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詩經兩首優秀教學設計

詩經優秀教學設計

詩經兩首優秀教學設計

  導語:《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下面小編分享詩經兩首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課題:《詩經》兩首

  學習目標:

  1、積累《詩經》的有關知識及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反覆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把握詩的節奏與語感;

  3、採用比較閱讀鑑賞的方式,對兩首詩進行解讀。

  4、正確的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重難點:

  1、掌握《詩經》中的賦筆興的藝術手法;

  2、運用比較朗讀的方式,對文字進行賞析;

  3、品味詩的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美、節奏美。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

  我國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國,在這裡有數不盡的.文人墨客,讀不完的詩詞曲賦。今天,我們將在璀璨如星的詩的長河中,擷去一顆最遙遠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詩經》,來一同欣賞她那雍榮典雅、古老質樸的獨特魅力。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可見《詩經》的重要影響力,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所掌握的有關《詩經》方面的知識。

  2、知識歸納與拓展

  ⑴、學生自主歸納有關知識

  ⑵、教師明確、總結。(多媒體顯示)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

  《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匯入語:好詩如美酒,似香茶,在於品!品詩在於讀,在於聽!下面請同學們採用自己所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誦這兩首詩。

  3、誦讀《詩經》兩首,初步認知文字。(多媒體顯示詩的內容)

  ⑴、學生自由閱讀詩歌,瞭解詩的內容。

  ⑵、老師範讀,指導學生把握詩的節奏與語調的舒緩。

  ⑶、問題導讀:請說一說編者把這兩首詩設計在一篇課文中的原因。

  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自由回答:

  老師明確:主題內容相同,藝術手法相似。

  (多媒體顯示)

  相同點:

  ①、主題內容相同——都是反映古代青年男女愛情的詩作;都是一方向另一方表達愛慕之情,但結果不盡如人意的內容。

  ②、詩的結構形式相似——都是採用了重章疊唱的手法。

  ③、藝術手法相同——都使用了“詩經六義”中比興手法。

  ⑷、齊讀文章,欣賞詩的意境美。

  4、再讀詩歌,整體感受文字

  ⑴、聽讀詩歌,談一談,兩首詩給我們帶來的那些畫面?

  (多媒體顯示)

  <<關雎>>:(畫面)相遇→→相思→→相悅

  <<蒹葭>>:(場景)蒹葭叢中覓伊人

  ⑵、齊讀詩歌,再度走進文字

  請同學們結合文中的具體詩句,來講解畫面。

  (多媒體顯示)

  求 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關雎>>:君子→→→淑女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從

  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蒹葭>>:主人公→→→伊人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泗

  上面我們大家一直在尋找兩首詩的共同點,我想由於我們的個性差別,同學們對這兩首詩一定都自己的情感傾向,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所喜愛的一首,仔細的朗誦一下,並談一談你喜愛它的理由。

  5、個性閱讀,研知文字

  ⑴、學生合作討論,課堂交流。(老師給予一定引導和評價)

  ⑵、老師明確、總結。

  (多媒體顯示)

  <<關雎>>重在敘事,故事線索明確;畫面形象可見內容明朗清晰。

  <<蒹葭>>意境含蓄,場景朦朧,情感韻味更加濃郁,較為典型的重章疊唱的手法具有感染力與音樂美。

  在藝術手法方面,<<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為突出,

  “蒹葭”、“水”、“伊人”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營構出一個韻味十足的藝術世界。

  通過了本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真正瞭解到《詩經》所含有的獨特的魅力,那優美的意境,讓我們流連忘返,那真摯的情感,更讓我們神往不已。是呀,我們生長在情的海洋之中,沐浴在愛的陽光之下,讓我們怎能不為之高聲讚歎呢!

  6、情感的拓展與滲透

  ⑴、請同學們運用已學過的詩歌或相關的歌曲,來讚美我們所擁有的親情、友情,乃至我們以後所憧憬的愛情。

  ⑵、將學生分為三組:一組談友情,一組:談親情,一組談愛情,分組交流與合作,歸納出相應的詩詞與歌曲,在課堂上進行全班交流。(老師給予合適的評價)

  7、小結

  一首首詩詞,陶冶了我們的情操;一曲曲樂章,昇華了我們的靈魂。是呀!詩讓我們博學多才,詩讓我們瀟灑多情,最後,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吟誦<<關雎>>和<<蒹葭>,再次領悟一下“思無邪”的藝術魅力。

[詩經兩首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

2.