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P63~65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透過觀察、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過程,加深對周長的理解,初步形成計算周長的能力。
2.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認識到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並能理解拼成的 長方形的周長為什麼不相等。
教具、學具準備:實物投影儀一臺、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大的、邊長1釐米的小正方形硬紙片每小組20張。
設計理念:《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設計以這一基本理念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線,重社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努力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新知,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課題。
1.提問: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誰來舉例說明周長是什麼意思?
(教師可多讓幾位學生舉例說說,學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有困難可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三角板、課桌面、樹幹等說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指什麼。)
2.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紙,讓學生上去指一指它們的周長各是指哪裡的長度。
[透過讓學生說一說、指一指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從形象感知逐漸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層面,同時也使用權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匯入:同學們,剛才我們透過舉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長的意思,我們來看生活中的一個問題。
二、探索交流、展開新課。
1.投影出示課本上的例題,學生讀題。
2 .理清題意。
師:誰來指一指這個籃球場的周長在哪兒,並告訴同學們哪條邊是26米,哪條邊是14米?
師:看懂了題目的意思,誰來告訴同學們你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理解的?
(透過指一指、想一想使學生認識到求籃球場的周長實際上就是求籃球場四條邊長度的總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對題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道題你準備怎樣解答?
(這裡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用自己想的方法來算一算這個籃球場的周長。
(教師巡視瞭解學生做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師: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誰願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來展示一下?
(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說出這樣做的道理。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板書)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這四種: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師:大家已經總結了四種方法,用這四種方法計算這個長方形籃場的周長都必須這個長方形的什麼?
(學生透過觀察思考認識到這裡求長方形籃球場的周長無論用哪種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長和寬。)
師:請同學們說說,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並說說這種方法的意思。
(這裡教師要注意讓學生說完整的話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更要注意調控課堂。由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歡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討論四種方法時可能對第1種方法和第2種方法不屑一顧,從而有些不耐煩,教師要及時對該同學的發言進行肯定並重復,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從而滲透體現新課標鼓勵演算法多樣化的新理念。)
師:現在我們發現求長方形的周長有這麼多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小組裡說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
(學生交流後請一名學生總結一下。)
師: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是有這麼幾種,今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
4.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對個別差的可稍作指點。集體訂正後可粗略統計正確情況。)
5試一試。
師:透過這兩題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掌握得很好,如課換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長呢?(投影出示試一試)
師:這題是老師把算式寫在黑板上再來分析呢?還是同學們償試一下自己解答呢?
[這裡由學生自己作主,充分體現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致力把學生推向學習的主體地位,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更進一步說明老師心目中有學生,把尊重學生放在首位。]
(學生練習,靜等幾分鐘。)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裡交流交流各是怎樣算的,同時看看你們那一組出現了哪幾種不同的方法?
(討論後請一組派個代表彙報,其它組如有不同意見可補充。)
[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了學生探險索、發現知識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又能使組員之間形成觀點交鋒、思維共享,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
三、組織練習、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題。
(要求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集體訂正時注意瞭解全班的正確率。)
2.想想做做第4題、第5題。
(要求學生先默看題目,然後說說對題目的理解,使他們認識到第4題實際上就是求一個長2米、寬1米的長方形的周長。第5題實際上就是求邊長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這裡可讓前面題目做錯的同學上前板演,再有針對性地訂正。)
3.想想做做第6題。
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拼圖遊戲,大家有興趣嗎?(投影出示題目)
師:請各組同學拿出小正方形紙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圖形,再討論出問題的
答案,同時請組長安排一名同學作好記錄。
(學生動手操作、合作討論,教師可參與其中一組。)
學生到實物投影儀前彙報,肯定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答案。
師:由此可見,用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個長方形的周長是不相等的。為什麼都是有6個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長方形,周長卻不同呢?你認為拼出的長方形的周長與什麼有關?
(這裡讓學生稍作討論,努力透過學生的回答得出因為拼出的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不同,所以周長也就不同,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拼出的長方形的周長與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短有關。)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麼?(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有什麼收穫?你能用簡短的話告訴大家嗎?同桌互說,然後告訴大家。
[讓學生自己總結,既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使學生從中總結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