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的分析】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內容。《人生寓言》選了兩則,《白兔和月亮》中,白兔擁有了月亮反而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說的是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而《落難的王子》說的則是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多愁善感的王子因落難而變得堅強起來。《人生寓言》比較儲蓄,要注意準確地概括寓意。
【學生情意的分析】
學生學過寓言這種文學體裁,但是對寓言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
【教學目標】
1、反覆練習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2、透過探究課文,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
3、培養學生能正確面對人生的得失與厄運的思想。
【教學重點】
反覆練習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教學難點】
透過探究課文,培養表述能力。
【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一節。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擁有財富是好事,卻可能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遭遇厄運是壞事,卻可以鍛鍊人的意志,怎樣機對財富和不幸?這始終是人生的兩大難題,用心體會下面兩則寓言的寓意(板書文題作者)
二、簡介寓言,作者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1、周國平,1945年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人與永恆》《尼采下形而上學》《今天我活著》等散文,長於文學和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見理趣。
2、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本文兩則寓言均是談論人生哲理的寓言。
三、通讀感知
《白兔與月亮》,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播放示範朗讀帶,學生聽讀,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多媒體顯示,給下列詞語注音,釋義:
皎潔 慷慨 厄運 嬉戲 稟告 無憂無慮 心曠神怡 舉世無雙 多愁善感
2、探究質疑:白兔在擁有月亮前後賞月心理有什麼不同?(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討論並歸納:擁有月亮以前: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無慮的嬉戲,心曠神怡地賞月,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擁有月亮以後:閒適心情一掃而光,牢牢盯著月亮,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月亮的陰晴圓缺不再各有風韻了,反倒險象迭生。
3、探究質疑:為什麼會有這兩種不同的心理?
討論並歸納:因為白兔在擁有月亮之前,對月亮抱著發現美,欣賞美的審美態度,所以她的心情是閒適的;在擁有月亮之後,在她的眼裡,月亮不在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財產,她必須佔有她,不讓她的財產遭到侵犯和損害,對月亮抱著功利的態度 ,所以她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4、探究質疑:白兔為什麼請求諸神之王撤銷了那個慷慨的決定?
討論並歸納:因為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不一定是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了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5、探究質疑:文中提到人類含有什麼意味?
討論並歸納 :我們的主人公白兔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而人類則相反,總以擁有就是幸福。無論如何也不願放棄既得利益,貪得無厭。如一些貪官,接受了別人的賄賂,心驚膽戰,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被舉報,獲得判刑坐牢的下場。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的意味。
6、朗讀《落難的王子》,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探究質疑:生性多善感的王子,後來為什麼能頑強地面對厄運?
討論並歸納: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運後力盡苦難的磨鍊,性格堅強起來了,所以能夠頑強的面對厄運。
8、探究質疑:落難之後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規律嗎?沒有遭受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
討論並歸納:說才能,意味著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律不能成立,要培養堅韌的意志,必須自覺地尋找艱苦,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的磨練,比如登山、長跑,並非厄運,但是需要堅韌的意志,可以鍛鍊人的。
9、探究質疑:請用概括的語言說出這兩則寓言的寓義。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各小組發言。)
師總結: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
《落難王子》的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四、課堂小結
這兩則寓言,一則是寫好事變成了壞事,一則寫壞事變成了好事。人生的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壞事是會經常遇到的。怎樣對待好事和壞事,這兩則寓言是很有啟發性的。
五、作業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有那麼一隻貓,它總把自己吹噓得很了不起,對於自己的過失卻百般掩飾。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卻跑掉了,它說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了它,等以後養肥了再說。它到河邊捉魚,被鯉魚的尾巴劈臉打了一下,它裝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 ──捉它還不容易嗎?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來洗洗臉。剛才到閣樓上去玩,我的臉弄的多髒啊!一次,它掉進泥坑裡,渾身糊滿了汙泥。看到同伴們驚異的眼光,它解釋到:身上的跳蚤多,用這辦法治它們,最靈驗不過!
後來,它掉進河裡,同伴們打算救它,它說:你們以為我遇到危險了嗎?不,我在游泳話沒說完,它就沉沒了。
走吧。同伴們說:現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潛水了。
1、對於自己的過失,卻百般掩飾這句話用一個成語概括是 。
2、身上跳蚤多,用這辦法治它們最靈驗不過!,句中這辦法是指 。
3、用簡潔語言概括這則寓言的內容: 。
4、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板書設計】
8、人生寓言
周國平
《白兔和月亮》 ──利益──得失之患
《落難的王子》 ──厄運──堅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