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位置與方向優秀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位置與方向優秀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位置與方向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包括用方向和距離描述平面上兩個點的相對位置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例1:根據平面示意圖,用方向和距離描述某個點的位置。

  例2:根據方向和距離描述,在圖上確定某個點的位置。

  例3: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 位置與方向㈠

  教學內容: 教材第19、20頁相關內容及練習題

  教學目標:

  1.透過解決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學會透過測量描述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

  3.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根據描述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

  教具準備:直尺、量角器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交流例題1中有關臺風的訊息。

  ⑴同學們聽說過颱風嗎?你對臺風有什麼印象?

  ⑵教師敘述有關臺風的訊息:目前臺風中心位於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麵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

  師:聽到這側訊息,你有什麼感想?

  啟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颱風的位置和動態。

  2.匯入新課

  現在臺風的確切位置在哪裡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一)]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學題例1

  1.小黑板出示例1的相關內容。

  學生從圖中提取資訊?

  (啟發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資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裡;以哪裡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裡。)

  2.交流確定颱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說說颱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彙報情況進行引導。

  提問:東偏南30°是什麼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颱風中心位置相對於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颱風中心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

  提問:如果只有一個條件,能夠確定颱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確定颱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必須知道兩個條件,即物體所在的方向和物體在這個方向上距離觀察點的距離,簡單地說就是要用“方向+距離”的方法來確定物體所在的具體位置。

  3.組織計算:

  師:現在我們知道颱風中心所在的具體位置了,那臺風大約多少小時後到達A市呢? 學生獨立計算,組織交流。

  600÷20=30(小時)

  4.練習:教科書20頁做一做。

  三、作業:練習五的2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關鍵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一)

  確定觀測點

  確定物體在觀測點的什麼位置

  確定物體距離觀測點的距離

  第二課: 位置與方向(二 )

  教學內容: 教材第20、21頁相關內容及練習題

  教學目標:

  1.學會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掌握畫圖的方法。

  2.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根據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

  教具準備:直尺、量角器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名師點撥第二題。

  二、教學例題2

  1.教師敘述例題2中一段文字,並小黑板出示題目。

  提問:在例題1的圖中,B市、C市的具體位置應該標在哪裡呢?請你在例題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2.嘗試畫圖。

  ⑴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⑵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

  ⑶嘗試畫圖。

  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組織全班交流。

  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

  組織交流和評議,透過交流明白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確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點與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離,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離A市200km,在圖上也就是2cm。

  C市:先確定方向,直接在圖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C市距離A市300km,在圖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颱風到達A市後,移動速度變為40千米/時,幾小時後到達B市?

  200÷40=5(小時)

  5.總結畫圖的基本步驟。

  交流:你們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麼?怎樣確定?

  總結:

  (1)確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

  (2)確定觀測點。

  (3)根據所給的度數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4)根據比例尺,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6.練習

  教材第21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進行畫圖。

  三、作業

  練習五7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知道在平面圖上標明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先確定方向,再以選定的單位長度為基準來確定距離,最後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標出名稱。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二)

  確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

  確定觀測點。

  根據所給的度數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根據比例尺,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第三課: 位置與方向(三)

  教學內容: 教材第22頁相關內容及練習題

  教學目標:

  1、能用語方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根據描述畫出具體的路線示意圖。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用語方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根據描述畫出具體的路線示意圖。

  教學難點:能根據觀測點的變化靈活描述路線。

  教具準備:量角器、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複習。

  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知道了要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哪幾個條件?分別讓學生說一說。

  (確定物體相對於觀測點的方向;確定物體相對於觀測點的距離。)

  2.匯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位置與方向的相關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三)]

  二、探過新知

  ㈠教學例題3。

  1.出示颱風的大致路徑圖。

  (1)讓學生在路徑圖上分別找一找:颱風生成地、A市、B市、路徑圖上的方向標。(2)指名彙報。

  2.提出問題。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颱風的移動路線嗎?

  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進行如下適當啟發:

  颱風生成以後,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動 km,然後改變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動

  了km,到達A市。接著,颱風又改變了方向,向 偏 30度方向移動了 km,到達B市。

  3.組織交流。

  指名彙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

  透過交流活動讓學生明白颱風到達一個新的位置後,要以新的位置作為觀測點來判斷颱風執行的方向。

  4.小結描述路線的方法。

  描述路線時要講清楚“從哪裡出發”“沿什麼方向”“移動多少距離”“到達哪裡”。

  (二)出示教材第22頁“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據下面的描述畫出路線示意圖

  2.小組討論畫圖方法。

  ⑴學生小組討論怎麼樣畫圖。

  教師巡視,參與個別小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