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教科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範文

教科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教科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範文

  賣火柴的小女孩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對貧苦兒童悲慘處境的同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8個生字。

  4、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小女孩兒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與她悲慘生活的聯絡。

  2、體會文中字裡行間,特別是最後三個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 同學們,今年的大年夜你們是怎樣過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多麼幸福啊!不過有一個小女孩,她在大年夜還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她在街上賣火柴發生了什麼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2、 齊讀課題。你從課題中知道什麼?透過預習你瞭解到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生答)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這則名揚世界的感人的童話作品,讓我們去與作者產生心靈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去享受讀書的滋味。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同學們喜歡用什麼方式讀課文?

  (默讀、大聲朗讀、站著讀、兩個人一起讀)

  2、書讀完了,用一個詞來說說你的感受。

  (高興生氣難過不平氣憤)

  說說你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

  三、聽讀課文,理清脈絡。

  1、提出要求:聽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賣火柴的小女孩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小女孩給你留下怎樣的感覺?

  2、學生自學思考,發表見解。

  3、圍繞中心事件(擦燃火柴)質疑。

  估計:擦了幾次火柴?分別看到了什麼?

  為什麼要擦燃火柴?

  四、理解課文,交流感受。

  1、現在,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課文,說說你認為小女孩怎樣,哪些地方的描寫讓你最感動?在四人小組裡交流。

  2、你覺得小女孩怎樣?,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憐。)可憐這個詞用得好,還可以用別的詞嗎?(悲慘)

  3、小女孩的命運是悲慘的,從那些地方體現出來呢?

  4、以彙報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五、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小結:多麼感人的故事!多麼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對冷冰冰的天氣、冷冰冰的親人、冷冰冰的社會,小女孩悲慘地死去了。

  2、延伸:賣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慘,你們可以為她改寫命運嗎?

  第二課時

  一、回顧匯入:

  1、談話: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著名童話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她的悲慘經歷,說說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自由談印象。

  3、小結:是的,小女孩的命運真慘,在富人們狂歡的大年夜被凍死在街頭,在別人幸福地度過新年的時候,她卻悄悄地可憐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二、品讀中心句,質疑領悟全文。

  1、過渡:可是在這個故事的結尾,作者卻說(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讀到這兒,我真是感慨萬千,同學們,你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有什麼疑惑,有什麼想知道的嗎?

  2、估計學生會質疑:

  A、圍繞看到、

  美麗

  看到過哪些美麗的東西?為什麼會看到?怎樣看到的?

  B、圍繞幸福

  兩個幸福是什麼含義?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4、引導歸納:品味讀書的方法之一:圍繞中心句,質疑品析。(抓中心詞質疑,抓特點質疑。)

  (一)品讀課文,感受幸福。

  1、 她曾經看到過哪些美麗的東西?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第二大段。

  2、學生交流,師板書:大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

  3、播放美麗幻想的動畫。

  這些東西對小姑娘來說可真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想想小姑娘看到這些美麗的東西時心情怎樣?她可能會怎麼做?把你自己當成是她去替她想一想。(也就是去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如果你為小姑娘感到高興,你可以笑,可以叫。

  4、我們的安徒生先生又是如何來描繪這麼美麗的東西的呢?請認真讀一讀課文的第二大段,拿出筆來劃一劃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後看到的美麗景象,用你剛才體會到的心情和感受去有感情地讀一讀,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發現、新感受。然後選擇你最感興趣、最想研究或印象最深的一處,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讀的時候注意那些你認為重要的詞句,多讀幾遍,讀到最好。

  5、學生朗讀、交流、比賽。

  6、小結歸納:品味讀書方法之二:感情朗讀,產生共鳴(發揮想象,突出重點詞)

  (二)、品讀課文,認清現實。

  看到這些美麗的東西是多麼幸福,這些老師小女孩擦燃火柴時的美麗的幻想,(板書:幻想)火柴再明亮,再溫暖,也終究是要熄滅的。現實還是那麼殘酷,這些美麗、幸福的幻影還會存在嗎?(或者:小女孩為什麼會看到這些幻景呢?讓我們來看看她的現實生活。)

  1、學生自由暢談。

  2、比較體會。

  (1)出示三句話:

  A、哎,這是怎麼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裡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B、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

  C、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聖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後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細長的紅光。

  (2)、讀讀想想這三句話,說說你讀懂了哪幾句?

  (3)、過渡引導:為什麼還要寫到星星?

  當小女孩看到惟一疼她的奶奶出現在亮光裡,她忍不住叫了起來,這時她的心情怎樣?怎麼讀這句話?

  A、自由練讀

  B、指名讀

  C、齊讀

  3、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這一次擦燃火柴與她前面四次都不同,請同學們找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讀一讀,比較一下不同之處,哪幾次給你的印象特別深?再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出示句子:

  A、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裡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

  B、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3、 學生讀句子,比較、品味。

  4、教師小結歸納:品味讀書方法之三:反覆比較,體會滋味。

  (三)品讀課文,領悟幸福。

  過渡:小女孩一開始捨不得擦燃一根火柴,可後來為了留住親愛的奶奶,她趕緊擦燃了一大把火柴,說明她是多麼地渴望得到奶奶的關愛,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再次來深情地朗讀這句話。

  1、認真讀讀課文十二、三自然段,說說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女孩在臨死前擁有過幸福?

  2、小結:我還記得安徒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擁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擁有健美的心靈,什麼樣的厄運也不能奪走你的幸福。小女孩是擁有健美的心靈的,她勤勞、善良,渴望幸福,也懂得感受幸福,可是她在富人們奢華狂歡的大年夜被飢餓和寒冷奪走了小小的生命,對於她來說,甚至離開這個世界才意味著解脫,意味著幸福,這真是太悲慘了。

  三、昇華和延伸。

  1、誰給了她這麼悲慘的命運?

  2、讀了這個美麗而悽婉的.故事,如果這個小女孩來到我們身邊,出現在你面前,你會對她說些什麼呢?你會和她分享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嗎?

  四、活動實踐作業:

  選擇你感興趣的寫一寫:

  A、改寫《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結尾

  B、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

  古詩三首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韻律的朗讀課文,結合註釋後、辭典,瞭解詩句意思,並能背誦。

  二 、教學過程

  1、匯入:今天我們學另一類體裁,樂府詩《賣炭翁》(板書課題)。

  2、補充介紹: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稱為樂府,後來人們將樂府採集或創作的詩篇稱為樂府詩。

  3、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唐著名詩人,自號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因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改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現實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留給後人的詩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長慶集》。《賣炭翁》就旋子其中。

  4.聽老師讀古詩,要求學生邊看課文邊認真聽。

  5.串講古詩(討論式)

  指名讀詩的前一段(讀時要求讀準字音)

  問:開頭一句交代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地點在哪裡?為什麼要這樣交代?

  明確:地點是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也為下文埋下伏筆,說明路遠,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難行。

  問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從什麼角度刻畫賣炭翁?

  明確:外貌。著重從顏色加以點染,滿面塵灰指臉上的顏色,蒼蒼(灰白色)指頭髮耳邊鬢角的顏色。煙火色、十指黑說明燒炭艱辛。

  為什麼這樣寫?

  (這樣寫形象逼真地刻畫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現老人燒炭的艱辛,說明炭的來之不易。)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問,後自答,說明老人艱辛燒炭,為的只是維持活下去的最低水準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溫飽而已。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這句從什麼角度刻畫賣炭翁?心理。可自己身上卻衣正單,衣單總該盼天氣暖和吧,可老人卻願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賤了:天寒,炭價就會更高一些。為了炭價高一點,他寧願自己受凍。

  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賣炭老人的悲慘處境。

  6、教師小結歸納:(主題思想,先讓學生根據板書說一說)

  這首詩運用了對比手法,寫賣炭翁老人的貧窮艱辛。

  7、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8、佈置作業: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赤日炎炎》,透過閱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學習古詩

  赤日炎炎

  宋代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1、字意:

  題解:這首民歌摘自《水滸傳》。標題為選入教科書施加的。

  焦:枯死。

  湯:熱水。

  王孫:指貴族子弟。

  2、詩意:

  火紅的太陽如火焰在燃燒;

  田野裡的莊稼在烈日暴曬下,有一半苦枯死了。

  農夫的心裡十分焦慮,好似有一鍋開水在煮燙一樣;

  而公子王孫毫不在意,仍然悠閒自得的搖著扇子。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4、練習背誦。

  二、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進行擴字練習。

  (2)指導書寫生字,重點指導伐、裳、堪的寫法,注意不可以多畫或者少畫。

  三、作業:

  1、背誦《赤日炎炎》。

  2、寫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