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魚游到了紙上》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魚游到了紙上》優秀教學設計

《魚游到了紙上》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一、導語,析題,整體感知

  這節課,黃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人教版四年級的課文──《魚游到了紙上》,看題目,誰能根據課題提出一些問題嗎?……

  看著課題我們提出了這麼多的問題,真是不簡單,都值得表揚,我們預習過課文,誰能說說“什麼魚游到了誰的紙上?”、“魚是在水裡遊的,怎麼會游到紙上呢?”

  師:我們透過分析課題,既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又搞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寫那位青年畫魚畫的非常好,他畫的好嗎?

  二、學習“畫得好”

  師: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首先聽老師讀“青年畫魚”的段落,你從哪裡聽出他畫魚畫得好?(生彙報)

  師:剛才大家都聽的很認真,下面我們開啟書讀一讀剛才聽的段落,畫出你認為能表現那位青年畫魚畫得好的句子。

  (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1、快速讀這句話,他用了幾種技法畫魚?

  2、誰能說說什麼是“工筆細描”?哪裡看出?(肯定方法:語言環境中解詞)

  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看出他畫得細緻、畫得認真?(一絲不苟)

  “一絲不苟”什麼意思?“苟”是什麼意思?“不苟”呢?他對什麼不馬虎?(畫魚)

  他只對畫整條的金魚不馬虎嗎?(每個部位)

  師:對,他不光對畫整條金魚不馬虎,還對金魚的每個部位也不馬虎。他只對每個部位不馬虎嗎?

  “絲”是什麼意思?(極細小的) 還對什麼不馬虎?(每個部位的每一點,每一線都不馬虎)

  朗讀。

  3、下面我們運用剛才的學習方法學習“揮筆速寫”,誰能結合語言環境解釋“揮筆速寫”的意思?速?(快),這麼快你怎麼看出畫得好呢?(遊)

  4、朗讀整句:

  連起來讀這句話,該怎麼讀工筆和速寫呢?為什麼?(試讀、對讀)

  “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⑴ 你從這句話怎麼看出那位青年畫得好?(驚奇、遊)

  ⑵ 讀出驚奇的語氣,指導“喲”──驚奇,“叫”

  ⑶ 體會“啦!”,除了驚奇之外還有什麼感情?(讚歎、喜悅)讚歎什麼?喜悅什麼?

  ⑷ 讀

  ⑸ 可配上動作讀。

  圍觀的人是什麼反應?(越來越多。讚歎、議論)

  這些人是指哪些人?(老人、青年、孩子),你從哪裡看出?

  ① 圖上,插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

  ② 前文,瞻前顧後,聯絡上下文來學習。

  怎麼讚歎的?怎麼議論的?要從語調、語氣、神態上聽出看出是什麼人。

  一起來讚歎一下吧!(讀課題)

  三、“紙上”、“心裡”的關係

  1、金魚為什麼能游到他的紙上呢?(先游到了他的心裡)

  2、心裡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腦子裡,“游到心裡”是什麼意思?

  游到心裡和游到紙上是什麼關係?

  3、金魚為什麼能游到那位青年心裡呢?(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忘我”是什麼意思?“忘我的境界”就是──達到忘記自己的程度

  四、分析“忘我”

  快速默讀課文,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1、出示“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裡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⑴ 同桌討論,這句話哪些詞語看出他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⑵ 哪些詞?這麼多同學都知道了,我現在大家有感情地讀這句話,我要能從你有感情地讀中聽出你畫的詞語,聽出他的忘我來,可以嗎?(指名讀)(指名說他畫的詞)問:你為什麼畫這些詞呢?

  指導:呆呆的、靜靜的是什麼樣子?老?

  ⑶ 朗讀。

  ⑷ 他這麼專注、這麼忘我的看魚,會看些什麼呢?

  ⑸ 這段還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不說話?聾啞。當時知道嗎?只覺得他有點特別。特別?他哪些地方特別?

  正因為他這麼特別忘我的看魚,金魚才會游到他的心裡。

  2、還有哪些地方看出他忘我?

  ⑴ 他好像和游魚融為一體了

  ⑵ 還在金魚缸邊,忘了時間、忘了自己。只記得什麼?

  正因為他長時間、持久忘我地看魚、畫魚,金魚才能游到他的心裡,才能游到他的紙上。

  五、學到這裡,你對這位青年是什麼感情?(佩服)

  當知道他是聾啞人之後呢?(更加佩服)當作者知道後呢?

  佩服──感嘆號

  驚訝──咯噔一跳

  慚愧──好驕傲地青年

  六、這位身殘志堅的年輕人確實令人佩服

  其實作者初次見到他時就已經特別注意他了,只是那時還不瞭解他,只覺得他有點特別,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他到底有哪些特別之處?

  七、他的特別之處也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正因為他的特別,正因為他的忘我,正因為他那麼勤奮、專注地看魚、畫魚,金魚才能游到他的紙上。其實,這篇文章中還有一個人也很特別,她就是──作者。作者透過長期的觀察,把這位聾啞青年刻畫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只要我們像這位青年、像作者一樣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時留心觀察、注意積累,勤於表達。我相信,絢麗多彩的生活同樣會反映到我們每個人的作文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