的: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精心設計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由於智障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考慮了本班智障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他們可能達到的最近發展區域,設計教學環節:1、觀察生活中的鐘表,有個直觀的認識;2、觀察鐘面,初步認識鐘面;3、觀察指標,區分出時針、分針;4、觀察數字,找出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