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人生》教學設計

《人生》教學設計

《人生》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熟讀全文,注意讀出文中幾類人的特點。。

  2.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表達什麼意念,肯定或讚揚什麼精神。

  [資料下載]

  1.作者介紹

  勃蘭兌斯(Georg Morris Cohen Brandes,1842—1927),丹麥文學批評家.文學史家。出生於猶太血統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學攻讀法律、哲學、美學,受黑格爾影響較深。大學畢業後,到歐洲各地旅行,在法國結識了泰納(丹納)。1871年回國在哥本哈根大學任教,講授《十九世紀文學主流》。這部鉅著共6卷,即《流亡文學》《德國的浪漫派》《法國的反動》《英國的自然主義》《法國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評論了拿破崙稱帝前後到1848年法.德.英6個主要文學流派的作家,如史雷格爾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馬丁、雨果、拜倫.喬治桑、巴爾扎克、斯丹達爾(司湯達)、梅里美、海涅、維爾特等。鉅著基本上運用泰納的種族、環境、時代三因素決定論來研究文學發展史,同時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狀態。1890年出版,轟動了丹麥思想界,也受到教會的猛烈攻擊。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重要著作還有1888年發表的《波蘭印象記》和《俄國印象記》等。

  2.時代背景

  作者源於直接或簡接體驗,對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

  3.名家品評

  如果把人一生成長.奮鬥的程序比做攀登一座高塔,而通往這座塔頂的一級級臺階,就是人生的階梯,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人生》教學設計2》。一個人從母體中誕生之日起,從吸吮到咀嚼,從爬行到站立,從哇哇啼哭到牙牙學語,便開始了攀登,識字讀書.學習某種技能.從事某種職業.在某一領域尋求發展,也是在攀登這座高塔的階梯。在攀登頭幾級階梯時,他多半藉助於本能,不需要多少智慧,並且有父母的扶助,因此他攀登起來比較輕鬆,而且大部分時光是快樂的。以後的攀登,就要靠智慧與體力了,並且越往上,攀登的難度越大。當他達到一定的高度時,便會失去父母的扶助,甚至失去一切幫助,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每攀登一級階梯,都是對他的體力.智慧.意志的考驗。每登上一級階梯,攀登者的眼界就會更廣闊。

  然而,世人在攀登人生的階梯時,步調和速度並不一致。

  有的.人在登上最初的幾級階梯之後,便變得步履維艱。他們或是受貧窮所迫,或是被厄運所困,或是由於智慧與體力的侷限,不得不在到達某一級階梯之後停止攀登。那一級階梯對他們來說,猶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在以後的生命程序中,他們不得不長久地停留在已經達到的那個位置上,為生存而付出絕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及技能只能勉強應付世事,維持生存。他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光是在平平淡淡中度過的,但他們大多樂天知命,在他們到達的位置上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有的人在某一級階梯之後,儘管仍有餘力攀登,卻過早地止步不前。這些人一部分由於胸無大志,眼前的風景使他們迷醉,他們便不願再冒摔跤的風險或吃攀登之苦;一部分人則由於因緣時會或陰差陽錯,在社會的階梯上步步登高,或青雲直上,他們志得意滿地陶醉在繁華景象之中,大多以為風光無限,數十年停留在那裡,直到腳下那虛幻的社會階梯忽然消失,才發現自己所達到的高度竟是那樣虛幻。

  有些人則是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他們以過人的智慧與精力忍受寂寞,排除每一個前進中的障礙。他們的生命之火併不因生理上的衰老而減弱,至死都在熊熊燃燒,在一往無前的攀登過程中,潛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有的人登上塔的最高層,有人即使未能登上塔頂,也如薩特所言,達到了“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