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基礎會計教學設計方案

基礎會計教學設計方案

基礎會計教學設計方案

  篇一:基礎會計教學設計方案

  一、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本課程是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在非會計專業的設定旨在培養學生對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術的掌握,為後續專業課程及其他經濟類專業課程的繼續學習打下基礎。

  二、課程的目的與要求

  本課程是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專科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對於《基礎會計》學習的需求非常明確:為專業服務,學習《基礎會計》的目的是“懂會計”,而不是“做會計”。對他們而言,不是要成為會計崗位上從事記賬、算賬、報賬的專門會計人員,而是要了解會計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能夠利用會計資訊進行預測、抉擇,立足於透過“懂會計”達到為其專業服務的目的。

  三、課程的教學內容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分為10章。

  第一章總論主要介紹會計的概念、物件、職能和目標、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和一般會計原則;

  第二章會計要素、會計科目和賬戶主要介紹會計物件的具體含義、會計恆等式、會計要素、會計科目、賬戶及其結構,會計科目和賬戶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複式記賬原理重點介紹借貸記賬法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和會計分錄的編制方法;

  第四章會計憑證主要介紹會計憑證的意義和種類、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的填制及稽核、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第五章複式記賬與會計憑證的應用講述的是工業企業主要經營過程中主要業務的核算以及財務成果的核算;

  第六章會計賬簿介紹了賬簿的種類、登記,對賬、結賬及錯帳更正的規則;

  第七章財產清查主要介紹了財產清查的方法以及財產清查結果的帳務處理;

  第八章財務會計報告主要介紹了財務會計報表的內容、資產負責表和利潤表的結構原理、基本編制過程;

  第九章賬務處理程式主要講述各種賬務處理程式的特點、核算步驟;

  第十章會計工作組織介紹了我國會計機構的設定、會計人員職責許可權及基本素質要求、會計從業資格及其管理、會計系列的專業技術職稱、會計法規體系等內容。

  按照各章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可以把十二章內容分為六個單元:

  第一章緒論為第一單元,主要闡述會計的目標、會計的內容和特點、會計的職能和作用、會計的方法等基本理論問題。

  第二章為第二單元,主要闡述會計要素的劃分及其相互間的數量關係——會計等式,這是本課程的理論基礎,因為後面的許多會計核算原理與方法(賬戶結構、複式記賬法、資產負債表的結構等)都是建立在會計要素的劃分及會計等式基礎上的。

  第三章為第三單元,其中的複式記賬原理是本課程的方法基礎。

  第四章會計憑證、第六章會計帳簿、第七章財產清查、第八章財務會計報告共同構成第四單元,這個單元主要介紹了會計核算過程的四個主要環節,同時也是四種主要方法。

  第五章為第五單元,主要是以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情況下的常見經濟業務為例,介紹會計核算基本方法的運用。

  第九章賬務處理程式和第十章會計工作組織為第六單元,這一單元是兩個專題,分別介紹了主要的賬務處理程式,和會計機構設定、人員要求及會計法規體系等問題。

  由於本課程既有一定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因此要求學生學習本課程時既要牢記基本概念,又要理解基本原理,更要熟練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體要求詳見本課程教學大綱。

  四、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源

  1.本課程的文字教材:

  《新編基礎會計》,曲洪山、禹阿平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2.教學參考書:

  《新編基礎會計實訓》,禹阿平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基礎會計學》,吳良海、張素雲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

  《中級財務會計學》,葛家澍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聯絡電話:3397811

  五、教學過程指導

  面對這些從未接觸過公司、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學生,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

  理解公司、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基礎上的各種會計概念和會計原理,並對企業的經濟業務活動從會計的角度有一個完整系統的認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而目前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基本沿用會計專業的模式,分章節逐一的介紹會計憑證的填制與稽核、會計賬簿的設定與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會計核算組織程式等內容。即使教師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將這些內容都講授完,但由於學生事前事後均沒有相應的'課程來進行消化和鞏固,這些教學內容在學生的頭腦裡形成的知識點都是彼此孤立的、支離破碎的,從而無法對企業的經營活動與會計核算方法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

  非會計專業課程設定的現實條件導致的有限教學資源的配置,與現有的《基礎會計》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在當前教學狀況下無法解決。要達到《基礎會計》的教學要求,對於非會計專業而言增加課時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必須將有限的教學資源配置得更合理。其結論就是必須要將教學內容進行最佳化整合,該簡化的一定要下決心簡化,該強化的一定要化大力氣強化,儘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

  (一)強調課程內容的簡約化和結構化

  《基礎會計》是會計理論的基礎部分, 介紹會計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會計科目與賬戶設定、複式記賬的原理、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會計憑證的填制與稽核、會計賬簿的設定與登記、財產清查的組織與方法、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連結這些方法的會計迴圈程式, 它是一門會計知識的入門課程且操作性較強。

  根據《基礎會計》課程的內容及特點,同時為了使得《基礎會計》的教學滿足高職教育的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改善目前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我們將《基礎會計》的課程內容分為兩大模組。

  第一模組為會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第二模組為業務操作。即在教學中完成對會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講授後,就以工業企業為例介紹財務會計的基本核算流程,帶領學生進行工業企業經濟業務的實訓操作。在實際操作中,初步認識每一階段主要業務的特點和運用複式記賬法進行處理。將會計基礎理論之後的會計憑證、會計賬薄、會計報表及會計核算程式等的教學內容完全融入到會計實訓的業務操作中去。這樣可以使教學內容得到精簡,邏輯結構簡化,避免學生對

  繁雜的抽象的各種概念的死記硬背。

  (二)加強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與整體性

  按照上述兩大模組的思路,會計基礎理論之後的教學, 應不分章節, 完全綜合起來, 主線圍繞會計核算程式來講述、練習,即教師首先必須準備一套單步驟的某工業企業一個月的原始憑證( 影印件或自制均可);然後教師根據上述工業企業經濟業務的多少確定每個學生應配備的記賬憑證、日記賬、明細賬( 包括三欄金額明細賬、多欄式明細賬、數量金額式明細賬、生產成本明細賬、應交增值稅明細賬等)、總賬、科目彙總表、報表( 這些憑證、賬頁及報表均與實際完全相符);最後組織學生從建賬( 設定賬戶) 開始, 進行會計核算程式每一環節的練習, 在練習時隨時強調目前所處的環節, 並在每次練習結束後結合教材總結性講述與本次練習有關的概念內容等。

  這樣,教學內容不再是孤立的、單調的說教,而是一個完整的綜合的體系, 學生在學完《基礎會計》之後, 頭腦中就有了一個完整的會計核算程式, 也理解了各環節的關係, 在實踐中建立起會計核算與企業經營活動的整體概念,同時在這種綜合的實訓中,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三)結合專業特點,補充相關內容

  不同專業對基礎會計教學的需求各有側重。其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符合各專業的不同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結合不同專業的特色,專設相關章節,以滿足其需要。所以對於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教學總課時中留出8——10課時的時間,讓任課教師針對不同專業對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如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相應增加會計規範如會計法、會計準則等相關內容。

  (四)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閉卷筆試

  2、成績組成:試卷80%+平時成績20%

  其中平時成績主要由實訓作業完成情況為準。

  撰寫人:制定日期: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稽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

  系主任稽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

  篇二:基礎會計教學設計方案

  一、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基礎會計》課程是財經管理類各專業的必修課,也是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全面、系統、科學地闡述了會計的基本理論、會計核算的基本經濟業務、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涉及會計概述、賬戶、複式記賬及其運用、賬戶的分類、會計憑證、賬簿、賬務處理程式、財產清查、財務會計報告等內容。它既可以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課程打下基礎,又可以使學生對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經濟管理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二、課程的目的與要求

  該課程幫助學生理解會計的產生和發展,會計的概念、要素、等式,會計的核算和會計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會計的目的是透過對經濟活動的記錄、計量、報告,提供經濟管理所需的會計資訊,以此參與經濟決策,目的是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透過本課程學習,要求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練運用會計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術,為學習會計專業其他後續課程打下紮實基礎。為此,《基礎會計》應以“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為中心,在基本理論基礎上,將會計假設、會計確認、計量、會計要素等貫穿全部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三、課程的教學內容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理論教學。共分8個章節。

  第一章總論主要介紹會計的基本概念、特點,職能和作用、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會計基礎、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會計要素和會計計量的屬性以及會計核算的方法;第二章重點講到了會計等式、會計科目和賬戶,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絡和區別,賬戶的結構和分類,複式記賬法以及平行登記;第三章借貸記賬法即是對複式記賬法的進一步細分,利用製造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對籌資、供應、生產、銷售、利潤幾個環節的核算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第四章會計憑證主要介紹會計憑證的種類、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的填制及稽核、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第五章會計賬簿介紹了賬簿的種類、登記,對賬和結賬,以及在出現錯賬時幾種常見的

  錯帳更正方法;第六章財產清查主要介紹了財產清查的方法以及財產清查結果的帳務處理;第七章財務會計報告主要介紹了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常見的幾種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分類、結構和基本編制過程;第八章賬務處理程式主要講述幾種賬務處理程式的特點、核算步驟。

  第二部分為實踐教學。

  首先,在授課過程中穿插四次操作訓練,即原始憑證的填制和稽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稽核,會計賬簿的登記、對賬和結賬,財務會計報表的編制。其次,在學期末安排一週30個學時的綜合實訓課程,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效的結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四、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源

  1.本課程的文字教材:

  《基礎會計》自編教材

  2.教學參考書:

  《新編基礎會計實訓》,禹阿平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基礎會計學》,吳良海、張素雲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

  《中級財務會計學》,葛家澍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電子郵箱:;聯絡電話:

  五、教學過程指導

  面對這些從未接觸過會計以及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學生,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理解會計的各種概念和相關原理,清晰地瞭解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發展過程,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而《基礎會計》又是會計專業學生進入本專業學習過程中的一塊敲門磚,這塊磚是否能夠敲得響,將直接影響著今後專業課的學習。並且會計專業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專業,針對會計學生的就業現狀,要求學生能夠在進入會計工作崗位後能夠很快上手,因此,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是關鍵。由於現有的教學資源有限,我們只能透過模擬企業業務,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而《基礎會計》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操作都是會計專業最基礎、最主要的訓練,因此如何讓學生在拿到會計資料後得心應手的達到訓練目標,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利用有限的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最佳化整合,該簡化的就簡化,該整合的就整合。儘可能在較短的時間裡讓學生對《基礎會計》

  中講述的會計的相關知識體系有一個較完整的認知。

  (一)對課程內容劃分授課模組

  《基礎會計》是會計理論的基礎部分, 介紹會計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會計科目與賬戶設定、複式記賬的原理、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會計憑證的填制與稽核、會計賬簿的設定與登記、財產清查的組織與方法、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連結這些方法的會計迴圈程式, 它是一門會計知識的入門課程且操作性較強。

  根據《基礎會計》課程的內容及特點,同時為了使得《基礎會計》的教學滿足高職高專教育特點,滿足學生的需要,我們將《基礎會計》的課程內容分為兩大模組。

  第一模組為會計理論,第二模組為實踐操作。即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六章為理論部分,重點講述會計的幾個概念和產品製造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到的相關內容。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把內容講解與實踐相結合,透過實踐來理解理論,幫助學生活學活用,不死記硬背。

  (二)加強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與整體性

  按照上述兩大模組的思路,把第二模組即實踐操作部分作為一個教學整體,教師利用綜合實訓,圍繞會計核算程式,把建賬、編制會計憑證、登帳、對賬、結賬、編制財務報表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練習,進行會計核算程式每一個環節的訓練,並對每個環節相關的練習進行詳細的記錄。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整體概念,提高動手能力。學生在學完《基礎會計》之後, 頭腦中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會計核算程式, 也理解了各環節的關係, 在實踐中建立起會計核算與企業經營活動的整體概念,同時在這種綜合的實訓中,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閉卷筆試

  2、成績組成:試卷80%+平時成績20%

  (其中平時成績主要以學生出勤情況、討論提問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為準。)

  撰寫人:制定日期:20xx年9月20日

  教研室主任稽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

  系主任稽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