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小學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小學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小學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有餘數除法和餘數的含義,懂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學會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重點: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有餘數除法的方法,而且還要讓學生總結出“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條規律。

  教學難點:

  有餘數的除法,不能根據乘法口訣直接找到商,因而試商是關鍵,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準備題第1題,問:填5行不行?添3行不行?

  2、第2題,讓學生獨立計算。

  二、教學例1。

  1、把6只蘋果分給2人。分得怎麼樣了?(每人3只,

  分完了。)

  2、把7只蘋果平均分給2人,分得怎麼樣了?(每人3

  只,但沒分完,還有餘。)

  3、平均分後的餘下的1,我們把這個數叫做餘數。

  三、教學例2。

  1、寫出算式。

  2、這個算式不能正好用乘法求商,我們想:5*()<38,()

  裡最大能填的數就是商。所以商是7,餘數是38-7*5=3。

  3、“試一試”讓學生字動手做,並說出為什麼。

  四、鞏固練習。

  1、第1題,可讓學生實際操作一下,加深對餘數的認識。

  2、第2題,加深學生對有餘數除法的認識。

  3、第3題,練習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

  五、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十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能比較熟練地計算

  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建議。

  1、第4題,把被6除沒有餘數的數、被8除沒有餘數的數分別挑

  出來,寫進指定的'集合圈裡。

  2、第5題,把被5除餘1的數、被7除餘3的數分別挑出來,寫

  進指定的集合圈裡。

  3、第6題。要幫助學生弄清楚“除以9呢”的具體要求。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後,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

  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有餘數除法的應用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解答有餘數除法的應用題,能正確書寫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教學重點:

  有餘數除法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難點是正確使用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準備題。透過擺圈,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於加深理解。

  二、教學例3。

  1、先審題,說說算式的意義。

  2、用豎式算出得商6餘1。

  3、聯絡算式說說6是什麼意思,在它後面要註上什麼單位名稱;

  說說餘數1的意思,它的單位名稱是什麼;被除數19的單位名稱是什麼?

  三、教學例4。

  1、先讓學生說說算式的意義。

  2、用豎式計算得商7餘1。

  3、然後針對結果說說7的意思是什麼?它後面應註上什麼單位名

  稱?1的意思是什麼?它後面應註上什麼單位名稱?

  4、“試一試”重點是單位名稱的處理,要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思

  考過程,加深理解。

  四、鞏固練習。

  1、第1、2題加強單位名稱的處理。

  2、第3-6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五、板書設計: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十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豎式計算除法(包括有餘數除法)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有餘數的除法,並能用以解答應用題。

  教學重點:

  有餘數除法的計算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有餘數的除法,並能用以解答應用題。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建議。

  1、第1題,要求豎式計算。

  2、第2題,讓學生口算判別類屬,填入適當的集合圈。

  3、第3題,可以允許學生用口算求結果。

  4、第6題,要幫助學生明確第二問裡借出的故事書仍舊是48本。

  5、第7題。編好應用題可以口頭列式解答。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後,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乘除兩步計算式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連乘、連除和乘除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乘除兩步計算式題。

  教學難點:

  第二步計算,關鍵是抓好第一步計算。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準備題。計算後由教師指出:加和減是同一級運算,所以加減混

  合式題要從左到右進行計算。

  二、教學例1。

  1、先研究運算順序。

  2、這是道連乘題,應按什麼順序進行計算?

  3、讀一讀這個算式:2乘3,再乘9。

  4、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還可以讀做:2乘3的積再乘9。

  三、教學例2。

  1、加減混合式題是按什麼樣的順序計算的?

  2、例2是一個乘除混合式題,按什麼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3、讀法為:“54除以9,再乘7”或“54除以9的商,乘7”,

  但第一步不能讀做“54與9的商”因為這樣分不清哪個為被

  除數。

  4、“試一試”可由學生獨立完成。

  四、鞏固練習。

  “練一練”。第1-3題,應根據課本要求,逐步地從扶到放。第

  4、5題,可以根據習題形式做適當指導。

  五、板書設計:

  第六、七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十三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乘除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乘除兩步計算式題。

  教學難點:

  掌握乘除兩步計算題的運算順序,並能熟練計算。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

  一、教學建議。

  1、第1-3題。先複習乘除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再做練習。

  2、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同桌互查。

  3、第2題,可採用同桌合作的方式練。

  4、第4題。可以採用同桌輪流回答的方式進行。

  5、第5題。應該先列式計算第一個問題,再列式計算第二個問題,而不能用一個算式去解答兩個問題。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後,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二)

  一、教學建議。

  1、第6、7題。要先複習加減兩步計算式題和乘法兩步計算式題

  的運算順序,概括得出:加減是同一級運算,乘除是同一級運

  算。

  2、第8題。也可以採用1人提問、全班搶答的方式進行。

  3、第9題。先出示第一問的兩個條件,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解答。

  然後提出“如果每行種8棵”,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解答。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後,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第八、九、十課時

  教學內容:

  複習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提高乘除計算和解答乘除簡單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3個課時的重點分別是:乘法計算;倍數關係的三類簡單

  應用題;

  乘除簡單應用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提高乘除計算和解答乘除簡單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

  一、教學建議。

  1、第1題,可先對口令,再計算。

  2、第2題,要求學生能正確地列式解答。

  3、第4題,透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建立起算式和意義之間的聯

  系。

  4、第5、6題,要注意比較。

  5、第7題,首先要理解圖意。編完後,可讓學生把一道乘法應用

  題和除法應用題進行比較。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後,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二)

  一、教學建議。

  1、第8題。可以重點複習倍數關係三類問題的數量關係。

  2、第9題。可以重點複習倍數關係三類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和

  解答方法。

  3、第10-1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

  4、第13題,可以補的問題有兩種補法,分析比較兩種補法。

  5、第14題,可以補的條件有四種,先讓學生說說,再進行補充。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後,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三)

  一、教學建議。

  1、第15、16題。前兩課時中已經複習過,可放手讓學生獨立完

  成。

  2、第17題的兩小題,都是求48裡面有多少個8。

  3、第18題的兩小題,都是求4個9是多少。

  4、第19題的兩個小題,都是把63平均分成7份,求1份是多少。

  5、第20題,集倍數關係和相差關係於一題。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後,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