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兩盆花,請看大螢幕,這兩盆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學生從根、幹、枝、葉、花幾方面描述。)(用直觀的教學激發後進生的學習興趣,烘托課堂氣氛,使後進生入情入境)

  2、你們知道它的名字嗎?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大家討論一下,人們為什麼叫它“夾竹桃”?(因為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得名。)

  3、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作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鍾,他曾專門為夾竹桃寫了一篇優美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板書課題)

  二、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降低難度,使後進生能夠積極參與)

  2.默讀思考:作者為什麼寫夾竹桃?

  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出: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它卻是我最喜愛的花。

  3、“我”為什麼最喜愛夾竹桃?

  學生朗讀最後一自然段,把握文章的中心句:“有這樣的韌性,能這樣引起我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三、精讀品味,讀中感悟

  (一)自讀自悟——感受“韌性”的可貴(後進生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1、“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夾竹桃的韌性?(第四、五自然段)

  2、默讀第四、五自然段,畫出最能表現夾竹桃的韌性的句子。

  3、在理解的過程中,指導朗讀。重點抓住以下幾點:

  (A)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在深秋的清冷裡,看不出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弄姿。

  (B)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1)這兩句主要講了什麼?

  這兩句主要講了夾竹桃生命力頑強、花期長。

  (2)體味“無……不……”和“無不”的作用。

  (3)練習用“無……不……”和“無不”造句。

  (4)指導朗讀:你想怎樣讀這兩句話?

  (5)師生合作,對比朗讀:

  看到大家讀得這麼好,老師也想參與進來,可以嗎?

  師生合作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4、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寫了院子裡的其它花?(第四自然段)

  課文重點寫了夾竹桃,為什麼要用一個自然段來描寫“一年四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的景象呢?

  5、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最後一句反問句,明確反襯的作用。

  (1)作者為什麼要用反問句?(加強語氣)

  請大家再讀這句話,讀出反問的語氣。

  (2)小結:作者透過描寫一年四季的花開花落襯托出夾竹桃的花期之長、始終如一,寫出了夾竹桃的“韌性。

  5、我們感受到了夾竹桃頑強的韌性,誰能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你的感受?

  透過指名讀、評價讀、賽讀等多種讀書方式,進一步體會夾竹桃的可貴韌性。

  (二)自主學習和品味“幻想”的樂趣。(後進生人人參與,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過渡: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其實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月光下的夾竹桃更是引發了作者許多的幻想。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第三、六自然段)。

  2、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我為什麼覺得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1)現在我們一齊推開季羨林老師的家門,領略一下季老師家夾竹桃的丰姿。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你看到了怎樣的夾竹桃。

  (2)聽了老師的朗讀,閉上眼睛聽的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3)是啊,這燃燒著熱情的紅和那冰清玉潔的白,融洽地開在一起,這景象讓作者感到奇妙、有趣。

  3、作者對夾竹桃的想象不止於此,指名朗讀第五自然段,思考:

  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麼會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1)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2)多麼美妙的夜晚!請你用朗讀將我們領入情境中去好嗎?

  (3)朦朧的月色下,夾竹桃花影迷離,葉影參差,濃濃烈烈的花香襲人,作者頓時陶醉了,產生了許多幻想。

  齊讀。

  看哪些同學進入了情境。

  (4)月光下的夾竹桃你覺得還會像些什麼呢?請你仿照文中的句式,也來插上想象的翅膀,寫一段話。

  出示: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

  我幻想它是------,我眼前------。

  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看到------。

  學生交流。

  (5)師引導朗讀:月光下的夾竹桃的黑影雖是平淡無奇,但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下變得意趣盎然了。這麼美的語言要不要再來讀讀?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裡,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第四、五自然段寫夾竹桃的韌性及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作者許多幻想是課文的重點,而理解夾竹桃可貴的韌性是文章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自讀自悟,感受夾竹桃的韌性和“幻想”的樂趣。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能喜歡夾竹桃。

  4.透過訓練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質疑舊知——自定目標

  1.同學們,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說:夾竹桃不是最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作者為什麼說夾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請同學們翻開書,找出相關的句子。

  2.出示:這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質疑:看到這句話你有什麼想要問的?(預設:韌性什麼意思?夾竹桃有什麼韌性?為什麼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樣的幻想?)

  二、自讀自悟——感受“韌性”

  1.“韌性”是什麼意思?板書柔軟而結實

  2.課文的哪幾小節寫到了夾竹桃的韌性?(3、4)

  3.自讀第三、四自然段,對比著想想夾竹桃有什麼韌性?

  集體交流,教師引導,體會三點韌性。(1.默默無聞2.生命力頑強3.花期長)

  (當然也可以透過學生的自己的感悟來說出他們心中的一、二、三點)

  提醒學生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凡是需要理解的更應靜下心來讀書。

  4.在理解的過程中指導朗讀。重點抓住以下幾句。

  A然而,在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的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抓住:悄悄的,一聲不響,又,又)

  B生讀: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在深秋的清冷裡,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

  (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無日不)

  C生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抓住:無不)

  能告訴老師你怎麼看出夾竹桃的花期長的特點的嗎?(和第三小節進行對比看出來的)

  5.師生合作,重組教材,對比朗讀。

  師語:看到大家讀得這麼好老師也想參與進來,可以嗎?希望大家和老師合作一起來對比著讀讀課文的三、四小節好嗎?

  師領讀:院子裡的花雖然一年三季,萬紫千紅,卻又(),惟有夾竹桃一朵花敗了,()一嘟嚕花黃了,(),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在深秋的清冷裡,()。從春天(),從迎春花()

  6.你最喜歡夾竹桃的哪一點韌性?站起來讀一讀。

  7.對照著黑板上的文字想想:韌性的本意(柔軟而結實)和在課文中表現出來的(默默無聞、頑強的生命力、花期長)有什麼聯絡?

  (默默無聞就是“柔”的一面,而頑強的生命力和花期長就是“結實”的一面。)

  8.過渡:透過剛才咱們將韌性的本意和在課文中的意思進行的比較,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其實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月光下的夾竹桃更是引發了作者許多的幻想。

  三、自主學習,感受“幻想”的樂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學習:

  (1)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樣的幻想?

  2.彙報:

  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理解:葉影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花影迷離(模糊)

  多麼美妙的夜晚!請你用朗讀將我們領入情境中去好嗎?老師給你配樂。

  教師敘述:朦朧的月色下,夾竹桃花影迷離,葉影參差,濃濃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襲來,作者頓時陶醉了,產生了許多的幻想。齊讀。看哪些同學已經進入了情境。

  3.讀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讀。

  指名說。(想象豐富、意境美、用詞準確、描寫生動有情趣)

  師引導朗讀:月光下的夾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無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變得意趣盎然了。參差的夜影,迷離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圖、荇藻、墨竹,而小飛蟲、小夜蛾則成了遠渡重洋的海輪和遊過池塘的小魚。多麼貼切、多麼新奇的想象呀!這麼美的語言要不要再來讀讀。

  自由練習朗讀,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

  邀請同學和你一塊朗讀,體會分享的快樂。

  配樂齊讀。

  4.這種由眼前景產生聯想的寫作方法我們常會用到,請你也展開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句式說話。

  5.我們來做個小遊戲:每人在紙上滴兩滴墨汁,用你的嘴去吹,你看到了什麼了嗎?又想到了什麼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帶進這個句子裡說一說。

  6.提高要求,把句子說具體些(也可以試著說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我們瞭解了夾竹桃的韌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產生許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會愛上夾竹桃,相信你也會和作者一樣愛上夾竹桃的,一起讀最後一小節。

  五、作業設計

  小練筆:大自然中其實還有許多的植物也有夾竹桃這樣的韌性。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筆,把你所喜歡的那種植物的韌性寫出來。(可以是一個小片段)

  板書設計

  17夾竹桃

  最值得留戀回憶

  默默無聞柔軟

  韌性生命力頑強

  結實花期長

  幻想愛上了夾竹桃

  教學反思:

  在朗讀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自主朗讀,不失為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朗讀的一個好辦法。如《夾竹桃》第五小節,描繪了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作者一些有意思的幻想,作者分別把它們幻想為地圖、水中的荇藻和一幅墨竹。在教學時,我允許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圖畫,自由朗讀。對於小學生來說,朗讀無疑是表現他們對文字理解和自己內心感受的一種有效形式。課堂上,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搖頭晃腦地朗讀,抑揚頓挫地朗讀、咬文嚼字地朗讀、甚至是帶有表演和誇張地朗讀,無一不是展示學生個性獨特體驗的亮點。也就是讓學生在把握文字自身意義,作者思維的基礎上,透過朗讀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朗讀者頭腦中得以復現或重建,然後用自己的朗讀替作者說話,替文字中的人物說話,替文字中的事物說話。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3

  一、引導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季羨林先生給我們帶來的一篇優美散文——《夾竹桃》。(板書:夾(jiā)竹桃)請注意這裡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課題。

  二、瀏覽課文,初知大意:

  1、昨天,我們初讀了課文,現在請同學們瀏覽一遍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夾竹桃的自然段,在開頭畫上三角符號。然後讀讀這些自然段,請同學們自個兒先去感受感受。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3、讀好了嗎?文中哪幾個小節是直接寫夾竹桃的呢?

  4、學生彙報:第2、4、5自然段。

  5、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夾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賞、品味它……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讓我們一起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吧!(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大家看到了那兩盆夾竹桃了嗎,她是什麼樣兒的呢?用“——”畫出直接描寫花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夾竹桃的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這是兩盆什麼顏色的花?(板書:花色)(生答:紅色和白色的)

  4、作者由這兩種花色分別聯想到什麼呢?看課文,老師引讀,請大家跟讀。

  5、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麼感受呢?(板書:奇妙有趣)

  你為什麼覺得這樣的景象奇妙有趣呢?(火與雪是不相融的,卻能融洽地開在一起。)

  6、你們真的覺得這景象奇妙而有趣嗎?請大家試著讀出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學生自由練讀;

  透過練讀有了自己的體會嗎?怎樣才能把這段話讀好呢?(指名說,教師標出重音)你能為大家朗讀嗎?

  讀得真不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好,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奇妙有趣的景象吧!(齊讀)

  四、學習第3、4自然段:

  過渡: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作了細緻的描寫,為什麼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段,想一想這段主要寫了什麼。(夾竹桃花期很長。)(板書:花期)

  2、請同學們再讀第四自然段,同桌之間合作學習,先畫出描寫夾竹桃花期很長的句子,再用著重號標出反映花期長的詞語,然後好好地品讀品讀。

  3、學生合作,交流,探究,教師巡視。

  4、學生彙報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能一邊讀一邊圈畫,這真是“不動筆墨不讀書”。那麼,哪些句子寫出了夾竹桃的花期長?

  生(1)讀第一句:(相機出示句子)

  師:哪些詞語反映了它的花期長?(又開出、又長出)

  師:這句話不但寫出了它的花期長,還寫出了它的品性“悄悄地一聲不響”,它是默默綻放,不張揚,常年不敗。

  師:該怎樣讀好這句話呢?請大家自己讀。

  指名讀;評價。(“悄悄地一聲不響”要讀得輕柔些,而“又開出、又長出”要讀得重些。)

  齊讀。

  生(2)讀第二句:(出示句子)

  師: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它花期長的?

  生2:看不出、也看不出、無日不

  師: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吧!(齊讀)

  師:

  (1)標出“和煦的春風裡”、“盛夏的暴雨裡”、“深秋的清冷裡”,從這裡的三個“在……裡”你體會到什麼?(不管什麼氣候,夾竹桃始終是迎風吐豔。)

  (2)“無日不”可不可以換個說法?(每天都這樣)

  這裡為什麼不用“每天都這樣”而用“無日不”呢?(它的語氣更加強烈,更能突出對夾竹桃的讚美之情)

  應如何讀呢?(指名讀)

  自由練讀;

  齊讀;(大家讀得很投入,我也被感動了。)

  生(3)讀第三句,從“無不”一詞反映了夾竹桃的花期長。

  師:“無不”是什麼意思?(是“都”的意思)

  這裡不用“都”而用“無不”一詞,大家懂了嗎?(起強調的作用,不管什麼季節夾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長,表達了對夾竹桃的讚美)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

  師:真不錯,我們一起讀。

  6、師:夾竹桃的花期真長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麼新感受呢?

  生(4)讀句子;(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這一點韌性,(板書:韌性)同院子裡的哪些花?文中哪一小節寫了?(生:第三小節)

  同學們有沒有注意第四自然段開頭的詞語“然而”,用“然而”過渡到夾竹桃,就說明第三自然段寫了其他花。

  請同學們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寫了多少花,有沒有寫夾竹桃?

  (生答)

  一百幾十個字,寫了十四種花,卻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那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段內容呢?(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我們再回到剛才的句子上,“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請大家換個說法。(出示陳述句)

  請同學們把這兩句話讀一讀,體會一下用哪一句好?

  學生對比讀。

  哪一句好呢?(生答:反問句好,強調了夾竹桃韌性的可貴)(師標出“不是……嗎?”)是啊,說得真好。我們一齊來讀讀這個反問句。

  7、讓我們完整地欣賞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好地品味夾竹桃一年三季,花開不落的可貴韌性。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四自然段。

  五、設定懸念:

  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下節課再接著去領略她月下的撲朔迷離的花影吧!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夾竹桃》是蘇教版第十一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優美的語言、比襯的手法,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裡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的有趣動人,字裡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和“無不”等詞語造句。

  2.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意思。

  3.欣賞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動人的花影,體味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流程:

  一、實物導人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的這棵植物叫夾竹桃。請仔細觀察一下這是一棵怎樣的植物,並把你觀察到的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觀察後介紹)你還想了解什麼?

  2.課文《夾竹桃》不僅能讓我們感受到夾竹桃可貴的韌性,還能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想象花影的有趣動人。現在就請大家讀讀課文,瞭解一下課文的大概內容。

  二、初讀了解

  1.根據本課的預習要求自學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三、細讀指導

  1.默讀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寫夾竹桃?

  2.朗讀第一自然段,完成練習:夾竹桃不是,也不是 ,但是對我來說,它卻是——。

  3.為什麼說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4.朗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認識文章的中心句:“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這句話既能回答作者為什麼要寫夾竹桃,又是對全文內容的總結。)

  四、研讀分析

  (一)分析夾竹桃的韌性

  1.“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夾竹桃的韌性?(第三、四自然段)

  2.默讀第三、四自然段,畫出最能表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

  3.投影出示下面兩句話,指導學生理解。

  a: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中,在深秋的清冷裡,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

  b: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1)這兩句話主要講了什麼?

  這兩句話主要講了無論是季節的變更,還是氣候的變化,只有夾竹桃始終如一,沒有哪一天不是迎風開放。它的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性的花可以與之相比。

  (2)體味“無……不……”和“無不”的作用。

  (3)練習用“無……不……”和“無不”造句。

  4.讀第四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把它改為陳述句。

  投影出示:

  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裡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裡的那些花比起來,顯得非常可貴。

  5.課文哪一自然段寫了“院子裡的那些花”?f第三自然段)默讀並思考:課文重點寫夾竹桃,為什麼要用一個自然段來描寫“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的景象呢?

  6.朗讀第四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明確反襯的作用。

  小結:作者透過描寫一年三季的花開花落襯托出夾竹桃的花期之長、始終如一,寫出了夾竹桃的“韌性”。

  (二)分析夾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

  1.夾竹桃“引起我許多的幻想”,也是“我”愛上了夾竹桃的原因之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

  2.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為什麼覺得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1)這是什麼景象?(兩盆夾竹桃,一盆紅色的,一盆白色的。)

  (2)為什麼覺得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作者對夾竹桃的想象還不止於此,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麼會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夾竹桃有什麼特點?(花朵、香氣、影子)抓住“模糊”“濃濃烈烈”“葉影參差”“花影迷離”等詞語賞析月光下的夾竹桃。

  小結:月光下的夾竹桃香氣襲人、葉影參差、花影迷離,“我”把它幻想成地圖,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讓“我”領略了無限的妙處。

  五、品讀欣賞

  畫出文中描寫幾幅圖景的文字,仔細品味,體驗襯托和想象表達方法的妙處。

  1.雪火相映圖。

  2.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

  3月光下的夾竹桃。

  總結:這篇文章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裡,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的有趣動人。作者在文中運用了比襯的手法及排比的句式將夾竹桃寫得生動有趣。今後我們在寫作中,也要學習和運用這一寫作手法。

  六、拓展練習

  同學們,你們還熟悉哪些植物?請選擇一種介紹給大家。介紹時要抓住植物的特點,展開合理的想象。語言力求生動形象,並恰當地運用你所喜歡的修辭手法。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為蘇教版第 11 冊中的一篇美文,相對於高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並對文質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鑑賞能力,透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並非難事。然而並非所有的學生都見過夾竹桃,怎樣在頭腦中形成夾竹桃形象,並且透過語言文字瞭解夾竹桃的韌性以及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的幻想,從而更準確地感知美、表現美,則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2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麼愛上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3、學習作者由眼前景合理展開想象的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夾竹桃圖片)有這樣一種花,她靜靜地、默默地綻放,開得潑潑灑灑,充滿無限生機。雖然它在百花中並非最豔麗,更談不上名貴,但它卻算得上最令人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它就是夾竹桃。

  二、自讀課文:

  看了這些圖片,你肯定驚歎於它的美麗,去讀讀 季羨林 先生的文章,你更會深深地愛上夾竹桃。輕聲讀課文,圈畫出令你不禁愛上夾竹桃的語句。

  指名讀。是什麼原因令作者愛上夾竹桃的?指名讀(出示第六自然段)。你有什麼問題嗎?(一、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裡?二、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哪些幻想?)讓我們先來見識一下夾竹桃的韌性。

  三、品讀課文:

  (一) 韌性

  1 、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裡的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提到“韌性”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不屈不撓、頑強不屈、能屈能伸……)

  2 、(出示第四自然段)輕聲朗讀第四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最能體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再讀讀畫的句子,說說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一句:默默綻放,常年不敗,不張揚。指導朗讀“一朵花敗了,又開了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第二句:生命力頑強,一年三季充滿生機,花期長。

  (出示…無日不…)還可以換個說法嗎?為什麼說“無日不迎風吐豔”能體現韌性?應該如何讀?請你指導大家讀出讚美之情。齊讀。 板書:可貴的韌性

  第三句:別的花無法與之相比。(出示…無不…)指名讀,你讀懂了嗎?換句式說。齊讀。

  小結:不論天氣變化,還是季節更替,夾竹桃依舊迎風吐豔。春天的和風裡,它在爛漫的花叢中笑;夏季的暴雨裡,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裡,它送走了謝幕的花兒們,這不正體現它難能可貴的韌性嗎?齊讀第四自然段。

  3 、院子裡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請三人分季節讀第三自然段。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文字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

  情感:感悟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奇幻動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感悟夾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現出的可貴韌性和奇幻動人。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文字對比、映襯手法的作用,從中感悟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這一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季羨林老先生的《夾竹桃》。(板書課題)

  二、引導質疑

  1、透過上一節的學習,知道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嗎?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寫夾竹桃的?(2、4、5自然段。)

  2、指名讀課文的1、6自然段。

  3、自由讀1、6自然段,質疑。(預設:既然“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為什麼季老先生卻“愛上了夾竹桃”?)

  4、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從文中找答案。(學生默讀、思考,教師巡視。)

  三、交流感悟

  交流“季老先生為什麼愛上了夾竹桃?”這一問題,根據學生回

  答,相機講讀相應的內容。

  (一)花色

  1、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紅色、白色兩盆花)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說得越詳細越好。

  3、火和雪是不相容的,可是你看,(出示兩盆花融洽地開在一起)看到這種景象,你有什麼感覺?(相機板書:奇妙有趣)

  4、指導朗讀:你能把這種奇妙有趣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過渡:夾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讓季老先生喜歡,那他還喜歡夾竹桃的什麼呢?我們繼續交流。

  (二)花期

  1、自由讀課文第4自然段,畫出表現夾竹桃韌性的詞句。

  2、交流:

  “悄悄地”、“一聲不響”可以看出夾竹桃的默默奉獻;

  “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看出夾竹桃頑強的生命力;

  “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無日不迎風吐豔。”看出夾竹桃的頑強;

  “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看出夾竹桃的始終如一和堅持不懈。

  3、相機出示兩個雙重否定句,理解它們的作用。

  4、指導讀好這兩個雙重否定句,讀出季老先生對夾竹桃的讚歎之情。

  過渡:無論是氣候的變化,還是季節的更替,唯有夾竹桃始終如一。它的花期之長,沒有任何一種季節性的花朵能與之相比,所以季老先生這樣讚歎道:(課件出示,齊讀)

  “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裡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5、默讀第3自然段:這段都寫了什麼?一百多字,十四種花,卻沒有一個字是寫夾竹桃的,季老先生是不是寫跑題了?(理解這一段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

  6、在對比和朗讀中突出夾竹桃的特點和韌性:

  春天,迎春花、桃花、海棠、榆葉梅、丁香等花開得花團錦簇,但很快就凋謝了,而——(課件出示,齊讀)“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夏天,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五色梅、江西臘、夜來香等開得是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可是很快就黯然失色了,而——(課件出示,齊讀)“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等到玉簪花和菊花在秋風中怒放的時候,它依然——(課件出示,齊讀)“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7、在朗讀中進一步感悟夾竹桃的韌性。

  無論從春到夏,從夏到秋;無論豔陽高照,還是暴雨傾盆,夾竹桃——(課件出示)

  無日不迎風吐豔。

  無不奉陪。

  所以,我們這樣讚歎它——(課件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裡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夾竹桃目睹了百花爭豔的繁華美景,又親見了百花的無奈凋零,它始終如一,它的堅強,它的持之以恆,它的默默奉獻以及它頑強的生命力,都讓我們感動,那讓我們讀出發自內心的讚歎——(課件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裡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過渡: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長,韌性可貴,學到這裡,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夾竹桃?其實,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那麼,它還有哪些妙處呢?

  (三)花影

  1、季老先生為什麼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麼能引起季老許多的幻想?

  2、出示課件,創設情境,理解“葉影參差”、“花影迷離”。

  3、自由讀第5自然段,完成填空。

  4、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邊聽邊想象:你還可以幻想到什麼?

  5、把你想象到的這麼美的畫面讀出來。(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四.總結拓展

  1、看著板書,總結全文。

  2、簡單介紹作者季羨林。

  3、推薦課外閱讀季羨林的散文集《二月蘭》。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深入讀文,懂得作者為什麼喜愛夾竹桃,體會夾竹桃的妙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夾竹桃的妙處,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欣賞植物之美。

  教學準備:

  夾竹桃的資料圖片,作者簡介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有喜愛或熟悉的花嗎?請簡單給大家說一說。

  生介紹熟悉的花

  師:同學們瞭解的花還真多,老師今天也給大家介紹一種花(課件出示:夾竹桃的圖片)誰認得這種花?生答。

  師(課件出示)簡介夾竹桃,板書課題:夾竹桃

  師:《夾竹桃》是我國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節選其中一部分,課下同學們可以到網上檢視全文。

  二、介紹作者簡介

  過渡:夾竹桃究竟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麼具體介紹的?我們到文中看一看。

  三、初讀全文,疏通文意

  1、自由輕聲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較長句子或讀不通順的句子可反覆讀兩遍。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脈絡。

  四、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夾竹桃究竟有什麼妙處,讓著作者喜愛?

  3、生讀文,思考,小組交流,彙報。

  師:對啊,作者最後一段概括了夾竹桃的韌性,及能引起他的幻想讓他愛上了夾竹桃,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問題,作者喜愛夾竹桃的原因,這種寫法特點是什麼?生答:首尾呼應!

  師:文中那些句子寫出了夾竹桃的韌性,請同學們快速讀文,畫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4、指名讀,組織評價,指導朗讀

  師: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麼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那些幻想?

  5、生默讀,交流,組織交流,指導朗讀

  6、小結:月光下的夾竹桃,作者把它幻想成了地圖,池塘,墨竹,假如你站在它下面,發揮你的想象力,你會幻想它什麼?什麼樣?

  7、 生描訴,生生評價。

  五、拓展閱讀,品味寫法

  1、師:因為夾竹桃的韌性,能引起幻想,讓作者喜愛,。透過閱讀,相信同學們對夾竹桃也有了自己的獨特體驗或感受,你發現了夾竹桃的哪些妙處?

  2、生讀文,朗讀展示自己喜歡的語句,並說明其描寫特點。指導朗讀

  3、有感情通讀全文 ,作者的哪些寫法值得你學習?

  全班交流,總分總的順序,對比反襯的寫法。

  六、總結

  夾竹桃這種既不名貴,也不是最美的花,卻讓作者深深喜愛,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與眾不同,都源於作者的用心觀察,善於表達,希望同學們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勤動筆。

  七、作業

  1、有感情朗讀,背誦全文

  2、發揮想象力,仿寫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的幻想

  板書設計

  4、夾竹

  迎風弄姿

  韌性

  無不奉陪

  地圖

  幻想 池塘

  墨竹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6個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無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麼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1、認識文章的中心句,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的原因。

  2、透過朗讀、重點體會第四節描寫夾竹桃可貴韌性的句子。

  3、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三、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匯入新課。5分

  ((2)夾竹桃是一種什麼樣的花呢?我們來欣賞一下它的美。

  (看錄影,直觀瞭解。)

  (3)說一說你在哪兒見過夾竹桃,你對它有什麼印象?

  (抓住學生回答時的普通、不引人注意巧妙地進行過渡。)

  (4)出示句子1讀一讀:

  是的,“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突出兩個最字型會情感。)

  過渡:這兩個“最”字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有獨鍾,下面我們輕聲讀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會那樣深深地愛上夾竹桃?

  2、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作者為什麼喜歡夾竹桃嗎?12分

  出示句子2讀一讀:

  “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板書:“愛”、“韌性、幻想”(強調理解“韌”字的含義。)

  (1)自讀課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夾竹桃呢?

  (2、4、5小節)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評價,並讀準有關生字。

  適時板書生字正音:(參差、荇、奉、蛾、乍)

  (3)讀後議一議各小節都寫了什麼?

  過渡: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夾竹桃的韌性?(3、4節)

  (組織學生討論)

  3、精講課文第3節。5分

  (1)第3小節沒有寫夾竹桃,它又寫了什麼呢?它和夾竹桃又有什麼關係呢?(出示第3節課文,指名讀,讀準“榆、錦、臘、簪的字音。)

  (2)指名再讀,從第3節中找出你最想用的一個詞形容以一下我家院子裡花的美麗?

  應有盡有、花團錦簇、滿院生輝、五彩繽紛、美不勝收、花開花落、萬紫千紅

  (3)你還想用那些詞讚美這些花兒?(指名說幾個詞)

  指導朗讀:這麼多美的花兒,這麼多美的詞兒,能不能用你的語言來打動我們的心?誰有勇氣來試一試。

  過渡,質疑:這美不勝收的滿院鮮花和夾竹桃又有什麼關係呢?

  (更能對比襯托出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4、精讀第4節。15分

  (1)出示第4節課文,指名讀一讀,想一想這一節圍繞哪兩個字來寫的?(結合板書突出“韌性”)

  (2)再讀這一節,畫出最能表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

  (學生讀文畫句子,指名讀,交流。)

  (3)出示兩個重點句子,指導學生理解。

  句子1:“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在深秋的清冷裡,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

  句子2:“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a讀一讀,討論這兩句話主要講了什麼?

  (無論是季節的變更,還是氣候的變化,只有夾竹桃始終如一,沒有哪一天不是迎風開放;它的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的花可以與之相比。)

  b體會“無……不……”、“無不”的作用。

  C練習用上面的兩個詞造句。

  (4)讀了上面的句子,在你內心湧動的是什麼?

  (湧動著對夾竹桃韌性的喜愛、敬佩之情……)

  (5)齊讀最後一句話,體會含義。

  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裡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小結:再讀,夾竹桃可貴在什麼地方?(韌性)所以作者深深愛上了夾竹桃!(讀出夾竹桃的可貴,讀出你對它的喜愛,讀出你對它的敬佩!齊讀第4節課文。)

  5、課外拓展:你知道還有哪些植物像夾竹桃一樣具有可貴的韌性?

  3分

  (雪松、竹子、月季花、廣玉蘭、萬年青、香樟……)

  老師向你們推薦兩首小詩,讀一讀:

  青松竹石

  (陳毅)(鄭燮)

  大雪壓青松,咬定青山不放鬆,

  青松挺且直。立根原在破巖中。

  要知松高潔,千磨萬擊還堅勁,

  待到雪化時。任爾東西南北風。

  結束: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不僅因為它有可貴的韌性,它還引起了作者許多奇妙的幻想,作者又幻想到了些什麼呢?我們下節課再學。下課,謝謝同學們,同學們再見!

  板書設計:

  韌性

  夾竹桃愛

  幻想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麼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4、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較好的想像力。

  教具準備:

  一盆盛開的夾竹桃、投影儀、錄音機、輕音樂磁帶、課文錄音磁帶、VCD片、表格。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學生結合課前蒐集資料,介紹夾竹桃這種植物。

  [培養和提高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激發對課文的學習興趣。]

  二、讀中感悟

  (出示夾竹桃)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你所見過的花當中,夾竹桃是最美的花嗎?它也不是最名貴的花,可作者為什麼說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

  (一)學生通讀全文,指名回答(韌性、幻想)

  [自主、合作的學習是現在小學生的基本能力。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主要以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為主,注重學生對課文的 在反覆朗讀中感悟、品味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學習夾竹桃的韌性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能表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小組內討論交流。

  2、彙報找的結果。

  3、品味重點語句。

  (1)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在深秋的清冷裡,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

  <1>指名讀

  <3>請你給這句話換個說法,句意不變。

  <5>練習用“無……不……”造句。

  <2>請你給這個句子換個說法,用“無不”造句,比較“無……不……”和“無了”兩個詞的異同。

  [透過對得點語唏的“找”、“讀”、“品”,培養為主的探究能力,提高閱讀的質量和語感能力。]

  3、小結:夾竹桃不管是氣候的變化還是季節的更替,夾竹桃都能始終如一的開放,它這種精神是不是可貴呢?

  4、自讀手段(第4自然段)

  (三)由夾竹桃引起的幻想

  1、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

  2、指名回答,學習二、五兩個自然段。

  (1)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1>自由讀、指名朗讀。

  [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使學生放任想像的翅膀,使他們敢想、會想、想出奇異,發展創新思維。]

  (2)學習第五自然段。

  <1>(製造月光下夾竹桃的情景)學生仔細觀察、展開想像。

  產生的幻想 幻想的依據

  <3>彙報學習結果。

  [這一部分教學,透過小組內讀、議、填等一系列程度鍛鍊了組員之間的合作能力,提高合作學習水平。]

  (四)學習第三節

  過渡:在作者家的院子裡,還有許許多多的花,你看――(放VCD片,同時放課文朗讀錄音),自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學生回答,師小結課文的寫法。

  三、小練筆

  寫一種花,突出你最喜歡的一方面。

  [遷移寫法,使學生學會模仿課文進行寫作,掌握不同的俄文的寫作技巧,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0

  一、設計理念: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助、共同探討、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二、教材簡析:

  《夾竹桃》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散文。其中第四、第五自然段寫夾竹桃的韌性和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作者許多的幻想是文章的重點,而感悟夾竹桃的韌性又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這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品味語言文字,朗讀感悟蘊涵在夾竹桃身上的嘹亮的生命之歌,帶著學生在搖曳的夾竹桃下張開想象的翅膀,流連於幻想的世界。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無不”造句。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麼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教學重點: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麼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教學難點:

  理解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文,質疑

  出示首尾兩段。自由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學生質疑:

  (1)“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為什麼是作者最值得留戀和回憶的花?

  (2)夾竹桃有怎樣的韌性?

  (3)為什麼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

  【直入中心,引導學生探索讀書方法,有滋有味地讀書,有情有趣地讀書,品味著語言,享受著讀書的樂趣。】

  (二)自主讀文,晰“路”

  1、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朗讀課文2~5自然段,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並試著初步解決剛才提出的疑問。

  2、全班交流:你知道作者寫了夾竹桃的哪些方面嗎?(花的顏色,花的韌性,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的幻想)文章除了寫夾竹桃之外,還寫了什麼?(院子裡的花)

  【以讀促讀,深化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使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深深注入學生的心田。】

  (三)品讀韌性,悟“情”

  1、個體自主學習: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最能體現夾竹桃韌性的詞句。再細細地品讀自己畫出的句子,用一兩句話簡要地批註自己獨特的發現和體會。

  2、師生共同探討夾竹桃的韌性,引導學生從三個層面去體會夾竹桃的韌性: 首先,抓住“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在深秋的清冷裡,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幾句話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到夾竹桃不管季節更替,還是氣候變化,它總是始終如一的開。花期之長、生命力之頑強令人讚歎。

  其次,結合學過的課文《滴水穿石的啟示》和《我愛文竹》,引導學生品味夾竹桃的花品個性:生命之花開的不張不揚,弄得洋洋灑灑,弄得鍥而不捨,任憑風吹雨打,悄悄地一聲不響、從迎春花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面對紛爭它默默不語,甘於寂寞,樂於奉獻,謙虛樸實,心境坦然。

  接著,研讀第三自然段“院子裡的花”。指名分季節朗讀課文,配樂播放一年三季院子裡萬紫千紅的圖片資料,引發學生對其它花的讚美之情。接著反問:作者為什麼單單鍾情於那一聲不響、悄然綻放的夾竹桃呢?文章明明寫的是夾竹桃,為什麼還要寫院子裡的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然後,引導學生想象: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夾竹桃目睹了百花的繁華盛世,又親見了百花的無奈凋零,它的始終如一,它的堅強,它的持之以恆,它的自強不息,它的默默奉獻,讓我們陷入了無限的遐想。此時此刻,你聯想到了哪些具有夾竹桃一樣品性的人或物呢?學生開始了與文字的對話,開始了與他人心靈的交流。有的同學想到了頑強的仙人掌,有的同學聯到了“歲寒三友”松竹梅,有的想到了立志學畫的徐悲鴻,還有的想到了每日迎著朝陽美化世界的清潔工……

  最後,引導學生個性化朗讀第四自然段。

  【在教師巧妙地引導下,學生經歷了自讀品悟的情感體驗學習了課文語言,體悟了文章情感,領會了作者的寫法,享受著語文學習的快樂。】

  (四)賞讀幻想,入“境”

  1、過渡:月光下的夾竹桃更是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去領略她月下撲朔迷離的風姿吧。

  2、師生圍繞夾竹桃引起“我”的幻想圖:“地圖、荇藻、墨竹”三幅畫面入情入境的朗讀、品析。

  (1)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隻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

  (2)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牆上的影子就是游魚。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夜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這一幅幅畫面給你什麼感覺?(富有童趣而又如詩如畫)你能透過朗讀把我們帶進這神奇的境界嗎?

  根據學生的朗讀,教師及時評價:聽了你的讀,我感覺到了夾竹桃與眾不同的神韻;我彷彿看到了作者的童心和寧靜的心境;我也變成了一幅墨竹,和小鳥傾訴著自己的情懷呢;我已經徜徉在藍色的大海,與小魚兒嬉戲玩耍呢!……

  3、如此令人神往的境界是誰帶給我們的呢?朗讀感悟“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

  (1)指名朗讀,教師在評讀中提升學生對文字的感悟:

  聽了你的讀,我覺得月光下的夾竹桃就像一位渾身散發著香氣的少女;你看不清它,覺得這一切充滿了神秘感,就像從你身邊飄然而過的姑娘,你見到的是一個俏麗的背影;我感到那花香好像盪漾起來似的;我覺得那花香像潮水一樣湧過來;我覺得那花香就像紛紛揚揚的雪花一樣飄落下來……

  (2)全班齊讀:

  同學們,這樣的夜晚,這樣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你是否早已醉倒在這花香中了,請你們帶著這種沉醉,把心中的感覺美美地讀出來!

  4、引導學生仿照文中的句式想象寫話

  (播放動畫畫面:月光下的搖曳的夾竹桃,師深情地配樂朗誦)

  此時此刻,我們也來到了夾竹桃邊,如水的月色疏密有致地透過茂密的枝葉,把夢幻般的陰影灑到柔軟的地面上,微風輕拂,使得這帶上神秘色彩的影子微微晃動。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樹影,濃烈的花香,陣陣地清風,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奇特美妙的世界。同學們,拿出你的神筆,插上想象的翅膀,和作者一起飛翔吧。請以《我幻想……》為題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

  【語文學習有價值的不只是理性的認識,更多的應是感性的體悟,情感是核心,情感是血肉,情感是語文教學生生不息的脈搏。學生藉助課文的描述,教師憑藉課文的情境,將學生引入到夢幻的世界。】

  八、教學反思: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學生個性化閱讀中應善於運用相似的理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體驗,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把課文的文字元號化為言語資訊,化為符號所代表的具體事物,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驗作者的生活經歷。要善於提醒、幫助學生開發學習資源,並藉此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教師要用感悟式、點評式的話語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的內容,或要求學生揣摩遣詞造句的妙處,或提醒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加深體會和理解,或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中更要發揮語文學科的文字優勢,憑藉課文優美的文字,發揮語文教師語言的優勢;憑藉教師語言的魅力,發揮語文誦讀的優勢;憑藉學生體悟性的朗讀,從而形成多角度、多層面的意境和氛圍。這雖非直觀,但學生往往能夠由此生成和引發更多的想象和感悟,這是語文教學苦心追求的境界。

  小學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無不”造句和給句子換說法。

  3、學習作家卡片,理清文章結構,初步瞭解作者對夾竹桃特殊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理解生字新詞,會用“無……不”和“無不”造句和給句子換說法。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當老師說到“春天”,你會想到些什麼?

  2、有哪些花是你比較喜歡的?為什麼?

  3、大家知道這種花嗎?(板書課題:夾竹桃)點一組學生讀題目,覺得他們讀得對嗎?

  “夾”有兩種讀音:jia jia 為什麼在這兒讀“jia”,兩讀音如何區別?(學生查字典理解意思)

  【呈現的問題】環節3在課堂上查字典,並逐個意思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了(結合動作、生活實際去理解等)本意是想透過這一環節學習據義定音的方法和複習前面一字多義,但在此環節就耗時十分鐘,導致後面時間不夠,整堂課的時間分配不合理了。

  〖改進設計〗師:“夾”在字典上有兩種讀音,為什麼在這兒讀“jia”?

  師:我查了一下字典“夾”的讀音有五種解釋(小黑板出示據義組詞)

  4、齊讀課題,從名稱上來看,你能想象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5、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圖,說說夾竹桃的樣子。

  6、教師總結介紹:夾竹桃的故鄉在印度伊朗,15世紀作為一種高雅的觀賞植物傳入我國,在我國的長江流域以南一般都露天栽培,北方一般為盆栽。因為它的葉片像竹,花朵如桃,故而得名。它的葉、花、皮有毒,可製作除蟲劑,他還有“綠色吸塵器”的美稱。

  【呈現的問題】這三個環節的設計有些重複,而且學生不太會說,導致了課堂的冷場和時間的浪費。

  〖改進設計〗師:齊讀課題,說說你對夾竹桃瞭解多少?(即: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教師做適當的補充就行。)

  7、過渡:我國當代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鍾,併為它寫下了一篇美文。(齊讀課題)(板書:季羨林)

  8、對季羨林瞭解多少?請學生自由說。再學習“作家卡片”。齊讀“作家卡片”。

  教師補充:這樣一位文學鉅獎、國學大師於2009年7月11日去世,有人這樣形容他的離去“整個人文界都像是經歷了一場地震。”他的離去時全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但他的美文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呈現的問題】教師補充的環節放在這兒很是突兀,破壞了課堂的氛圍。

  〖改進設計〗這個補充在此可以去掉,或放在第二課時的最後面。

  二、初讀課文

  預習展示

  ① 自由讀文。注意讀準“自主學習單”上的生字新詞,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理解,用帶點的詞造句。

  ② 把你認為該注意讀音的字,多讀幾遍。點名做小老師領讀。

  ③ 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語言理解詞義。不理解的在班上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④ 小結解詞的方法:在理解詞語時,除了我們慣用的藉助詞典外,還可以利用書上的插圖、聯絡上下文理解;或是用動作輔助理解,還可以聯絡生活實際理解等。

  ⑤ 再讀詞語,把你覺得應該注意寫法的字提出來,幫助大家共同記憶。

  重點學習的片語“無……不……”“無不”

  ① 讀準短語。聯絡課文的句子,說意思。回憶“不”的變音規則。

  ② 這樣的句子我們稱它為“雙重否定句”(板書),它一般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

  ③ 出示例句,練習給句子換個說法,意思不變。

  例1:王小華刻苦鑽研數學,成績優異,參加《小學生數學報》知識競賽,無一次不名列前茅。

  例2:大家聽了勞動模範的報告,無不激動萬分。

  【呈現的問題】在句子練習中,所呈現的句子例子比較單一,練習的效果善未完全達到。

  〖改進設計〗所給句子可以給一個雙重否定句改肯定句,再呈現一個肯定句改雙重否定句的,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④ 自由用“無……不……”“無不”造句,並請別的同學給你的句子換個說法,句義不變。

  【呈現的問題】在造句中,學生對“無不”應用還是比較自如的,而對“無……不……”就應用不夠靈活了。尤其是無與不之間填什麼詞比較困難。

  〖改進設計〗造句前,還可以設計一個鋪墊,在無與不之間,省略號可以填什麼詞?如“無處不”“無人不”“無時不”“無刻不”等等,再讓學生選擇造句。坡度緩了,難度自然而然就減輕了。

  3、自主探究

  ①快速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找找哪幾個自然段是圍繞課題直接描寫夾竹桃的?

  ②嘗試給課文分段,談談分段的理由。

  ③練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資料蒐集

  ①季羨林老先生一生愛花,他家的院子裡也總是長滿了花,都有哪些呢?你想用哪些詞來形容這些花呢?(領讀詞語)

  ②齊讀第三小節,概括主要內容。

  ③季老家常見的花可謂是應有盡有,季老家的院子裡,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然而季老對夾竹桃卻有著獨特的情感,再默讀課文,用“——”劃出直接表現季老對夾竹桃情感的語句。(板書:留戀、回憶、愛)

  ④齊讀第1和6自然段。

  4、課堂小結:這份留戀、這份回憶、這份愛,讓季老情不自禁的寫下了課文。(齊讀課題)

  【呈現的問題】因為前面的時間安排不太合理,此往後未能在課堂上完成,這是本課的缺憾。

  三、達標檢測(見自主學習單)

  四、再讀課文,自主質疑。

  1、自讀本堂課學習目標,對照要求,看看是否達到了目標。

  2、再讀課文,找找有哪些地方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寫下來,爭取讓它成為我們下節課學習的目標和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