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課文觀潮說課教學設計稿

小學語文課文觀潮說課教學設計稿

小學語文課文觀潮說課教學設計稿

  [教材解讀]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四年級的同學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終究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協助理解。

  [目標預設]

  依據二期課改的精神,教材特點和同學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同學讀書的熱情,提高同學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5、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澎湃的氣勢。

  [教學過程]

  同學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同學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同學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協助同學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同學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同學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優秀教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匯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你能說一下嗎?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圖片)

  2、放錄影,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錄象)

  3、請同學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後的感受。(出示地圖)

  運用電教媒體,讓同學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澎湃雄壯的氣勢,同學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同學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同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透過創設情境,讓同學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麼幾個問題:假如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麼做的呢?(討論)

  四、透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區域性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區域性時,我充沛發揮同學的主體地位,讓同學充沛讀,體會,並發動同學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同學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同學自由讀潮來時這一區域性,找出自身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同學,讓同學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身的體會,同學在讀書時聯絡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同學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同學能夠充沛發展自身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湧動的速度。"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沛發揮了同學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讓同學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扮演。

  4、賞。再次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的氣勢。

  5、再讀。在同學深入體會感受後,把自身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同學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同學讀書的慾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

  6、想。假如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後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麼呢?"想"既利於同學在頭腦中再現大潮的雄壯,又拓展了同學的思維,培養了同學的想象能力。

  五、結束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同學自由讀自身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同學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同學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同學讀書的興趣。

  六、作業設計:

  1、讓同學把自身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同學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2、搜尋天下奇觀和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

  後感:

  可以看到,透過充沛讀,同學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透過自身領悟,激發了同學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透過自由評,使同學的參與意識,同學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同學不只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