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通用12篇)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掌握一些重點字詞,如:“適”“數”“忌”“如”“但”“即”的不同用法。學習透過故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閱讀──辯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認識分析事物要內因與外因相結合的唯物辯證法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分析楊修和曹操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難點:

  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投影儀或小黑板

  2、素材儲備:《三國演義》中有關楊修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歷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視人才,只要能為他的政權效力,即使像陳琳那樣曾為袁紹著大罵他祖宗的人,他都願意接納,更何況是位才智過人的楊主簿呢?楊修之死,是何原因?

  二、新授

  1、閱讀、整體感知:

  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為複述文中的七個小故事作準備,並探討楊修的死因。

  2、小組互動,合作探究。

  ⑴複述故事:

  ①女同學的代表複述前三個故事;

  A、“雞肋”的故事;

  B、“改修花園”;

  C、“一盒酥”。

  ②男同學的代表複述後四個故事;

  A、“夢中殺人”;

  B、“簏中物”;

  C、“斬吏出門”;

  D、“代作答教”。

  ⑵小組競賽、完成必答題(抽籤選作答學生)

  明確:

  ①給字注意、釋義:

  幻燈投影或小黑板示題:

  A、雞肋(lèi):胸部兩旁的骨頭

  B、轅門外(yuán):軍營的大門,

  C、數犯曹操之忌(jì):對某些言語舉動或事情有所顧及所形成的禁忌。

  ②按拼音填漢字並釋義:

  用幻燈投影或小黑板示題:

  A、竟取匙與從食 qì(訖)

  B、操因疑修 zèn(譖)害曹丕

  C、延棄弓 chāo(綽)刀

  ⑶搶答題(答錯者倒扣10分)

  ①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麼?

  明確:“身死因才誤”是本文的敘事線索。

  ②敘事的方式有:A、順序 B、倒敘 C、插敘 D、補敘。

  本文屬哪一種方式?

  明確:本文的回憶部分是補敘,若放回《水滸傳》中,本文則是插敘。

  ③請找出本文的三個通假字,並指出各與哪個通假。

  明確:“當”通“擋”,“分”通“吩”;“付”通“咐”。

  三、小組間辯論

  分兩組,男女同學各選出四個同學分別任主辯,第一副辯、第二副辯,第三副辯。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並說明對方觀點是不能成立的。

  明確觀點:(男)楊修恃才放曠,終於招致殺身之禍。

  (女)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

  在辯論基礎上,總結人物性格特徵。

  明確:(男)總結楊修的性格特徵。(女)總結曹操的性格特徵。

  四、反饋練習

  1、讀字詞(小黑板示)。

  2、研討與練習二、三。

  五、學習小結

  1、內容小結:

  明確楊修之死的原因有兩點:既是由於楊修恃才放曠,終於招致殺身之禍,也是由於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兩者缺一不可。

  2、方法歸納:

  透過故事來展現人物性格。

  【板書設計】

  楊修之死

  原因

  楊修 曹操

  持 狂 好 虛 老

  才 妄 耍 偽 謀

  放 輕 小 殘 深

  曠 率 聰 詐 算

  內 因 外 因

  (男)恃才放曠 (女)借違反軍紀之名

  終於招致殺身之禍 處死楊修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曹楊之間的故事。

  2、探究楊修的死因,分析曹楊二人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曹操和楊修兩個人的性格特徵,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2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啟示,領悟做人的道理。

  教學方法:

  1、點撥法、激趣法;

  2、小組討論學習法;

  3、文獻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歌詞寫出了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但都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儘管已經成為歷史,但其中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依然被後人津津樂道,今天我們就走進這部名著中的兩個人物:曹操和楊修

  二、人物簡介:

  1、楊修:字德祖,漢太尉楊震五世孫。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廉任郎中,後為漢相曹操主薄。才華過人,思維敏捷。

  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人。漢獻帝時期寫天子以令諸侯,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漢獻帝封其魏王。三國時期實力最強。精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龜雖壽》、《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曹操集》。

  三、整體感知、研讀、合作、探究課文

  1、曹操為什麼要殺修?導火索是什麼事?罪名是什麼?(讓學生用原文回答)

  明確:因為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導火索:雞肋事件

  罪名:惑亂軍心”

  2、課文寫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對楊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麼心理反應?(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整理文章結構、體會插敘作用

  明確:插敘作用:與順敘相結合,層層深入,揭示楊修之死的深層原因,是曹操、楊修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使文章結構層次分明,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極具吸引力。

  4、歸納分析人物形象:

  5、討論探究關於楊修的死因,有人說歸之於楊修,有人推之於曹操,有人說另有他因,你持何觀點?

  教師點撥明確:

  就小說解讀而言,以上三條角度不同,卻都能成立。從歷史上說,恐怕只有第三條是正確的。歷史上曹操以愛才著稱:不論出身,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在曹操那裡謀得一官半職。比如賈詡,以前是張繡一方的,後來隨張繡一起投靠曹操,成了曹操前期的五大謀士之一;再比如文武雙全的張遼,以前是呂布手下的一員猛將,後來也被曹操吸收進自己陣營裡,成為曹操手下“五虎良將”之一;而不得不說的就是曾經在袁紹手下幹事的陳琳,在一篇檄文裡將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而曹操知道他有才,所以在打敗袁紹以後也沒有殺他,而是收為已用。可見曹操對楊修的重視非同一般,說他嫉妒楊修的才能是沒有道理的。楊修數犯曹操之忌,沒能看清自己身份,恃才放曠、耍小聰明遭人厭惡,後又幹預曹氏內政導致殺身之禍。

  6、鞏固拓展:閱讀材料,說說楊修和紀曉嵐的做法有什麼不同?你更贊同哪一種做法?

  清朝時,皇帝命紀曉嵐編《四庫全書》,紀曉嵐故意屢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錯,讓皇帝指出,皇帝覺得很高興,“連紀曉嵐這樣有學問的人都讓朕指出錯來”,龍顏大悅,紀曉嵐更得到重用。

  小結:大家一定贊同紀曉嵐,楊修疏放不羈、蔑視權貴、張揚個性,從這個角度來看楊修還是可愛的,我們用現在胡話來說這個人不能很好融於現實的社會,不是一個識時務的人。只能說楊修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自食其果。

  四、如何讓“楊修之死”的悲劇不再我們身上發生?

  中國人之聰明達到極頂處,轉而見出聰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中國文明乃由動轉入靜,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為重持久不重進取之文明。—林語堂《中國人之聰明》

  明確:真正的聰明人:是一種難得糊塗的狀態,試想楊修不是處處表現張揚自己看清別人又看清自己哪會有殺身之禍?

  五:總結寫法:

  1、透過典型事例刻畫人物形象。

  2、運用插敘手法使行文波瀾起伏。

  六、作業佈置:(任選其一)

  1、以《從楊修之死想到的》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自己的認識。

  2、以《我眼中的曹操》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寫出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匯入

  假如有人問: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哪一朝、哪一代最為人們所熟知?這時,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它既不是巍巍大漢,也不是赫赫盛唐,而是本應該鮮為人知的一個小小的時間段——三國。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歸晉,歷時不過70餘年,其中既無曹操在《短歌行》中所期盼的“天下歸心”的局面,更無王粲在《七哀詩》中所向往的“文景之治”;所有的只是戰火紛飛,龍蛇混雜,紛紛攘攘的一片。

  相信羅貫中先生從來沒有想過:他寫下的這一本書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的歷史!

  二、入題

  1、《三國演義》及作者介紹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漢末至晉統一的一百年間歷史,描述了統治集團內部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鬥爭,對當時動亂的社會狀況有所反映,塑造了劉備、諸葛亮、曹操、周瑜、關羽、張飛等眾多的人物。表現出鮮明的擁劉反曹的正統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時也譴責了雄豪混戰及暴君的苛政,寄託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會安定的願望。

  作者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

  2、背景與情節

  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楊修之死》即後半回“曹阿瞞兵退斜谷”的主要內容。原回目是從戰爭發展的程序著眼,反映三國交戰情況,曹操遣大軍去蜀,兵敗;蜀兵渡漢水,曹操退守陽平關,再敗;復兵退斜谷,此時,曹操心中進退猶豫不決,課文節選由此開始。節選部分著力敘寫曹操殺楊修的前因後果。

  3、楊修介紹

  字德祖,弘農華陰人,漢太尉楊震五世孫。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孝廉,任郎中,後為漢相曹操主薄。因才華過人,又是袁術外甥,曹操慮為後患。

  三、研讀課文

  問1:楊修因什麼而死?“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分析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幾件事情。從而分析楊修和曹操的性格。得出“性格決定命運”的結論。並且重點分析楊修參與家族統治的紛爭導致的最終的結果。)

  曹操:陰險殘忍、機變狡詐、虛偽、善於權術,自私自利、殘暴、率性、不安、多疑

  楊修:恃才放曠、毫無心機、疏放不羈、張揚個性

  問2:關於楊修的死因,歷史上有很多爭議.有人推之於曹操,有人歸過於楊修自己,還有人認為另有它因,你持哪種觀點呢?

  請以“楊修之死,在於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談談你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後人詩曰:

  聰明楊德祖 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 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 捷對冠群英

  身死因才誤 非關欲退兵

  《三國演義》作為小說,它是“三分實,七分虛”,作者站在“擁劉反曹”的立場上賦予了楊修更多的正義之氣,給了曹操更多的反面的評價。事實上,對楊修之死,《三國志》記載:“太祖既慮終始有變,以楊修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修死後百餘日而太祖薨”。可見,主要的緣由還是因為楊修參與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紛爭。“雞肋”事件只是他殺楊修的一個藉口而已。

  然而我們知道,楊修的性格應該說是造成他死亡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那麼,我們從楊修身上又得到了怎樣的認識呢?請從為人處事角度加以分析探討。

  五、作業

  1、歷史上的楊修是一個怎樣的人?

  2、歷史上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

  3.觀看《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關鍵字詞,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2.學習本文透過典型事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透過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資訊並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做人要謙遜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

  【教學重點】

  1.分析曹操、楊修的性格特徵,明確二人之間的矛盾;

  2.學習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獨特寫法。

  【教學難點】

  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過程】

  (課前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一、營氛圍,揭課題——引“真知”

  1.師由音樂匯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渾和古樸為我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作為欣賞者的我們,彷彿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經受了一番刀光劍影的洗禮。人們常說:三國看智,水滸看勇。三國有無數的智者,其中有被重用的幸運者,也有屈死卻不知死因的不幸者,楊修就是這樣的不幸者。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楊修之死》。

  2、課前大家已預習過課文,對於楊修之死,你想說點兒什麼?請用這樣的句式(PPT):唉(哼,嗨),楊修你太——

  3、的確,楊修聰明過人,連曹操的得力干將夏侯惇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文中有一句話,是他對楊修的高度讚揚,請找出來——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幻燈展示)

  4、這句話的意思是?朗讀時應讀出什麼樣的語氣?重音落在哪個詞?(板書——真知,並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該句)

  二、讀課文,知大意——明“真知”

  1、楊修的“真知”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請默讀全文,思考:(板書:真知)

  (1)解“活”字——“人皆不曉其意”

  (2)解夢中殺人——“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眾人皆迷,惟修獨知)

  (3)解一盒酥

  (4)解“雞肋”口令

  (5)破解操試才幹

  (6)破解操問軍國大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設疑)

  2、小結:楊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可謂聰明過人、料問如神,有詩為證(PPT):

  聰明楊德祖 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 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 捷對冠群英

  難怪夏侯惇感嘆——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三、析性格,探死因——疑“真知”

  過渡:如此聰明過人的楊修屈死卻不知何因,他真的聰明嗎?(板書:真知?)

  生再讀課文,思考:

  1、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楊修有何性格?(恃才放曠)什麼意思?

  (PPT)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追問: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楊修的“恃才放曠”?

  (引導學生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字詞,從別人所不經意處去讀,透過字義與朗讀,充分理解楊修恃才放曠、目中無人、驕傲自負、擅作主張、行事草率的性格)如:

  (1“便叫隨行軍士,收拾行李,各收拾行裝,準備起程”中的“便”字

  (2)“竟取匙與眾人分食訖”中的“竟”字

  (3)“修知其事,竟來告操”中的`“徑”字

  (4)“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夢中耳”中的“指而嘆”

  2、正當楊修洋洋自得之時,死神卻一步步向他走來。楊修的恃才放曠招來了曹操怎樣的態度?請完成下表格。(PPT)

  楊修的表現

  曹操的態度

  破解門內“活”

  分食“盒”中酥

  破夢中殺人真相

  告發吳質事件

  教植斬殺門吏

  教曹植作答教

  破解“雞肋”口令

  小結:楊修曾慨嘆曹操的近侍是“夢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夢中人”。表面上楊修是“真知魏王肺腑也”,其實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原來性格不僅決定命運,還能決定生死啊。

  3、有人說雞肋事件只是一個藉口,一條導火線,楊修之死曹操要負全部責任;也有人認為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同學們,你怎麼看?

  生可暢所欲言,並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句,分析曹操的性格特徵

  4、總結:恃才放曠的楊修碰到陰險狡詐的曹操,等待他的只有斷頭臺。關於楊修的死因,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請看:(PPT)

  “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明李贄

  “太祖(曹操)既慮始終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袁紹)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陳壽《三國志》

  “禰衡之死,是因為他太不瞭解人;楊修之死,則因為他太瞭解人。而且,他們又都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人與人之間究竟應如何相處。”——易中天《品人錄》

  四、做假設、談啟示——贊“真知”

  1、假如你是才華橫溢的楊修,如何與曹操相處才能相安無事,真正體現“大智慧”?

  2、楊修因才受賞,也因才而喪命。我們從楊修的遭遇中得到哪些做人的啟示呢?

  3、小結:同學們,你們不僅能參透楊修和曹操,還能悟出這麼多有益的處世哲學,真乃“真知”也!(板書:真知!)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讓“才”與“智”同行,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或張揚個性、但不張狂行事,於個人、於國家,那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

  五、結課堂、力推薦——崇“真知”

  1.(播放《三國演義》片尾曲)楊修死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他揚起的塵土注視著繁華後的滄桑,落魄後的崛起。品書香一縷,讀人生百味。希望大家能多讀名著,用書來裝扮自己,用書來充實智慧,用書來豐富人生,努力崇尚真知,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真知”人!(板書:真知......)

  2.推薦閱讀:《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或《後漢書》、《晉書》,比較文學作品裡的曹操與歷史上的曹操的區別。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讀,討論分析課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點。

  2、瞭解課文故事情節,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透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3、探究楊修之死的原因,培養根據文字內容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學會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和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並從中領悟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方法:問題導讀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小詩:(小黑板出示)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這首詩是評價歷史人物楊修的,認為楊修才能卓著,最終招致殺身之禍。那麼楊修到底因何而死?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走進第18課《楊修之死》。

  二、探討新知

  1、透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概括一下這篇文章記敘的內容是什麼?

  2、圍繞著曹操、楊修之間的矛盾衝突,選文講了七個小故事,下面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然後給每個小故事擬一個小標題,再選擇你喜歡的小故事到臺前用自己的話複述。

  3、指名分別複述故事。要求:複述簡潔完整,要講清楊修的表現和曹操的態度。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

  (1)雞肋事件

  (2)園門闊事件

  (3)一盒酥事件

  (4)夢中殺人事件

  (5)藏吳質事件

  (6)試才幹事件

  (7)作答教事件

  4、在這七件事中,第一件事“雞肋事件”寫的是楊修被斬,與其它六件事之間有什麼關係?

  明確:“雞肋事件”寫的是楊修被斬,而其它六件事則寫楊修被殺的原因,即“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5、那麼本文從全篇來看屬於哪種敘事方式呢?

  師明確:本文先寫楊修被殺,然後插入楊修以前數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最後再接上開頭,寫楊修被殺後曹操兵敗及厚葬楊修的事。這種記敘的順序叫插敘。這樣安排記敘順序比直敘更引人入勝,曲折多姿,這是本文的寫作特色之一。

  6、透過剛才同學們講的這幾個小故事,我們來總結一下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點。根據學生的總結板書:

  曹操:虛偽奸詐,老謀深算

  楊修:恃才放曠,狂妄輕率

  師總結: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是透過他所做的事表現出來的,運用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往往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這是本文的又一寫作特色。用典型的故事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說表現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三、拓展反思

  1、你認為楊修之死的原因有哪些?可以從不同角度找答案。學生討論交流後全班交流。

  2、楊修才華橫溢,因其才受曹操賞識,也因其才被曹操殺害,我們青少年從楊修之死中應該明白些什麼呢?

  3、楊修之死令人感嘆,如果讓你為楊修的墓碑題寫兩句對仗整齊的碑文,你怎樣寫?

  示例1:一張巧嘴,道破天機兩片薄唇,招來橫禍

  示例2:聰明機智知識淵博可謂英才恃才放曠目中無人終嘗苦果

  四、總結全課

  《楊修之死》帶給我們太多的感悟,如:選用典型事例刻畫人物性格,插敘手法的成功運用,歷史的無情,政權相爭的殘酷,人性的醜陋,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三國演義》如甘露瓊漿,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請同學們課外閱讀《三國演義》蒐集有關曹操的材料,以“曹操形象之所見”為題,寫一篇文章。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引導學生自讀本文,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③學習本文透過典型事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①能用自己的語言,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②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蒐集、歸納、整理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能用自己的語言,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教學難點:

  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蒐集、歸納、整理資訊的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修改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以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演義》片頭曲)匯入。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三、自學檢查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寫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對楊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麼心裡反應?(請用簡潔的話概括。)

  五、研讀課文,感知形象

  在這些楊修犯曹操之忌的事中,楊修表現如何?曹操態度怎樣?。

  六、深入閱讀,合作探究

  細讀課文,抓住文中關鍵語句,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

  1.曹操的性格特點分析。

  我是從讀出來曹操的性格特徵。

  2.楊修之才具體表現在哪裡?(找出文中關鍵句,舉例子回答)

  例如:楊修“放曠”表現在,我是從讀出來的。(抓住人物語言)

  七、合作探究

  楊修之死的原因?

  關於楊修的死因,歷史上有很多爭議。有人推之於曹操,有人歸過於楊修自己,還有人認為另有它因,你持哪種觀點呢?

  請以“楊修之死,過在於,因為”的句式談談你的看法。

  內因:楊修之死,一方是由於楊修恃才放曠,終於招致殺身之禍。

  外因:楊修被殺的根本原因還是他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問題上不能與曹操保持一致,甚至離心離德。

  楊修之死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八、拓寬延伸

  穿越時空,如果你是曹操身邊一位重臣,是楊修的朋友,你會對楊修提出什麼忠告?對曹操進諫什麼?

  九、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歷史上的曹操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並不相同,結合你的所學,

  以《我眼中的曹操》為題,寫一段話。2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楊修之死

  羅貫中

  楊修———矛盾衝突————曹操

  (侍才)(忌才)

  恃才放曠1.雞肋事件(果斷殺之)陰險狡詐

  才思敏捷2.改建園門(心忌之)城府很深

  賣弄聰明3.分食酥餅(心惡之)表裡不一

  伺察敏銳4.語破奸心(愈惡之)虛偽多疑

  狂妄輕率5.輕視吳質(愈惡之)剛愎自用

  果敢大膽6.教植斬吏(操大怒)

  謀略不凡7.代植作答(欲殺之)暗藏禍心

  料事如神8.失利葬修

  敘事線索———身死因才誤

  課後反思: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自讀,瞭解課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培養分析能力。

  2.使學生了解課文故事情節,從而學習作者運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寫法和恰當地運用插敘的結構方法。

  3.使學生知道《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

  教學方法:

  本文的語言屬淺近文言文,不太難懂,閱讀中難懂的詞句可讓學生靠工具書或聯絡上下文自己解決,必要時教師輔導。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步驟:第一課時

  介紹有關背景與情節:

  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楊修之死》即後半回“曹阿瞞兵退斜谷”的主要內容。原回目是從戰爭發展的程序著眼,反映三國交戰情況,曹操遣大軍去蜀,兵敗;蜀兵渡漢水,曹操退守陽平關,再敗;復兵退斜谷,此時,曹操心中進退猶豫不決,課文節選由此開始。節選部分著力敘寫曹操殺楊修的前因後果,改題為“楊修之死”是耐人尋味的。

  楊修,確有其人《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等歷史書上,都有楊修事蹟的記載,楊修(175—219),字德祖,弘發人(問南靈寶)出身於一門四世三公計程車族官僚家庭,其父楊彪曾任太尉,始終跟著被曹操挾持的漢帝,楊修則當了丞相主簿,楊修聰穎過人,史有傳載。《世說新語〈捷悟〉》篇所輯的七則故事中關於楊修的就佔了四則。

  根據自讀提示和課後練習指導學生利用詮釋自讀課文(做書後練習一)

  雞肋(lèi)沉吟(yín)庖啟(páo)夏侯惇(dūn)主簿(bù)

  褒貶(bāo)(biǎn)酥(sū)簏(lù)伺(sì)譖(zèn)曹丕(pī)

  鄴城(yè)麾軍(huī)高阜(fù)綽刀(chāo)

  給課文劃分段落(見書)

  閱讀課文,課文中一共講了幾件事?(七件)

  (1)“雞肋事件”(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修)

  第二課時

  按教參細講課文內容

  討論書後練習三、二。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分析作品的敘事線索和楊志的思想性格。

  2、鑑賞本文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構思。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賞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介紹《水滸》理清情節結構

  一、匯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我們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實際上各有其獨特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智取生辰綱》一文,仔細品嚐《水滸》的滋味。

  二、介紹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籍東都,一說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為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為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於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每為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藥之無不愈,群詫為神。自言青田劉伯溫長於為政而拙於軍旅,中駟材耳。若餘不仕則已,仕必文為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後展轉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並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百姓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後,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後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後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後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醜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百姓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準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總的說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後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口述故事經過。

  四、故事情節分析:

  (一)兩分法:

  第一部分(開頭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寫楊志在押送生辰綱途中與同夥之間發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楊志卻待要回言”到最後)寫楊志與晁蓋等八條好漢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發生(開頭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楊志押送生辰綱。

  第二部分:故事發展(“楊志卻待要回言”至“自去一邊樹下歇涼”)七雄販棗蒙楊志。

  第三部分:故事進一步發展(“沒半碗飯時”至“也這般羅唣”)白勝設計誘官軍。

  第四部分:高潮(“那對過眾軍漢見了”至“自下岡子去了”)楊志無奈買白酒。

  第五部分:結局(“那七個販棗子的”至“掙不得,說不得”)楊志誤失生辰綱。

  第六部分:尾聲(最後一段)吳用智取生辰綱。

  五、從情節來看,小說構思有何巧妙之處?

  1.善用伏筆:

  楊志誤失生辰綱實際在前文有多處暗示,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伏筆。(略)

  2.善用景物描寫:

  善於運用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是本文的又一藝術特色。它主要表現為對天氣炎熱的描寫。從楊志一夥開始上路起,到楊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品好幾處著力寫天氣,寫太陽,寫樹林;直接寫“熱”的近二十處之多,透過寫“涼”來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餘處。而且寫“熱”又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覆描述,不斷點染的:有的透過作者的介紹來寫,有的透過八條好漢之口來寫,有的透過楊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來寫,更多的是透過軍健的語言和行動來寫。這種對典型環境的描繪,不僅能烘托氣氛,有助於刻畫人物性格,同時能推動故事情節的開展,也就是說天熱成為矛盾衝突發生、發展、激化以至解決的重要客觀原因之一。例如軍健們挑著重擔走不動,一再要求楊志趁早涼行路,遇到樹林就要歇涼,看到賣酒就急於要買來解渴,最後連楊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無一不是由於天氣酷熱引起的。從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吳用的巧計之所以能在黃泥岡松林裡得以實現,就天時而言,也正是得力於天氣炎熱。所以作品對天氣炎熱的著意描寫完全是為“智取”服務的。

  3.巧用雙線索:

  明線:楊志押送生辰綱 處處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敗

  暗線:吳用智取生辰綱 預設機關 團結合作 智取成功

  六、佈置作業:《名師伴你行》

  第二課時

  分析人物性格

  一、處理作業:略,見教師用書。

  二、分析楊志的思想性格:(討論如下問題)

  1.楊志何以那麼重視生辰綱的安全,這表現了他思想上的什麼特點?

  2.楊志為什麼對軍健那麼兇?這表明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3.楊志和虞侯、都管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幾方面?你對這些矛盾是怎樣理解的?

  4.由以上幾個問題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楊志這個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間接描寫:反面襯托 、側面襯托

  直接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

  三、綜述本文從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藝術特色。(學生試述,教師總結)

  小說有兩種矛盾:一種是楊志與軍健、虞候、老都管之間的內部矛盾,亦即奴才與奴才之間的矛盾,表現為押送途中快與慢、走與停的矛盾,要喝酒與不準喝酒的矛盾。在整個故事中,這是次要矛盾。另一種矛盾是楊志押送與晁蓋等好漢智取的矛盾,即壓迫與反壓迫的矛盾。這是整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主要矛盾,表現為在對生辰綱的態度上,楊志一方是明防,而晁蓋一方要暗奪。結果由於明防的一方內部不和,給暗奪的一方以可乘之機,終致失敗。作品先寫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發生、發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發生、發展、激化,提供瞭解決的條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著重寫次要矛盾,完全是為寫後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務的。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聯,互相影響,不斷推動情節向前發展的。

  從全文來看小說無論對楊志的謹慎、精明、橫蠻的個人性格的刻畫,還是對八條好漢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團結戰鬥的群體的描寫,都是把他們放在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之中,透過人物本身的語言行動來進行的,作者絕不下一按語,而這些人物的形象卻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這是本文表現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四、佈置作業:

  1.課外閱讀《水滸傳》“楊志賣刀”一節,就楊志的遭遇選一個角度,寫一篇短評。

  2.完成《名師伴你行》課後記:品味四大名著,積累生活、文學底蘊。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三國演義》和羅貫中,掌握課文內容和敘述順序。

  3、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

  4、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徵,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5、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啟示。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教學難點:

  探究楊修死因,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啟示。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音樂匯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渾和古樸為我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作為欣賞者的我們,彷彿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經受了一番刀光劍影的洗禮。在三國的歷史舞臺上,曾經有過許多鮮活的面容,湧現出許多的人物。我們曾經接觸過其中的兩位,一位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劉備。人們常說:三國看智,水滸看勇。三國有無數的智者,有被重用的幸運者,也有被埋沒甚至殘殺的不幸者,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羅貫中的《楊修之死》,共同來關注楊修的命運,並能從楊修的身上得到一些啟示。

  二、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三、學生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庖(páo)官主簿(bù)譖(zèn)綽(chāo)刀恃(shì)才放曠麾(huī)

  四、整體感知

  1、理清結構,複述故事要點。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楊修被曹操所殺。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記敘楊修和曹操之間矛盾的發展過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寫曹操兵敗班師。

  2、課文寫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在這些事中,楊修表現如何,曹操態度怎樣?

  ①破字――忌;

  ②分酥――惡;(楊修賣弄聰明)

  ③破夢――愈惡;(楊修揭穿曹的心思)

  ④吳質事件――愈惡;

  ⑤教植出門――怒;

  ⑥教植作答――已有殺心。(楊修參與曹的家事)

  3、你認為楊修之死的原因是什麼?

  一是由於楊修能夠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慮到留他在身邊終不免造成禍患,總想找一個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殺掉。

  二是楊修恃才放曠,為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置軍紀於不顧,擾亂軍心,因此,他的被殺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於楊修已深深捲入曹丕和曹植爭奪接班的鬥爭之中,曹操為身後接班人的安危考慮必定會殺掉他的。

  4、你認為曹操殺楊修是否有理?

  有有理之處,也有無理之處。有理之處:楊修身為曹操的高階幕僚,不思幫助軍隊度過難關,反而影響軍心,確實該殺。

  無理之處:一是曹操確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二是處罰不公,斬殺了楊修,對自己的親戚卻沒有絲毫處罰。

  5、第二部分從記敘的順序看屬於哪一種?本部分與題目有什麼關係?

  補敘目的在於說明楊修之死的深層原因,揭示楊修之死是曹、楊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6、課文第三部分內容與題目有什麼關係?

  明確:意在證明楊修死前的分析和預見是非常正確的,活曹操輸給了死楊修,目的在於揭露曹操殺楊修是忌才,“惑亂軍心”只是藉口而已。

  7、曹操兵敗,卻又厚葬楊修,這是為什麼?表現了曹操什麼性格?

  曹操兵敗,證明了楊修預測的正確性,眾人對他殺楊修之舉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楊修,可以堵住眾人之口,在眾人面前表現出知錯就改的舉動,以籠絡人心。這一舉動,表現了楊修陰險虛偽的性格。

  8、你如何評價楊修和曹操?從他們二人身上在為人處世方面你有什麼感想和收穫?

  楊修:恃才放曠。曹操:陰險虛偽、狡詐奸猾。

  讓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只要答案合理,不強求一致。

  現代青少年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養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獨尊,狂妄自大的壞習慣。楊修的死因與他的心理障礙有關。一個有心理障礙的人往往表現為:無法正確調整情緒,控制個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蕩不羈、孤傲自負……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當今這個提倡合作、團隊精神的社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五、教學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三國》中楊修和曹操的性格特點,學習了透過典型事件刻畫人物的方法。知道了楊修的死因,也獲得了一些啟示,望大家能在楊修身上學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祝願每個人都能擁有美好和諧的人際關係。

  六、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

  2、預習《范進中舉》。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2、學習小說精密的敘事結構。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小說的敘事結構。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教師由音樂匯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渾和古樸為我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作為欣賞者的我們,彷彿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經受了一番刀光劍影的洗禮。是呀,在三國的歷史舞臺上,曾經有過許多鮮活的面容,發生過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詳盡的講述了這些故事。《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以宏大的結構描寫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塑造了曹操,諸葛亮,關羽等眾多的人物形象。今天,老師就來給大家講一段《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楊修之死》。(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瞭解情節

  1、學生活動:找出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曹操、楊修。

  故事情節:曹操殺楊修。

  環境:戰場。

  2、複述文中的六個小故事。

  複述,並擬小標題。

  明確:這六個故事分別是:破字,分酥,破夢,告密,出門,答教。

  三、辯論活動,瞭解人物性格

  1、辯論活動,瞭解人物性格。

  師:本文的故事情節是曹操殺楊修。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有其淵源的,楊修之死也是這樣。這是情節發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發展的必然。下面請同學們以“楊修之死是否完全歸因於曹操”展開辯論。

  男生為正方,觀點為:楊修之死歸因於曹操。

  女生為反方,觀點為:楊修之死不歸因於曹操。

  辯論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觀點要有事實依據)。

  在辯論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徵:

  明確:曹操——陰險狡詐;楊修——恃才放曠。

  2、瞭解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與其它小說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何不同?

  總結:本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在矛盾中逐漸凸顯的。由板書可知曹楊的矛盾是由來已久的,由最初的智力遊戲的對抗上升到後來的人格政事的衝突,逐步激化。俗話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當他們的矛盾衝突處於頂點時,曹操便以“惑亂軍心”的罪名將楊修處死了。

  四、比較啟迪,明晰小說精密的敘事結構

  如果課文調整成這樣的順序

  先寫六個故事,再寫雞肋事件楊修招致殺身之禍,好不好?為什麼?總結:本文在敘述故事情節時,把時間閃回到過去,補充敘述一些事情,這種敘述情節的方法就是補敘。補敘的好處是:深刻的挖掘了楊修之死的深層原因;使人物性格愈加典型,人物形象愈加豐滿。本文先用順序的寫法展開楊修之死的前奏,看似不經意的客觀敘事,實則構思縝密,不動聲色。再突然起筆,活生生的一個楊主簿便身首異處,出人意料,然後再用補敘內容來消除人們的驚奇,之後又自然的說回來,可謂天衣無縫。這種敘事結構,同學們可以運用到寫作中去,平淡無奇的事情也可顯得一波三折。

  五、課外拓展,為曹操、楊修各進一言,辨證看待歷史人物

  1、今天,我們透過學習《楊修之死》,瞭解到曹操性格陰險狡詐的一面,但是我們看問題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同學們心中的曹操是個什麼樣的呢?

  學生講有關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愛惜老百姓的麥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誦已經學過的《龜雖壽》《觀滄海》等。)

  教師總結:曹操陰險狡詐,奸詐狡猾,被稱為“天下第一奸雄”,但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個方面,他還是個任人唯賢,善於招納賢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複雜的,我們要辨證的一分為二的看待歷史問題。

  2、那麼,假如讓你給曹操和楊修各進一言,你會和他們說些什麼?(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六、結束語

  最後,請大家欣賞毛阿敏演唱的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尾曲,讓咱們在悠揚的歌聲中回憶那雖已逝去,但永留在我們心中的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吧。

  七、作業

  試為曹操寫“人物評論”。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11

  [教學設想]

  《楊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最後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衝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本文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形象鮮明。這是培養學生欣賞小說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反覆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注意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詞。

  能正確找出文中順敘與補敘部分,並能具體分析補敘的作用。

  評析曹操和楊修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匯入新課

  1、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之後,讓學生一起背誦曹操的《龜雖壽》和《觀滄海》,拉近與曹操的距離。再找同學講幾個關於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

  2、學習生字詞

  3、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問:透過閱讀你發現課文有什麼突出的特點?結構、思想內容等方面都可分析。學生回答後,根據學生的分析,制定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果老師事先預想的目標學生沒有提到,老師可適當補充。

  4、學習目標確定後,進行分組討論。每四個同學組成一個課題攻關小組,每人都是研究員。每個學習目標就是一個課題,課題攻關小組任意選擇,研究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所選課題,可以是一個,也可是多個。所選課題研究完了,還有剩餘時間,再去研究其他課題。

  二、一、作者和《三國演義》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是施耐庵的得意門生,才華出眾。但時局動亂,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羅貫中鬱郁不得志,轉而編著《三國演義》,以古鑑今,抨擊時政。是繼施耐庵之後,又一個以小說創作流芳百世的小說家。他廣泛搜求了有關平話、戲劇和傳說,參考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三國故事進行了再創造;以史實為基礎,融合大膽而合理的想像和虛構,創作了“七實三虛”的歷史小說鉅著《三國演義》。羅貫中在這部鉅著裡,借敘述魏蜀吳三國征戰的歷史故事,對暴政作了憤怒的抨擊,提出了自己的鮮明政治理想──仁政。這個觀點形成全書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使曹操和劉備兩個藝術形象鮮明對比,互相襯托,以強烈譴責暴政,熱烈頌揚仁政。

  三、1、本文語言簡潔凝練。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中所寫的6個故事。(答案參見指導書。)

  楊修賣弄聰明

  1.破字 忌

  2.分酥 惡

  楊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夢 愈惡

  楊修參與曹的家事

  4.吳質事件 愈惡

  5.教植出門 怒

  6.教植作答 殺修之心

  2、這七個故事各表現出曹操和楊修的什麼性格特點?(答案參見教師用書。)

  曹操的複雜性格:即十分奸詐,又有深謀遠慮。陰險虛偽、狡詐奸猾。楊修的聰明才智和“恃才放曠”

  3、畫出表現曹操對楊修態度變化的詞語。

  明確:忌——惡——愈惡——愈惡——怒——有殺修之心

  4、記敘的順序有哪些?(順敘、插敘、補敘、並敘等)本文運用了什麼記敘順序?(順敘、補敘)找出補敘部分並思考補敘的作用。(與順敘相結合,層層深入,揭示楊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極具吸引力。) 第二部分從記敘的順序看屬於哪一種?本部分與題目有什麼關係?

  明確:補敘 目的在於說明楊修之死的深層原因,揭示楊修之死是曹、楊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5、根據課文的記敘順序可把文章分為幾部分?

  明確:三部分——1至3段為第一部分,寫楊修被曹操所殺。4至9段為第二部分,寫楊修和曹操之間矛盾的發展過程。10至12段為第三部分,寫曹操兵敗班師。

  由這個分析,我們還可看出本文補敘在結構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結構層次分明。

  6、曹操殺楊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思考課後第三題來解決這個問題。

  7、曹操強行進兵,結果慘敗,寫這個情節與楊修之死有什麼關係?

  明確:有關係。寫此情節,意在證明楊修死前的分析和預見是非常正確的,從而揭露了曹操殺楊修是忌才,“惑亂軍心”只是藉口。

  8、假如你是曹操,你會不會殺死楊修?理由是什麼?如果不會,你要如何安置這個鋒芒畢露的不大聽話的人物?

  這個問題,不要求有統一答案,學生可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假如你是楊修,你會如何與曹操相處?

  也不要求答案統一。

  10、《大回》一文中有句話:“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學了本文後,你對這句話有沒有更深的理解。

  暢所欲言。

  四、拓展閱讀。

  閱讀教學用書P83《曹操為什麼殺楊修》,瞭解曹操殺楊修的其他原因。若沒有時間,老師可將材料印發,讓學生課下閱讀。或者將其內容概括如下:

  孔融、彌衡因不肯依附與曹操,先後被殺。楊修與其二人氣味相投,算是一派,他雖身歸曹操,心卻不依附。這早被曹操看在眼裡,恨在心裡。

  楊修之父楊彪曾任漢獻帝太尉,被曹操誣陷入獄,後經孔融申辯,方才放出,回家閒居。可見曹楊兩家早有芥蒂,這也是楊修死因之一。

  五、總結

  老師概括這節課所學內容,表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談談,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自己有哪些收穫。

  六、佈置作業:

  閱讀〈〈三國演義〉〉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方案 篇12

  教學目的:

  1、訓練學生概括事例的能力。

  2、理解插敘在文章中的作用。

  3、培養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進而提高思想水平。

  教學方法:朗讀、概括、比較、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言:

  大家喜歡猜字謎嗎?下面我們和三國時期的曹操一起來猜一則字謎。

  話說曹操有一次出征,看到一塊石碑,碑文寫的很好,在碑文的後面著名的文學家蔡邕寫下這樣八個大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曹操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就問隨從的人,你們誰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其中有一個人說:“我知道了”。曹操說:“你先不要講出來,讓我想一想。”大家都猜一猜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大家猜出來了麼?這樣,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過來,說:“我也想出來了。咱們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寫出來吧。”於是這個人就寫道:“黃絹,色絲也,這是一個‘絕’字;幼婦,少女也,這是一個‘妙’字;外孫,女之子也,這是個‘好’字;臼,受辛也,這是一個‘辭’(‘辤’同‘辭’)字。這八個字的意思是‘絕妙好辭’!”(可以用小黑板出示)曹操一看,跟自己寫的完全一樣,便十分感慨地對他說:我的才能差你三十里!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楊修。對這個人就是楊修!那麼這樣一位大才子,他的人生命運又會如何?大家可以想一想,(生可以七嘴八舌的說說)到底如何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楊修之死》

  板書課題作者。

  二、先清大家自由大聲的朗讀課文,提出你的閱讀疑問,並試著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生讀課文,找生概括內容。

  適當點評後明確:曹操借“雞肋事件”為藉口,殺了楊修。

  三、深入理解

  既然是借“雞肋事件”的話,那麼楊修之死除了這個直接原因外,還應該有間接原因。請大家再次速讀文章的4——9節找出能點出楊修之死根本原因的一句話。

  明確:原來,楊修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點出“數”的讀音,應是“屢次”的意思。

  “數犯”,大家看一看共有幾次?各是些什麼事?曹操都有寫什麼反應?

  生找並明確幾件,說各件事,師可以用如下兩種方式指導。

  1、概括事件要注意誰、幹了什麼、怎麼樣(也就是結果如何)的原則。

  2、師可以設計一個表格,讓生填表,裡面難概括的師適當填三兩個,以節約時間,保證一堂課完成。

  楊修弄清曹操意圖,改造園門。雖稱美,心甚忌之

  楊修分食曹操一合酥。雖喜笑,心惡之

  楊修揭露曹操夢中殺人之事。愈惡

  楊修告曹丕與吳質密談,結果吳質設計讓搜查者撲了空。愈惡

  楊修教曹植出門。大怒

  楊修替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大怒

  思考:文章在敘述過程中,掐斷敘述的線索,插入與事件相關的事件,這種敘述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插敘。文章為什麼要插入這些事件,不插敘行不行?請大家刪除4——9節,再讀全文。

  大家這樣讀有什麼感覺?

  討論明確:插敘起到補充、襯托的作用,使事件更完整、使中心思想更鮮明。

  讓我們再來看這幾件事,發現曹操的態度有什麼變化?你有哪些發現?

  討論:這幾件事的安排是從小到大的順序安排的,曹操的態度由嫉妒到大怒,到有“殺修之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質變是量變的最終結果。(師可試著補充涉及了曹家的根本利益,曹操怕楊修以後左右曹家的命運,大權旁落。他也是為他的孩子掃清了障礙!)

  下面,請大家速讀文章的後三節,曹操殺了楊修之後,楊修的預言怎樣了呢?曹操為什麼又厚葬楊修呢?

  討論明確:足見楊修的聰明、曹操的狡詐。

  結:一代英才楊修就這樣死去了,不知楊修之死給了你怎樣的感觸?你認為楊修之死該怨誰呢?

  生可以自由辯論。

  四、師總結:大丈夫相時而動,識時務者為俊傑。真正的是性格決定命運。你能否為死了的楊修的墓碑上寫幾句話。

  老師有一首小詩送給大家:聰明因才誤,放曠是根苗,明智有范蠡,大智莫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