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關於《詩經》的教學設計

《詩經》的教學設計

關於《詩經》的教學設計

  《詩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這首詩的內涵以及表現手法,因為它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手法都為唐朝詩歌高潮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透過誦讀,掌握《詩經》這樣的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3、透過有選擇地誦讀詩句,瞭解先秦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而今人──我們該從中獲得對愛情怎樣的理解。

  4、朗讀成誦,獲得積累。

  【教學重點】

  1、掌握必要的、常見的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透過品味詩歌的語言,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歸納人物形象。

  3、瞭解《詩經》的六義以及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中的運用。

  4、背誦這首詩,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情感,思索自己即將迎來的或已經到來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透過品味詩歌的語言,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歸納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請同學們談談對《詩經》的瞭解:

  學生可能回答:是第一部詩歌總集也叫詩三百(305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等。

  師及時引導:大家對《詩經》裡關於愛情的詩句記得很清楚。其實《詩經》裡關於愛情的詩歌特別多,因為,愛情生活從來都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先秦的人們把自己的生活詠歎成了歌謠。孔子讚歎《詩經》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極大影響的一首民歌──《氓》。

  二、認識《詩經》和《氓》

  《詩經》有風、雅、頌三個部分,也是三種體制。風,有十五國風,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我們現在還說採風即源於此,指的就是到民間蒐集寫作素材。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用於諸侯朝會,小雅用於貴族宴享。頌是統治階級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氓》選自衛風,這指的是它是衛地的民歌。

  三、明白《詩經》誦讀的節拍

  讓學生跟讀,然後總結四言詩的誦讀節奏──二二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四、解讀課文

  1、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請同學們就著課下注釋,將它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學生可能用字字對應的方式翻譯出來,就讓他翻譯完,因為一來可能學生不知道意譯在這裡表達得更恰切,二來也許他們不好意思翻譯得太有情感,不強求,也藉此教習常見的文言字詞。)

  教師示範:在這裡用意譯也許能更好地表達我們對詩歌的理解──記得那時,你一臉憨笑地向我走來,懷抱著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是來與我談論婚事,這讓我猝不及防,可我還真的喜歡上了你。送你一程又一程,直到涉過了滔滔的淇水,一直到了頓丘,我們是那樣的依依不捨。但我不能立即嫁給你,婚姻畢竟是人生大事,你請個好媒人來把我的父母說動吧,不要失了禮儀。希望你不要再生氣了,要不,秋天到了你就來迎娶我吧。

  評說:這一章寫的是女子定情。可以概括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在這一章裡,女子的純潔、善良且溫婉、體貼,她愛上男子憨厚、直率的品質,面對男子的怒氣,她安慰他,不惜許下婚期,好讓男子安心。而男子似乎不像女子所認為的那樣蚩蚩憨厚老實,你看他有無良媒、失了禮儀的缺失,卻還有理由發火(將子無怒),顯得急躁、任性。但在對幸福有無限憧憬中的女子,已經散失了判斷力,對他們的婚姻現在就可以猜想一二。

  2、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翻譯:復關大約是男子的居住地。我常常爬上那破土牆,遙向復關凝望出神。復關遠在那雲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好容易盼來了情郎從復關來,我有說有笑喜洋洋。這才深深體會到相思之苦,體會到你對我有多重要。我不能再矜持了,不能再等待了,既然你說你佔的卜沒有凶兆,那麼,趕著你的車來接我吧,我帶上嫁妝嫁給你。感情熱烈、滿懷幸福。

  評說:這一章寫了兩人成婚。其中還寫到了戀愛中的一個小插曲──別後對男子的朝思暮想,每日痴痴地遙望復關,復關與她所住的地方隔著一條淇水,想必即使望見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影子,但她已經十分滿足既見覆關,載笑載言。那兒是她的寄託所在,住在復關的那個人的身上維繫著她那幸福的未來。就在既見和不見中女子的神態和心情躍然紙上。她愛得那樣熱烈而痴迷。最後這種想見而不得見的痛苦都化作了對男子的無限信任和對婚姻的急切盼望──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既然你占卜過了,那我們就結婚吧。

  這兩章使用的藝術手法使賦──直陳其事,依照事情的發展,自然地書寫這一對男女從初識到成婚的經過。

  我們一起來朗讀這兩章,讀出比較恰當的語氣和語調。

  3、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椹。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翻譯:你看,那桑葉未落時,潤澤有光綴滿枝頭。唉,斑鳩呀,千萬不要貪戀桑椹的甜蜜而迷醉不省。唉,年輕的女子呀,千萬不要貪飲愛情的美酒而耽溺於與男子的感情中。男子若是戀上了你,想丟開便丟開太容易,女子若是戀上男子,要想解脫卻難掙脫。

  評析:這一段裡,詩人流露出的感情沉痛且深情。先用比興的手法以蔥蘢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以誘人的桑椹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諄諄告誡鳥兒不要貪食甜蜜的桑椹,因為那可怕的迷醉能導致鳥兒生命的終結。而愛情之於女子就好比桑椹之於小鳥,同是一種致命的誘惑。因為,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在男子佔支配地位的社會里,男子即使感情上失意,也能在社會的`其他角色中成就自己,而女子處於依附地位,在感情生活中寄託著自己全部的生命,假若遇人不淑,那麼終生的幸福就會因此而斷送。但是,甜美的愛情自然吸引人,愛情不是花,不會因為曾經的告誡而被拋開,如果逝去的青春能夠重來,女子一樣沉溺於愛情,之所以痛心地勸誡,實在是因為被傷害得太深。

  既然不是愛情的過錯,那到底誰的過錯?我們一起來看第四、五章。

  4、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五章: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這兩章寫的是婚後生活以及婚變被棄的經過,因此,我們將他們合著解讀。

  翻譯: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流逝,桑葉轉眼落下了,枯黃憔悴片片隕落。流年帶走了我的青春,終至於體衰色減。自從嫁到你家來,多年窮苦受煎熬。浩浩蕩蕩的淇水打溼了車簾,鬱積在心裡的淚水也一下打溼了我的心。我反覆地想,作為妻子,我實在沒有甚麼差錯,是你的行為前後不一致了,你的感情沒有定準,反覆無常,一變再變。

  多年為婦,繁重家務不辭勞,起早貪黑不嫌苦,沒有一天不這樣。誰知,日子好過了些後,你卻變得暴戾而殘酷。兄弟不瞭解我,嘲笑我自作自受。我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只能自己傷心淚暗拋。

  評析:第四章用比興的手法,寫女主人公被棄回孃家的路上,經過淇水,往日熟悉的景色,愛情的見證──浩浩蕩蕩的淇水勾起了她對自己感情生活的回憶。當年送子涉淇的時候,陪送上了自己的真情,而今孑然一身再渡淇水,只是再也沒有了那份鍾情。心裡有無限的委屈,卻反覆反省,實在想不出自己的錯處,只能說聲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接著,用賦的手法補敘了婚後生活的苦楚,多年的辛勤換來的卻是丈夫日益猙獰的面目,暴字使人很容易想見男子的暴虐和女主人公越來越深重的苦難。雪上加霜的是兄弟不理解的嘲笑,更使她內心孤苦無依,只能自己替自己哀傷躬自悼矣。這一章,一連用了六個矣,讀起來讓人感覺悽苦哀怨又無可奈何。

  5、第六章: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譯:你當時說過,要和我一起白頭偕老,但現在,一想起這個誓言就讓我怨恨。想那浩浩蕩蕩的淇水再寬總也有個岸,廣闊連綿的沼澤再大也總有個邊,小孩子的玩笑話,自然不能當真。只是不曾想,一個堂堂男子漢的海誓山盟卻也能這樣輕易地反悔。不,我不再想了,既然你違背了誓言,不念舊情,那就算了吧。

  這一章,有兩個比喻:浩浩蕩蕩的淇水再寬總也有個岸,廣闊連綿的沼澤再大也總有個邊,言下之意,為什麼我的苦難就沒有一個盡頭?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決心與那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從此以後,不再希望他回心轉意,算了,算了,不想了。她果真能不想了嗎?口縱言已,心豈能忘?從她一貫的鐘情上看,從她在被休棄回來的路上還不斷地想起當年美好幸福的日子來看,她是不可能這麼絕情,她一定總是不能忘懷。想忘記,卻又總是想起,這首《氓》一定是她心裡一遍又一遍唱響的心曲。

  五、進一步解讀

  1、淇水:

  衛國的淇水,是青年男女遊樂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麗的兩岸風景,伴隨著這些青年度過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代。在這首詩中,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的愛情來了又去了,在送子涉淇,至於頓丘時,淇水默默地流淌。在女主人公被棄回家時,淇水漸車帷裳,在丈夫遺棄,兄弟咥笑的冷漠世界裡,只有淇水悲其所悲。從小伴隨她長大的淇水成了她的知己,因此也興起了她內心的感情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一條淇水,在詩中不停地出現,一則說明淇水給她的印象太深,承載著她許多的歡樂和悲傷的記憶;二則我們也可以料想,從今往後,她生活在淇水邊上,想要忘記與氓的種種,怕是永不能夠了。

  2、對氓的稱呼:

  第一章裡,先是稱氓,不知哪兒來的一個野小子,說明女子對他毫無認識。接著稱子,子是對男子的尊稱,這時,女子已經把男子當作朋友了看待而尊重他了。

  第二章就稱爾了,這是兩人感情很好以後的親暱的稱呼。

  第三、四章而稱之為士,視其為一般的路人,感情上已經淡漠了。

  最後兩章連士也不稱呼了,心裡積攢的怨氣使她連提也不想再提這個人了。

  這是女子沉浸在自我的敘述中,由於感情的變化,不自覺地選擇、轉換指稱,從她對男子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兩人感情的發展,很有意思,耐人尋味。

  3、氓和女子:

  導致這場婚姻的悲劇主要責任人是氓。

  我們不能說蚩蚩一臉憨笑是他的偽裝,或別有用心、帶著某種卑劣的目的。哪個少年不鍾情,我們更願意相信,氓也是帶著美好的願望與少女交往的。在集市上,一位天真純潔的少女讓他怦然心動是真實的,也許蚩蚩背後帶著一絲的狡猾,但在這一場自由戀愛中,誰也不會一開始就把愛情當作一場陰謀。

  但氓的確一開始就表現出他的性格缺陷,他急躁、暴虐將子無怒,最後在對女子不滿了以後施以暴行是可以預見的,只是天真的女子沉醉在甜美的愛情裡,喪失了判斷力。(從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裡,我們可以想見這是一個相當有思考能力的女子。)而且他自私自利,在家境漸漸好起來的時候首先遺棄了在辛苦的勞作中漸漸容顏老去的妻子。

  女主人公性格的主要特徵是天真痴情、溫婉順從。從戀愛時的請求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到熱切地盼望,順從地聽從氓的話──爾卜爾筮,體無咎言。接著馬上討好氓──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即使在埋怨氓的無情、背誓時,也不是怒氣沖天,而是一連用了六個矣,表示深深的哀嘆。

  因此,誰該為這場悲劇負責?他們的性格是這場悲劇的根源。

  六、朗誦詩歌:

  經過剛才的解讀,帶著我們對詩歌的理解再一次誦讀《氓》,讀出語氣、語調。

  七、佈置作業

  1、背誦《氓》。

  2、選作一道:

  ⑴閱讀與《氓》相類似的《邶風·穀風》。思考:為什麼明媒正娶,一切符合禮儀的婚姻也不幸福呢?(社會風氣、女子依附的地位使然)

  ⑵《詩經》中的許多書寫愛情的詩歌與河流有著密切的關係,找出一些這樣的詩歌,以河邊的愛情為題,寫一篇小短文,字數在600字左右。

  (《蒹葭》、《關雎》等,情與水有一種本質上的呼應,河流那從容而恆常的流逝乃是時間的賦形,時間無情地離去似河流,人可以戰勝一切卻不能戰勝時間,因而河流昭示著人們最關心也最恐懼的真理,對河流的惶恐定是人類代代相傳的一種原始記憶:日常的生活中你可以逃遁於有意無意的麻木,而面對河流你卻無法迴避那痛苦的覺悟。面對河流你會想起你已經失去和必將失去的一切,想起在永恆的消逝中生命的短暫與渺小,會有一種無法安慰的絕望攫住你的心,你感到一種無限淒涼的脆弱與感傷。──也正是這個時候愛情產生了。在這種冰冷的空虛中你想抓住點甚麼,你想靠住點什麼,你的心渴望著慰藉。愛情是人類無望人生中唯一的救贖,也是人在無邊的沉淪中本能的呼號。除了愛情人類還能依憑甚麼呢?長生與飛昇的痴想是一種幻影,人世間再大的功業也終會煙消雲散。這時候愛情這種同樣短暫的東西卻獲得了一種神秘的永恆的力量,人們就憑藉這力量與殘酷的世界抗衡。情人們在河邊大聲地喧譁,情人們的喧譁聲就蓋住了河流的咒語。人們面對河流就是面對命運,河邊的愛情即是人類面對命運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